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512. 妄想来了,就由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1513. 圣人不必在心中构筑任何身心状态,也不意图去架构或摧毁任何状态。
1514. 胜利属于那些有实力的人,而不属于那些有情绪的人。修行也是如此。
1515. 起见生心、分别执着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休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1516. 一个人唯有开启心灵,才能真正的认识大自然。
1517. 唯有一颗「视人如己」的心,才是最值得尊贵的。
1518. 我们修行是为了要看到原本的心。所以我们必须训练心去认识法尘,并且不迷失在它们之中。
1519. 学习「法」而没有实践,我们将无法觉察到「法」的更深一层的涵意。
1520. 要智慧、觉知、正念地生活,时时反观当下的一切。
1521. 佛法是必须了解、融会贯通与实践的。
1522. 深观自己的内心,你将会发现大片未开发的境地,好好畅游其间,做个自己国度里的超级玩家。
1523. 「法」是一种非语言文字的教导。静下你的心来,学习如何观察,你会发现,此时此地,一切的佛法一直显现着。
1524. 强化心不像健身般只要动一动就好,而是将心带至一个「止」的状态,使心得到休息。
1525. 寻找平静就如同寻找一只有胡须的乌龟,你是找不到的。但是,当你的心成熟时,平静自然会来找你。
1526. 所谓清净,就是超越一切的疑惑。
1527. 越是修行,你将越能在你的修行中得到满足,你会看透自己的心!
1528. 假如我们具备彻见自然定律的内观,那么,我们对于眼前所见一切都将感到满足。
1529. 我们不曾「主宰」过什么。
1530. 学佛究竟在求净心而已。
1531. 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法。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
1532. 不肯遗弃真理的人,将与佛法同在。
1533. 在时空的架构上,一切现象皆是自己的心所影现,一执着即离佛十万八千里,一念清净则是如来。
1534. 于精神上加一层错觉就是执着。
1535. 再大的境界也抵不过观照。
1536. 若能发清净心,不存我见,不起法见,知是空花,即得我、法二空之理。
1537. 修行人性相一如,在一切相中具足一切本性,能任运一切法。
1538. 没有比澄然的清净自性更软的枕头。
1539. 悟时,如观掌中珠。
1540. 当你心灵的宁静已经获得,欲望的魇魔就自然销声匿迹。
1541.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1542. 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543. 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1544. 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心含万相是功德法身,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知心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
1545. 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1546. 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可说;即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恒沙之用,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
1547. 如来五眼:见色清净名为肉眼;见体清净名为天眼;于诸色境乃至善恶,悉能微细分别,无所染着,于中自在,名为慧眼;见无所见名为法眼;无见无无见名为佛眼。
1548. 一切万法,皆与自己无违无背,直下透脱成一片。
1549. 古来得道之士,自己既充足,推己之余,应机接物,如明镜当台,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非着意也。若着意则有实法与人。
1550. 无论顺逆境,均不生烦恼;只要会用心,全是善知识。
1551. 察觉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低潮愚弄了。
1552. 事实上,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生活从来没有你所以为的那么糟糕。
1553. 凡事都会过去。牢记这项领悟,就可以保持心情的平衡,即使面对逆境也可以沉着镇定。
1554. 生命就像坐云霄飞车,必须记住,千万别在谷底踩煞车,否则就升不上去了。
1555. 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把你打倒,只有你自己。
1556.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试金石。
1557. 既然是一位耕耘者,就该弯下腰拔起田中的杂草。
1558. 不论是什么教育,无一比得上逆境。
