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P35

  ..續本文上一頁先能以歡喜心,接受一切不如意的事情,當作這叫做報應,因爲我前世害過別人,對不起別人,所以他今生對我這樣,這是正常的。先要做到這第一件事。第二件事,不必去猜忌別人的對跟錯,這個跟我們的生死完全沒有關系,你先要做到這兩件事,不要一直去猜測別人:他對他錯。不必這樣,這跟我們的生死完全沒有關系。有人說打佛七時有感應:師父,有看到舍利子。那是他家的事,這跟我們沒有關系。或是打禅七時,又是如何……他打禅七是他的境界,這跟我們沒有關系,與我們的生死了不相關,所以你沒有先做到這樣,你絕對沒辦法,要記得。第一點要接受一切痛苦,一切不順利,對一切境界完全不怨歎,全部沒有怨歎,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我們造下惡因,今天我們自己要承擔這個果報,如果我沒有造作這種惡因,今天又遇到這種惡報,那麼這是對方要承擔因果,別人對不起我們,那就沒關系。永遠不要去猜測別人,這跟我們的生死沒有關系,就是不要懷疑別人。你若是能夠做到這兩點,那麼事情就好辦了,你想要不起妄念,那麼就很簡單了。所以得如是者,即名爲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你證得空性,不起妄念,不爲外境所迷惑,你已經證得這種功夫,也不能有這種觀念,即名無證。空,這才是真正的功夫。得到此無證的功夫,這叫做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有這種功夫,也不得作無證想。像佛就是無證,亦無無證的功夫。所以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證,即名無無證,也沒有這種念頭。

  【問:雲何解脫心?答:無解脫心。亦無無解脫心。即名真解脫也。經雲: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法就是能令我們覺悟的真理,佛所說的能令我們覺悟的真理,叫做法。我們藉著法,是要悟到真理的,雲何在文字及音聲當中執著呢?所以法尚且應該舍,何況與真理無關的世俗法,非法之法呢?何況是非法呢?

  【法者是有。非法是無也。】

  法者是有,那麼有這個能令我們覺悟,能啓發我們的法。非法是無,所以

  【但不取有無。即真解脫。問:雲何得道?答:以畢竟得爲得。問:雲何是畢竟得?答:無得無無得。是名畢竟得。】

  沒有得到與沒有沒得到的觀念,無得才是真得。那麼得到了一個真得,還不能有那個真的得到的觀念,所以你們要看得懂,很容易。無得,在旁邊寫:才是真正的得。那麼得到了才是真正的得,不能有真得的觀念,也就是無無得,也就是無得才是真得,連那個真得的觀念都不可以有,名畢竟得。

  【問:雲何是畢竟空?答:無空無無空。即名畢竟空。】

  無空無無空,叫做畢竟空。我們說一切法皆是空性,也不能有空性的觀念,所以叫做無空。得到無空之時,就是真空,連那個真空的觀念也要放下,所以無無空,即名畢竟空。

  【問:雲何是真如定?答:無定無無定。即名真如定。經雲: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無定法如來可說。經雲:雖修空不以空爲證。】

  因爲空是無可證的東西,才是真正的證。

  【不得作空想。即是也。】

  不能作空的想,就是這個意思。六十四頁。

  【雖修定不以定爲證。不得作淨想。即是也。】

  簡單來說,所有的淨、不淨、無淨、無無淨,全部要放下,從頭講到尾,就是說連一點觀念說:我在修行,我在覺悟,我作空觀。統統不行。所以我才說,天臺宗的以觀照,所觀的境,到最後還是不能究竟的解脫,因爲你要當下無生,能觀也是無生。所觀,觀照的境界也是無生,這樣我們才能進入真正的這個法,真正的這個佛的究竟涅槃之處。15:07所以雖然修定,也不以定爲證,不得作淨想,即是也。

  【若得定得淨。得一切處無心之時。即作得如是想者。皆是妄想。】

  你若是得到定,或是得到清淨,或是得到一切處無心時,你就想:我得到定了,得到清淨了,我一切處無心了。如是想者,皆是妄想。

  【即被系縛。不名解脫。】

  這樣就是真正被束縛了,不名解脫,這樣不是一個解脫之人。

  【若得如是之時。了了自知得自在。即不得將此爲證。亦不得作如是想。即得解脫。】

  你若得到如是時,像這種境界時,了了自知得自在,你自己清清楚楚,這樣就好了,你即不得將此爲證,你不作此想:這就是我證得的東西。沒有這種觀念。亦不得作如是想,即得解脫,就是不能落入觀念裏面。因此我們人,爲什麼說念佛念到有感應,我們自己知道就好了。譬如說我們念佛,念到自己有感應了,就一直嘲笑別人,這樣變成一種障礙。所以念佛時,諸佛菩薩爲什麼不給你很大的感應?反正你誠則靈,靈則通,他若是給你很大的感應,變成障礙、障道,障礙我們的道,因爲我們會滿足現況,我們會滿足目前我們所得到的境界,所以會放不下我們好的境界,聞到香味啦,見到佛光啦,就開始一直障礙,一直不能解脫了。所以

