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中間,你說他的罪在哪裏?意思是說衆生的罪,垢、淨都從心起,求心之根本,不在叁處,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心既然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罪過也是無。這不是斷滅,意思是說心動個念頭,回向菩提馬上解脫,你的罪都是從你的煩惱而起,你若有一天悟道,你就除掉了。
【諸法亦然,不出于如。】
一切法都相同,當下就是不生不滅,皆由心所造作。所以,一切心的垢淨,不離于如,如其本相,本相就是不生不滅,這個如就是本來面目。我們衆生本來面目就是不生滅,不生滅就不招果報、業報,雖然他有業報,但他是解脫的人。所以說,諸法也同樣如此,就是本來面目,不出就是離不開,離不開不生滅的本來面目。
【如優波離,以心相得解脫時,甯有垢不?】
要注意聽!以,就是當你有一天心相用大智慧打破無明得到解脫時,你能見到心的汙穢的東西嗎?甯有垢不,你難道還看到不清淨的、肮髒的所謂罪垢的煩惱嗎?再講一遍,以心相得解脫時,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你的心用大智慧來打破無明,得到解脫時,煩惱轉作菩提,轉作智慧就打破無明,難道還有煩惱、不清淨的汙垢嗎?沒有。換句話說,罪性本空,你今天煩惱,煩惱的是這顆心,以後成佛做祖也是這顆心,不離當處,無二心。
罪性本來就沒有,所以妄想束縛在無明,束縛在智慧之外,産生痛苦,智慧一觀照,心相解脫,用心相看,心相就是智慧之心,解脫,難道還有汙垢不?
【我言:「不也。」 】
當然是沒有,當然是無相,佛解脫時心哪有什麼相。
【維摩诘言:「一切衆生心相無垢,亦複如是。】
因爲他也有佛性,道理是相同的,只是見跟不見而已。所以,我們若自己覺得一切不好或是惡,這都是我們心的問題。
今天有一些比丘尼來,問了很多律學問題,其中一個是,在家居士,她就受了菩薩戒,但後來她犯了邪淫戒,將來是否可以出家?就這個問題她曾問戒師,戒師的回答是:不能。今天想請我開示一下,我就說:看她發什麼心?說不定她這份感情是夙世所結的因緣要了斷。如果說,她這份感情是無可奈何,她也並無惡心要傷害對方,雖犯戒,但是可以忏。大乘佛法有無相忏,無生忏法,大乘菩薩戒裏忏能見佛、見光、見花,即是同此理。
我跟她講了個故事,過去,有一個在家人強暴比丘尼,比丘尼被強暴之後自殺了。這是發惡心,是破壞比丘尼的淨行,罪過很重,一定是阿鼻地獄。後來他接觸佛法,知道因果可怕,自己也覺得很慚愧,知道做錯了,就忏悔,忏到七孔流血,忏到眼睛流, 出來有血絲。他還一直念佛回向給那個被她強暴的比丘尼。後來,這個比丘尼示現在虛空對他講,因緣到此了斷,她要往生極樂世界,因爲他的功德力。最後,他自己也往生極樂世界。
這要如何解釋?我的觀念是,五逆十惡罪,佛都要救了,怎麼說你犯了五戒就沒救了呢?我認爲佛教不是斷滅的,佛法要給人無窮的希望才叫做佛法。你若跟他講:你慘了!你沒救了,等著下地獄,這樣怎麼行呢!比如像強暴比丘尼這位,若有人跟他講,你不能出家,你強暴比丘尼,破根本大戒,要下地獄,你穩死的。他就會絕望,絕望就一不作二不休,犯得更嚴重。
佛法講一闡提都可以救。戒有分小乘戒跟大乘戒。小乘戒非常嚴格,是講你什麼都沒救,講得讓人很難過,會受不了,會失去希望。不可以這樣,佛法給人家沒有希望,這哪裏是法?哪裏是大慈大悲?《無量壽經》五逆十惡還可以救,他才犯淫戒,還沒有十惡,傻瓜蛋,怎麼不能救呢!
注意!不能認爲,這下好了,我可以繼續造惡。不是那樣的,那變成佛陀包庇壞人。意思是說,人是凡夫,難免會犯錯,我們講經、講戒律,不要講斷滅法,要給衆生無窮的希望,讓衆生回光返照,不斷地修正自己。
我在雷音寺時,有一次,有一個逢甲大學的人要來出家,我就拿出一本《沙彌律儀》給他看。他看到《沙彌律儀》說盜僧物數粒、幾塊餅幹,就下地獄。他膽怯了,說:還是不剃罷,剃了,又免不了犯戒。我告訴他:小乘戒是一定要這樣講,才幾顆水果就墮地獄。大乘戒是無礙,看你發什麼心。我是認爲一切法無礙,不須執著這些。我現在也聰明了,對要出家的,都是等剃度完後再拿《沙彌律儀》給他看,先度他入門才對。
大乘戒主要看發心。以後就很簡單,凡是吃不完的菜,吃不完的水果,可以送給在家人——佛有講,淨人可以吃叁寶物。淨人就是親近叁寶,這不用再做羯磨。
佛陀的小乘戒律非常嚴格,比方說吃水果的錢就不能拿來吃米,造佛像就不能造地藏王菩薩,大殿的那支拖把,不能拿去拖觀世音菩薩的殿,大殿的抹布只能在這裏擦,不能拿去擦自己的寮房,拿去擦寮房即是盜佛的法身。這些戒律非常嚴格,看一看,沒人敢出家。
有的在家居士拿一萬元來供養師父:「師父!這給您喝豆漿。」慘了!得喝一萬元的豆漿,會喝死的,我不騙你!我說:「你多講那句做啥?供養我就供養我,你若講喝豆漿,我就不能買饅頭。」
上次,莊建文帶隊來,供養十幾萬元,然後說:「師父!這個給你們造地藏王菩薩。」我說:「地藏王菩薩地下室已經有了。」他說:「我們規定一定要造地藏王菩薩,將來山上一定要造地藏王菩薩。」會不會造地藏王菩薩,我也不知道。對不起!退回去,十幾萬元不收。後來又拿來,說:「不然,讓師父處理。」我就眉開眼笑,太好了!我處理,那有什麼話講,可以買太陽餅,可以買榴蓮,都沒關系,我處理嘛!
