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造作业因,又成就业果,就产生了业报;虚妄造业、虚妄受果报、虚妄地痛苦,所以我们今天枉在六道轮回,非常冤枉!为什么冤枉?虚妄生执著生,虚妄死执著死,生时吃猪脚面线,死时又祭拜猪头、伤心哭泣。其实家里多一个活人,也就等于多一个死人。所以生者不生,灭亦不灭。本来无生,哪里有灭?佛法就是这样伟大,让你当下看破一切世间,透视一切。下点功夫稳定我们的情绪,你要常常告诫自己:当痛苦烦恼时,可在墙壁上写几个字:本来不生,哪里有灭!本来没有生灭,哪里有什么痛苦跟快乐?根本就没有痛苦与快乐,都是因为虚妄执著。这样做很有效!当男朋友要离开你时,你会伤心哭泣,这时你要想:本来不来,哪里有去?解脱!(众鼓掌)鼓掌不代表看开了,男朋友离开时,照样哭得伤心,照样伤心欲绝。(众笑)没有定力,没有训练过,哪样没办法!虽然了解了,也只是停留在知晓道理而已;不过了解道理已经很不简单了。听法听这个地方是关键。佛法和影星、歌星表演不一样,影星歌星老是唱同一首歌也会听厌烦,譬如《爱拼才会赢》很好听,可是若天天都唱「爱拼才会赢」,观众会说怎么老是唱这一首?佛法就不一样了,佛法是听不腻的。因为佛法针对人生最重要的道理而反复讲解,令你参悟法的道理,绝对听不累,你讲到夜里十二点,大家就听到十二点,绝对听不腻!(众鼓掌)因为佛法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口意、身边一切生活的方方面面,二十四小时都要用到佛法,难道不是这样吗?从前不了解,总是常常听歌,现在明白了,大家都改成听讲经录影带,谁还在听歌?是不是这样?所以说,佛法是很不可思议的!有一个老板事业做得非常大,他告诉我说:「师父!我以前从高雄开车到台北出差,把所有音乐都听遍了,到最后不知道要听什么;车上还装了小型的闭路电视,看猪哥亮秀。现在不看那些了,都改成看慧律法师了!」(众笑)所以唱歌这类娱乐是短暂的,佛法才是真正的生命,听到佛法的人就会了解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生命。我们因为认识了生命,才能得到生命,不认识生命,怎么能够得到真正的生命呢?不可能的!我们若是悟到不生不灭 , 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本来就没有烦恼,是你自己产生的。所以男众脾气不要太坏,女众疑心不要太重。会听经的人,至此已经差不多要开悟了,以后痛苦的程度已经会减少了。
「 不灭者,诸法散时,不守自性 」 ,自性,就是空性,本来就空,自性本空,就是归无所得。诸法散灭时不守空性,是指缘生缘灭,当下就是空。
「 言我散灭,去散灭时,去无所至,故言不灭 」 ,怎么能说有散灭的去处呢?本来就是不灭的东西啊!譬如说我现在有一个肉身,被大家称为「慧律法师」,三十六年前这个肉体又在哪里呢?没有啊!此时有的也是暂时的,当下就是空。分析这个身体也是地、水、火、风四大皆空,地就是固体,水就是液体,火就温度,风就是呼吸。四间人说四大是财、色、酒、气,这不对,这是外行人所说的,四大应该是地、水、火、风,我们的身体除了这四种再没有第五种元素。所以当下就观四大皆空,不必等到百年之后,说人死了才是空,当下这个身体就是假相,虚妄的东西。
「 非谓因缘生外,别有不生不灭 」 ,意思是说,因缘是条件所生法,不是因缘生之外,另有一个不生不灭 。 诸位看这里,(举起毛巾)这是一条毛巾,它的用途可以擦脸。并非离开这条毛巾有空性,这条毛巾分析起来当下就是因缘和合,当下就是空。空不是否认,而是超越之意。空就是「有」的观念,透视一样事物是无常的,超越它、不执著它名为空。所以空就是有加无,你说有,它本来是无;你说无,但它又是有,空的思想就是这么伟大。所以当下就是空性,不是离开这个毛巾另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因为本来当下即是缘起,就是不生不灭。所以说不是因缘生外别有不生不灭。
