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坛经(第二品)随缘开示▪P11

  ..续本文上一页劫 悟则刹那间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 时韦使 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说通就是我们用语言去说,去悟,而通达本性。以及心通,就是用本心就去悟的,他不是用说的,是用心去悟的,或是用说,说而悟的,所以用语言去悟、或者用心去悟。统统就像太阳处在虚空,放出无量的光明,就像本性放出无量的光明。为传见性法,我们这个顿教法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破这个邪知邪见的。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这个法没有所谓的顿、没有所谓的渐,顿渐是因为根器不同。迷了的众生就迟,悟了就比较快,有迟有疾。单单这个见性的顿悟法门,愚痴的人是没有办法了解的,「悉」就是了解。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闇宅中,常须生慧日。」说来说去,六根、六尘、六识、八万四千法门等等,合理把它归纳起来。还是一,就是本性。我们这个烦恼暗宅中,我们的心中就像一个宅地,那么这个烦恼充塞其间就黑暗了,我们现在常须生慧日,智慧日住在我们的心中,这个黑暗之宅马上就除掉。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我们邪见来的话,烦恼就到了,所以说邪知邪见,烦恼就到了。你正见来,烦恼就除,邪跟正统统除掉,俱不用就是统统除掉,刚刚我不是讲吗,儒家的中庸之道跟佛家的中道是不所以样,佛家的中道,中道只是一个名相,意思是绝对的观念。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还有一个中庸可行,佛教没有中庸可行,当下是顿悟本性之空,是无常,没有所谓的中庸。所以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清净到达没有一切烦恼,破除一切妄见。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我们的菩提本性动一个念头就是虚妄,所以我们不要动一个念头,动一个念头就是虚妄。我们的清净心放在我们的虚妄当中,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个惑、业、苦三障,惑、业、苦就除掉了。但正无三障,你只要把它纠正过来,把它用正的,正确的清净的心,安在那个妄想中,那么就没有所谓的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世间人任何一个人修行,在那里都不妨碍。所以有的人认为,修行会妨碍什么做生意啦、或是做什么,统统不会妨碍,悟道二十四个小时谁在你的心中。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这句话太重要了,太重要了!你看!这个圣人就是每天看自己的过错,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那么就跟道相应,相当就是相应。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就是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间,我们各互相不要妨碍别人,你不符合我的法,你离开;符合我的法,你进来。你离开了这个正确的顿悟法门,你另外去找到这个心,心外找到这个道,你永远找不到道,道就在你的心中。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波波就是虚度啦,所以有的人问:哎呀!请问慧律法师,你老人家今年贵庚?唉!惭愧、惭愧!虚度三十七呀。就是告诉人家我们很惭愧,虚度了三十七年,叫做虚度三十七。你的所做所为正了,就是道。

  「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自己没有道心,所做所为都是黑暗的,都不能符合真理,那就你见不到道了。如果一个真正修行的人,绝对不看世间的过错,这一句话更了不起了!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如果你看到他人的不对,而你去批评他,自非就是你去批评他、诽谤他。上面这两个字意义不一样,若见他人非,如果看到他人的过错,自非这个「非」是诽谤的意思;上面的「非」是错误的意思,如果看到他人的错误,自非就诽谤这个「非」是诽谤,却是左,左就是左派,就是不好的啦,就是错的意思啦。别人错误,你去诽谤别人,自己也不对。但是要记住,善意的劝告是应该的,你不要认为到最后你统统不管人家的生死了,也不要去劝告别人,那不对啦,善意的劝告是应该的。你看!圣人多了不起,他错误,我不错误,对不对啊?我非自有过,我如果错误的话,我当然有我的过错,我去诽谤别人。我当然有我的过错啊,是不是啊?我看到《六祖坛经》这个真是掉眼泪啊,圣人真是不得了!圣人他为什么能够讲出这么了不起的话,我们这世间人,没有几个能够讲出这种话来:「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这二十个字,你把它写起来,用毛笔啊,写起来贴在你的墙壁上,每天就看这一句,那种修养之高超的,就慢慢就会了。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我们只要把它除掉这个是非心,把他的烦恼除掉。「不关心」不是不关心,是放下的意思。昨天一直教示你们,憎就是恨,要放下,爱恨要放下,记住!我底下讲一句座右铭,你一定要记起来,这句话你用钱买不到,要不要听?要!要哦! 恨爱交织可以毁掉一个人,可以把一个人毁掉。 名言呢!你多少钱要供养啊?所以有的人:师父你给我说法我供养你。我说:你多少钱要买我的法啊?你说啊?是不是?这一句就值多少钱?多少?无价嘛!所以你红包再多也不够看啊。你相不相信,你所有的财富,你身上所有的财富,不及我慧老的一点点智慧,你相不相信啊?这「慧老」是我们这个佛学院的那个法师,他看我们这个讲经有那么多听法的人,三十三岁就叫我慧老,每天碰到:喂!慧老!我说:会死!不只会老还会死。就是我们把爱、恨放下,长伸两脚卧,知道意思的举手,什么叫做长伸两脚卧?看电视吗?哎呀!不是啦,怎么往生呢?快啊! 林 医师你会不会啊?长伸两脚卧什么意思啊?对!医生就是不简单啊,自在嘛,哎呀!我们给他鼓掌,医生的 IQ 毕竟是不一样,高级动物,高级哺乳类动物,我也是啊,你们不是动物吗?还是植物?长伸两脚卧就是自在的意思,放下、轻松,那么自在!什么往生呢?胡说!你会下地狱啊哦,乱讲!赶快纠正过来。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破有疑,即是自性现。」你想要度化他人,你必须要有种种的方便。千万不要让他有任何的怀疑,当下本性就会看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个佛法,在这个世间,绝对不可以离开这个世间有所觉悟。所以世间,就是有为法,不离有为法,才能产生无为法。,离开这个世间找寻这个觉悟,就是离世觅无为法,恰如觅兔角,就像找兔子上面的角,找不到的。佛法在世间,不可以离开世间的种种这个觉悟,离开这个世间就找不到觉悟,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兔子本身就没有角啦。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正知正见这是出世间,邪知邪见这个是世间法。「却」就是除掉,全部都除掉。你看!这个多漂亮的文字造诣啊!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邪见除掉、正见除掉,全部都除掉,因为邪是对正讲的,正是对邪讲的,离开这两边。连正都不执着,当下悟入自性空,一样清清楚楚,宛然就是清清楚楚,就是那么的洒脱,那么的自在,那么的清净自在,菩提性,本性就是那么的洒脱,宛然就是那么的自在、清净。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这个颂是顿教。也是大法船。迷的话,那就经过累劫不得见性,所以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悟则刹那间,开悟,当下就是。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这个六祖就这样讲了:昨天在大梵寺讲经说法这个顿教,希望法界的众生言下见性成佛,听到这个法,这是开悟成佛。

  「 时韦使 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就是韦刺史这些个官,与这其他的官僚道俗,听到六祖说法,马上就觉悟了。大家都是顶礼、顶礼。

  「何期岭南有佛出世」,「岭南」就是广东,有佛出世,有这个真正的佛。所以我们为什么不称个六祖惠能佛?为什么?因为这个规定就是这样子,不能有二尊佛。我们今天啊不要问,不要问。谢谢大家!老夫子要回去休息了,好了!

  

  

《六祖坛经(第二品)随缘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顿悟本心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