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执著若未从实相上去磨炼是难能成就的;一切法若是理论而未去实际磨炼、体会,也只是空谈而已,如何悟后起修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992.若落入数量、对立等观念,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业。
993.吃苦是修行的助缘并不代表佛道,佛道是要以大智慧照破无明。
994.一切法不受则妙用常现前。
995.功德智慧乃万行之初,功德智慧从无相而来。
996.修行要有志气,乃在于肯与不肯之间(放下即是)。
997.复杂的宗教仪式,把佛教伟大的「觉性教育」变成一种形式,无益于知见的启发。
998.我们要把生命化做功德,不要把生命拿来造恶。
999.空性的极至就是一切法无生。
1000.欲入如来圆觉妙地,当处发生,当处寂灭。
1001.无念乃是没有凡夫染著之念,而有圣人清净妙有之念。
1002.所有的工作若能配合觉性,则所有的工作皆是佛法。
1003.若战胜习气成佛就有希望。
1004.菩萨常提起正念而不执著于正念。
1005.经典的教化只是方便令我们明心见性,不是要你对文字执著。
1006.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随缘,能得自在,放下即得解脱。
1007.愚痴的代名词就是假设两个字,因为你不能如实知如实证,所以每件事都是假设如何如何
。如此就会落入一种怀疑、推测的观念当中,如蚕吐丝般作茧自缚。
1008.文字不碍实相,见性万事皆圆。
1009.禅乃融于生活中,产生无量的妙有。
1010.法不离当处,在这每一念中,皆是你的觉性。
1011.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最好的依靠也是自己。
1012.本性是随著因缘而显示出来的妙有。
1013.佛法的真正精神,并不是在外在的宗教仪式上打转,而是来自于内在的自我觉悟,内观自在。
1014.若于清净心中加上任何一种见(我见、法见等)束缚在某种范围内,即是无明。
1015.若你破坏境界,即是破坏你的清净心(境即是心),所以我们要学习心与境界调和。
1016.悟道之人,唯心无境。任何六根的作用,皆无执著。
1017.要离开文字的执著,就要将文字当成一种真理的观照。
1018.若透过文字,则会产生执著文字的假相,而加层揣测、便偏离了真如。
1019.执著有如生命的休止符。
1020.「法」是一切善行的来源,是一切德行的矿脉。
1021.我们要以不惜生命的精神受持真理、求法不懈,并护持正法,让佛陀教化的甘露能普洒一切众生。
1022.我们要常提起正念,于正念中磨炼。就如航海员一样,他方向理论虽然很清楚,但若没有磨炼的经验,也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感恩逆境,人的修行要逆境中才会更进步。
1023.开悟的人并不否认生灭而是当下将这一分生灭,转变为不生不灭的本性。
1024.觉悟,必须从心下手,修心才能悟;因为「悟」是一个心部再加上一个吾字,这代表是用我们的心去悟,而非用身体去悟。
1025.众生的思想是瞬息万变的,每天都在增加或减少,改进或懊恼,因此强烈的对抗,恶缘的对立,变成一种的习惯性的错觉,时间一久,这种错觉产生了很强而有力的批判力量,就会扭曲了事实的真相。
1026.修行念佛是很重要的,但是「放下」更是第一首要的功夫。
1027.人类于诞生的时候哭泣,活著的时候抱怨,死亡的时候绝望。
1028.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扭曲的事相转正,随时观照内心,使我们的心每天都有进步。
1029.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的修行,如果它的心灵并未远离贪欲与执著的话,就像想要在湿润的木头上起火一般,绝对无法达成目的。
1030.这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看法完全相同的人,众生皆执著在自我的见解上。
1031.每个人的八识田中皆有一亩地,下善种,下恶种皆是自己的念头。
1032.我们要于责任与义务当中发现喜悦的解脱,不要逃避境界。
1033.佛是最平凡的,平凡到众生无法做到,因佛如虚空般无高无低、无上无下绝对平等。
1034.持戒真正的目的是让你解脱,而不是要你在外相上打转。
1035.道若没有运用在你的生命上,道只是一种文字。
1036.持戒、诵经皆要与本性相应,因为所有的经典都是为了开采你清净的本性。
1037.闭关是要你认识自己的本性,还有关闭你的一切恶业,并不只是要把身体关起来而已。
1038.若不了解佛法的真理,只求外在的感应,那就容易退失菩提心。
1039.所谓的神通就是把内心的烦恼弄通。
1040.修行要盖棺才定论。
1041.若求大涅槃,是名生死业。
1042.能于无念中起大妙有是名真精进。
1043.信,必须智信,不可捕风捉影。
1044.深思熟虑,培养自己定静的性格,才能担当大事。
1045.若一直追逐境界,则会引导自己走向迷惑与混乱,然而,若你清楚的去观照世间,真实的智慧就会显现出来。
1046.菩萨并无脱离社会独善其身而菩萨是要兼善天下。
