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坛经(第二品)随缘开示▪P7

  ..续本文上一页就会说:在肯定 ! 人啊这个知觉很容易受骗的,很容易受骗的。所以谎话说一百遍,就可以反白为黑的,众生就是这样子。他一个开悟的人他就不会,不会这样,一个开悟的人,你讲一千遍,他恭敬一切众生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是没有这种功夫,所以我们的想有毛病,我们这个思想上有毛病,为什么思想上有毛病?容易受骗,所以诸位!你们都是受骗者,就是这样子。这个怎么还不鼓掌呢?笨笨的坐在那个地方。所以大家都被骗过,都被假相骗过,然后产生一种自我主观的意识,然后做一个严重的批判性,殊不知你已经落入错误的观念。有一天,我收到清海这个女人的徒弟写来的信,寄信给我,清海的徒弟寄了封信给我,把我骂的很惨啊,那封信我没有留给你们看,说我是嫉妒清海啦,她是什么正知正见啦,你慧律是算老几啊 ?然后她是具足正知正见的大慈大悲的师父,她是怎么样好……所以你看!学佛的也没有智慧,很少说走出象牙塔来,然后有用客观的意识、客观的心态,然后去面对这个事实,没有!我这个人啊,有一点很好、了不起的,你们一定做不到的,我这个人,你来我面前讲是非,你放心!讲一百遍的是非,我不会去讲那个人怎么样,然后去说这个人,不可能,为什么?因为讲是非都有主观的意识,都有是非的主观意识,不会准的,不会准的。你来讲你老婆怎么怎么坏,怎么样坏,啊啊啊 ... 我就这样子,有一天你去查了,哎呀!他在外面保养了三个女人,竟然说他老婆,你看!这人就是不要脸,不要脸!所以思想上的严重错误。再行,行,行就是我们走路那个「行」

  色、受、想、行,「行」就是付诸行动,就是我们这个想没有正知正见的话,我们付诸行动就严重的偏颇。那这里就「识」就是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就是我们的生命的主体,就是俗称灵魂。把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落入第八意识里面的 idea 这个观念里面,那么这个第八意识,第八意识那就是什么呢?就是严重的,而且深入的一种习惯性,证阿罗汉果也有习惯性的,没有断习气的。这个习惯性是什么呢?我现在比喻,你一定要听,我告诉你,我用杯子来比喻,你就注意听!我们的本性是最底下的,那我们上面一层,这上面一层就是第八意识,我们所有的接受的东西,白天所接受的东西,我们打开眼睛就接受进去,耳朵就接受进去,舌头就接受任何的这个味道,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就放进去,然后慢慢慢慢的沉淀,沉淀久了就变成什么?潜意识,潜意识就是无意识状态会做成某一种习惯性意识的动作,你懂我的意思吧?潜意识就是没有经过意识的分别,它自然会产生某一种惯性的动作。譬如说这个人,一坐起来他脚就会发动,有一种人是没什么仪态的,一坐下来脚就抖个不停:阿弥陀佛 ... 那一种的就是没有仪态,坐没坐相。他在抖他也不知道呢!他也不知道啊,有一种人讲话就很夸张的,今天买个西瓜就这样:我今天买个西瓜这样子!反正他的手势都比得很大啦,那一种夸张型的,就是潜意识里面他也没有发现,所以这个欺骗人家欺骗习惯的人,永远不会说真话的。好了,再来、再来,等到我们晚上啊,这个意识啊、意识啊,控制住的时候,控制住的时候啊,它就不接收了,那就慢慢的浮上来的,就深入的潜意识里面很微细的,所以我们在梦境里面,都是我们的白天里面的造作,所存留的影子,同时又存留前世的影像,存留前世的影像。所以他有预感,他有预感。譬如说你看到一栋大楼:这个大楼早在几年前我就在梦境过了。不是这样,你前世就在这里住过,知道吗?你前世就在这里住过了,所以你看很熟。有的人,他在晚上做梦的时候,他很烦恼,然后梦见慧律法师,梦见慧律法师的时候,他来,他来的时候一看,哎呀!怎么跟梦境一模一样呢?她感动得掉眼泪,女人的武器就是这样,感动的掉眼泪,然后你就过去摸摸头、摸摸头,也只能摸那里嘛,摸摸头,加持一下,就表示了,她感动得哭泣了,前世的因缘,所以我们这个意识里面,有接收到无量无边的种子,所以你今天你出去外面,看一切众生的时候,有时候看很欢喜,有时候看这个很不欢喜啊,为什么?他前世就是你杀父之仇人,你看到他怎么会欢喜呢?所以说我们要了解,色、受、想、行、识,就是五蕴,五蕴,意思就是打破五蕴烦恼尘劳,那么打破五蕴烦恼尘劳要用什么?空,空掉这个色身:空掉这个感受的善恶的感受:是非的感受:空掉那个分别心的想:空掉那个执着的行:空掉所有潜意识的识,知道吗?这个叫做打破五蕴烦恼尘劳。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

