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P9

  ..续本文上一页:今言闻者。不论有声无声。何以故?为闻性常故。】

  这个闻的能力,听闻的能力,这个性还是存在的。只要你没有分别心,以清净心去闻,就完全正确了,这就是我们本来的东西。所以我们若是听到好听的、赞叹的声音,我们也如如不动;听到难听的是非,我们也如如不动,就是这样。以闻性闻,外境就没有作用。世间如何来去、伤害、诽谤、赞叹,都没有作用,因为毕竟空故,一切缘起无自性,毕竟空故。所以说圣人没有烦恼,他确实没有烦恼,他只是怜愍众生的无知而已。众生一直造业,在圣人来说,只会怜愍他,你一直叫他停止,不要造业。1:39他还是一直造作,没办法,因为他的烦恼重,忍不住,他会牢骚、抱怨,他控制不住,不知足,所以他觉得自己很委屈。所以他的烦恼很重,一直爆发出来。圣人就不一样了,于毕竟空性当中,他无一切法。眼,眼睛看是用本性看,无分别、无执着;耳朵听,用本性听,他无分别、无执着,没有一法能障碍他。既然没有一法能障碍他,内心无烦恼,既然无烦恼,他又怎么会牢骚,他又怎么会抱怨呢?所以明心见性的人,他非常有慈悲心,他无时不在怜愍众生。不论众生如何伤害他,他都能宽恕众生。明心见性的人有一个优点,就是很有欢喜心,非常欢喜。因为世间的一切财物、外境、名利,都比不上一个大彻大悟,我们本来本性的东西,本性具足无量的慈悲心,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财富,因为他有智慧,他非常的知足。知足就是世间最了不起的财富,明心见性的人得到了。而我们没有。眼睛用本性看,他怎么会有烦恼,他看什么都一样,耳朵用本性听,完全没有差别,再难听的声音都一样,所以说闻性常故。

  【有声时即闻。无声时亦闻。】

  有境界来,他也闻,无境界,他也闻。意思就是说,不会因为有境界、无境界的这种生灭法,来影响我们的闻性。

  【问:如是闻者是谁?】

  是什么人在听呢?

  【答:是自性闻。】

  我们的本性就有这种听闻的能力。

  【亦名知者闻。】

  把笔拿起来。【知】的旁边写:就是不迷,就是悟。亦名觉悟的人,这个觉悟的清净心在闻。这个【知】不是知道哦,这是悟道的人。他说,答:是自性闻,亦名知者闻。这个【知者】就是清清楚楚悟到的人在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是运用不出来。所以无可奈何时,只有念念念念观照,这也是不得已,只有这样子而已,不然也没办法。

  【问:此顿悟门以何为宗?以何为旨?以何为体?以何为用?】

  这是问顿悟法门的宗、旨、体、用。

  【答:无念为宗。】

  什么叫做无念为宗呢?

  【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把这个划起来,这就是最重要的地方,否则你很难了解顿悟法门的道理。以什么为宗?它的宗就是无念。无念为其宗,妄心不起,这就是它的旨。这个【旨】是要,最重要叫做旨。这个宗跟旨不太一样,【宗】就是说它所崇尚的一个目标是什么,顿悟法门就是要让你无念,这个为最重要的目标。什么叫:妄心不起为旨?这个旨就是它的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所以【宗】是目标,妄心不起,是它的重要的地方,学习这个顿悟法门的旨是什么呢?就是不要让妄心起来。以清净心为体,以智慧为作用。清净心就是智慧,智慧当下就是清净心。

  【问:既言无念为宗。】

  也就是目标。

  【未审无念者无何念?】

  【未审】就是不了解,【审】就是明白,未审就是不明白,不明白无念是什么无念呢?是无什么念呢?你讲无念,那到底是无何念?你说无念,是无何念呢?无什么念呢?

  【答:无念者。无邪念。非无正念。】

  这一句很重要。我们一般说无念,以为是什么都没有,不对。因为本性自有念,但是要正念,所以我们说无念是无邪念。把笔拿起来,所谓邪念,凡是凡夫统统叫做邪,就算是善,这个邪,包括善念也是邪,凡是执的东西,统统叫做邪。今天你盖医院、布施、造桥铺路,在世间人来说,这叫做善心,若是在本性,这叫做邪。凡是不能究竟超越三界,不能解决生死的东西,都叫做邪,虽然在世间来说,你是做大善事,但是这只是人天福报而已。所以无邪念的意义是非常广泛,凡是不见性的,统统叫做邪念,包括善都是邪。非无正念,透过本性出来的就是正念,透过平等心、清净心、无所住心出来的称为正念。

  【云何为邪念?云何名正念?】

  下面就解释得理清楚了。

  【答:念有念无。即名邪念。】

  念这世间,以为是真实的,念无就是说什么都没有。执着有、执着无,这都称为邪念。

  【不念有无。即名正念。】

  注意听,不念有无,就是不落两边,底下统统一样。不落两边叫做正念。师父刚才就告诉诸位,正念就是透过本性,才能叫做正念。

  【念善念恶。名为邪念。】

  你看看。念善,这个【念】就是执着你在行善,也是一种障碍,念善、念恶也是邪念。可是这个世间人他就不了解了,念善不是很好嘛,世间人会疑惑:奇怪,佛教怎么会这么说?要是不懂佛法的人会有疑惑:奇怪,连念善也是邪?你说念恶是邪念,这是正确,念善也叫做邪念?佛教都乱写。他就是不了解。念善、念恶,这也是二元对立,二性法。二性,两种性质,善性、恶性对立,也是邪念。10:05

