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同感,好像有一點自誇的意味,高個子也是有很厲害的,不過感覺上,矮個子的往往比較厲害。
【依越州大雲寺】
這都是一個地方,建州啦,什麼越州啦,這都不用去了解,反正在哪裏都沒有關系,就是一個地方。
大雲寺【智和尚受業。】
這就是他的師父,跟著他修行,所以他的師父叫做智和尚。
【初參馬祖。】
他就去參訪馬祖道一禅師。這個馬祖不是北港那個媽祖,拜托你要參對,不要拼湊錯了,你可不要像某位老人家寫書,將兩叁百年的人全都湊在一塊了,聽了就想笑。這個馬祖是禅宗的祖師。他便來參訪馬祖。
【祖問:從何處來?】
祖師大德第一句話一定這樣問你:你從哪裏來?曰,他就這樣說。
【曰:越州大雲寺來。】
我是從越州大雲寺來,由大雲寺來。
【祖曰:來此擬須何事?】
這個【擬】就是准備。你來這裏,你准備要做什麼呢?你要做什麼事情呢?【擬】就是就是預先計劃好。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來這個地方,你是准備要做什麼事呢?
【曰:來求佛法。】
我是來求佛法的。這個祖師,馬祖就說了。
【祖曰:自家寶藏不顧。抛家散走作什麼?我這裏一物也無。求什麼佛法。】
祖師在講話都是一針見血。自家寶藏就是說,你自己就有一個清淨的本性,你只要回光返照,你無量的智慧本自具足,你爲什麼不照顧自己的本性,把清淨的寶藏照顧好呢?你抛家散走做什麼呢?離開你的地方,跑到我這個地方,散走做什麼呢?我這裏一物也無。因爲禅宗是畢竟空,當然無求法者,無法可求,說法者無法可說,當然是一物也無,要求什麼佛法?你是求什麼佛法呢?
【師遂禮拜問曰:】
師就這樣問。
【阿那個是慧海自家寶藏?】
這個【阿】字就是口頭語,沒有什麼意思。啊,那個慧海自家的寶藏,啊,是哪一個呢?啊,哪個是慧海自家寶藏呢?這個【阿】只是口頭語,沒有什麼特殊的意思。【阿】就是等于說我們現在,如果講一句比較接近的就是說:是誰啊,那個,是誰啊,我慧海自家的寶藏呢?
【祖曰:即今問我者。】
你現在跟我說話的,你就是,你就是。
【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覓?師于言下大悟。】
前後只有兩秒鍾,開悟,生死解決了,哪像我們搞了一牛車,搞到今天,我講得口沫橫飛,你們還是沒有消息。師于言下大悟,只有幾句話而已,你看看。師曰:即今問我者是。我現在念一遍給你們聽:現在問我的就是,是你的寶藏,一切具足,無欠少,使用自在,你何必向外求。使用自在,你何必向外求。這樣才花叁十秒而已,我念一遍,只花二叁十秒而已,師于言下大悟。我們也是言下大誤,誤會的【誤】,那差別可就大了,言下大誤,聽錯了。
【識自本心。】
就了解他自己的本心。
【不由知覺。】
不是用意識的感覺。
【踴躍禮謝。】
不是從知覺裏面,是從本性悟出來的。踴躍就是很歡喜的禮謝。
【師事六載。後以受業師年老。遽歸奉養。乃晦迹藏用。外示癡讷。】
師侍六載,【師】就是慧海禅師,侍奉馬祖道一禅師六年,六載就是在馬祖道一禅師之處六年。後因受業師年老。翻開前面那一頁,受業師,第叁行底下,依越州大雲寺智和尚受業,就是回來照顧這個智和尚,受業師,就是回來越州,就是他師父年老,年紀大了。你想想看,大徹大悟的人,還不忘他師父的恩,哪像現在的徒弟,跟師父大呼小叫的,你一句我一句的頂嘴,怎麼敢跟他師父一支長一支短呢(頂嘴)?現在的徒弟就很難教化了。他是一個大徹大悟的人,感恩他師父,他師父有沒有開悟不管,但是他知道師父年紀大了,又回來照顧他。照顧他。遽然歸奉,遽然就是突然,因爲突然病了,年紀大了嘛,所以【遽】是突然的意思,很快就回來奉養他的師父,受業師,乃晦迹。【晦】就是藏起來,隱瞞起來。晦,本來是指光線很暗的意思,陰天,或者是初一的月光,【晦】就是暗的意思。【迹】就是掩蓋起來。【晦迹】就是不讓人家知道,【藏用】就是隱藏起來,外示癡讷,外表示現得很魯鈍,【癡】就是看起來傻愣愣的,【讷】就是不會講話。看起來傻傻的,不太會講話,但是他卻是一個大徹大悟的人。所以
【自撰頓悟入道要門論一卷。法姪玄晏。】
那麼這個【法姪】就是出家人的眷屬。譬如說我的師兄,同樣是煮雲上人剃度的我們師兄弟,我的師兄剃度的徒弟,他就要稱我師伯。法姪就是出家的眷屬的稱呼,就像世俗人所說的侄兒一樣,玄晏。竊出就是偷,偷偷的。
【竊出江外呈馬祖。】
偷偷的將他的著作拿出來。江外呈這個馬祖道一禅師。馬祖道一禅師看完之後。
【祖覽訖。】
看完之後,
【謂衆曰:越州有大珠。】
越州這個地方有一顆大珠。
【圓明光透。自在無遮障處也。】
因爲他已經大徹大悟了。
【衆中有知師姓朱者。】
大衆當中,有人知道慧海禅師是姓朱。
【疊相推識。】
