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P38

  ..续本文上一页同感,好像有一点自夸的意味,高个子也是有很厉害的,不过感觉上,矮个子的往往比较厉害。

  【依越州大云寺】

  这都是一个地方,建州啦,什么越州啦,这都不用去了解,反正在哪里都没有关系,就是一个地方。

  大云寺【智和尚受业。】

  这就是他的师父,跟着他修行,所以他的师父叫做智和尚。

  【初参马祖。】

  他就去参访马祖道一禅师。这个马祖不是北港那个妈祖,拜托你要参对,不要拼凑错了,你可不要像某位老人家写书,将两三百年的人全都凑在一块了,听了就想笑。这个马祖是禅宗的祖师。他便来参访马祖。

  【祖问:从何处来?】

  祖师大德第一句话一定这样问你:你从哪里来?曰,他就这样说。

  【曰:越州大云寺来。】

  我是从越州大云寺来,由大云寺来。

  【祖曰:来此拟须何事?】

  这个【拟】就是准备。你来这里,你准备要做什么呢?你要做什么事情呢?【拟】就是就是预先计划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来这个地方,你是准备要做什么事呢?

  【曰:来求佛法。】

  我是来求佛法的。这个祖师,马祖就说了。

  【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

  祖师在讲话都是一针见血。自家宝藏就是说,你自己就有一个清净的本性,你只要回光返照,你无量的智慧本自具足,你为什么不照顾自己的本性,把清净的宝藏照顾好呢?你抛家散走做什么呢?离开你的地方,跑到我这个地方,散走做什么呢?我这里一物也无。因为禅宗是毕竟空,当然无求法者,无法可求,说法者无法可说,当然是一物也无,要求什么佛法?你是求什么佛法呢?

  【师遂礼拜问曰:】

  师就这样问。

  【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

  这个【阿】字就是口头语,没有什么意思。啊,那个慧海自家的宝藏,啊,是哪一个呢?啊,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呢?这个【阿】只是口头语,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阿】就是等于说我们现在,如果讲一句比较接近的就是说:是谁啊,那个,是谁啊,我慧海自家的宝藏呢?

  【祖曰:即今问我者。】

  你现在跟我说话的,你就是,你就是。

  【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师于言下大悟。】

  前后只有两秒钟,开悟,生死解决了,哪像我们搞了一牛车,搞到今天,我讲得口沫横飞,你们还是没有消息。师于言下大悟,只有几句话而已,你看看。师曰:即今问我者是。我现在念一遍给你们听:现在问我的就是,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无欠少,使用自在,你何必向外求。使用自在,你何必向外求。这样才花三十秒而已,我念一遍,只花二三十秒而已,师于言下大悟。我们也是言下大误,误会的【误】,那差别可就大了,言下大误,听错了。

  【识自本心。】

  就了解他自己的本心。

  【不由知觉。】

  不是用意识的感觉。

  【踊跃礼谢。】

  不是从知觉里面,是从本性悟出来的。踊跃就是很欢喜的礼谢。

  【师事六载。后以受业师年老。遽归奉养。乃晦迹藏用。外示痴讷。】

  师侍六载,【师】就是慧海禅师,侍奉马祖道一禅师六年,六载就是在马祖道一禅师之处六年。后因受业师年老。翻开前面那一页,受业师,第三行底下,依越州大云寺智和尚受业,就是回来照顾这个智和尚,受业师,就是回来越州,就是他师父年老,年纪大了。你想想看,大彻大悟的人,还不忘他师父的恩,哪像现在的徒弟,跟师父大呼小叫的,你一句我一句的顶嘴,怎么敢跟他师父一支长一支短呢(顶嘴)?现在的徒弟就很难教化了。他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感恩他师父,他师父有没有开悟不管,但是他知道师父年纪大了,又回来照顾他。照顾他。遽然归奉,遽然就是突然,因为突然病了,年纪大了嘛,所以【遽】是突然的意思,很快就回来奉养他的师父,受业师,乃晦迹。【晦】就是藏起来,隐瞒起来。晦,本来是指光线很暗的意思,阴天,或者是初一的月光,【晦】就是暗的意思。【迹】就是掩盖起来。【晦迹】就是不让人家知道,【藏用】就是隐藏起来,外示痴讷,外表示现得很鲁钝,【痴】就是看起来傻愣愣的,【讷】就是不会讲话。看起来傻傻的,不太会讲话,但是他却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所以

  【自撰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法姪玄晏。】

  那么这个【法姪】就是出家人的眷属。譬如说我的师兄,同样是煮云上人剃度的我们师兄弟,我的师兄剃度的徒弟,他就要称我师伯。法姪就是出家的眷属的称呼,就像世俗人所说的侄儿一样,玄晏。窃出就是偷,偷偷的。

