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得闻持总持,他听到佛的法,他的心不恐惧,知道这是究竟实相的道理。
第二、知道众生的根机。
第三、世间人所问的事,没有能难倒他的。菩萨,你问他什么问题,他哪有不会回答的?所以,我就怕我们要做菩萨而不会回答,世间事我看得很多,我看的书,不是学富五车,现在要讲学富十卡车,若学富五车,做法师学富五车还不够,因为要讲的资料太多,包括物理、化学、医科、妇产科,经典、四书五经、哲学、心理、文学、社稷、西方的哲学、大乘、小乘,所有的书都要看,菩萨不可以被世俗的语言、名相所障碍,你都要了解、通达。不然,你讲的资料会不够。
有一位法师第一次讲经,很刺激,第一天讲完,竟急着来找我。
我说:「你怎么来找我?」
「我第一天讲,资料都讲完了,明天不知要讲什么?」
我说:「怎么这么快?」
「是啊!一天就把资料都讲完了。」
他说他不知道还要讲什么。
我说:「你不会制造话题?」
他说,一面讲,人也一面跟着要离开,前面在讲,后面一直闹离开,他讲的,没人喜欢听。夙世没结缘,没办法!最主要是书看得少,书看得少就没办法,天文地理不懂,一讲到科学就停住了,你就丝毫没办法;我就不同了,我讲什么都没关系,来!你谈什么都没有关系,我是百科全书。
第四、随问能答,只要你问,他就答,善决众疑。
【功德智慧,以修其心;相好严身,色像第一,】
你看!菩萨是怎样化妆的?他用功德来修他的心,用智慧来修他的心,他的化妆是彻底化妆他的心,相好就自然产生。我们不同,我们像涂面粉,拼命一直涂、涂,只在外表涂抹,这样擦倒没关系,这样也有优点,化妆以二十世纪而言,算是礼貌,因为我们要化妆给众生看,不会化妆的人,人家会说你不懂礼貌,外表美很好,但是最重要的要修这颗心,内心更重要。
【舍诸世间所有饰好;名称高远,逾于须弥;】
世间所有的装饰,都舍得一无所有。因为他清净,所以说,好的就名称高远。有的是高而不远,有的是远而不高,远是指十方,高是指须弥。逾,就是超过,所以他清净的名超过须弥山,又高又远,遍十方,大家都了解菩萨,他的愿力不可思议。
【深信坚固,犹若金刚;】
意思是说证悟到无生法忍,就是七地菩萨以上,产生的无生就像金刚般。
【法宝普照,而雨甘露;】
为什么讲法宝?法宝都是用光明来代表,所以法宝普照,因为光是无所不照,若被法宝照到,愚痴就没了。
我相信今天在座诸位,包括出家、在家,包括师父,若没听到佛法,说真的,今天过的日子,不是这种过法。我若没听到佛法,完蛋了!我光是坏脾气,就惨了!我会被自己气死,完美主义者,要求得很严,很凶,无法疏导自己,因为没有智慧,执着个体是真实性的。一个人已经执着自己的色身跟外境,认为这是实在的,所以会努力、认真,这个执就一直存在,承认有一个真正的人,我在用功、我在创业、我在贡献社会,这个执不断就没办法。这是假的,想想自己为谁辛苦、为谁忙?我们现在知道了,原来智慧才是我们真正的财富,外在的金钱只是暂时借我们用的。这样就快活多了,佛告诉我们,每天看自己的缺点就好,不要看别人。你看,这多快活!这难道到百货公司买得到?哪家百货公司会贴那句名言。所以,我这里不是百货公司,我这里是万货公司,你要花多少钱买到师父所讲的法宝,有时候一句话,几千万都买不到。我打电话到台北,说要贷款,有一个富裕人家,他的不动产很多,财产也很多,他一下子就汇五百万下来,「我的生命是师父救的,太感恩师父了!」你说,法宝到底值多少钱?不过,是借我,还不是很好,借我要还!法宝若借到,愚痴就没了,今天在座诸位!佛法带给我们的快乐,不可言喻,透视整个人生跟宇宙,你就不会迷糊,所以,它是法宝,不得了的法宝。
甘露就是起死回生,一个人的生命即将结束时,甘露滴下去,又起死回生。
【与众言音,微妙第一;】
音声第一。
【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
深入缘起就是说,一切法深入地悟到缘起法。缘起就是条件法,一切事情都是籍着条件所构成的,没有实体,没有实在的世间。所以,他的智慧很深,就是了解这是缘起,邪见马上断除。不会落入世间的有,也不会落入无,迷惑全断除,菩萨都是修很久再来的,丝毫没有习气。
【演法无畏,犹师子吼,】
一切时间、一切空间,讲经说法全都摄震一切众生。
【其所讲说,乃如雷震,】
不得了!雷震不但声音响,而且道理还会震撼人心,表示他的智慧无量。所以其所讲说,乃如雷震,如打雷般轰隆作响。春雷之动,百草生,就是春天的雷一打,轰隆作响,万物就成长,佛或诸菩萨的音声,说法的声音出去,无量无边的众生,他在智慧当中、本性里面,他就发挥出菩提种子。
【无有量,已过量;】
你证悟到法身,你就入无为的境界。心不可以智求,形不可以相来取,所以才称为无量,心用智慧量不出来,色身也没有固定的形相,当然无有量。「已过量」,超过世间所能知的。
【集众法宝,如海导师,】
集众法宝就是引导众生入大海,入大乘海采取法宝,菩萨在海底做引导的导师,不然你会走错路。
【了达诸法深妙旨义;】
就是说如实的道理,深入地了解道理。
【善知众生往来所趣及心所行;】
就是说了解众生的心,善跟恶都清清楚楚。
【近无等等佛自在慧、十力、无畏、十八不共;】