1047.完成自我觉悟固然重要,完成全体众生的觉醒更是重要。
1048.佛魔体同,最大的心魔就是不平等。
1050.君子以良心为镜,学佛之人以因果为镜,圣人以本性为镜。
1051.文明即是无明的面纱,由无明所发明出来的产物也是无明。
1052.急急忙忙苦苦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1053.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作不成。
1054.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1055.修行佛道是一条很漫长的路,在修行上将会经过无数次情绪的挣扎及起落,一个人的进步也可能会直线上升也可能直线下降,如何稳住自己的心是修行的大前提。
1056.佛法是圆融的法门,并不是死执于某一方面的东西。
1057.拜山的目的是要越过你自己心中我慢之山。
1058.佛说:「修行须你们自己去行,因为如来只能教你们该走的路。」佛陀是发现以及指点我们解脱之道的人,这道还是须要我们自己去践履的。
1059.对于寻求真理的人来说,某一思想的来源是无足轻重的,要紧的是了知与如何澈见真理。
1060.意识不到自己的过失,等于让过失逐渐扩大。
1061.往生极乐是现在的工作,而不是临命终的工作。
1062.无所住无所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依此修行。
1063.当言语已经没有作用时,真挚的沉默似乎更有说服力。
1064.想要用思想和聪明来了解佛法而不去实证实修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佛法的真义。
1065.若用烦恼心期待开悟则永远不悟,放下即是。
1066.昨天是张兑过现的支票,明天是个不可预知的未来,而现在呢?现在只是不实在的一种观念。
1067.用讨厌或排斥境界的方法修行,那是不究竟的,你必须要超越境界。
1068.佛教是最积极解脱的生命观,虽对未来抱有希望,但所有的希望当下也会归到空性。
1069.当你用手指指向别人的错误时,有三只手指是朝向你自己。
1070.修行勿弄巧妙,巧妙抵不住无常。
1071.人类的大部分烦恼,多由「假如」二字产生。
1072.布施及积善才是你银行帐户里最佳的保障。
1073.赌博就是甚么时候停,什么时候赢。
1073.发现真理而不受持之人,如同一只蝙蝠,虽然它的眼睛能分辨太阳,但却不喜欢在阳光中。
1074.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
1075.涅槃之有,皆非相对的有无之「有」,常与无常之「常」,而是一绝对的超概念的真常之「常」,妙有之「有」。此一真常妙有的深义,即「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1076.解大涅槃甚深义者,则知诸佛终不毕竟入于涅槃。
1077.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1078.涅槃是人生最后的归趣,绝对最高的理想,且又是解脱安稳的境界,常住不变的实在,更是释尊所大彻大悟之究竟真理,为全体佛教的中心思想。
1079.解脱妙味不独饮,安乐妙果不独证。
1080.大彻大悟的圣者,在他们的眼里,生和死是同样的意义。
1081一个缺乏智慧的宗教,或智慧性质不很高的宗教,是不能升华其信仰者的文化水准的。
1082.如果有人认为学佛是一件辛苦的事,这样是不对的,因为六道轮回比学佛更辛苦。一个人无论寿命多长,都应该不厌倦的学佛,要以学佛为乐才对。
1083.不得站在路上。不行,终无到家日子。不得牢执不放。不舍,终无成就菩提。
1084.做工夫,最要紧是个切字。当知切之一字,不愁不到古人田地。
1085.自心即佛名正信,心外取法名邪信。
1086.执成病,著成魔,生心动念即乖法体。
1087.佛法多门,修心第一,佛称大觉,觉即是心,故知离此心外,无佛可成。
1088.一念净心是道场,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碎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1089.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一颗水晶绝瑕翳,光明透出满人天。
1090.禅不是离开生活,而是醒着生活。
1091.师父的伟大之处,在于赞叹之中已指出弟子的错误。
1092.固执的人用不著对他多费口舌,失败的教训会叫他回过头来找你。
1093.心为法界之家,亦为涅槃之宅。
1094.于一切处无处,即是法处即是道处。菩萨观一切处即是法处。
1095.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1096.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1097.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定讲「空」,有空的思想才有办法解脱,包括我们为人,包括日常的…
《慧律禅师语录精华全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