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还是一种错误。第九页。
【又问曰:夫经律论是佛语。】
那是佛讲的道理。
【读诵依教奉行。何故不见性?】
这个律师就这样问:经律论是佛讲的道理,我按照经典读诵,依教奉行,这么久都不能明心见性,到底是为什么呢?
【师曰:】
大珠和尚就说。
【如狂狗趋块。师子咬人。】
【狂狗趋块】,太会形容了,这个禅师实在是太厉害了。【狂狗】就是比喻做学佛没有正知见的人,趋块就是比喻,执着文字、声音、笔墨的那个专门研究佛法的人。【狂狗】就表示说错用心,他学戒律,自称为律师,别人恭称他为律师,可是不懂得心地法门,不懂得明心见性的法门,【狂狗】表示知见,没有在心地上真的下功夫,【趋块】就是指执着于文字的律师。意思就是说,他外表看是依教奉行,可是心地上没有下手,只是变成学术的研究而已,虽然有一点点研究的功夫,可是习气不断、烦恼不断,不见性嘛,所以如狂狗趋块,就像一只狗,不分青红皂白的,人家丢一块石头给他,他跑过去就要咬了,那个石头不是狗的食粮,狗吃石头是不会饱的,人家随便丢一个块状的东西过去,就跑过去咬了。意思就是说,我们有心要学佛,可是拼命在这个文字里面打转、打转,文字不是法,不是本来的东西,错用心就喻为狂狗,趋块就是执着文字的意思,就像狗,随便丢一块石头给它,或是丢一块骨头给它,那根本是吃不饱的东西,它也啃得很高兴,自己还觉得很有成就。狗正在啃骨头的时候,你要是走近一些,其实你只是想从旁边经过,你只要从它身边走过去,狗就凶狠狠的瞪着你,一直瞪着你,看你是不是要来抢它的骨头,等到你走远了,那只狗才会安心的啃骨头,不然就一直咬牙切齿,狠狠的瞪着你,意思就是说,你没看到我正在啃骨头吗?你休想跟我抢。人也是这样,执着在文字上,觉得自己很有修行,就是这样:我是律师哦。律师,照样被治得服服贴贴的。不明心地,所以没有学顿悟法,就无法明心见性。狮子咬人,狮子咬人就是不正常,狮子本来是不吃人的,它吃其他的动物的,狮子咬人就是不正常。一个正常学佛的人,怎么在文字、音声里面打转呢?那根本就是错误嘛,要在本性上打转嘛。狮子咬人就是不正常,饿昏了,没有东西吃就咬人,所以
【经律论是自性用。读诵者是性法。】
经、律、论,这是由佛的本性所流露出来的东西,我们按照着读诵,这是本性所产生的一种妙用之法,云何在文字、音声当中执着呢?经律论是自性用,所以一切经律论,都是通达我们本性在作用的东西,我们读诵的这些经典,这就是我们的性,本性具足的法。
【法明又曰:阿弥陀佛有父母及姓否?】
他有姓名吗?
【师曰:阿弥陀姓憍尸迦。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曰:出何教文?师曰:出陀罗尼集。法明礼谢赞叹而退。】
连学戒律的人,也无法胜过禅宗的人。再来,学戒律的还不够看,下面那个是三藏法师。
【有三藏法师问】
三藏法师就是通达经、律、论者,凡是通达三藏,叫做三藏法师。有一个通达经律论的法师,或者也许是他的名字叫做三藏法师,他就问了。
【真如有变易否?】
真如是不是会变化呢?
【师曰:有变易。】
会变化,没有错。
【三藏曰:禅师错也。】
大珠和尚问(【师却问:】)。
【三藏有真如否?】
你有真如本性吗?
