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动。无常义:就是无常的道理,苦义就是苦的道理,空义就是空的道理,无我就是无我的道理,寂灭:大乘寂灭的道理。之后,我就按照佛的意思为他们说法,讲无常、苦、空、无我、寂灭。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
这样不可以。意思是说你对实相法根本不了解,实相法是不生不灭,你要证得不生不灭的实相,才来讲实相法。所以说,心是什么?心是迷惑所感应来的;行者是什么,造用之名,不可用生灭心的造作,而说实相的道理,有形就有影子,有相就有生,无形就无影子,无相就无生。但是,心是随事相而转,行,他就会造作,见法是生灭,所以你的心有生灭,你若悟到法是不生灭,当然你的心就不生灭。所以,迦旃延听到佛的无相,以为法是有生灭之相,法有生灭之相,影响你的心,你的心也是生灭。实相是很深奥,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法。你用生灭心来讲实相的不生灭法,这样不行,这样不对!
【迦旃延!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
这句话很重要!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才是真正的无常义。因为无常义就是空性,空性就是不生不灭,所以你要了解无常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你一直误认为有生灭、生灭,这样不对。
【五受阴洞达空无所,是苦义;】
五受阴就是色、受、想、行、识,洞达:如同空一样的清清楚楚了解,什么是真正五受阴的色身?空无所起,五阴身当下就是空性,这才是真正的苦义,意思就是说苦无自性,这才能讲苦。如果苦有自性,永远不能成道,你讲这个苦不能透彻的显示实相的道理,你只说世间是苦,世间是苦、苦、苦……但是,你要了解苦无苦性,苦当体自性就是空,空就是空无所起,你若要对人讲苦的道理,你一定要让他了解,它是空性的五阴身,空性的五阴身当下就是实相,这才能讲苦。也就是说,苦一定要会归不生不灭的无所起,才能显示苦。你只对他说世间是苦,增加他的痛苦,本来他还不解世间这么痛苦,你跟他讲这世间很痛苦、很痛苦……你不跟他讲实相、解脱的道理,让他有所了解,他就一味地认为很痛苦、很痛苦,来增加痛苦——说法者增加听法者心理的痛苦跟负担,不名说法。善说法药当令一切众生解脱,不增其痛苦,不可以增加对方的痛苦,才是真正在说法。一般都是讲世间痛苦,怎样又怎样,不二法门不是这样讲。
【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小乘人是观诸法为缘起法,虽然能够观空,但是这个空都不能灭,所以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空是不空,用这种道理才是真正究竟,所以,究竟无所有是空义。不是说「非有」去而存「空」,也不是说「有」,把它除掉,而存在「空」,不是这样。如果把「有」除掉,而存在「空」,那不是真正的空。
所以,大乘法是不二法门,有、空都是毕竟空,小乘因为是观缘起法,他内心没有一个真我,他就当作无我即是空义,虽然能够观空,但是还在空,法执的空还没有彻底究竟,不究竟。大乘不同,他在有不有、在空不空,所以他究竟无有,无所有的道理。
【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
小乘,因为执着有个我在痛苦,所以他就修无我。无我既然修得不错,在我中再执着一个我,执着我在修无我。所以,对我跟无我,全都不二,无二。大乘的我跟无我平等。
【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 】
不然就是没有生起来,然就是生。小乘认为三界痛苦,所以灭之,以求无为,小乘是如此修。所以,灭已生,以灭为生。大乘不同,大乘观一切法当体就是不生,不需要灭,所以,法本不生,不然就是不生,连灭都不要,没有任何人束缚你,这才寂灭义。真正法既然是无常、苦、空、无我,你若悟到之后你就进入涅槃,涅槃就不生不灭,当体就是空性,不须灭。
【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我不够资格问维摩诘居士。
【佛告阿那律: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佛告阿那律:你去向他探病。阿那律是天眼第一。阿那律以前修行时很懒惰,被佛骂。阿那律就发个大愿,修苦行,太过于精进都不睡,却成了瞎眼。瞎眼之后,佛教他天眼,半头天眼,整个头都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是用眼睛看,阿那律是用头盖骨看。所以说,若是菩萨,全身到处都可以看,耳朵也可以看,六根可以互用,他没差别。在《楞严经》有讲,若是菩萨,六根可以互用,我们只是眼睛可以看,不同。菩萨连眼睛都可以听,你若把耳朵堵起来,他用眼睛就可以听经。六根互用才是菩萨,因为同一本性,他已经大彻大悟,见佛的本性,见佛的本性就六根能互用。因为我们是意识分别,所以,眼睛变成只有眼睛的作用,耳朵变成耳朵的作用。佛不同,六根互用,不然,他如何救众生,只有一对耳朵怎么救众生,观世音菩萨整天,光是被吵就会被吵死,大家都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所以,他无碍,六根互用无碍。
【阿那律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一处经行,】
经行就是在绕佛,经行就是吃饱饭绕一绕。
【时有梵王,名曰严净,与万梵俱,放净光明,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
很多梵王来,向我顶礼——因为天王要顶礼比丘。
【「几何阿那律天眼所见?」 】
你到底可以看多远?
