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仗。我现在常劝告徒弟们,为什么非得在临命终时才要做这种没有把握的工作?当然在众生看来这样是不慈悲的,捐赠器官才是菩萨(这我是赞叹的);但我们为什么不在有生之年好好救度更多众生,而偏在临命终一刹那,要往生极乐世界的时候去救度?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很重大的任务要完成,摸摸我们的良心,我们还是凡夫。有些人说临终切除器官时已经不会感觉疼痛了,可是哪个人能证明?全国的医生有哪个能站出来证明?他自己曾在临命终时被切除器官吗?他敢肯定临终解体时不会痛苦吗?医生捐赠器官的有多少人?真有签名要把器官捐出来的医生到底有几个?我今天不是说哪个医生的对错,而是说现在没有一个医生敢站出来证明,临终捐赠器官时不会痛苦。佛教中说本着菩萨心肠舍生命,连肉体的一切也施舍,这是佛教赞叹的菩萨行。但要注意,我不是反对,我是叫你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再决定,不要冲动,不要看着别人捐赠自己也跟着签名,到临终被解体知道痛苦时,想叫也叫不出来了。我再三强调我不是反对。当然我这种观点会有许多人反对,但也会有些众生同意我的看法。谁是谁非、谁对谁错根本不必讨论。简单讲就是要捐的人你自己去,不捐赠的人也没人能强迫你,由自己决定。
我们要想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度众生,但自己根本没有定力,根本就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根本就是迷迷糊糊的,自己都救不了自己,又如何能救度众生呢?这就是二人彼此俱没,就像一人落水,另一人不会游泳却径直跳下去救,结果两个个都淹死。
乳表示法,法乳之意。若是离开佛、离开善知识,你就没有法可以听,就会迷失,就会死亡,亦即不能成就之意。又继续造恶业,迷迷糊糊堕三恶道。
「 又如鸟子,翅羽未成 , 只得依树傍枝,不能远去 」,就是翅膀还未长硬。只能局限于这棵树上,在树枝之间跳来跳去,仅限在短距离间活动,不能飞得很远。若是离开就会死亡,学佛之人若是离开善知识,就找不到门路,就像鸟儿不能离开母鸟一样。
「 翅翮 ( 音河 , 指羽毛的茎 , 根部较粗之处 ) 成就」 ,即鸟儿羽毛已丰,翅膀长齐全了。
「 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 」,凡夫没有能力度众生,所谓「修行尽分,度众随缘」,我只是将我看到的、所明白的来做,譬如制作录音带与大家结缘,都是佛陀所说、祖师大德所讲,并非我厉害,我也是看经典注解照着念给你们听,所以我也没有能力度众生。
「三昧」, 三昧翻译成中文就是正定,亦即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均等,名为三昧。
「 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 ,敛念就是收敛一切念头,一心不乱。意思就是平时专念阿弥陀佛,从而定慧产生三昧,修习净业已经成就,每天都能念佛。所以要以念佛为主,持咒排在第二,有些人刚好相反,持咒第一,念佛反而较少。要以念佛为主,持咒要看自己的时间。念佛就像吃饭,持咒好比配菜,主食是饭而不是菜。所以临命终时为人助念,不能说人已躺在那里了,还念大悲咒给他听,一定是要念四字佛号。所以念佛是最重要的,持咒随缘,随你的时间。
「 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 ,佛事就是三宝之事,或讲经、或苦行、或证悟、或开示弘法。
「 任意自在」 ,就完全有能力了,都能够很自在了。
「游戏」下面加两个字「神通」,游戏神通表示来去自如,想入地狱就入地狱,想上来就能上来。这样叫做游戏神通行者,他们是大菩萨、大修行人,已经证得神通三昧,能够在地狱来去自如,他也发愿往生彼国。生彼国,像这样有能力在地狱来去自如的人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证悟无生法忍。
「 生死国」 ,也就是三界内,再回来生死六道轮回的三界内,来教化在地狱受苦的众生。
「 以是因缘,求生净土」 ,虽然他具足神通能力,为了要教化地狱受苦的众生,以这个因缘,他也愿意往生极乐世界。简单来说意思就是:又何况凡夫呢?神通能力具足的菩萨,地狱来去自如,他都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证悟无生法忍,再回来六道轮回来教化地狱受苦的众生。菩萨同样求往生净土,何况凡夫呢?
「 愿识其教 」就是愿深入地了解净土的伟大。有大神通的菩萨都想了解净土法门不可思议的教法,何况凡夫!还不肯好好念佛,是为什么呢?因为愚痴没有智慧。
「 《十住婆沙论》」 ,这是一本论的名称。
「 名易行道也」 ,这样修行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得道。
第一个疑问我简单解释一下。有人疑问:诸佛菩萨都是大慈大悲的,若是救度众生,应该生生世世出生在三界,在五浊恶世中救苦众生;岂能自私自利、念佛求往生净土,而舍离此界众生?这样岂非没有慈悲心,只有自利而会障碍菩提道?智者大师就回答了:菩萨有两种,第一种久修菩萨才有能力;第二种菩萨修行不够,生生世世在三界中,会被欲望束缚,会造业又堕入地狱,若没有遇到善知识,会继续造业,所以称为难行道。易行道则是说:好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证得无生法忍,之后再回来三界度众生,这样就无所障碍了。同样是佛道,前者就比较困难,因为来投生就有隔阴之迷;若是生到极乐世界,证悟了,圆来度众生就有能力了。第一个疑问的解释到此为止。
《《净土十疑论》译解 1》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