  【窃出江外呈马祖。】

  偷偷的将他的著作拿出来。江外呈这个马祖道一禅师。马祖道一禅师看完之后。

  【祖览讫。】

  看完之后,

  【谓众曰:越州有大珠。】

  越州这个地方有一颗大珠。

  【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处也。】

  因为他已经大彻大悟了。

  【众中有知师姓朱者。】

  大众当中,有人知道慧海禅师是姓朱。

  【迭相推识。】

  【迭】就是互相,迭:互相。【推识】就是说为他人介绍。互相介绍:你应该去那里参访,这位祖师是开悟之人。

  【结契来越上。】

  结契就是结伴,【契】就是约好。约好了,大家一起来越州参访。

  【寻访依附。】

  依附就是依止,寻访就是参学,来参学,来访道、访问、参学,依附就是来请教他,依附就是依止他。依止就是停止的【止】。

  【是号大珠和尚。师谓学徒曰:】

  慧海他就这样说:

  【我不会禅。】

  我不了解禅。

  【并无一法可示于人。】

  两个立叫做并。我这里连一个法都没有,也没有什么可以开示大家的。

  【故不劳汝久立。】

  我这个地方无一法可开示你,你不需要站这么久等待。

  【且自歇去。】

  你自己好好的去休息。

  【时学侣渐多。日夜叩激。】

  叩激就是求问。

  【事不得已。】

  这是不得已的,参访的人太多了。

  【随问随答。】

  随问就随答。

  【其辩无碍。】

  所以他的辩才就无碍。

  【时有法师数人来谒。】

  【谒】就是参访,就是来拜访。

  【曰:疑伸一问。师还对否?】

  【疑伸一问】意思就是如果我现在提出一个问题来问你,那么师你是不是还对?你是不是要回答我呢?疑伸一问,师还对否?我现在准备要问你一个问题,你是不是要回答呢?

  【师曰:深潭月影。任意撮摩。】

  深潭就是那个潭水很深,潭水很深的时候,月亮在天上,映现出月亮的倒影。你任意撮摩,意思就是说,你任意的撮摩,因为世间总是虚妄的东西。月亮是真实的,投射到这个水里面,变成虚妄的月影,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说,在虚妄的世间里面,你怎么问都不要紧。意思简单来说,他得到毕竟空的这个观念,你怎么问都没有障碍,深潭里面这个月影,这个潭里面的月影,我们伸手去摸的话,一定摸不到,看是看得见,随便你怎么捉取,任你怎么捞月,统统捞不到。意思就是说,虚妄的人生本来无可得,你怎么问都有办法,你尽管提出问题来。

  【问:如何是佛?师曰:清潭对面。非佛而谁?】

  清潭对面,非佛而谁?清潭对面,就是讲这句话的人就是佛。那么这句话也可以说,如果有人去清潭面前照射,照射就是说我去看倒影,虽然是虚妄的影像,那个当下就是佛。意思就是虚妄当下,就是本来的面目。清潭月影,投射到月的话变成月影,但是如果你到清潭去,对着面照,照着这个清潭的水,那个就是佛。虽是虚妄的东西,本来就是真实,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非佛而谁?那不是佛,又是谁呢?在座听经的诸位,你们现在就是佛,非佛而谁?

  【众皆茫然。良久。】

  【良久】就是经过一段时间。

  【其僧又问:】

  他又问。

  【师说何法度人?】

  你是说什么法度众生呢?

  【师曰:贫道未曾有一法度人。】

  我并没有说任何法度众生。说法者无法可说。

  【曰:禅师家浑如此。】

  修禅的人都是这样子,讲那个话,不晓得在讲什么东西。禅师家浑如是。这个【浑】就是全部都是这样子,讲的话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浑如是,都是这样子。

  【师却问曰:大德说何法度人。】

  大德你是说什么法度人呢?

  【曰:讲金刚般若经。师曰:讲几座来?曰:二十余座。师曰:】

  这部经是谁说的呢?

  【此经是阿谁说的?僧抗声。】

  抗声就是说不满,不满他的话,因为当然是谁讲的罗。抗声就是说,表示心很不满、不平。抗声,【抗】就是有一点不满。

  【曰:禅师相弄。岂不知是佛说耶?】

  禅师你真是爱说笑,这本来就是佛讲的啊。

  【师曰: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是人不解我所说义。若言此经不是佛说。则是谤经。请大德说看。】

  就像六祖讲的:试说看。六祖常常问的那一句话:试说看。你说说看。吃力了,这下子就吃力了。此经什么人说的?你若是如来所说,如来有所说法,这样就是诽谤佛。佛陀说:如来没有说法。这样就不了解佛的意思。要是说这本经不是佛说的,那就完蛋了,因为一切经典都是佛说的,此则是谤经,请大德说说看。

  【僧无对。】

  无言以对。

  【师少顷又问:】

  过了一会儿,师又问:

  【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大德】请你说说看,

  【且道阿那个是如来?】

  哪个是如来?你说来我听听看,什么是如来?

  【曰:某甲到此却迷去。】

  某甲就是自称:我到此时有些迷惑了。

  【师曰:从来未悟。】

  你根本就不悟,

  【说什么却迷。】

  你连悟都没有,你说什么迷呢?却什么迷呢?

  【僧曰:请禅师为说。师曰:大德讲经二十余座。却不识如来。其僧再礼拜。】

  再次礼拜。

  【愿垂开示。】

  请你慈悲开示。

  【师曰:如来者。是诸法如义。何得忘却?】

  如来即是诸法如义,你怎么可以…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说四十二章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