【疊】就是互相,疊:互相。【推識】就是說爲他人介紹。互相介紹:你應該去那裏參訪,這位祖師是開悟之人。
【結契來越上。】
結契就是結伴,【契】就是約好。約好了,大家一起來越州參訪。
【尋訪依附。】
依附就是依止,尋訪就是參學,來參學,來訪道、訪問、參學,依附就是來請教他,依附就是依止他。依止就是停止的【止】。
【是號大珠和尚。師謂學徒曰:】
慧海他就這樣說:
【我不會禅。】
我不了解禅。
【並無一法可示于人。】
兩個立叫做並。我這裏連一個法都沒有,也沒有什麼可以開示大家的。
【故不勞汝久立。】
我這個地方無一法可開示你,你不需要站這麼久等待。
【且自歇去。】
你自己好好的去休息。
【時學侶漸多。日夜叩激。】
叩激就是求問。
【事不得已。】
這是不得已的,參訪的人太多了。
【隨問隨答。】
隨問就隨答。
【其辯無礙。】
所以他的辯才就無礙。
【時有法師數人來谒。】
【谒】就是參訪,就是來拜訪。
【曰:疑伸一問。師還對否?】
【疑伸一問】意思就是如果我現在提出一個問題來問你,那麼師你是不是還對?你是不是要回答我呢?疑伸一問,師還對否?我現在准備要問你一個問題,你是不是要回答呢?
【師曰:深潭月影。任意撮摩。】
深潭就是那個潭水很深,潭水很深的時候,月亮在天上,映現出月亮的倒影。你任意撮摩,意思就是說,你任意的撮摩,因爲世間總是虛妄的東西。月亮是真實的,投射到這個水裏面,變成虛妄的月影,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說,在虛妄的世間裏面,你怎麼問都不要緊。意思簡單來說,他得到畢竟空的這個觀念,你怎麼問都沒有障礙,深潭裏面這個月影,這個潭裏面的月影,我們伸手去摸的話,一定摸不到,看是看得見,隨便你怎麼捉取,任你怎麼撈月,統統撈不到。意思就是說,虛妄的人生本來無可得,你怎麼問都有辦法,你盡管提出問題來。
【問:如何是佛?師曰:清潭對面。非佛而誰?】
清潭對面,非佛而誰?清潭對面,就是講這句話的人就是佛。那麼這句話也可以說,如果有人去清潭面前照射,照射就是說我去看倒影,雖然是虛妄的影像,那個當下就是佛。意思就是虛妄當下,就是本來的面目。清潭月影,投射到月的話變成月影,但是如果你到清潭去,對著面照,照著這個清潭的水,那個就是佛。雖是虛妄的東西,本來就是真實,那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非佛而誰?那不是佛,又是誰呢?在座聽經的諸位,你們現在就是佛,非佛而誰?
【衆皆茫然。良久。】
【良久】就是經過一段時間。
【其僧又問:】
他又問。
【師說何法度人?】
你是說什麼法度衆生呢?
【師曰:貧道未曾有一法度人。】
我並沒有說任何法度衆生。說法者無法可說。
【曰:禅師家渾如此。】
修禅的人都是這樣子,講那個話,不曉得在講什麼東西。禅師家渾如是。這個【渾】就是全部都是這樣子,講的話似是而非,模棱兩可,渾如是,都是這樣子。
【師卻問曰:大德說何法度人。】
大德你是說什麼法度人呢?
【曰:講金剛般若經。師曰:講幾座來?曰:二十余座。師曰:】
這部經是誰說的呢?
【此經是阿誰說的?僧抗聲。】
抗聲就是說不滿,不滿他的話,因爲當然是誰講的羅。抗聲就是說,表示心很不滿、不平。抗聲,【抗】就是有一點不滿。
【曰:禅師相弄。豈不知是佛說耶?】
禅師你真是愛說笑,這本來就是佛講的啊。
【師曰: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則爲謗佛。是人不解我所說義。若言此經不是佛說。則是謗經。請大德說看。】
就像六祖講的:試說看。六祖常常問的那一句話:試說看。你說說看。吃力了,這下子就吃力了。此經什麼人說的?你若是如來所說,如來有所說法,這樣就是誹謗佛。佛陀說:如來沒有說法。這樣就不了解佛的意思。要是說這本經不是佛說的,那就完蛋了,因爲一切經典都是佛說的,此則是謗經,請大德說說看。
【僧無對。】
無言以對。
【師少頃又問:】
過了一會兒,師又問:
【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大德】請你說說看,
【且道阿那個是如來?】
哪個是如來?你說來我聽聽看,什麼是如來?
【曰:某甲到此卻迷去。】
某甲就是自稱:我到此時有些迷惑了。
【師曰:從來未悟。】
你根本就不悟,
【說什麼卻迷。】
你連悟都沒有,你說什麼迷呢?卻什麼迷呢?
【僧曰:請禅師爲說。師曰:大德講經二十余座。卻不識如來。其僧再禮拜。】
再次禮拜。
【願垂開示。】
請你慈悲開示。
【師曰:如來者。是諸法如義。何得忘卻?】
如來即是諸法如義,你怎麼可以…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