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对没问题,我讲这样,在庆祝我了,所以说,没智慧的可怜,我们要怜悯众生,因为要开悟以前,悟道前要流过多少的眼泪,通过多少的创伤,经历多少的无知,吃过多少的苦头,才有一点点消息,你想想看!才能得到今天的解脱跟自在,对不对?
【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
都是对立,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法尘,法尘就是落谢的影子。
【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如果知道我们的意性,我们心对法不贪不恚不痴,这就是寂灭。所以说,涅槃并不用等到死,悟道的人现在就是涅槃世间人的情执,堕于三毒:贪、嗔、痴,落入六情性,所以,六尘不起三毒则寂灭之道。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布施然后经过一道手续,再把它回向一切智,这是两种法,世间人这么认以。其实布施当下就是空性,就是通达一切智,众生认为是二,而圣人认为是一。所以说,布施回向一切智,这个回向就解释作通达,当你布施就是通达一切智,就是不二。布施性就是回向一切智性,就是因果同性的意思,布施是因,一切智是果,所以,是因果同性。
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也是这般。能于诸相而会归于一相者,就是入不二法门。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什么叫无心意识?就是没有分别心,就是破掉第七意识,心是指第八意识,意是指第七意识,识是指第六意识,心意识全部没有分别,一切平等。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佛、法连在一起,众就是僧,为二,这是一般的观念。佛就是我们的觉性,从我们的觉性流露出来就是真理,真理就是法,佛是一位大觉悟的圣者,所以说,佛就是法。僧若依事相来讲叫做和合众,和合的团体,这是站在事相来讲,站在理性来讲,就是能够调伏身口意令你的心中完成觉性,没有矛盾的对立性,这个叫做僧。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这个统理大众就是一切的烦恼都可以调伏,所以说,有自性的三宝,还有事相的三宝。自性皈依佛,我们的自性就是有觉性,自皈依法,我们的自性中有觉性,有究竟的悟,我们就拥有法;我们若依法自皈依僧,我们的自性皈依僧,能够调伏我们的本性,恢复平等心。法即是众。三宝皆无为相,跟虚空一样,一切法也是如此。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身,我们这色身就是五阴生死之身;身灭就是我们所说的涅槃,生死、涅槃为二。
生死的五蕴身,当体就是涅槃法。所以说,我们若彻彻底底了解我们身的实相,也就是空相,就是无相无不相,我们就不会执着五蕴的假色身,也不会执着于生死与涅槃,对此没有任何的惊怖、恐惧的人,是为入不二法门。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我们的色身当体就是空性,既然是五蕴和合的假体,当然身是无作相,意思是说凡所有作相都是虚妄颠倒,缘起的色身实在无真正有所造作,有所造作皆是无明,皆是业力,皆是我们的心念在转。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身口意三业皆无作相。
无作就是没有任何的造作,就是空性,就是实相,就是无为,没有造作当然就没有业力,所以,我们的灵魂就是以业为体裁的一种染色物,以业为素材来雕塑我们来生的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就是业,业就是念头的别名,。有三种情形都是讲同一种情形,业力、习气、念头统统讲同样的东西,我们往生随着三种,第一、随念而去,第二、随着习气而去,第三、随着业力而去,这三种都是同样一个名词,只是在哪一个角度讲的不一样,人死要往哪里去?所以,要养成一个美好的习气,比如说,听经闻法,你养成这种好习惯,你的八识田中就:我要听经、我要听经,有一个老菩萨常告诉我,师父!师父!我连做梦都梦见在听经。我说:这样很好!真的,这样很好!他算是听经习惯,八识田中都是闻法的、清净的种子,这样太好了,非常好!接着,念,临命终随念头而去,所以,我们的观念很重要,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观念,不要使错误的观念落入我们生死的坑道里面,那是很危险的。所以,你不要起心动念去恨一个人,什么事情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考虑,我们的教授常常讲:你要考虑别人,互相交换立场。