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以,心理的健康是最重要的健康,最重要的健康,我们的心理,我们的心理若调整好,我们的果报,包括现在或是将来,总是会…,不能说是绝对,但总是会比较好一点,所以,两舌、恶口、千万不能有,不能有,有一种人不讲话会死,不讲话会死,你这辈子一定会遇到这种人,你很好意劝他,很好意拜托他,她还是要讲,你没办法,所以,各人做的,各人要负因果,是恶口。
【是无义语,】 无义就是没有意义,只取悦于人,但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就是世间人所讲的,没事就讲闲话,赞叹男男女女多好,感情多美好,无义语就是没有意义的,只想取悦于对方,但是取悦的并没有意义,比如说,我们以佛法来取悦于众生,可以让他了生脱死,让他了生脱死,不相信!诸位!我告诉你一句话,你要很注意听!你若好朋友邀一邀,没学佛的,不要有学佛的,邀一邀去泡茶,你注意听,三小时里面,你用笔记记下来,你看他三小时里面讲哪一句对你的人生有助益,我们都没有,我们都活在无聊的工作跟生活里,很浪费时间跟生命,但是,我们不知不觉,就是这样,因为,我们无聊,不知如何过日子,又没有佛法,对不对?没有佛法,来,来泡茶,泡一泡,去哪里?去卡拉OK,卡拉OK,唱一唱、唱一唱,接着,去哪里?去舞厅,又要去哪里?不然,去海霸王,现在心会浮动,开始一直找、找…,整天玩百种花样回来,没有一句有意义的,但是,我们学佛还是控制不了,他不这样,他不晓得如何过日子,你叫他安静,很痛苦!他静不下来,你偏要他安静,他很痛苦,他不能像圣人般,像圣人坐着,睁眼也好,闭眼也好,行住坐卧都在作佛事,作佛事就是都符合佛的意思,都在普度众生,不然,就是在看经典,不然,就是自己在参悟,真正学佛的人,行住坐卧都取悦于佛性,凡夫俗子行住坐卧都想取悦于别人,取悦于别人又浪费自己的生命,所以,有人来请教师父,从美国回来,师父!我讲一些给您听。我说:不用!你有什么问题?一、二、三,OK!你要问什么?直接告诉我,你要问什么,你讲,你不用从以前到美国怎样讲给我听,都不用,我没有那种时间,也没有那种生命,你有什么问题问我,你说,对不对?我做一个法师不是很伟大,大家都来,陪你五分钟,就昏倒了。每个人来,陪你五分钟,我就昏倒了,不可能,我要看经典,我要念佛,所以,虽然个性比较孤僻,但是,我享受我的生命,享受我的生命,享受真正喜悦的佛性,我们的觉性,什么叫做最大的享受?发发呆啊!什么是最大的享受?半躺半倒,哈【喝】杯茶,内心充满着欢喜,我能听到佛法,生死已经…,所作已办,无有后遗症,无有后遗,我们已经知道生死的问题,我们也已经有目标方向,我们也知道本性,我们也已经听到佛法,我们又尽心尽力普度众生,也无众生可度,那种美是没有办法讲的,但是,你要众生这样,没办法,有一些信徒,住在哪里,我不要讲,信徒,信徒都用泡茶集会,泡茶,我是告诉他,我告诉他:年轻人有时间要多听录音带,不要以泡茶会客,认为这样叫做度众生,泡茶是不可厚非,偶尔,结果…,他就泡,结果,讲话都讲到几点?讲到三点、四点,每天,every day,每一天晚上都这样,结果,讲一讲、讲一讲,他就讲人家的坏话,开始讲是非,不然,不知要讲什么,你想想看!在家居士集会讲到凌晨三、四点,你看,要讲什么?哪个人有智慧?辩才,每天集会能够讲到三、四点的佛法,讲到后来无话可讲,就会讲人家的坏话,这个法师怎样,那个法师怎样,那个在家…,开始讲是非了,到后来分裂,到后来就分裂,所以,我有一次再到屏东找他们,我就告诉他们:我早就跟你们讲过了,我早就跟你们讲过了,这是不可行之道,这不可行,你每天泡茶会客做啥?你稳死的,你要以法为真理,与其在这里泡茶泡到二、三点,为什么不放录音带录影带放到二、三点?听正知正见的法师开示,这样是不是得到较多?他说:我们这样也叫做度众生。我告诉他,这样不是度众生,这样叫做误众生,误到众生,虽善,虽然你能吸引一些众生来讲,不过,这样不能深入经藏,所以,在座诸位!师父讲的,你们要听,不要浪费我们的生命,在无意义的语言里,不要浪费我们的生命,在无意义的时间、人情世故里,所以,禅宗有一句话,人情世故误了你一生的大事,这句话真的一针见血,人情世故会误了你的一生大事,你今天是以人情世故,我不好意思,他在邀了,我不去不好意思,到后来你每样都不好意思,你稳死的,我告诉诸位:以师父这样的程度,我尚且要用功到凌晨三点、四点,甚至要看唯识学到五点,以我今天的程度,我一样孜孜不倦,勤习经典、念佛、参禅,我还得用功到凌晨三、四点,四、五点,何况是你们这些菩萨摩诃萨,我才告诉他:千万不要浪费时间,不要浪费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佛早就讲了,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他早就讲了,我们怎么不觉悟,所以,是无义语,【是无义语报;】
