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P12

  ..续本文上一页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碰到恶的,跟他一样恶,而断其恶,遇恶同恶而断其恶,遇善同善而尽其善,这个叫做同事的定义。事理两端,就是说遇到恶的,跟他同样恶,但是要断他的恶,不可跟他同恶;若遇到善,要跟他同善,遇善同善而尽其善,要增加他的善做勉励,就变成四摄法最后的结果,就是解脱。

  所以,菩萨是以解脱生死来摄受众生,要记住这句话,凡夫是用恩爱、名利、王法,互相捆绑,这不一样,完全不一样。再讲一遍,这句很重要,菩萨是以解脱生死来摄受众生,凡是会增加众生生死的,都不是菩萨法,菩萨传给你的就是智慧、就是解脱,这才是真正的菩萨,才是真正爱众生。若菩萨所做的,增加众生的烦恼,增加众生的情执,这不是菩萨的行为,这是世间的行为,世间恩恩爱爱,如胶似漆,愈来愈粘,如强力胶涂上去,拔不起来。所以说,情执不是菩萨所应该做的事情,菩萨是应该让众生解脱。所以,四摄法实行的时候,男女还是要有别。

  【方便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于一切方便无碍众生来生其国;】

  方便就是善巧方便之智慧,就是度众生用的。因为,菩萨只要能利益众生,他什么都做,所以,方便是菩萨的净土。菩萨要度人,他用善巧方便,他可以用小的能力去做大的功德,善巧方便让众生精进、让众生入道,让众生不退转,所以,度众生也要有方便法门。

  【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生其国;】

  念处就是四念处。佛要入涅槃时,比丘问:我们要如何修行?我们的心要安住在哪里?佛答:安在四念处。念处就是说我们应该把念头安在哪里比较不会放逸,比较能够精进,道业才会精进?第一要时时念这个色身是不清净,噢!我们第一念若悟到色身不清净,大便、小便、五脏六腑不清净,这样我们的我执才会破,我们了解色身不清净,这样就不会为这个身体而瞎忙活。

  我们为了这个身体搞的忙,浸牛奶,贴柠檬,敷脸,花样很多,进去一次要二、三个小时。最近我看电视,男孩子也敷脸,真不可思议,男孩子敷什么!除非是歌星,像张菲的脸,我看,可能也有做,他的眉毛画的黑黑的,若学佛的人就了解,这色身是不清净,有一天会死亡。

  接着,观受是苦,观照这世间,我们所有感受全都是痛苦,外也痛苦,地震、火灾、水灾,地、水、火、风,感冒,这些是身体上的痛苦;内也痛苦,烦恼。观受:观察一切感受,全都是苦的,无一处可乐。

  第三就是观心无常,观照我们的心刹那间在变化,表示人是很容易改变的动物。色身没有一个主宰,心也没有一个主宰,刹那间在变化。

  第四观法无我,法就是一切物,包括我们的身体,杯子没有一个我,桌子没有一个我,墙壁没有一个真正墙壁的名词。观法无我就是观一切相,没有真正的名相,所有的名相都是假设的。这个观法无我,最主要是破相。观法无我,你若解释成,观法没有真正的我,不对!范围太小了,观法无我就是世间只有名相,没有真实的体,没有一个真实的我。比如说墙壁,你为什么要讲墙壁?把它敲开,那是砖块,砖块也是一个名词,墙壁是集合砖块变成一个墙壁,为什么那是墙壁?那是砖块?那是以沙、砖头烧出来,一粒一粒沙,把它磨成粉末状,又变成红色的粉末状,也没有一个真正的砖块相。沙,也没有其沙,沙再把它切割,再分析,连沙都没有,所以,只是名相而已,世间只有名相转来转去,没有真实体。一切法无我,但是,不能解释成:这个色身没有一个我,不能这样解释,这样解释是小的范围。这是四念处。

  正勤就是精进,正确的精进,第一、已生恶令速断,已经产生的恶赶快断;第二、未生恶令不生,还未产生的恶,千万不可产生;第三、未生善令生,还没产生的善要赶快让它产生;第四、已生善令增长,已经生出来的善,让它增长。四正勤:四种正确的精进叫做四正勤,勤就是精进。

  神足又名四如意足,四如意简单讲就是说修行修到一个阶段时,一切都能满他的愿。第一个欲如意足,他想要行善就行善,他可以控制自己;第二念如意足,他的念头都是好的;第三精进如意,修行有正确的方向,精进如意;第四慧如意足,四神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是四神足。

  五根,根就是树根,树若有根这棵树才会活,学佛有五种根才会活。第一信根,你要坚持你的理念,不要受人影响,信到不可改变、不动摇;第二要精进根,要认真用功修行、听经闻法,不然,生死不了;第三念根,要观照每一个念头;第四定根,定就是如如不动,保持一个安详的心态;第五叫做慧根,信、进、念、定、慧,五根是学佛的根,就像是树的根一样不可缺少,树木若无根就不能活。学佛若没有信、精进、念、定、慧,我们无法学佛,很容易就被人改变。修行久了,到某种程度变成力量,五根就变成五种力量,信:信力,精进:精进力,念:念力,定:定力,慧:慧力。

