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P43

  ..续本文上一页说:我在参禅学道。整天都说:我了解佛法了。

  【如此转无交涉也。只是逐声色走。有何歇时?】

  他说:这样只是转无交涉。无交涉就是悟不到本性,完全没有消息,无交涉,与本性没有交涉,那当然就没有机会悟道。转无交涉也,就是转来转去,统统不与本性交会,永远悟不到本性。只是逐声色走,你只是跟着外表的声、色走来走去,追逐名利,何时歇时。把笔拿起来,这个【歇】就是悟道,停止妄想,歇,真正的休息。所以我说:开悟、大彻大悟的人,才是真正的休息,没有大彻大悟的人,用意识心,虽然晚上在睡觉,照常不能休息,意识继续作用,做梦啊。我们何时才能停止下来休息呢?我们何时才能真正休息呢?所以大彻大悟的人,行住坐卧,完全不起心、不动念,这才是真正的功夫。我们听经闻法这么久了,几时听过这么好的法宝呢?我们过去在听,都是听一些因果啦、故事啦、不要造恶啦,都是听这些,现在讲的是我们本性的东西,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来的面目哦,男人也有、女人也有,小孩也有、大人也有,9:14狗也有、猪也有,一切众生悉皆具足,统统具足。我们今天听了,若是还不会运用,那就很悲哀了,枉费我们的外表那么庄严,我们的心却不庄严,世间人会打趣说:穿得美美,等着领薪水。现在则是穿得美美,等着做佛祖,修得福慧具足,好做佛祖。现在知道心要如何解脱了。【贫道。】布袋戏常常会用这种腔调:贫道。

  【闻江西和尚道:汝自家宝藏一切具足。】

  就是马祖道一,他说:你自家宝藏一切具足。

  【使用自在。不假外求。我从此一时休去。】

  【一时】就是当下就放下,【休去】就是全盘放下。

  【自己财宝。随身受用。】

  自己的财宝就是智慧之宝,无量的本性之宝,随身受用。所以什么人最富有呢?大彻大悟的人最富有,充满了智慧。

  【可谓快活。】

  实在太棒了。

  【无一法可取。】

  把它划起来。

  【无一法可舍。】

  你也不必刻意的要舍什么东西,因为毕竟空的东西,没有取,也不必要去舍,碰到善,当下空,碰到恶,毕竟空,碰到得,毕竟空,碰到失,毕竟空,碰到色声香味触法,当体就是空,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舍,布施千千万万的钱,无一钱可舍。

  【不见一法生灭相。】

  一切法能所双亡。

  【不见一法去来相。】

  不来,也无所谓去,当下就是空性的东西。

  【遍十方界。无一微尘许不是自家财宝。但自仔细观察自心一体三宝。常自现前。无可疑虑。】

  不必怀疑。最后一行,拿笔划起来。

  【莫寻思。莫求觅。心性本来清净。】

  不要加一个思想,也不需要刻意的往外求,放下就是道,心性本来清净。不用此性修,是大痴人啊。所以《华严经》说:

  【故华严经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

  众生就不一样了,众生是一切法常常生,每天二十四小时,没有事他就偏偏要找事,一开口就是要挖苦人,就是要批评别人,一句话就是讽刺别人,讲一些不必要的话,然后再引起冲突,这根本不不必要的东西。我们人就是活在多余的痛苦,不必要的痛苦中,自己创造痛苦的动物,愚痴,人类就是自己称为无明,每天都在创造痛苦,这句话就明明不必讲的东西,你为什么要讲?对不对?某一些话根本就不需要说,你说这些话干什么?一切法,他不讲很难过啊,讲出来更痛苦。所以我们要学习消化嘛,要学习消化这种是非、善恶、得失,把它当作无事,一切法都没有。这才是真正了不起。所以圣者是一切法不生,而我们是一切法常常生。我们哪一天不是一切法常常生?气度狭小,每天看什么都不习惯,看那个不顺,看这个不顺,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不能任劳,也不能任怨。

  【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划起来,划起来。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一切法,能生的东西当体即空,所生的境,当下就是没有,也没有所谓的灭,随缘幻化,就像水泡,一下子就破灭,没有了,一下子又破灭,又没有了,随缘显现随缘无。自性本空不必慌,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什么是佛?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即是佛现前,若悟此理者,即是佛。

  【又净名经云:】

  《维摩诘经》这样说。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下面再划起来。

  【若不随声色动念。不逐相貌生解。】

  你如果不随着这个世界的外境的声色起心动念,你也不要追逐这个虚妄的外貌而生解。

  【自然无事。】

  这个划起来。

  【去。莫久立。珍重。】

  这个不必划。去,莫久立,你站在那里没有用,我这里无一法可得,你不必站那么久。意思就是谦虚。若不随声色动念,不逐相貌生解,自然无事。你看看,自然无事。你看大彻大悟的人在讲话,一句话就一针见血,而我们今天刚好相反,随时都随声色动念,随时都逐相貌生这个解。相貌就是有实体的外在,叫做相貌。如果你不随这个声色,不随相貌,自然无事,莫久立,珍重。禅师讲话都多一句珍重,祝福你的意思。

  【此日大众普集。久而不散。师曰:诸人何故在此不去?贫道已对面相呈。】

  我已经是将我所说的送给你们了。【相呈】就是恭恭敬敬的呈现给大家了。

  【还肯休么?】

  这个句刚好是颠倒,倒装句。还肯休就是,难道你还不肯停止你的妄想,放得下吗?说:还肯休么?这句话刚好是倒装句,颠倒用法,还肯休么?难道还不肯停止你的妄想,放不下,还有什么事情放不下的呢?