  【不念善恶名为正念。】

  破除了对立,又完成了圆融,就是叫做正念。

  【乃至苦乐生灭。】

  这都是对立的东西。苦对乐来说,乐对苦来说,生对灭来说,灭对生来说。【取舍】此是一对,【冤亲】此是一对,【憎爱】此亦是一对,【并名邪念】。不念苦乐、生灭取舍、怨亲憎爱(【不念苦乐等。】)

  【即名正念。问:云何是正念?答:正念者。唯念菩提。】

  菩提就是觉悟,秒秒觉悟,每一秒都与觉悟相应。唯念菩提,就是你第每一个念头起来,都是觉悟的念头,彻底的毕竟空,空性才能叫做觉悟。

  【问:菩提可得否?答:菩提不可得。问:既不可得。云何唯念菩提?】

  你为什么说只念菩提呢?

  【答:只如菩提。假立名字。】

  这也是假名施设,假设的名字,【实不可得】。实实在在不可得。

  【亦无前后得者。为不可得故。】

  菩提是不可得的。

  【即无有念。】

  下面划起来。

  【只个无念。是名真念。菩提无所念。无所念者。即一切处无心。是无所念。】

  划到这里。再念一遍。只个无念,就是这个【无念】,这两个字,这就是我们真正的念。菩提无所念,无所念者,就是一切处无心,即是无所念。

  【只如上说如许种无念者。】

  只如上说如许,有这么多种无念者。

  【皆是随事方便。】

  像刚才所说的,有这么多无念,都是随着事相而设,因为事相是对立的。

  【假立名字。皆同一体。无二无别。但知一切处无心。】

  你只要了解,于一切处无心,不要分别、执着、起心动念,

  【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

  你得到无念,你自然就解脱。所以我告诉诸位,你什么时候能解脱呢?一切放下。所以第十五页第一行,你若是想更了解无念,你在旁边写四个字,你就开悟了:一切放下。就是这样,很简单就解决了,就能清清楚楚。无念,若是要具体去做,就是一切放下。换句话说,放不下的人,你就是在生死六道中继续轮回,念佛也不能得定,看也看不开,到处都有障碍,滞碍不通。大彻大悟的人,你就阻碍不了他,他一念回光返照就是本来面目,你再怎么糟蹋他,他也无所谓。

  【问:云何行佛行?答: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不行一切行,要注意哦。不行一切行,不是指很懒惰,整天坐着不做一切事情,叫做不行一切行,不是这个意思。意思是说,虽行一切,而不执着一切。这句话是这个意思。不行一切行就是说,虽行一切行,而不执着一切行。所以不行那个【行】就是不执着一切行。简单来说就是这样。不行一切行,把那个行改成不执,这个【行】改成【执】,不执着一切行,即名佛行。

  【亦名正行。亦名圣行。如前所说。不行有无憎爱等是也。】

  大律卷,大律就是《摩诃僧只律》。

  【大律卷五菩萨品云:一切圣人。不行于众生行。众生不行如是圣行。】

  一切圣人,不【行】于众生行。把笔拿起来,把这个【行】的旁边用个括弧:就是不同。同,大同世界的【同】。众生不行。这个【不】底下加一个【能】,不能,那么意思就很清楚了。15:49一切圣人不同于众生行,就是跟众生所做的不一样,众生是到处对立、善恶、是非、有无,还有刚才我们所说的爱憎,有二性啊。圣人就不同了,圣人是同一体,无二无别,一切处无心,不一样。所以不行于众生行,就是不同于众生的造作。那么众生是不能行如是圣行,没有办法,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不能行如是圣行,这样就很清楚了。

  【问:云何是正见?】

  什么是正知正见呢?

  【答:见无所见。即名正见。问:云何名见无所见?答:见一切色时。】

  就是境界,见一切境界,【不起染着】。

  【不染着者。不起爱憎心。即名见无所见也。若得见无所见时。即名佛眼。】

  所以你不要听一些修行人在吹牛,说他看到鬼了啦,见到佛了啦,佛陀晚上都来为他说法,说他是童子、菩萨再来的,说他是摩诃迦叶,他是古佛再来的。若是开口闭口就说他是哪尊佛再来的,你看看这一句:见无一切见,无所得。所以若是一直称赞自己的人,你就要注意了,不论你是修密宗也好,不论你是修禅宗也好,不论你是修净土宗也好,你都要有禅的正见的功夫。正见,什么叫做正见?见一切色像时,都无所见的人,那么他就不会吹嘘了,不会自称有多么厉害,又是多么了不起,因为无所见嘛。而你既然一直称赞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就是有所见,那么离佛道就很远很远了。所以我们人若是有正知正见,你就算亲近任何人,要去参访哪一间道场,完全无碍。现代人在参访道场就不是这…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说四十二章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