  觉就是七菩提分叫做觉,所以,这个觉就是七菩提分的简称。七菩提分:第一念觉分,念头随时要觉悟叫做念觉;第二择法觉分,择法就是说你用智慧去选择正法;第三精进,精进觉分,要念念精进;第四就是喜觉分,要保持这颗欢喜心;第五叫做轻安觉分,轻安就是说感觉很法喜,没有时间烦恼;第六定觉分,心中有定;第七舍觉分,要施舍。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七菩提分。

  道就是八正道的简称。第一正见,学佛首要的就是正知正见。亲近三宝,要找的法师,也必须要正知正见。第二正语,所讲出来的话都很有营养,都可以利益众生,这叫做正语。第三正思惟,我们所想的全是净的,没有恶叫做正思惟。第四正业,所造的都是清净的叫做正业。第五叫做正命,注意!用正当的职业来养活生命,这叫做正命。正业跟正命,很多人都分不清楚,身口意清净叫做正业,正当的职业叫做正命。第六叫做正精进,有的人很精进,不过愈修遇愈不同、愈奇怪!盲修瞎炼不叫精进,精进一定要用智慧做指导,做正知正见的修行,不然,可能会走错路,愈修问题愈严重。

  有个辅大的修行人,他非常喜欢打坐,而且自认为很有修行。他一运气起来全身颤抖,他每天打坐参禅,经过半年修行,左边整个麻痹。来到我那里,我打他,全身都不知不觉,没知觉了。修错了,没有善知识的指导,修错了。我告诉他:要停!第二要赶快吃中药;第三针灸;第四推拿,静养,不要再修了,再修下去不只半身不遂,会全身瘫痪,任督二脉的气完全相反。静养半年之后,慢慢会好起来。所以,精进若搞错方向,变成下地狱,下三途、着魔、发狂。精进是很好,但是一定要有善知识,你好好执持佛号,念佛就好,修行为什么要搞稀奇古怪的东西?你看高僧大的开示,《六祖坛经》也好,行住坐卧统统是道,圣者须臾不离道,正见观照就是道,二十四小时观照,把正念提起来就是道,无所住就是道,没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没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所以,我们修行要依法,按照高僧大德、大彻大悟者的开示,我们已经讲过《大珠和尚》,讲过《六祖坛经》,讲过《金刚经》,讲真的,你还邪知邪见,这也是命,不是正命,变成邪命,变成邪精进,愈精进愈凄惨。

  大学时,有一次,道安法师到我们逢甲大学讲禅坐,他对禅坐很有兴趣,一坐就是几个钟头,整个晚上都不睡觉。那时候我是负责逢甲大学的佛学社的副社长,要关怀他们,我告诉他:你这样会很惨。他不相信,结果到大三的时候,开始神经衰弱。现在换他想睡,但身体不让他睡,他痛苦不堪,彻夜不能眠。打坐不须要这样子,所以,我们修行要按照正常的起居作息。广钦老和尚开示,或是忏公开示,都是这样,我们要修行,可以,精进要方向对。比如说,早点休息,第二天早点起来,我们要打坐,时间拉长,没有关系,早课或者是早课结束时,可以坐一下,吃饱饭一个钟头以内不要打坐。所以,精进要有人指导,不是自己乱搞,搞到后来精神不正常,看起来是在学佛,不过,又像魔:魔相。

  以前,有一个交通大学的,他修行修到怎样?修到着魔,他也是亲近忏公的,但是,他不听高僧大德的劝告,自己修自己的,修到着魔,看到女人就拜,只要女人进来就跟她顶礼,说她是他夙世的母亲。在电梯也是跪下去就拜。女人吓得哇哇叫,啊!女人最会叫了,你也知道,拜她,就哇哇叫!

  第七叫做正念,提起正念,提起正念。第八叫做正定。所以,都必须要加一个正,这个正的定义就是般若智慧,八正道若要用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说,要用般若智慧的正见,要用般若智慧的正语,要用般若智慧的正思惟,要用般若智慧的正业,要用般若智慧的正命,要用般若智慧的正精进,要用般若智慧的正念,要用般若智慧的正定。所以,还是以般若的智慧为指导,有了般若,八正道统统是正道,有了实相,有了大彻大悟,什么道都是正。

  【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

  注意听,回向心就是不自私心,他所做的功德都给众生,他就可以具足一切功德。经典比喻的非常好,他说回向就像什么?回向就像拿一把火炬,凡是要来学佛的,都为他点燃一把火炬,就是教他心中有智慧,本身的火炬不但不灭,而且所有的火炬都点燃,更多的人更大的光明。一把火炬是个人的,师父弘法的智慧就像火炬,这火炬不自私,火把一点燃,照亮所有众生,心中开出智慧。回向心就是不自私心,全部的发心都在利益众生,回自私之心向着一切众生,把它布施出去:回向心,所以,我们要修回向心,回向心是菩萨净土。

  【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

  说除八难的意思就是让他说法,免得落入八难,叫做说除八难是菩萨的净土。什么叫做八难?八难就是没有机会听闻到佛法叫做难。第一,我们若堕入地狱,三途一报就百千劫,所以,地狱、饿鬼、畜生是八难的三种。你若做畜生,听闻佛法,…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