  【有何事可疑?】

  你有什么事情怀疑呢?

  【莫错用心。枉费气力。】

  我们今天就是全部错用心,我们全部用错心。有一个在家居士,师父是很敬佩他,但是他就是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他就是很认真的拜佛、念佛、打地钟、用功、拼命修行,但是走到哪里就是称赞自己:我一次打坐就是三小时,我见到佛光了,我到目前已经打过几次佛七了,我看过那些经典,我一盘腿,可以维持三小时不下座。我内心里面本来要告诉他,但是因为他的执着很重,我是要告诉他:这样叫做障道啊,虽然是修行,但是这还是一种障碍,法执不断嘛,对法的执着,那个我相不断,还有一个认为自己有修行的我相,那当然就是没有修行嘛,以此心成佛,了不可得,往生有希望,因为他很精进,大家也是要向他学习,他很精进,早课、晚课,都有订固定的功课,不过我相太重,他可以往生,但是要成大器,那没有办法。为什么成大器没有办法?成大器的人,一定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定要发菩萨的菩提心,才能成大器嘛,执着于自己很有修行的话,就变成法执,障道了,这个不可以的。下面,有何事可疑,莫错用心,枉费我们的气力。

  【若有疑情。】

  如果有什么怀疑。

  【一任诸人恣意早问。】

  你们若是有什么怀疑,要赶紧来问。

  【时有僧法渊问曰:云何是佛?云何是法?云何是僧?】

  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僧?

  【云何是一体三宝?愿师垂示。】

  希望为我开示。

  【师曰: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

  划下来。

  【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

  划到这个地方。你的心就是佛,不要将佛又求佛。所以我们要念佛,能够念实相佛是最好啦,但是我们凡夫没有办法,干脆就执持名号,不得已之下,你就执着于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他发的愿力,我一定要求生极乐世界。只有这样子。你不能念实相佛,那你只有执持名号罗。所以不要将佛求佛,因为你就是佛,你又求什么佛呢?心就是法,心当下就是法,为什么?你具足智慧,你就具足法,不用将法求法,你充满了智慧,你求什么法呢?佛法,佛本身的智慧,运用于外在叫做法,内心的称为智慧,所以内在的佛,运用在一切境界叫做法,佛跟法就是无二。和合叫做僧,所以僧就是代佛说法,这个叫做僧,【僧】就是和合,所以【僧】就是无诤。凡是出家人,第一个遵守的戒规就是无诤,才能称为僧,僧团、僧团,和合的团体叫做僧团。因为我们内心有智慧,又有法可求、可得,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

  【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身口意清净。名为佛出世。三业不清净。名为佛灭度。喻如嗔时无喜。喜时无嗔。唯是一心。】

  发脾气也是一心,也是我们这个心,欢喜心也是我们这个心。

  【实无二体。】

  没有两种体。

  【本智法尔无漏现前。】

  就是这样子,本智法尔,无漏就是现前。

  【如蛇化为龙。不改其鳞。众生回心作佛。不改其面。】所以【性本清净。不待修成。】

  不待修成,不必经过造作,而有所修成,本来就是清净,放下就是。

  【有证有修。即同增上慢者。】

  把笔拿起来,要加几个字,若说有法可证、有法可修,就是我们所讲的增上慢,加下去的话就比较清楚。若说有证有修,若是说有法可证,或是有法可修行,有法可证得,或是说有法可让我们修行,这个就是增上慢。增上慢就是误解,以为自己是圣人,其实只是相似的境界而已,不是真正的圣人,这叫做增上慢。因为他很肯修行,很肯精进,但是悟到的却不是真正的道,有点相似,但是却一直认为自己已经悟道,所以叫做错觉。相似道以为是真正的道,这个叫做增上慢。

  【真空无滞。】

  真正毕竟空,它是无障无碍。

  【应用无穷。】

  一个人的心,达到毕竟空的境界,没有一件事情看不开,没有一种东西放不下,没有一法障碍得了他,那么他的应用就无穷。

  【无始无终利根顿悟。】

  无始无终,没有所谓的开始,也没有所谓的终点,利根的人就能顿悟。

  【用无等等。即是阿耨菩提。】

  阿耨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阿耨菩提就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无形相。即是微妙色身。】

  哪一种情形是最微妙的色身?心如果无相,那就是最微妙的色身…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说四十二章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