「 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 」 ,也不是说我不求往生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叫做无生。这样还是生,生在哪里呢?生在娑婆世界。
「 《 中论 》 」 中论就是中观论,专门谈中观的。
「 因缘所生 」 ,世界皆是因缘所生,包括我们的肉体,包括一切山河大地、楼房车子皆是因缘。
「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 ,我在此时言说,当下就是空,用任何语言去形容都是假相。
「 亦名为假名 」 ,也可以说这是假名。这是麦克风、那是毛巾,你一定要为它取个名字。人也要有假名,人若是没有假名,听经的人那么多,你只说叫那个人过来,「那个人」指谁呢?所以名字虽然是假的,但是能让我们找到真人。佛法的名词虽然是假名,但是能让我们找到本性,文字般若当下即是实相。
「 亦名中道义 」 ,中道即是不偏空、不偏有,当下不坏假名,当体即空,中道就是中庸、不偏的意思。
「 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 这句的解释很不简单。
「 诸法不自生 」 ,譬如这个毛巾产生出来有没有原因?当然有原因,没有无缘无故而生的,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就产生。所以「诸法不自生」。
「 亦不从他生 」 ,也不是就着别的力量而生,它是藉着因缘而生,但是因缘当体就是空,所以「亦不从他生」。意思是:不是没有原因、无缘无故自己就产生了;也不是因为某一种力量把它变化出来的。
「 不共不无因 」 ,不共,不是和合而生;不无因,也不能说没有原因而生。
「 是故知无生 」 ,这句较不容易理解,举例来说。我们前面讲,因缘法是方便法;现在要说「无生」就更深了。「诸法不自生」简单讲就是毛巾不能自己生出来,也不能藉着别的力量加持之后而产来,因为别种力量当下也是空,虽然它明明有,但那种力量也是空,也不是共生、和合而生的。
诸位念头要转一下,现在是解释「无生」,不是解释「因缘」。刚才解释的是因缘法,有条件的;现在的意思是,因缘当下就是空性,条件当下就是空,所以说「不共不无因」。譬如藉着机械,机械这个因缘是空性的;藉着人工,人工当下也是空,叫做共生。藉着种种力量而生,叫做不共。虽然藉着某种力量和合而生,但是每一种力量都是空。不无因,也不能说它是没有原因而生。简单讲就是「无生」,就是「缘起性空」。缘起当下就是空性的,空性当下就是缘起的。缘起是立足于事相来看,以你见到的东西来解释,带有动态的东西;无生,则是自性当体即空,诸法不自生是空,亦不从他生也是空,不共是空,不无因也是空,句句都是无生。
「 又 《 维摩经 》 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 ” 」 虽然我们了解诸佛国土与一切众生当下就是空,但是要不坏事相,理事圆融。事相就是修行,理就是无生、空性。不能说一切无生,就教人不必求往生极乐世界,不能这样讲。
「 又云:“譬如有人,造立宫室。若依空地,随意无碍。若依虚空,终不能成。” 」 这是讲,事相上要有根据。若是有人要建造宫殿,若是依空旷之处,随意无碍;若在虚空中,要如何建造房子呢?不可能。意思是,虽然诸佛所说之法是空性的,但是一定要不坏假名、不坏事相,要事修理圆。于理圆,必要事修——事要修,理才能圆满。
「 诸佛说法,常依二谛 」 ,二谛就是真谛讲空,俗谛讲有。真就是绝对、永远的意思,也就是空;俗就是依照世俗而说有。所以二谛融通三昧印,空、有圆融:有不是真有,当下就是空;空也不是断灭,当下就是妙有。所以空有、真俗二谛。
「 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 」 。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无相,一切相皆是虚妄;无不相,不能破坏假名。所以说「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注:出自《金刚经》)。「佛说众生,即非众生」,因为众生当下就是空;「是名众生」,因为大家都说众生,不得不立名为众生,是方便说,而当下是空,这就称为实相。所以说真当下不坏假,假当下不坏真。