【是贪嫉,】 就是贪心、嫉妒,【是贪嫉报;是嗔恼,是嗔恼报,】 不要让众生恼怒,我告诉诸位!会让众生发脾气的话,不要讲,会让众生生气、发怒的话,不要讲,退一步,学学吃亏,总是对我们有好处的,是嗔恼,是嗔恼报。
【是邪见,是邪见报,】 邪见一定不会入道,邪见比破戒坏百千万亿倍,邪见完全没救,破佛的知见怎么能救呢?完全没救。
【是悭吝,】 是悭吝:是悭贪不舍,【是悭吝报,】 丝毫没有施舍心,所以,师父常常作观想,我要将所有十方来的钱,拿来做功德、救度众生,还是拿来放着守住做守财奴而堕三恶道,当然要拿出来施舍,救度众生才能解脱,随便想也知道要好好利益众生。
【是毁戒,是毁戒报;是嗔恚,是嗔恚报;是懈怠,是懈怠报;】 懒惰,懒惰就是发发呆。
【是乱意,是乱意报,】 乱意报,乱意报就是什么?就是发发呆,没有正知正见,整天在那里傻乎乎,乱意,散乱心,在那里打空包弹,我如果做皇太后的时候,我应该怎么样,所以,禅宗很厉害,歇即是菩提,当处即是道,这太厉害了,禅宗实在是太厉害了,歇即是菩提,我们一直要找门路,我们修行就是一直要找门路,今天舍此取彼,要记得师父的话,当你今天舍此道场取彼道场,你将来一样是舍彼道场,取此道场,一样的道理,取舍是众生相,取舍是生灭相,取舍是有为相,取舍是败坏相,不取不舍是不生灭相、是涅槃相,不取不舍是无为相,不取不舍是清净相,这才是行,你今天舍此道场,你要找另外一个道场,一样的,你将来还是要舍那个道场来取这个道场,你取这个道场,还是会舍那个道场,都是这样子,今天跑这里,明天跑那里,明天跑那里,后天同样跑到别处,同样,为什么?你不晓得当处歇就是菩提,虽念《金刚经》,不懂金刚意,没有用,金刚就是当处即灭,灭一切相即名诸佛,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既然离一切相,哪有舍此取彼的观念,不往本性找寻,到哪里找什么道?道就在你当下这一念之间,道在哪里?你要找什么道?道就是你这一念,你放不下就永远没有道,如果你放得下,一切都是道,见闻觉知无非是本性,就是这样,佛法就是那么简单,那么简单,就是那么简单,对圣人来讲就是很简单,就是那么简单,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句就是在讲这些,踏破铁鞋无觅处,整天跑来跑去,跑这间道场找这位善知识,跑那间道场找那位善知识,到了有一天,你一直找,你很累,找了十多年、二十多年,你的时间,你的熏习已经到了,得来全不费工夫,就是在你现前这一念而已,哇!原来就在眼前而已,我竟然不知道,竟然往外面一直找,希望找那位法师来开示,希望找这位法师来开示,得来全不费工夫,就在这里而已,对众生来讲叫做【日语】,非常的难,对圣人来讲,很简单!easy、easy,No difficult,很简单!所以,是乱意,是乱意报,放不下叫做乱意,有我相叫做乱,你想想看!你用无我的精神,你会乱到哪里?一切法都在定,你无我嘛!你哪里不定。
【是愚痴,是愚痴报。是结戒,是持戒,是犯戒,是应作,】 什么时候是佛结的戒?结戒就是说应该持的戒,什么时候是持戒?什么时候是犯戒?什么时候是应该要作?什么时候【是不应作,】 什么时候【是障碍。】 什么时候【是不障碍。】 这在律宗里面讲得很清楚,【是得罪,是离罪,】 什么是得到罪?什么是离罪?违背佛的戒律叫做得罪,佛的戒律不但外形,包括我们的心地,菩萨戒更严格,起心动念就是罪,所以,我们要修行,因为,中国以菩萨道为主,以起心动念为主,不要说你的色身不去造恶,起心动念想造恶就有罪,这是生死的念头,所以,什么是得罪?是离罪,什么样才能离罪呢?就是有犯就忏悔,懂得自性上的功夫,懂得随缘,我们每天都在讲随缘,但是,事实上不懂随缘,你要注意听!缘就是有增有减叫做缘,有生有灭叫做缘,有得有失叫做缘,有进有退叫做缘,有贫有富叫做缘,随缘就是在生灭法里面,以无所得毕竟空性,不变之心,随着因缘而行,所以说,如果,一个人先把自己的理想设定一个目标跟方向,固然很好,但是,他不一定绝对可以得到,如果说,你把自己的观念先设定在某一个fix,不是fax,是fix,物理学里面讲的,固定范围里面、范畴里面,那么,你惨了!你麻烦大了!为什么?你往往失望多于希望,这世间,你只能在随缘当中去尽分,如果说缘本身是生灭法,你就先把自己假设到某一个范畴里面,说我一定要怎么做,或是说我应该怎么做,你绝对痛苦,我们就是这样不能随缘,譬如说还没结婚,我现在要结婚了,结婚,我结婚后,我要感化我的先生,我每天都要对他撒娇,要感化他,用软的对他,用软的,撒娇,用软的,要感…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