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不定是菩萨,这可能是菩萨、是佛,这是佛示现的,不可以看他的错误,这样天底下就没我们的事。
维摩诘居士虽然现在家身,但是终日,每天都与道相应,因为他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
【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
太厉害了,维摩诘居士所讲的话太厉害,因为维摩诘居士证到法身、无相,这都是无相法。
什么叫做宴坐?不住内,你不要认为我有一个心在控制,不执着有个心,认为我在修行;也不在外,也没有一个色身在打坐,这叫做宴坐。
维摩诘居士早就告诉过我们,我们的色身是幻宅,我们的色身是虚妄、幻化出来的,怎么能够住在内呢?即使是外面的山河大地,也是因缘和合。所以,小乘人,就是声闻、缘觉,他为了防止念头不跑掉,他就控制念头的方法。但是,法性,法身,佛的法身无有人相,前后际断,没有所谓的过去,没有所谓的未来,也没有所谓的现在。现在心本身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这都是虚妄连续的错觉。意思就是法性如虚空,无所谓无所过去与未来,现在也当体即空,当下就无不变,所以,没有所谓的人相。
【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道品,是为宴坐;】
诸见就是外道的邪见,六十二种妄见就是诸见。外道没有正知正见,他没有正确的智慧,执自己的邪见认为是真实,他修错了。
法身大士直接观本性——清净的本性,所以,他不离开种种外道的邪见,他不舍邪见,也不著邪见,他了解真性没有这些,当下就是空性的东西,所以说,于诸见不动——对六十二种邪见保持如如不动。不动就是不住、不执,用这种心来修三十七道品,这叫做宴坐。
小乘是修观身不净,这里的观念要注意!观身不净,不知道我法身本来是清净,所以,他一直想要抛弃这个色身,而取另外一个色身,这还是迷惑。
法身大士可不这样,观身当下就是性空,非垢非净,无垢可舍无净可取名为不动,这句话就是这样。这就是说没有肮脏的可舍,也没有清净的可取,这叫做宴坐,用这种心来修三十七道品,这叫做宴坐。
【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
不断烦恼,因为烦恼当下就是涅槃,烦恼即菩提,所以不用断烦恼。你若悟到烦恼自性就是空,那就是涅槃、不生不灭。进入不生不灭的阶段,你会活的很有意义,你会活得很欢喜,你的内心从不看轻哪个,你的内心不曾我慢哪个,你的内心二十四小时都平等法,没有分别——皇帝来也如此,乞丐来也如此,狗来也如此而已,鸡来也是如此,一切都平等法。除非是菩萨要教化众生而示现生气。不然烦恼当下就是涅槃。
【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
你若真的如此打坐,这才是佛所赞叹的。所印可的,佛所认同的实相的打坐,那叫做平等法的打坐。
【时我,世尊!闻说是语,默然而止,不能加报!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我就是舍利弗,当时的我吓一跳,噢!这位在家人怎么这么行?!听到维摩诘这么说,我却默然不语,没有办法回答,被问的没有话说,所以我不够资格问维摩诘居士的病,因为,每次去都被训斥,讲不赢他,没办法。
【佛告大目犍连: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他是出自婆罗门种。
【目连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
我不够资格去探他的病苦。为什么呢?
【忆念我昔入毗耶离大城,于里巷中为诸居士说法。】
我过去到毗耶离大城,在那里为居士们说法。
大目犍连对居士开示:我们要布施、要持戒,要做善事,身口意应如何修行,目犍连就是开示这些十善,讲一讲都是生灭的有为法的善。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目连!为白衣居士说法,不当如仁者所说。】
维摩诘居士来对我说:喂!大目犍连!不要这样对白衣居士说法。
【夫说法者,当如法说;】
你叫人要修十善、要持戒、要布施,这样讲不究竟,你既然要说法就应当如法。
注意!讲法与空、无相、无愿相应,与中道第一义谛观、究竟的涅槃相应,这个叫做如法说。意思是说你若教人修十善,但是一定要教三轮体空,不应该有我在做善的这种观念;你若教人持戒,要无相持戒,不可认为说,执著我是一个持戒清净的人,这样又不对了。因为他讲得不够彻底,不与空相应、不与究竟相应,所以,维摩诘居士就训他,就责备他。
【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真正的法呢?法是无相。你对人说法没关系,但是,你还存有众生相,真正的说法不可以存有众生相。你若存众生相,还执著有相,有为的十善,那是污染清净的真法;你若说法,当下就是没有众生,当下就能离开一切的烦恼。众生有一个自我的观念,他习惯性、执著性偏重,所以,要用空性,要让他了解法性本来就无众生,这与跟二乘人不同,二乘人有众生相可断,要断我相;大乘佛法不这样,大乘佛法当下就是空性,当下就能离开众生的污染跟烦恼,意思是说目犍连讲得不究竟。
