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看看!古时候的人讲这句话,实在真的很有道理,初发心不退,成佛足足有余,初发心就是说我今天发个勇猛精进心,要学道,一直保持、一直保持..,保持这个初发心,谁能够改变你,你是发什么心来修行的,我发清净心,若是非来,我是发清净心来,不是为了是非来,顺境来,你很欢喜,我是发清净心来,我不是为了让人赞叹,是欢喜来的,若是逆境,听经闻法之后,我不是为了逆境来的,逆境对我没作用,所以说,你是发什么心?你若发心正确,你得道念就根深蒂固,橡树木的根栽进去,永远不动摇,我才告诉诸位!既然有一个师父要弘法,你们就发坚固的道心,不要受人影响,永远不要受任何人的影响,这才是大智慧的人,深发一切智心而不忽忘,不要忘记,就是说常常提起正念,你是发什么心来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劝导这些比丘,比丘,一天摸两次头,摸两次头,早上起来摸摸头,摸摸头,晚上睡觉前摸摸头,摸摸头,释迦牟尼佛订这个戒律,出家人一天要摸两次头,【英语】,摸两次头,为什么?不要忘记我是出家人,早上用右手摸一摸,晚上用左手摸一摸,不要忘记我是出家人,出家人的本分是什么?要自利、要利他,要自利、要利他,对不对?要安分守己,完成自己的悟性,完成众生的佛道,所以说,深发一切智心而不忽忘,而不忽忘。
【教化众生,终不疲厌。】不疲不厌,教化众生,终不疲厌,说真的,还是会疲倦,不可能不会疲倦,我现在是四十岁,对吧!三十八足岁,因为我是年尾生,十一月五日才足四十岁,到今年的十一月五日才足四十岁,讲实在的,是足三十九岁,讲起来,我现在才足三十八岁而已,还不足三十九岁,到十一月五日,国历十一月五日才足三十九岁,照理讲我是三十八岁而已,常说四十岁比较有德行,说起来很不好意思,多两岁,到年纪大的时候,四十岁体力好,若到年级大时,像李炳南老居士那样,李炳南老居士年轻时,教、教,教到七、八十岁时,每星期只有一次课,八十岁、九十岁,一个星期,星期三,每星期三,他都是每星期三,每星期三只有一堂《华严经》,其他时间都在指导他的学生,都在指导他的学生,因为,他办内典研究班,内典研究班,但是,老师有时候开四书五经,或是开易经等等,都有,大学、中庸都有开课程,他到老年,九十几岁还在说法,到九十几岁还在说法,但是,课程减少,是一位很伟大的居士,非常伟大,包括我们出家人都很敬畏他,非常敬佩这位老居士,都非常尊重他,很赞叹,不是普通人,他好像活到九十六岁,九十五或是九十六,这点你就比不上他了,有办法活到九十几岁,所以,要教化众生终不厌倦,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于四摄法,常念顺行。护持正法,不惜身命。】于四摄法,常念顺行就是恒顺众生,顺菩萨道,顺行就是怎样才能符合菩萨之行,下面这句你要听好,护持正法,不惜身命,不惜身命,所以,法师,我们这里在座的法师,你们也要护持正法,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就是说要怎样?出家弘法,在家护法,护持包括两个角度,你出家,你不弘法,在家居士就不懂护法,所以说,弘法、护法都要。
【种诸善根,无有疲厌。】不能有疲厌。【志常安住方便回向。】就是说坚固不坏,我们的信心要常常安住,方便回向表示不自私,一切时中都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众生,表示不自私,这是表法的方便回向。
【求法不懈。说法无吝。】求法不懈,我们求法丝毫不能不精勤,丝毫不能不精勤,要精进求法,要闻到不二法门,谈何容易,百千万亿劫都遇不上,到最后付嘱品就会讲,听到不二法门,福德是不得了,不得了,听到不二法门,就是《维摩诘经》,光是听到这部经典的功德,很惊人!说法更不得了,所以,求法不懈,我才劝告诸位!包括刮风下雨、生病,除非爬不起来,你尽量不要请假,我只能这样劝告而已,下面,求法不懈,还要能够弘法者说法不吝,不吝啬,你要的,我统统给你,我又不缺少,人家说有隐瞒,师父有隐瞒,但是,我没有隐瞒,我丝毫没有隐瞒,将懂的全讲给徒弟听,但我也不减少,我希望徒弟比师父还行,我希望徒弟比自己的师父还行,徒弟若比师父还行,我就请他上台,请他上台,亲近徒弟,师父不一定比徒弟还行,真的,师父不一定比徒弟还行,真的,这是事实。
【勤供诸佛,故入生死而无所畏。】精进供养诸佛,所以入生死而无所畏,这当然是菩萨道,菩萨道入生死。下面那句是修养,在座诸位你们要划下来,
【于诸荣辱心无忧喜。】荣就是光荣,世间人,他家若有人做总统,就觉得很光荣,人家讲他两句,他就觉得很受侮辱,无论好的事情也好,侮辱的事情也好,或是很欢喜的事情也好,很光荣的事情也好,很不顺利的事情也好,心无忧喜,不操心也不欢喜。
【不轻未学,】不轻视未学,【敬学如佛。】哇!你看看这句话!对每个人不轻未学,他虽然还未入道,未学就是还没有入道,但是,你尊敬学如佛,尊重他像佛祖般,很惊人!我才告诉诸位!要把每个人当作圣人,我告诉诸位要这样,唯我们是凡夫。
