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P26

  ..续本文上一页在中间,你说他的罪在哪里?意思是说众生的罪,垢、净都从心起,求心之根本,不在三处,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心既然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罪过也是无。这不是断灭,意思是说心动个念头,回向菩提马上解脱,你的罪都是从你的烦恼而起,你若有一天悟道,你就除掉了。

  【诸法亦然,不出于如。】

  一切法都相同,当下就是不生不灭,皆由心所造作。所以,一切心的垢净,不离于如,如其本相,本相就是不生不灭,这个如就是本来面目。我们众生本来面目就是不生灭,不生灭就不招果报、业报,虽然他有业报,但他是解脱的人。所以说,诸法也同样如此,就是本来面目,不出就是离不开,离不开不生灭的本来面目。

  【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

  要注意听!以,就是当你有一天心相用大智慧打破无明得到解脱时,你能见到心的污秽的东西吗?宁有垢不,你难道还看到不清净的、肮脏的所谓罪垢的烦恼吗?再讲一遍,以心相得解脱时,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天,你的心用大智慧来打破无明,得到解脱时,烦恼转作菩提,转作智慧就打破无明,难道还有烦恼、不清净的污垢吗?没有。换句话说,罪性本空,你今天烦恼,烦恼的是这颗心,以后成佛做祖也是这颗心,不离当处,无二心。

  罪性本来就没有,所以妄想束缚在无明,束缚在智慧之外,产生痛苦,智慧一观照,心相解脱,用心相看,心相就是智慧之心,解脱,难道还有污垢不?

  【我言:「不也。」 】

  当然是没有,当然是无相,佛解脱时心哪有什么相。

  【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

  因为他也有佛性,道理是相同的,只是见跟不见而已。所以,我们若自己觉得一切不好或是恶,这都是我们心的问题。

  今天有一些比丘尼来,问了很多律学问题,其中一个是,在家居士,她就受了菩萨戒,但后来她犯了邪淫戒,将来是否可以出家?就这个问题她曾问戒师,戒师的回答是:不能。今天想请我开示一下,我就说:看她发什么心?说不定她这份感情是夙世所结的因缘要了断。如果说,她这份感情是无可奈何,她也并无恶心要伤害对方,虽犯戒,但是可以忏。大乘佛法有无相忏,无生忏法,大乘菩萨戒里忏能见佛、见光、见花,即是同此理。

  我跟她讲了个故事,过去,有一个在家人强暴比丘尼,比丘尼被强暴之后自杀了。这是发恶心,是破坏比丘尼的净行,罪过很重,一定是阿鼻地狱。后来他接触佛法,知道因果可怕,自己也觉得很惭愧,知道做错了,就忏悔,忏到七孔流血,忏到眼睛流, 出来有血丝。他还一直念佛回向给那个被她强暴的比丘尼。后来,这个比丘尼示现在虚空对他讲,因缘到此了断,她要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他的功德力。最后,他自己也往生极乐世界。

  这要如何解释?我的观念是,五逆十恶罪,佛都要救了,怎么说你犯了五戒就没救了呢?我认为佛教不是断灭的,佛法要给人无穷的希望才叫做佛法。你若跟他讲:你惨了!你没救了,等着下地狱,这样怎么行呢!比如像强暴比丘尼这位,若有人跟他讲,你不能出家,你强暴比丘尼,破根本大戒,要下地狱,你稳死的。他就会绝望,绝望就一不作二不休,犯得更严重。

  佛法讲一阐提都可以救。戒有分小乘戒跟大乘戒。小乘戒非常严格,是讲你什么都没救,讲得让人很难过,会受不了,会失去希望。不可以这样,佛法给人家没有希望,这哪里是法?哪里是大慈大悲?《无量寿经》五逆十恶还可以救,他才犯淫戒,还没有十恶,傻瓜蛋,怎么不能救呢!

  注意!不能认为,这下好了,我可以继续造恶。不是那样的,那变成佛陀包庇坏人。意思是说,人是凡夫,难免会犯错,我们讲经、讲戒律,不要讲断灭法,要给众生无穷的希望,让众生回光返照,不断地修正自己。

  我在雷音寺时,有一次,有一个逢甲大学的人要来出家,我就拿出一本《沙弥律仪》给他看。他看到《沙弥律仪》说盗僧物数粒、几块饼干,就下地狱。他胆怯了,说:还是不剃罢,剃了,又免不了犯戒。我告诉他:小乘戒是一定要这样讲,才几颗水果就堕地狱。大乘戒是无碍,看你发什么心。我是认为一切法无碍,不须执着这些。我现在也聪明了,对要出家的,都是等剃度完后再拿《沙弥律仪》给他看,先度他入门才对。

  大乘戒主要看发心。以后就很简单,凡是吃不完的菜,吃不完的水果,可以送给在家人——佛有讲,净人可以吃三宝物。净人就是亲近三宝,这不用再做羯磨。

  佛陀的小乘戒律非常严格,比方说吃水果的钱就不能拿来吃米,造佛像就不能造地藏王菩萨,大殿的那支拖把,不能拿去拖观世音菩萨的殿,大殿的抹布只能在这里擦,不能拿去擦自己的寮房,拿去擦寮房即是盗佛的法身。这些戒律非常严格,看一看,没人敢出家。

  有的在家居士拿一万元来供养师父:「师父!这给您喝豆浆。」惨了!得喝一万元的豆浆,会喝死的,我不骗你!我说:「你多讲那句做啥?供养我就供养我,你若讲喝豆浆,我就不能买馒头。」

  上次,庄建文带队来,供养十几万元,然后说:「师父!这个给你们造地藏王菩萨。」我说:「地藏王菩萨地下室已经有了。」他说:「我们规定一定要造地藏王菩萨,将来山上一定要造地藏王菩萨。」会不会造地藏王菩萨,我也不知道。对不起!退回去,十几万元不收。后来又拿来,说:「不然,让师父处理。」我就眉开眼笑,太好了!我处理,那有什么话讲,可以买太阳饼,可以买榴莲,都没关系,我处理嘛!