【我即答言:「仁者!我见此释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菴摩勒果。】
菴摩勒果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芭乐,番石榴,客家人说芭乐。我对芭乐很有印象,因为我在雷音寺腹泻,他们拿出芭乐,芭乐就是番石榴,客家人对中药也有一些认识,可是没效,吃下去愈会拉,一样,若被蜜蜂叮到就擦口水——那种治疗法看了会怕。若感冒,口水的份量可多了。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那律!天眼所见,为作相耶?无作相耶?假使作相,则与外道五通等;若无作相,即是无为,不应有见。」 】
你天眼所见到的,你是有相还是无相,有作还是无作?假若起心动念有见则与外道五通一样;若是无作,那就是无为,就不应该有所见。意思是三界的报身,被六尘诸根所束缚,众生都被业卡住,所以,一切都是有为法的造作。法身超出三界,六根、六尘没有作用,他不造业,法身是无相,是无作相。
他就问:你是有作的天眼?还是有所不作的天眼?因为法身是无作,无所不作,外道修禅时得到五通,但是,还是不能跳出凡夫的见解,取有相,有作相欲等而乎。你若要修行,你要有相、无相平等。所以维摩诘居士最重要是讲什么,就是讲平等法,不二法。不二法就是眼睛所见都平等,垢净一如、生灭不动、善恶平等、冤亲平等,修到这种境界,你看多好过日子,你看到什么事都不会生气,不得了。所以,我们只有进入平等法门不二法门才是真正解脱,若修行到每天吵架、打架,也不须怎么修了,也枉费来出家,说真的,枉费来出家剃度。
【世尊!我时默然。彼诸梵闻其言,得未曾有!即为作礼而问曰:「世孰有真天眼者?」 】
这才是真正的天眼,他说阿那律你是色相,为作色相的天眼,不是真的天眼,要像维摩诘居士这样,才是真正的天眼,意思是这样。「孰」就是谁,意思表示赞叹,唉!这世间像维摩诘居士这样,才是真正天眼。
【维摩诘言:「有佛世尊,得真天眼,】
佛世尊是真正得到天眼。
【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不以二相。」 】
意思是说不为色作精粗二相,也不作色也非不作色,就是不二法门,因为如来天眼在佛眼中,离缘与无缘,所以不二相。真正天眼就是如来的法身,无相的眼睛,无论多微细他都清清楚楚,不曾有事情被佛漏掉,所以说无缘色之二相,才是真正的天眼,二乘人是入定才看得到,出定就看不到。如来未尝不定,未尝不见,佛常常在定中,没有入定跟出定,常在定,无一不定时。所以,佛不在色相里作有为法的天眼,他是法身的天眼,所以无相,随时都见得清清楚楚。
【于是严净梵王及其眷属五百梵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礼维摩诘足已,忽然不现!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听到开示之后, 忽然梵王眷属都消失,因为他是天人,一刹那之间就消失。所以,遇到维摩诘我没办法。
【佛告优波离: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你去探望一下。
【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
这二位比丘,一个是犯淫戒,另外一个是犯杀戒。因为尊重佛,自己觉得很羞耻、很恐惧,怕被赶出清净的僧团,永远断绝这条路,所以,不敢问。
【来问我言:「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
喂!优波离犯了戒律。自己觉得很可耻。
【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 】
能够放下过失好好修行,不要变成一种负担。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
如法,优波离是了解戒律的人,能裁决轻跟重。那两个人这么说,他说:你们这样犯重戒,没救了,凄惨了!麻烦了,没救了!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他们两个犯戒已经很难过了,你还跟他讲:你犯的罪很重,你会堕阿鼻地狱,你没救了,这样不但不能解决他的痛苦,反而更增加他的负担。戒叫做解脱,戒叫做自在。你要直接除灭他的痛苦,你不要增加他内心的痛苦,不要干扰他的心,他的心跟佛的心相同,对不对?
【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佛所说。】
他虽然犯戒律,但是这个罪,这个业,你找找看!你说他犯戒,他犯在哪里,是犯在里面、犯在外面或是犯在中间,业是由于心迷所造成的。
【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
若有一天他回光返照,罪就没了,是不是这样呢?如佛所说,心若肮脏众生就烦恼,心若清净,众生就净。
【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
你说他有罪,罪是在内?在外?还是在中间?罪在不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心也一样,心不在内、不在外,不…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