1559. 如果你学不会妥善应付挫折感,就会发现自己老是在生气。为了你自己好,千万别把日子弄得那么难过。
1560. 世上只有不够努力,并无真正的失败;只有自我设限、不敢超越,并无真正的挫折。
1561. 从自己苦难中学到的经验,要比别人教的更有用。
1562. 正如水果的成长不仅需要阳光,也需要凉夜和寒雨一样,一个人的人格要真正成熟,不仅需要快乐,也需要苦难考验。
1563. 能够吃苦,是一种福报。
1564. 怀着忧愁上床,是背负着包袱睡觉。
1565. 人类必须挑战的,就是人类的痛苦和悲伤。
1566. 在生活上面临困境时,提醒自己:「我能责备谁呢?不曾有人雇请我来出生,我是自愿来的。」
1567. 「现在是最倒霉的时候!」当你说出这句话时,其实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候。
1568. 所谓低潮,只不过是一时的错觉。
1569. 生命就像学骑脚踏车:想不跌倒,除非你不再踏板。
1570. 耐苦比寻死需要更大的勇气。
1571. 不要太严肃,试着以轻松的态度来自嘲自己的处境。
1572. 人活着若能经得起种种考验,才算是生活的主人。
1573. 接受所发生的事,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
1574. 多少个你以为「再也活不下去」的难事,往往在不久之后,只是鲜明或模糊的回忆罢了,你必须学会接受既成的事实,才能招架任何不幸的后果。
1575. 你总为自己的不幸而悲叹,但只要想想,别人也和你一样尝受着不幸,你对自己的苦恼,就不会那么难以忍受了。
1576. 有勇气自杀,为什么不拿自杀的勇气继续活下去。
1577. 常常赞美别人,这是一种愉快而有报偿的习惯。
1578. 精通赞美的人可以深得人心,甚至于当他死的时候,连殡仪馆的人都会觉得惋惜。
1579. 人们会照着你所鼓励的方向去做,而不是依你批评的方向去做。
1580. 切莫为凸显自己的好而不惜挖掘他人隐藏的过失,这是卑鄙小人的行径。
1581. 指摘他人的缺陷和坏处,是性格上最大的缺陷。
1582. 悦耳有力的言语是人的品性中极重要的一部分。
1583. 人们往往会为了肯定自己的人而赴汤蹈火。
1584. 谈论别人最妥当的方法,就是只称道别人的优点。
1585. 你能在自己能力之内,轻易地为这世界增添快乐。怎么做呢?对寂寞失意的人说几句真诚赞赏的话。
1586. 肯定别人并不表示否定自己。
1587. 共享他人的喜悦也是在造善业。
1588. 人人都会诉苦,很少人能说出优雅的赞叹—那全赖练习。
1589. 好话不费钱,但价值却大。
1590. 认同别人的些许功绩,也不会有损自己的品味啊!
1591. 谁都会责怪别人,只有专家懂得夸奖赞扬。
1592. 爱语不是好听的话,不是谄媚的语言,而是赞美或赞叹。
1593. 绝不可揭人疮疤或搬弄是非,而要懂得找出理由去赞美别人。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咬紧舌头;当你想赞美别人的时候,你要随口说出。
1594. 「称赞」是一种伟大的投资—不会带给你任何的损失,而能增长人际关系的融洽。
1595. 良好人际关系的成功秘诀,在于「不道人短」,而且勇于颂扬他人所有的优点。
1596. 不肯佩服别人长处的人,生活是无趣的,因为他从未得到过欣赏的快乐。
1597. 我们都有一个通病:失去的才知道珍惜,才想要挽回,有的事情是可挽回,有的则是一去不复返。
1598. 所谓的完美境界,并不在于不需要再增添什么,而在于不需要再删减什么。
1599. 与其求人给予,不如求自己省下不该花的。
1600. 若不曾经历过失去的滋味,人就学不会珍惜的真谛。
1601. 当一件东西还有利用价值,它便不是垃圾。
1602. 会使用金钱又不贪心的人,是最幸福的了,因为他拥有两项喜悦。
1603. 假使你的钱袋角上有一个洞,那么在它里面装满钱又有什么用?
1604. 慷慨如果误用了,便成为一种恶习。
1605. 挥霍无度的人,等于将自己的前途抵押了出去。
1606. 获得财富去应付虚荣的花费,会使最纯洁的灵魂堕落。
1607. 「失去」的本身,并不真的那么可惜。可惜的是,「拥有」的时候,没有认真对待。
1608. 没有到手的一定比到手的稀奇,但不一定比到手的更好。
1609. 人之所以不幸,乃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1610. 所谓修苦行,亦就是惜福,不糟弃任何可用的东西。
1611. 「节俭」若解释为「省钱的方法」是不对的,应该解释为「用钱的方法」,把钱用得十分恰当,那就是真正的节俭了。
1612. 没有一种获利,能及得上我们拥有的一切之中,所节省下来的那样确切可靠。
1613. 历史会不断的重复循环,是因为人会犯同样的错误。
1614. 过着与良心背道而驰的生活,即使别人没有损失,自己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却也已经够受的了。
1615. 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相同的,也没有人是一无可取的。
1616. 有两种人永远无法超越别人:一种是只做别人交代的工作,另一种是从不做好别人交代的事。
1617. 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可能拥有你所欣赏的人格特质。
1618. 所有奇迹中最重要的,是单纯的信心所产生的力量。
1619. 倘若你的人生使命,就是让每个人都喜欢…
《慧律禅师语录精华全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