  所以说,如果要供养,你可要记住,安静!不要讲多余的话。不要说,这给你买香蕉。你明知道我有胃肠病,还指定我买香蕉。还有一个更奇怪的,拿两万元来:「师父!这给您泡茶。」一下要泡茶二万元,很惊人!

  在雷音寺时,山下建一个鱼池,当时是要准备放生。有一个人很可爱,送来一万元:「师父!这一万让您放生。」我说:「这样啊!每个月还要缴五千。」啊!他想不通。我说:「鱼要吃吧,一万元只买鱼来,没有食物它会饿死,你这样是放死,不是放生。」

  上次,有一位在家居士说吃炒片可以预防感冒,就抱了一大堆来到雷音寺,「师父!我买很多来,可以在这里炒。」我说:「还要贴补瓦斯费。」「他说怎么了。」「那是常住物,炒要花常住的要瓦斯费。」这样有理,嗯!他说:「常住怎么每样都要钱?」对啊!繁琐得很,戒律就是这样,要持戒清净就是这样,一角一分都逃不掉。

  佛制戒律很严格,但是我也有一套,没办法,戒制得那么严格,谁敢出家,大家都晕倒,大家都盗僧物。我这里徒弟得到我的真传,以后也不会犯戒了。难道说在家居士来布施,要让出家比丘堕地狱。了解戒律要有善巧、要有方便。我现在不这样。凡是卫生纸、自来水、洗衣粉或是电话,你很护法,对讲堂很有信心,打完电话之后,你若要供养,当然这是你的福,你若不要,由我慧律法师付费,我观想:六千元统统由我负担。我不要让你堕地狱,因为这是常住物,免得你盗僧物。

  所以,律学的开遮持犯都要懂。律学本身是要我们解脱。大乘法是无碍,小乘当然是讲得很严格,难免哪个不犯戒。你们不曾犯戒的举手,大戒、小戒都没关系。不可能,你动一念嗔恨心,贪、嗔、痴不除,就是犯菩萨戒,每天都犯戒,只是大戒、小戒而已,哪个不犯戒?不犯戒是后面那尊,释迦牟尼佛不犯戒。过午吃饭也犯戒,比丘站着拉尿也犯戒,比丘不能站着拉尿,要蹲着拉尿,你想想看!这要看情形,在中国,比丘不能蹲着拉尿。我若有一天蹲着拉尿,嗯!慧律法师,您要检查一下吗?不然,你怎么蹲着拉尿,事实上他在持比丘戒。现在行不通,这条戒律在台湾根本行不通,比丘蹲着拉尿能看吗?也没办法,泰国比丘就是这样,真的。所以,我们大乘佛法有它慈悲的一面,有它开缘的一面,我们不能死执一定要怎么做,但是,根本精神我们一定要持。

  【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

  因为我们连续产生执着、妄想,所以,我们一直自认为罪过很重。但是,罪本性是无相,你是妄生罪相。他们来请教戒律,你应当让他解脱。而不应该对他讲:你这样会堕地狱,你犯了根本大戒,他们一个犯淫戒,一个犯杀戒,这两位比丘就自认为没救。

  犯戒的人只要一念回光返照,照常是本来的面目。简单讲,垢没有实体可言,它是妄想的执着。你若没有妄想,垢就清净,若妄想就有分别心,当然就是污染。

  持戒、犯戒都是对立法,真正实相是持犯一如。以个人而言,我们好好持,心能得解脱,对于犯戒的,我们不看,他们持戒、犯戒都不影响我们,持戒无持戒相,犯戒我们也不要侮辱对方,这才是真正持戒的人——戒是持自己、约束自己,不是打别人的皮鞭。

  【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

  心若颠倒就肮脏,心若不颠倒就清净。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刹那间、刹那间不住。诸法当下就是不生不灭,没有对待,对待法是生灭法、是外道法,佛法是绝待法,一念不住就是无所住。

  【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太棒了!一切法都是妄见,都是虚妄执着的,像做梦一样。你今天做很多功德是在做梦,你犯戒也是在做梦。但是,我们要尽早一念觉观。如焰:像火在烧般,刹那不住;如水中月:水中的月是虚妄的,水中捞月永远捞不到,意思是说罪性本空,功德亦无,善恶也都是虚妄的执着,如镜中的像,虽然有照到,但是你取不到,以妄想产生。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

  你若能了解这道理,这才是真正在持戒。

  【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这才是真正为人解除内心的烦恼,动不动就说人家犯戒,动不动就说人家下地狱,光是听就会吓死,还有谁敢出家,对不对?

  【于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优波离所不能及。】

  太有智慧的人,佛弟子持戒第一,遇到维摩诘居士这么…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