所以說,如果要供養,你可要記住,安靜!不要講多余的話。不要說,這給你買香蕉。你明知道我有胃腸病,還指定我買香蕉。還有一個更奇怪的,拿兩萬元來:「師父!這給您泡茶。」一下要泡茶二萬元,很驚人!
在雷音寺時,山下建一個魚池,當時是要准備放生。有一個人很可愛,送來一萬元:「師父!這一萬讓您放生。」我說:「這樣啊!每個月還要繳五千。」啊!他想不通。我說:「魚要吃吧,一萬元只買魚來,沒有食物它會餓死,你這樣是放死,不是放生。」
上次,有一位在家居士說吃炒片可以預防感冒,就抱了一大堆來到雷音寺,「師父!我買很多來,可以在這裏炒。」我說:「還要貼補瓦斯費。」「他說怎麼了。」「那是常住物,炒要花常住的要瓦斯費。」這樣有理,嗯!他說:「常住怎麼每樣都要錢?」對啊!繁瑣得很,戒律就是這樣,要持戒清淨就是這樣,一角一分都逃不掉。
佛製戒律很嚴格,但是我也有一套,沒辦法,戒製得那麼嚴格,誰敢出家,大家都暈倒,大家都盜僧物。我這裏徒弟得到我的真傳,以後也不會犯戒了。難道說在家居士來布施,要讓出家比丘墮地獄。了解戒律要有善巧、要有方便。我現在不這樣。凡是衛生紙、自來水、洗衣粉或是電話,你很護法,對講堂很有信心,打完電話之後,你若要供養,當然這是你的福,你若不要,由我慧律法師付費,我觀想:六千元統統由我負擔。我不要讓你墮地獄,因爲這是常住物,免得你盜僧物。
所以,律學的開遮持犯都要懂。律學本身是要我們解脫。大乘法是無礙,小乘當然是講得很嚴格,難免哪個不犯戒。你們不曾犯戒的舉手,大戒、小戒都沒關系。不可能,你動一念嗔恨心,貪、嗔、癡不除,就是犯菩薩戒,每天都犯戒,只是大戒、小戒而已,哪個不犯戒?不犯戒是後面那尊,釋迦牟尼佛不犯戒。過午吃飯也犯戒,比丘站著拉尿也犯戒,比丘不能站著拉尿,要蹲著拉尿,你想想看!這要看情形,在中國,比丘不能蹲著拉尿。我若有一天蹲著拉尿,嗯!慧律法師,您要檢查一下嗎?不然,你怎麼蹲著拉尿,事實上他在持比丘戒。現在行不通,這條戒律在臺灣根本行不通,比丘蹲著拉尿能看嗎?也沒辦法,泰國比丘就是這樣,真的。所以,我們大乘佛法有它慈悲的一面,有它開緣的一面,我們不能死執一定要怎麼做,但是,根本精神我們一定要持。
【唯,優波離!妄想是垢,無妄想是淨;】
因爲我們連續産生執著、妄想,所以,我們一直自認爲罪過很重。但是,罪本性是無相,你是妄生罪相。他們來請教戒律,你應當讓他解脫。而不應該對他講:你這樣會墮地獄,你犯了根本大戒,他們一個犯淫戒,一個犯殺戒,這兩位比丘就自認爲沒救。
犯戒的人只要一念回光返照,照常是本來的面目。簡單講,垢沒有實體可言,它是妄想的執著。你若沒有妄想,垢就清淨,若妄想就有分別心,當然就是汙染。
持戒、犯戒都是對立法,真正實相是持犯一如。以個人而言,我們好好持,心能得解脫,對于犯戒的,我們不看,他們持戒、犯戒都不影響我們,持戒無持戒相,犯戒我們也不要侮辱對方,這才是真正持戒的人——戒是持自己、約束自己,不是打別人的皮鞭。
【顛倒是垢,無顛倒是淨;】
心若顛倒就肮髒,心若不顛倒就清淨。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淨。優波離!一切法生滅不住,如幻如電,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刹那間、刹那間不住。諸法當下就是不生不滅,沒有對待,對待法是生滅法、是外道法,佛法是絕待法,一念不住就是無所住。
【諸法皆妄見,如夢如焰,如水中月,如鏡中像,以妄想生。】
太棒了!一切法都是妄見,都是虛妄執著的,像做夢一樣。你今天做很多功德是在做夢,你犯戒也是在做夢。但是,我們要盡早一念覺觀。如焰:像火在燒般,刹那不住;如水中月:水中的月是虛妄的,水中撈月永遠撈不到,意思是說罪性本空,功德亦無,善惡也都是虛妄的執著,如鏡中的像,雖然有照到,但是你取不到,以妄想産生。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
你若能了解這道理,這才是真正在持戒。
【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這才是真正爲人解除內心的煩惱,動不動就說人家犯戒,動不動就說人家下地獄,光是聽就會嚇死,還有誰敢出家,對不對?
【于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優波離所不能及。】
太有智慧的人,佛弟子持戒第一,遇到維摩诘居士這麼…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