【堕烦恼者,令发正念,】若堕入烦恼的人,令发正念:提起正念,正念若提起就有智慧,
【于远离乐,不以为贵。】远离就是出家,如果自己能够有幸出家,不要以为自己很尊贵,离诸妄想,才叫做真正出家,不是剃度才叫做出家,所以,于出家的乐,不以为贵,就是不要拿自己能够出家,当作骄傲,意思就是说独善其身何足为贵呢?你如果不弘法利生,你不过是独善其身,你不能兼善天下,你不能兼善天下,就不是菩萨。
【不著己乐,庆于彼乐。】不执著自己的快乐,庆于彼乐就是说他如果高兴,我们替他庆幸,这句话就是《华严经》讲的,众生欢喜则诸佛欢喜,做菩萨的人,别人好我们就好,别人好我们就好,不要别人好,而我们不好,心胸狭窄,鸡子肠、鸟子肚就是这样,这样不好,心胸狭窄,庆于彼乐,我们没有随喜的能力,都站在自己的观念。
【在诸禅定,如地狱想。】为什么?禅定虽乐,但是大道不成,你有禅定,你不度众生不行,你有禅定是自己的功夫,禅定表示自利的功夫,你有自利,但是不可以,小乘,凡夫如果有定的话,他生贡高我慢心,小乘有禅定的话,他是独善其身,但是,这会烧坏善根,会坏无上的善根,为什么?这不是诸佛菩萨所希望的,你有禅定的功夫,不应当以此为乐,所以,要当如地狱想,如地狱想就是说不以此为满足,不以此为满足。
【于生死中,如园观想。】园就是公园,也就是我们所希望乐游的地方,我们在众生生死法当中,要很欢喜心,好像在游乐园一样,生死虽苦,是大道所因,生死六道轮回虽然痛苦,但是,是你行菩萨道最好的地方,所以,你在生死六道轮回当中,要当作游大观园一样地游公园,像游阳明山,这个园就是种植很多花木、花草,在座诸位!就是叫我们不要避开恶的境界,不要避开恶的境界,菩萨不会这样,真正的菩萨是面对,你看看!所以,菩萨多伟大,在诸禅定,如地狱想,禅定有法喜,但是他不要,于生死中,如园观想,太好了,你想想看!太好了。
【见来求者,为善师想。】见来求者,来想我化缘的、祈求的,来求我帮助的叫做见来求者,为善师想,为善师就是来成就我的布施之道,来求我的,希望求我帮忙的,或是要救济他的,不要自认为很伟大,我救了你,不要这样,要感谢他,感谢他成就我的布施之道,见来求者,为善师想,就像善良的老师在教化我,叫我要布施,要布施,他虽然来叫我布施,讲实在的,他是我的老师,是要成就我本身的道业。下面那句话要划起来,
【舍诸所有,具一切智想。】舍诸所有,如果你能够舍掉一切,身、心内外都布施,具就是可以达到,就可以达到成佛的阶段,要这样想,你若没有这种功夫,要成佛,不可能,佛就是能舍一切内、外,舍诸所有能够达到一切智,一切智就是佛。
【见毁戒人,起救护想。】毁戒就是造恶,见造恶的众生,我们就救护。
【诸波罗蜜,为父母想。】波罗蜜,修行波罗蜜可以产生法身,修、修,无相,所以,六度波罗蜜,是法身父母,为父母想,将波罗蜜当作自己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
【道品之法,为眷属想。】三十七道品当作我们的眷属。
【发行善根,无有齐限。】齐限就是界限,我们发起来的善根,一直修行、一直修行,没有一个界限。
【以诸净国严饰之事成己佛土。】以种种清净国土严饰之事来庄严自己,就是说取对方的优点,来成就自己的优点,成就自己的优点,成就自己的清净国土,所以说,以诸净国严饰之事成己佛土。
【行无限施,具足相好。】无限施就是说任对方取,任对方所取,世间人没几个能够做到这样,哪有可能?他能够发心他的财产,全都布施出来,这是不可能,具足相好。
【除一切恶。净身口意。】身口意清净能够除一切恶,清净的身口意。
【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意就是智慧,他的智慧非常清净,而且有勇敢的力量,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意就是智慧,不但有智慧,而且勇猛,勇猛,这个勇猛不是指身体,不是身体,身体要壮的话,吃什么鸟头牌、猪头牌【广告词】就可以,如果是我们的智慧要勇猛,要舍,舍一切内、外,内跟外,不得了!菩萨的想法跟我们凡夫是天壤之别,你看!他讲这么多句,我们哪一句做得到,他讲这么多句,你哪一句做得到,别说是你,连我也做不到,所以,读一读是结缘,没办法!读一读是结缘,光是行无限施,具足相好,这句就做不到了,没办法!
【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听到佛无量的德行,一心一意求而不倦怠,没有疲倦,没有疲惫,没有疲惫不堪的感觉。
【以智慧剑破烦恼贼,】智慧就像剑会斩断烦恼,所以说,智慧剑破烦恼贼。
【出阴界入。】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就是三界的意思,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等。
【荷负众生,】跳出六…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