【法无有我,离我垢故;】
法当下无有我相,当下就能离开我垢。垢就是说因为人会执著我见,因为有我所以烦恼就生,要离开这个我——烦恼的主体。
【法无寿命,离生死故;】
法当下无寿者相,寿就是生死去来的假名。
我们从出生一直到生命的结束,这叫做寿命;但是,生本来就不生,去也实无所去,因为虚妄执著四大,五阴的假体,所以我们认为有一个真实的生命来出生。其实是因为我们妄想,是带着业力、意识来投胎的,结合物质的世界,所以产生虚妄的世界,我们就认为有一个生,色身的寿命结束了,我们认为有个死,这叫做生命——寿者相。但是法本身并不这样,并没有寿者相,没有这种东西,因为生死本性是空。本自无生死叫做离生死,这个离就是空,空掉这个生死。简单讲,法性本来就没有生命的观念,当下就离开生死的念头。生死是迷失的凡夫所产生的执著。
【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
人有灵性,草木没有灵性,所以,我们认为有人,有来有去,所以有时间观念。但是法性,法身,无有人相,没有所谓的过去,没有所谓的未来,也没有所谓的现在。虚妄连续的错觉,才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意思是法性如虚空,无所来去,现在又当体即空,当下就无变,所以没有所谓的人相。
【法常寂然,灭诸相故;】
我们若有相,我们就有种种形状不同。
我们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是非?因为众生有相,有我相、我见,你的看法跟我的看法就不同,认知度就不一样。
我们这娑婆世界,斗争是很正常的。那个人对你很慈悲,不太正常,这是佛菩萨再来的。我们若走到外面,人家对我们不好,很正常。你就想,他会到娑婆世界,他不是没有原因的。所以,我们若是到外面要挂一个牌子,不要打我。这很正常,斗争不断,是非绝对不断,没办法。
是非既然生,你如何能清净呢?所以说,怎么样能够没有是非,从自己做起,把你的心情摆平。用空性、用法身、用无生法忍,完成你不生不灭的本性,将来你进入了本体,你的清净之土就无量无边,因为你现在度量无量无边,你将来所住的世界就无量无边,很简单的道理,一切都是你的念头,你的念头决定你的将来。有相的世界,你有执着,当然你下辈子出生,就是出生在很复杂、对立的世界,我现在摆平我的内在,别人是是非非没有关系,我永远没有是非,完成了觉悟,心净则佛土净。所以,你不必盼望你将来会投胎到哪里,你不必恐惧你的将来,你死后所住的地方;你现在的意志,所有的行为就决定一切,要记得师父跟你们讲的话,你现在所有每个念头,就是决定你将来出生的净土在哪里,所以,法身是常驻机构——寂灭、寂然,因为它是无相,灭诸相故。
诸佛菩萨一直磨破嘴皮地为我们开示,修正我们的观念,我们为什么一直无法放下,是不是很愚痴。我们老是要听师父开示,师父开示会比佛祖开示还行吗?维摩诘居士都是佛再来的,他对你讲得很诚恳,一切法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一切法都是寂灭,是因为你的心起心动念,所以你会痛苦。
【法离于相,无所缘故;】
法离于相,我们有离相吗?我们有离开一切相吗?离相不是跑到深山林中才叫做离相,那也是执相,放弃城市,执着深山林中也叫做执。法离于相是不管任何时间、空间,都无所住、无所着叫做离于相,眼睛所看的都欢喜心,耳朵所听的都欢喜心。
无所缘故就是说没有值得我们攀缘之处,这叫做无所缘故,这个缘是指执着的对象,无所缘就是法本身就离一切相,意思是一切相不值得我们执着,无所执着。
【法无名字,言语断故;】
因为一切法都产生在语言当中,语言当中就有名相,法的自性是空,实相是无相无不相,当下无一切相,当然也没有这些文字、名字,语言是安插不上去的。所以,人家说我们好,说我们坏,骂我们,赞叹我们,于我们的空性无碍。我告诉诸位,悟到空性的人,一切无碍,再怎样都无碍。
【法无有说,离觉观故;】
觉观就是我们粗糙的审察力量。法无有说,语言跟实相当然是不离。法本来就是无可言说,唯佛与佛乃能亲证,诸佛菩萨、等觉菩萨,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法本自是无有说,不可以讲,不可思议的心境境界,离觉观,不是你粗糙的念头意识去观照可以体会到的。这句话意思是说法本自离开一切言说,不是你用粗糙的意识去观照可以观照得出来,叫做离觉观故。
【法无形相,如虚空故;法无戏论,毕竟空故;】
因为是实相,哪里有戏论,真实相是离一切言语,所有的言论都是戏论,实相是毕竟空,妙觉圆境也就是不可思议,摆脱了这些语言。所以,法是无戏论,因为它是毕竟空。
【法无我所,离我所故;】
上面是讲无我,现在是讲无我所。我所表示说他身旁的一切东西以为是自我,有个东西。因为,我们对一切法都认为是我所有的,我所就是我拥有。法是没有所谓你拥有的,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是暂时借我们住、借我们穿、借我们吃的。这物质的…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