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坛经(第二品)随缘开示▪P9

  ..续本文上一页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

  小根性的人,闻这种顿悟法门,就好像草木一样,因根小,若遇大雨必定会被冲倒,并不能有所增长。小根性的人也是这样。原本有的般若智慧与大智慧的人没有任何差别。但为什么不能开悟呢?因为其邪见重,烦恼重。不识本心,于外觅佛,不了解自性,这就是小根的人;若是开悟的顿教,则不会执著于外在的修行,但于自心常显正见,烦恼尘劳不能污染,即是见性。善知识,不住内外,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常行此行的人,即是与《般若经》无差别。

  意思就是我们的本心被我们的烦恼障住了,就像乌云盖住这个眼光。般若不是什么大、什么小的,它是无相的,是悟空的,我们一切众生,自己的内心里面迷了跟悟了不同,迷我们的心,外面有所见。意思就是认为心外有法,找佛、找佛,叫做迷心外觅,就是从心外想要求得法,不知道从内在里面去悟道,从内在里面去悟到这个本性,所以说修行觅佛、找佛,你从那里找佛呢?要找到我们的本性,找不到本性啊,那你找不到佛,所以未悟自性,既是小根。

  诸位!「但于自心常起正见」,这一句极为重要。我昨天告诉你们,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怎么样?都要清清楚楚!这个就是但于自心,常起正见,常起正见就是没有间断。烦恼尘劳常不能染。昨天我不是讲过一句话吗?记住吗?本来我们可以过得很快乐!烦恼尘劳常不能染。既是见性,就是看到我们的本性。

  「去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这一句太了不起了!内外不住,你的内心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意识的观念;都是分别心的产物;都是执着的影像,你外在的境界是无常法,是本性自然空的,不住,不住就是不执着的,住就是执着。内也不执着、外也不执着,你看!内外不住,去来自由,所以广钦老和尚说:不来亦不去,没有事。我们则是来来去去,一大堆事,每天都是一大堆事,搞的焦头烂额。我们去跟来有没有自由?没有自由!看到你老婆比较漂亮一点,你老婆跟一个年轻的人讲几句话,妒火上升,拿刀子就要宰掉人家,你看!事情也没有查清楚,也没有问清楚,是不是?所以我觉得众生愚痴的多得不得了,书读的再多的,在社会上有地位的,官做到很大的,社会上很有地位的,一样的,所过的日子就是痛苦、烦恼、斗争、分别,你不相信

   希望你同意吧!所以在座诸位,今天很幸运啦,能够听这个顿教法啦。你看!来也自由、去也自由,去来自由就是能除执心,可以除掉我们内在里面的执着。通达无碍,可以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来就没有差别。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为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把笔拿起来,修多罗就是经典的意思,翻译成中文叫做贯,贯、摄、常、法,修多罗就是一切经典。「及诸文字」以及一切的文字,「大小二乘」大乘跟小乘,「十二部经」十二部经不是十二本经,是分成十二类,十二部就是十二类经。十二类,「部」就是种类,十二种种类的经典,不是十二本,你不要弄错了。

  「皆因人置,」那都是因为人啊,就是因为有人需要什么法,他才写了三藏十二部。

  「因智慧性,方能建立。」因为有智慧性,他才有办法建立。

  「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如果这世间没有这个人类,也就没有这个法。

  「故知万法,本自人兴。」所以知道万法是因为有人存在,它才兴起来的。

  「一切经书,因人说有。」一切经典是因为人才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因为我们的人这当中,缘其人中就是:就因为,这个「缘」就是因为。因为这个人的当中,有的有愚痴的,有的是智慧的人,那么「愚为小人,」愚痴的人是小人,「智为大人。」智慧的人是大人。