  善知识,我讲的这个法门,一般若可以生出八万四千智慧。为什么呢?因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假若没有尘劳的话就会智慧常现,始终不离自性。这个法就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 诳妄,用自真如性,用智慧观照;对于任何一切法,都不取不舍。这就是见性成佛道。

  你看!所以只要开悟,什么都解决。当然不开悟也可以解决,用什么方法?用不要生气,任何事情宽恕众生,一心念佛,一心念佛,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我们临命终要伏惑,因为我们平常就有刚直的个性,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突破这种瞋,因此我们发一个愿:永远不生气,碰到什么事情,冷静,稍微冷静一下,可以慢慢的使我们的错觉跟习气平复下来,做什么事情你一定要查清楚。要诽谤人家,先跟我们的良心商量,商量可不可以这样讲,我们这样讲有没有良心,有没有根据、有没有依据。所以广钦老和尚:要讲人家的坏话,先跟你的这里(内心)商量商量。要讲人家的坏话,先跟我们的良心商量商量。所以我这个人口业是绝对清净的,真的!我这么会讲话是因为口业清净。不好意思啦,有时候要吹嘘一、二句,不然没什么趣味,要吹嘘一下。

  你看!修行你说难吗?很简单的!很简单的!怎么很简单呢?用我们的真如本性,无所着的本性。我昨天不是讲嘛,用一个字的话,就是用「空」,这个真如性。二个字的话呢?是什么?「放下」对了!三个字,「无所着」。四个字,昨天忘记讲,「保持安详」这个就是开悟的意境,保持内在的安详,不为一切境界所动,善于控制自己的心绪,保持安详,这个就接近自性,就接近开悟了。所以说用自性真如本性,以智慧观照,用我们大智慧来观照,于一切法,底下两个字真是了不起,中文真是不得了!不「取」不「舍」真是形容得太妙了!不取,就是不执着,不舍,就是,不可以放弃善事,他怕人家不取,什么都放弃就变成消极了。不舍,什么都不舍,就变成执着了,你看!祖师真是了不起!他怕你取、舍,也怕你不取、不舍,所以当下就是一切法不取不舍,不可以执着,也不可以放弃。就像我们今天,我要无量无边的度众生就是不舍,可是我不能取,当下就是会归中道。所以啊中道没有字,没有!儒家的中道跟佛教讲的思想绝对不一样,你一定要了解,儒家讲的中庸,跟佛教讲的中道那是两码事,儒家讲的中庸,过与不及,不得中庸,他还有一个中间,过、不及,一个中庸。佛教不是,中道是个名词,是破除左右两边:破除是非两边:破除善恶两边,没有办法形容的,进入绝对状态,所以中道意思就是空的意思,根本没有中道。佛教讲的这个中道,没有中道,儒家讲的思想的中庸,也落入意识的观念,儒家讲的这个中庸,就是前面也没有、后面也没有,所以过也不行、不及也不行,还有一个中间,他承认有一个中间,叫做中道,错!没有,没有!所以儒家讲采取适合的东西,是一种中庸,但是我告诉你,释迦牟尼佛讲,采取适合的东西,那也是一种执着,人类共识的执着,要悟到空性,不能绝对的平等。所以儒家的中庸思想,跟佛教的中道就完全不一样,是 alldifferent 完全不一样。既是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需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 】

  你想要深入的这个法界,法界就是无相,你想要入于无相法,想要进入这个空的领域,及般若三昧,就是大智慧的定,三昧就是定,三昧不是一二三的三,三昧是印度语,是正定的意思,是正确的心态,保持稳定,叫般若三昧,就是大智慧的稳定。你需要修般若行,修这个大智慧。

  所以《金刚经》很重要,在《金刚经》里面很赞叹,为什么?因为唯有这样子才可以解脱生死,唯有具足大智慧,才可以解脱生死。

  【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

  这个法门是最上乘,直入佛陀的本怀嘛,直接通达到本性的东西,当然是最上乘的。可是我们看世间人讲那个《金刚经》那严重的错误,这讲到经题就好了,经题就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有的注解都是写:他的智慧像金刚,能坏一切,不为一切所坏,然后产生大智慧,金刚般若波罗蜜。然后大智慧到彼岸。这那里是这样?你看看《金刚经》是这样子讲的吗?《金刚经》一直破相嘛?「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一直破相。所以「金刚」二个字,它并不是什么能…

《六祖坛经(第二品)随缘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顿悟本心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