【曰:有。师曰:若无变易。决定是凡僧也。】
因为不会变化嘛。本性若是不会变化,那么从前的贪嗔痴就无法转变。
【岂不闻善知识者。】
你难道不了解善知识者。
【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
三聚净戒就是菩萨戒,就是我们所讲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聚净戒就是摄律仪、摄善法、饶益有情。摄律仪戒就是说,我们修行人要持戒律、有威仪。摄善法表示一切善事都去做。饶益有情就是宽恕一切众生。那么这就是菩萨戒。三聚净戒难得闻,经于无量俱胝劫。就是这样子,三聚净戒难得闻。
【回六识为六神通。】
我们的本性有真如,真如也是会改变的。回六识,过去是分别心、执着心,当下转过来,变成六神通。六神通我们已经解释过很多遍了。
【回烦恼作菩提。回无明为大智。真如若无变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
你永远不会变啊,你过去是凡夫,现在还是凡夫,因为不会变嘛。所以说转识成智,这是一定会变的东西。
【三藏曰:若尔者。真如即有变易。师曰:若执真如有变易。亦是外道。曰:禅师适来。】
就是刚刚。
刚才【说真如有变易。如今又道不变易。】
那就是不开悟的人就是搞不清楚,虽然通达三藏也没有用,等于不通。
【如何即是的当?】
这样哪一个情形,才是真的是最恰当的呢?你先前说真如有变易,随后又说真如没有变易,我说真如有变易,你就说我是凡夫,我说真如没有变易,你又说我是外道,到底该怎么解释呢?大珠和尚说。十一页。
【师曰:若了了见性者。】
如果你清清楚楚,明心见性的话。
【如摩尼珠现色。】36:58
摩尼宝珠无色。
【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
我们的本性也是这样,你要说它变亦得,你要说它不变亦得。你要说它变,它能够变烦恼为清净,但是你要说它不变亦得,为什么?无始劫以来,它永远是这样子。随缘认得性,无喜亦无忧。过去的祖师大德就讲过这句话,随缘认得性,如果你随缘能够认识一个无所住、清净的本性,无喜亦无忧,你也不会高兴,你也不会烦恼,这就是大喜。我们随缘就变了性,我们都是变性人,把本性变成烦恼。师曰:若了了见性者,如同摩尼宝珠映现色彩,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
【若不见性人。闻说真如变。便作变解。闻说不变。便作不变解。三藏曰:故知南宗。】也就是禅宗。【实不可测。】
太不容易了。所以上次我告诉诸位,忏悔能不能灭罪呢?我们每天在拜佛,忏悔能不能灭罪呢?明心见性决定灭罪,没有大彻大悟,决定不能灭罪。何以故?还是继续造业。譬如说我今天拜佛求忏悔:我要改过自新。但是你没有明心见性,习气仍然存在,仍然是用意识心,你虽然不会去造杀盗淫,不过你内心起心动念的烦恼放不下,因为你没有明心见性,没有空一切相、一切法了不可得的思想,所以存在我们心中的,都还是意识的分别。我们今天虽然拜佛求忏悔,不过到了明天,毛病又会起来了,所以拜佛无法灭罪。这就是凡夫,只能结个善缘。不过你说拜佛无法灭罪,也不对,明心见性的人,他拜佛就是拜自性佛,一切烦恼皆悉停止,当下都是大智慧的光明显现出来,所以他用一点观照的力量,就能烧尽一切烦恼,所以拜佛能够灭罪。所以明心见性的人决定灭罪,没有明心见性的人,还是继续轮回,就是这样,看你用什么心拜佛。
【有道流问:】
【道流】就是外道,学外道的人。有道流,有一个外道这样问:
【世间有法过自然否?】
自然就是没有什么道理,你直接就是必须接受它,叫做自然。世间有哪一种法超过自然否?
【师曰:】大珠和尚说,【有。曰:何法过得?】
哪一种法能超过自然呢?
【师曰:】
大珠和尚说。
【能知自然者。】
那就是超过自然。
【曰:元气是道否?】
我们人的元气、气脉,身体当中的元气,这是不是我们的道呢?或是天地之中的元气,这是不是我们的道呢?
【师曰:元气自元气。道自道。曰:若如是者。则应有二。师曰:】
这是错误的。
【知无二人。】
知道元气跟道的,这是同样一个人。
【又问:云何为邪?云何为正?师曰:】
下面这十个字,你要划三条线,若是想修行,这十个字就是提纲挈领,修行所有的意思,都在这里面,就是这十个字。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
就是这十个字。心逐物就是心理控制不住,一直被这个欲望束缚,一直追求这个欲望。【物】就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受到外在的力量的影响,意思就是只要你这个心,会受到外在的赞叹、欲望、感情的引诱,统统不是正。这个【物】包括有形无形的,有形的感情、无情的欲望,只要外在的存在的事物,会动到你起心动念,偏离这个空性,偏离这个正见的佛性,统统叫做邪,所以心逐物为邪。简单来解释,心若是追求欲望就是邪,再用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心若向外追求就是邪,也可以这样解释,【物】就是外面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了解,心外有法,这是外道。我们整天就是在追求这些外境,举一个例子来说,男人整天就是忙于事业,或是为了名投入选举,或是为了交女朋友,两个人就打架,读高中的学生都会这样,看到女孩子走过来:这个马子很正点。然后就凑上前去搭讪了。这个就是没有佛法的素养,所以为了争一个女孩子,就打起来了,甚至惹上杀身之祸。所以说:女人是祸水。应该说男人自己还没有觉悟,不能说女人是祸水,只是说女人比较喜欢斗争,气度比较狭小,若是男人能够掌握自己本身,这个不影响的,心逐物为邪嘛。对不对?不过讲归讲啦,因为我现在悟到了,才会讲这些,以前也是迷迷糊糊的,也是有一阵子茫茫然的,都一样啦,心逐物为邪。所以现在讲,是清醒时所讲的话,没办法,醒时说梦中事,现在算是检讨啦,在梦中也是觉得很美好,也是一样迷惑。应该算是先天性就让我的条件差,所以没有,我也没有争风吃醋的机会,你想想看,在打篮球的时候,读高中时考体育,考打篮球,队友拿到篮球,从来不会传给我,篮板球我也抢不到,就算拿到球也投不进篮框,我们那一队五个人,要是有我,就等于只剩四个人在打,我在队伍中算是多余的,所以每次都只能旁观,我就去福利社买支冰棒,坐在操场吃,每次打篮球都抢不到球,没办法。所以考篮球的时候,在高中考篮球的时候,考运球上篮,我们体育老师就说:一看就知道这个从来没打过球。…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