  「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痴的人就问这个智慧的人,智慧的人就对愚痴的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这个愚痴的人就忽然悟道,他心悟道了,「既与智人无别。」就跟大智慧的人没有什么差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他说诸位菩萨!我们没有开悟的时候,本性是佛,但是也是众生,本性是佛,就变为众生,为什么?不悟啊,不开悟嘛,我们有佛性,我们现在变成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一念开悟的时候,众生当下就是佛,在座诸位!就是这样子。所以说做人很难,学佛、拜佛也难:能够听到顿教法就更难了,所以说在这个全世界里面五十几亿人口,在台湾啊,大陆那佛法就免谈了。台湾的人口将近二千万,二千万里面的正信教徒有多少?正信佛教徒真正修行有多少?有正信的有多少?大部分都是神教徒。有真正修行的人,又能听到顿教法门,那就更难了,更难了!所以我们悟道啊,今天在座诸位能够听法,是难能可贵,回去要好好的用功。

  「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这句话要划起来,所以知道我们这个万法统统在我们的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刹那之间就可以成佛。

  「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净名经》就是《维摩诘经》,《菩萨戒经》里面这样讲: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如果了解我们自心的本性,都可以成佛道,《净名经》就是《维摩诘经》,《维摩诘经》就是这样讲;「既时豁然。还得本心。」那一刹那。豁然就是开悟,还得本心,恢复到本来的清净的本性,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开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需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你看这个六祖真是不得了!于五祖弘忍大师和尚处,一听到马上就开悟了,你想想看,这个有多了不起啊!我们啊,磨菇了几十年啊,枉费了我们的修行,磨了老半天啊,一样没有办法开悟,烦恼一样、脾气一样,阿姨啊,老来脾气大,学道的人学得愈老脾气愈大。所以有的人:佛教界的长老,对!愈长愈老,年纪愈来愈老,长老、长老,长老有二种解释嘛,一种是愈长愈老,我也是长老,为什么?因为我愈来愈老,也是长老是不是?那么一种是有德高望重的叫长老。

  「顿见真如本性。」就马上可以看到我们的真如本性。

  「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你看!各自观心,要把这个顿教法,令学道者顿悟菩提,顿悟我们的悟性。各自观心,就是你要二十四个小时观照你的内在,就算是我们念佛,我们也要念的清清楚楚,就是印光大师讲的:嘴巴念的清清楚楚,耳朵听的得清清楚楚,意识观想的清清楚楚。各自观心,你看!讲来讲去都是这个心。自见本性,我们看到我们的本性。

  「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如果你自己没有办法悟,那么一定要求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

  「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是善知识,什么叫善知识?就是这些祖师大德们、这些开悟的圣者,有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正见。

  「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所以啊我一直再三的奉劝诸位,亲近善知识很重要!就是再三再三再三的一直一直这样子。那有的人讲:如何了解他是不是善知识?第一个、这个人不贪名;这个人不贪财;这个人从来不讲神通,这个人谦虚,谦冲自牧,那这个人你听他讲话,所以的每一句话都符合经典,这个是善知识,我已经告诉你什么是善知识了。第一、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不贪财,不贪名,不讲神通,谦冲自牧,所讲的与经典全部吻合,没有自己的意思,这是善知识,就算他没有开悟也是了不起的人!没有像今天,那个跑出来一个什么西方的活佛出来,那个跑个什么化身出来,自己称什么童子、什么菩萨,那神经病!那一个善知识是这样讲的啊,不怕下地狱啊!所以说不要这样子,不要好高鹜远,追求神通,弄到最后神经兮兮的,找慧律法师加持,来的话一棒打死!一棒开悟啦,不是打死啦,打死是打死那个念头,你不要误会啊,一棒打死是一棒叫他开悟。我告诉你,我要赏你两个耳光,还得要看人,真的!我们这样打的话,还要代受人家的业力,师父打你还要看人啊,那个根本不必打,让他烂,那个人本来就烂了,还打做什么?没有救了还打,我们这只手那么漂亮,打什么?才不随便打人呢!这一巴掌下去不晓得灭多少罪业啊,然后明天我就呕吐了,打人啊,打了香板自己会卡到业障。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你看,所有的真理都在我们的本性,所以与其说你慧律法师很行,不如说你们比较行,我再行也不能令你们开悟啊,你们要开悟还是要靠自己啊,所以你们比较行啊,真的!将来你们成佛不要忘记来度我。

  「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要假借善知识,要指…

《六祖坛经(第二品)随缘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顿悟本心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