近无等等佛自在智慧,因为佛陀是超绝。无等等,只有佛是平等,无等等就是跟佛一样的境界,接近佛的智慧,辩才无碍,无一理不通达,平等犹如虚空,他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全都具足,神通力。
十力就是十种佛祖的智慧的力量。这是指如来十力,只有如来具足十智力,佛的十八不共法,其中十种又作十神力。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所以称力。
第一、处非处智力,处就是哪个地方有道理,哪个地方没有道理,你做善一定要得到善处,你造恶,你一定要得到恶处,所以,处非处智慧之力,就是讲我们的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第二、叫做异业熟智利,又作知业报智力、了解三世业的智力、业报集智力。业报如何来?如来在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全都了解。异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成熟,就是我们造一切的善跟恶,都落入第八意识,第八意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起现行,因为里面有种子,经过一段时间会成熟。
第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又作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发起杂染清净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禅定解脱三昧清净污垢分别智力,意思是说如来在禅定中自在无碍,浅深次第他都知道。
第四、根上下智力,就是了解诸众生的根机。知众生上下根智力、根力,意思是说如来对众生的根机,得果报大、小都知道。
第五、种种胜解智力,又作知种种解智力,知众生种种欲智力,这都是同名词。欲力,唯如来于诸众生种种娱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先了解你,投其所好再度他入佛门。
第六、种种界智力,又作是性力、知性智力、性力,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比如这是什么界分,这是蚂蚁、这是猪、这是鬼、这是天人,清清楚楚。
第七、遍趣行智力,又作知一切至处道智力、至处道力。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如何修行才会达到涅槃。
第八、宿住随念智力,意思是说知道宿命,宿命就是生生世世的事情,他有这种智慧,如实了知过去世种种事之力。我们对过去世就不了解,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在这里,又到另外一处,他叫什么名字,姓名就是出生在何处的名字,他吃得好或坏、饮食、苦乐、生命全都知道。
第九、死生智力,又作知天眼无碍智力、宿住生死智力、天眼力。谓如来籍天眼如实了知众生死生之时,跟未来生时的善趣跟恶趣——趣就是道——投到善道还是恶道,乃至出生在美、丑、贫或是富之处,都知道,你还没出生,佛就都知道了。
第十、漏尽智力,又作知永断习气智力,结尽力、漏尽力。谓如来于一切迷惑、其它习气,永断不生,如实遍知。
十八不共法的意思是说只有佛才有,不与声闻、缘觉共同,只有佛跟菩萨独有的,二乘人没有,叫做十八不共法。很行,行到声闻、缘觉没有。
(一)佛之十八不共法,全名称为十八不共佛法,这是出自《大品般若经第五卷广乘品》。
(1)诸佛身无失,意思是说佛自无量劫以来,持戒清净,以此功德满足,一切烦恼皆尽,所以对于色身没有过失,佛身无失的意思就是说他的身业从来没有过失,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他成佛了。
(2)口无失,诸佛菩萨有无量的智慧跟辩才,他的口绝对不会讲错话,不会牢骚、抱怨、记恨、是非、动乱、争权,绝对不会这样;所讲的都是赞叹,所讲的都是好话,所说之法,随众生的根机,都能够证悟,所以口无失,没有口业。
(3)念无失,佛修甚深禅定,心不曾散乱,心对一切法都无所著,对中道第一义安稳的道理,身、口、意以上都无过失。
(4)无异想,无异想的意思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平等,心不分哪个高低。
(5)无不定心,佛在行住坐卧都在定中,都摄心安住在善法,在诸法实相当中不退转,不像我们现在的心情,一下子好,一下子坏。
(6)无不知己舍心,了解自己已经离开苦乐的对立,什么都舍——无不知就是很清楚的知道——已经知道自己一切法都不受,苦、乐、生、灭到他那里都平等,对他都没有作用,所以,无不知就是自己知道,已舍心,都舍得一无所有。
(7)欲无减,就是说度众生不疲倦,有的人度久会伤心,二乘人或是凡夫度久会厌倦,菩萨不会,菩萨度众生不可以厌倦,度众生度到厌倦,那众生怎么办?对不对?
(8)精进无减,佛的…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