  【經雲: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

  這句話的解釋不要誤會,很多人會誤會:那麼以後都不必精進了。不是這個意思哦。你要是說:《頓悟入道要門論》裏面講:起精進心,這是虛妄,不是真精進,那麼從明天開始都不必修行了,不用起精進心了,大家可以睡個舒服的覺了。祖師不是這個意思。意思是說,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意思就是說,你若是起精進心,動一個念頭,我有一個精進的我相,進入執著的觀念。要是這樣,你又破不了我相了,變成只有我在精進而已,別人都沒有在精進。這樣會攻擊別人,變成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是妄非精進。意思就是說,若起一個我相、精進心,這是虛妄,不是真正在精進。下面那十個字,就是整本《頓悟入道要門論》裏面所有的核心,就像金剛經裏面講的,《金剛經》裏面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整本《金剛經》都是在講這一句,而整本《頓悟入道要門論》就是在講下面這十個字:

  【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這個太棒了。祖師在講話都是單刀直入,幾個字就解決了。意思就是說,你的心不要有虛妄的執著。這個【妄】要注意哦,因爲執著成妄,所以你這個【妄】的旁邊要寫四個字,若能心不妄,妄就是【因執成妄】。我們的妄想心從何而來呢?都是從一個【執】字。若能心不妄,就是不執。我們哪一件事,不是因爲執著才變成虛妄?你說這個世間是真是假呢?大家都當作是真的,爲什麼是真的呢?因爲你執著啊,就當作是真的,認爲確實有一個世界,確實有我相,確實有人相、有衆生相,因爲你執著,當然就變成真的了,你就不能隨緣,你只要有執,你就不能隨緣,而隨緣才能夠解脫,你既然有執,你就會想要改變緣。你若是因爲執著,對于無法改變的,就硬是想改變,就變成傷害彼此,因此這就是很痛苦的事了。我們今天所有的痛苦,都是從何而來呢?都是從這個執著而來。但是我們人明明知道,我們人很奇怪哦,明明知道,偏偏又束手無策,沒辦法,這是很麻煩的。有一個醫生,跟這個護士,這個護士是他聘請來的。這個醫生他明明知道這個護士已經結婚了,但是因爲這個護士長得很漂亮,每天見面,每天見面,這沒有辦法,這醫生就喜歡她。後來護士發現不對勁的時候,就趕緊辭職,這個醫生還是念念不忘。所以醫生能夠解剖我們人的身軀肉體,但是他的內心沒有辦法解剖,因爲那是無從下手的。所以醫生,他說是外科醫生可以解剖,法師他也是,也是醫生,他也是外科醫生,他是專門解剖你的心靈的矛盾的地方。法師也叫做千面男郎,你要說法師是一個化妝師也對,化妝你的內在美。你說法師是一個銷售員也對,銷售、推銷這個佛法,推廣。你說法師是總統也對,因爲他統理大衆。你說法師是一個將軍也對,因爲他帶領你清淨的本性,打向煩惱的大軍,無敵不克,無緊不摧,攻打。你說法師是一個廚師也對,爲什麼?他炒出這麼美好的真理讓你享用,enjoy。這樣也對,全部正確。所以法師叫做千面男郎,不是與狼共舞那個狼哦,晚上會吼叫的,那個才是狼。所以修行當中,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這個妄既然是因執成妄,那麼就很簡單了,這樣要做就不困難了,你應該用什麼功夫呢?百不見、百不聞、百不聽,就完全沒有事。百不見就是什麼都當作沒看見,什麼都當作沒聽到,因爲有看見、有聽到就會執著,現在當作什麼都沒看見,什麼都沒聽到,是非就沒有作用,當下他沒有虛妄,就不會執著,這樣才是真正在精進。上次有一個人來,一個修行人來,他跟我說:慧律法師,我那個師兄真是值得贊歎。我問他:怎麼說?我們兩個現在住在茅蓬,他真是非常精進。我說:哦,他出家多久了?他說:出家一、兩年而已,現在很精進、很有功夫。我說:哦。他說:慧律法師,你怎麼老是只答一句【哦】?我跟他講了一句很玄很玄的話,也不算很玄啦,是很耐人尋味的參禅。我跟他說:修行是蓋棺定論。這句話聽得懂嗎?不是拼這一兩年,就叫做有修行,笑死人了,修行叫做蓋棺定論。這裏面學問很深的。經過一年多之後,那個人又來參訪我。我問他:你師兄的情形如何?不講話。我又問:現在怎麼樣了?還是不吭聲。跑去哪裏了?還俗了。所以常常覺得自己很精進,很不得了的人,26:08要小心了。你只要心不妄,叫做真精進。譬如我一個人坐在這裏,我這樣坐著,我不思空、不思有,不著空、也不著有,我不著一切法,眼睛視而不見,耳朵聽而不聞,你就是一個自由自在,縱橫自得的人。爲什麼?我顧我的生死比較重要啊,跟一個整天都在精進的人,拜佛完畢後,就順便拜是非佛,整天都在講別人的壞話。你想想看,臨命終時,到底是他能往生,還是我坐在椅子上的人能往生呢?他整天都在拜佛啊,整天都在打佛七、打禅七。依你看,我們兩個人誰能夠了脫生死呢?所以老人家在修行當中,他閉眼坐著就能消災了,因爲他不造生死業,不求大涅槃啊。求大涅槃是名生死業,對不對?求大涅槃,涅槃不可求,你求什麼大涅槃呢?求大…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四十二章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