把这个恶业,我们对人家嫉妒、恶的仇视,转一下,就没事了,话虽如此说,无知还是一样,一样,你要他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发作起来还是一样,没差别。有的人都没差别,不会受到人家的影响,不会受到人家的影响有二种人,第一就是圣人,证入空相,第二就是极度的无知,他也不会受人影响,你说什么,他也不会受人影响,你跟他讲到死,他还是这样,心都不会改变,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就是这样。接着,就是随着业力而去,你造什么业,你就随你的业力而去能够随着无作,慧就是说无为法的智慧,无作就没有所谓的造作,就没有业,就是清净心的智慧,是为入不二法门。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一般人讲我们行十善业,欲界的善行,能得乐道叫做福,我们若在造福,我们知道这是欲界十善,罪行:一般都离不开十恶业,身口意的十恶,不动,不动是指色界、无色界的业,色界、无色界的业,一般来讲,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就是说,对立,认为福罪不动,以为是很强烈的不同性,有的人说:奇怪!怎么三样却说二,不是,为二就是说有不同的观念,为善是福,为恶是罪,修打坐、禅定是不动,所以,他认为这不同,为二。
福无福的真实相,罪性本空,不动是指短暂的定,所以,还是空性。不起就是不起心动念的执着,放下!说这样人家会误会,这样谁要做善,做福也没有做福的实在性,造罪也没有造罪的实在性,修禅定也没有禅定的实在性,修这做啥?这样叫做断灭见。佛是说,福行当体就是空性,你不要以福为骄傲,罪行就是一般所说的十恶业,感应到不好的果报,你也不要太自卑,只要一念悟到空性,当下就是福,比如说,你现在很穷,或是很陋劣、很卑微,有的人长得很丑,个子又矮又坏脾气,很丑,接着,又没读书,自卑感很重,他看到人就觉得很自卑,那就是所谓罪行的果报,我们不用这样,学佛的人没差别,心中若拥有智慧、解脱,比外表穿西装的更好看,为什么?他这辈子穿西装好看,结束之后就不好看乐,三涂在等他,我们心中若拥有智慧,罪性本来就是空,了解这就是我们的业报,所以,也不要觉得有什么看不开、自卑感。我上次,以前在南星注射时,有一个驼背的,我常常去,她也每天去,常遇到她,听说她生十几个,十几个,哇!很糟糕!也生十几个,个子小又瘦,瘦又黑又丑,每天都要注射,驼背,注射没多久,就往生了,她不学佛,不学佛时,对这不了解,不了解,所以,我们是学佛的人,就不会瞧不起她,知道一切福行、罪行、不动行全都是平等法,平等法,因此,我们不要落入断灭见,福也没,罪也没,不动行也没,这样就落入断灭,断灭就是罪很重。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从我就是从我的主观意识,产生彼、我对立的二元的对立观念,所以说,从我起二,对于有一个我起对立性观念,为二。你若看到我当下就是空性,你就不会起彼此,有我就有你,有你就有我,有此故有彼,有彼故有此,这是中观常常讲的,所以,你若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不起二法。二法就是彼、我对立二法,有我就有彼:彼此,若不住二法,无分别心,哪有彼此的观念?彼此的观念?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者,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得失相:有所得相,有所得当然有所失。有取就有得,有舍就有失,所以说,你若以无所得,无所得就是毕竟空性,则没有取舍,没有取舍,心就平静了。
我有一次在讲经,我就讲:我们要行菩萨道、要发菩提心,乃至青春、生命都要施舍。讲到快结束了,但还没有散场,一个外道的跑来:慧律法师!您不是说要施舍吗?我说:对!要施舍。您的表给我。我的表拿下来,放在手上。他的手要伸过来拿,我说:我为了怕增加你的执着,为了破你的我见,所以,我要收回来。幸好没有拿走,这算是比头脑的,我不可以造这种恶业,给你,就增加你的执着,手表是我讲经时在看、在用,可以度众生,你拿表做啥?站在度众生的角度来讲,手表还是由我戴比较有功德,戴在你那里,只是好看而已。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受就是乐受、苦受、忧受、喜受,想就是我们的念头。灭受想定,这就是所谓圣者的定, 像入灭受想定无暗也没有明的对立。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
高兴入涅槃,是二乘人所追求的。世间很痛苦,不乐世间,有学佛的人都…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