「 智者炽然 , 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 」 ,炽然是急忙地,有很强烈的、坚定的、坚强的愿力。有智慧的人,他赶紧地积极地求往生极乐世界。
「 达生体不可得 ,即是真无生 」 ,知道要达到有一个东西来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当下就是无生,这才是真无生。意思是,虽生净土,而本性当下就是无生,虽生而无生。所以「生者决定生,去者实不去」(古德语),你们应该读过这句。生者决定生,确确实实有往生极乐世界;去者实不去,确确实实无去,因为极乐世界也在我们本性中。
「 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 , 不知生者即是无生 , 无生即是生 」 , 愚者就是愚笨的人, 被生的名相所束缚,不知道生就是无生,听到生就被生的观念所束缚,作生的解释,听到无生就作无生的解释。他不了解生当下就是空性,就是无生;他也不了解无生当下就是生,就是妙有。
「 不知生者即是无生 」 , 在「生」字旁边用笔注「虚妄生,故无生。」
「 无生即是生 」 ,在「生」字旁边注「妙有,无生当下具足妙有。」无生当下具足妙有,所以就是生。生即是不生,不生即是生,这是藉着无生的观念,融通空跟有的思想。
「 不达此理,横相是非 」 ,不了解这个道理的人,老是互相说是说非,格格不入。
「 瞋 他求生净土 」 ,就是对别人求往生净土发脾气,骂人消极、迷信、自私自利,只想自己跑去极乐世界,很多人都是这样。有人问:师父,你不感觉你们出家人很自私吗?我说:为什么说是自私?他答:大家都要去极乐世界,谁要下地狱、谁留在娑婆世界度众生?我对他说:往生极乐世界才有能力度众生,留在娑婆世界一品惑不断,怎么有能力度众生呢?常常有人耻笑我们修行人消极、迷信、逃避现实,其实他才是太傻了,不明白道理。没办法啊,他没有遇到善知识。你们就比较有福报,知道走进讲堂来。(众鼓掌)众生实在没办法,我们在修行,他还诽谤你,才是糟糕,还耻笑你。我们很可怜他,他还很可怜我们:到底是你可怜我、还是我可怜你,是修行人可怜众生没有修行的人、还是没有修行的人来耻笑修行人?谁笑谁还不知道!到临命终时,全身颤抖,他就会怕死、就知道担心了,那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生的享受都消散了,全都成空,随业而转。修行人就不一样了,临命终时快快乐乐的闭上眼睛回家去!太好了!
「 几许误哉 」 ,人家求往生极乐世界,他还对人发脾气,这是多大的错误!
「 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 」 这就是佛法的罪人,就是邪见、外道。
意思是说,诽谤我们求往生净土的人,对我们求往生净土生嗔恨心,这就是邪知邪见;念佛求往生净土,即是正知正见,是千真万确的,绝对不怕别人笑话!
所以,念珠要常不离手,要认真地念佛。你要记得:念佛为主,不是持咒为主——一定要记住;《弥陀经》必须要念,每天至少晚课时念一遍,最好是早课、晚课时能念二遍。有些祖师大德定课每天念三遍,有的念七遍,我们每天最少要念一遍,不能只念佛。只念佛是对不识字、读不了经典的人说的,他们生生世世没有与文字结缘,所以不识字,字也不认识他,不得已才唯求念佛的。对于认识字、能阅读经典的人而言,一定要加诵《弥陀经》。同时要以念佛为主。
要切记师父这句话!无论别人耻笑、议论些什么,我们都不须理会。此论(即《净土十疑论》)乃是智者大师所作,他是一代祖师,难道智慧还不及我们厉害吗?大师都这样说了,我们只需按照他的话去做就是了。这么厉害的人都教人念佛,何况我们智慧低劣、身为凡夫俗子的修行人?只有这样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才有意义。要对祖师的话深信不疑,决定不疑,求生极乐!
《《净土十疑论》译解 2》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