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P76

  ..续本文上一页道轮回,何负著众生,【永使解脱。】烦恼既然尽,就能随法度众生,超出六道轮回。

  【以大精进,摧伏魔军。】以大精进,摧伏众魔。

  【常求无念实相智慧。】就是常常精进,常求无念就是说常常精进于实相的智慧,常求无念表示正念常常现前,正念常常提起来,提起实相的智慧,凡夫有念智慧,但是高傲,菩萨是求无念,所以,要常求无念,常常求无念,无念就是实相。

  【行少欲知足,而不舍世法。】行少欲知足,少欲知足就是无量的法喜,一点点就很快乐,别人施舍给他,他一点点就很知足,表示这个人是菩萨心肠,我们都很不知足,很不知足,我们施舍给这个人,比如说,我们跟这个人很好,施舍给这个人,一直施舍、一直施舍,施舍,给他一百万,帮忙他一百万,这个接受布施的人,他没有感觉怎样,有一天,换他已经有钱了,已经有钱了,经济能力够了,换不施舍给他,换你施舍给别人,五万就好,三万、五万,这个一百万的受不了,但是他不曾想过以前人家帮助他一百万,这个譬喻听得懂吗?人就是这样,men is so.men就是众生,美国人叫men,men就是很侮辱的意思,人都是这样子,都不想想自己,到底人家施舍多少给他,要冷静想想,人家怎样帮忙我们,现在人家布施一点点给他人,就说人家的坏话,唉!那个人布施给谁,但是,他不想想以前接受人家多少布施,所以,我们要做到少欲知足,说真的,很不简单,很不简单,尤其是男女的感情就更强烈,男女的感情,是不是这样?在还没有结婚以前,对不对?在还没有结婚以前,男的对他的女朋友非常之好,非常好喔!非常好!女朋友就发现他们两个可能结婚,这个男朋友,如果说,有一天稍微帮忙另外一个女孩子,这个女的就受不了,稍微一点点就吃醋,一点点就没办法,一点点都没有办法,所以,我们的少欲知足,今天人家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人家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菩萨的清净,行少欲而知足,而不舍世法,但是,不会因为我少欲知足,就逃离了一切众生,他不会这样做,所以,要常观知足法,常常观想:我要知足,我要知足。

  99页第四行第六个字,

  【不坏威仪,而能随俗。】这个威仪要解释作本分,就是说不只是在我们外在的威仪,说我很有威仪,行住坐卧很有威仪,这句话不能讲成这样,就是说修行人随著一切世俗的责任,你的本分是什么,你就要扮演你的本分,在家有在家的威仪,出家有出家的威仪,所以说,不坏威仪,而能随俗,也就是说随著世间种种因缘,但是,你保持你的原则、你的本分。

  【起神通慧,引导众生。】起神通慧就是说开般若智慧,所有的神通通达智慧,所有的智慧拥有神通,有神通若没有智慧,这样变成外道,所以,有般若智慧又拥有神通,变而不变,不变而变,能够变化无穷,又能如如不变,无生的智慧,所以,不会因为神通而引起邪见,外道只有神通没有智慧,所以说,大乘菩萨起神通慧,引导众生。

  【得念总持,所闻不忘。】得念:得到正念,总持就是说总一切义,总一切义,持一切法,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所以说,妙湛总持不动尊,我们常常在念的,得到正法,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就是说一切的法,一切的义理,就在一念之间,所闻不忘,为什么所闻不忘?所听到的不会忘记,也就是说念念不忘正念,正念常现前,悟道是一回事,悟后起修,这才是大学问,我们悟到一切法无生,但是,我们还有习气,我们有劣根性的懒惰,我们知道一切法无生,但是,我们需要脱离习气的束缚,所以,我们悟后所要做的功夫叫做长养圣胎,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开始长养圣胎,悟道就像你已经拥有一朵莲花,你已经路线不会走错,你有一颗清净心,但是这颗清净心如何继续保持下去,要如何培养今天有三分钟、五分钟、一小时的清净心,或是二十四小时的清净心,所以,悟到是一回事,悟后起修是大问题,这是个大问题,“悟”,我认为并不困难,明心见性并不困难,悟后起修是个大问题,你要如何长养我们的圣胎,要怎样安住你的正念,安住你的正念才是大问题,因此,他所闻能不忘,我们不是菩萨,所闻常常会忘记,功夫常常用不上,派不上用场,过去,过去有一个人,整天都在讲航海,航海,他很会驶船,驶船,他研究很多,是航海的专家,航海的专家,他就对人讲:来、来,坐我这艘船一定平安,因为,我看很多书,没有亲自去尝试到,人家说: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他有一次载很多人到大海,驶、驶,哇!遇到台风,遇到台风时,这样驶也不对,那样驶也不对:翻来覆去,因为他都在理论上用功而已,在书上写船应如何行驶,但是,他没有经验,没有经验,所以,他虽然知道应如何驶,没有用,经验不足,经验不足就是境界磨练不够,境界磨练不够,定力不够,定力不够就慌慌张张,结果,整艘船翻船,要如何处理,不懂,

  24

  要如何处理,不懂,这个故事就是警告我们,警告我们:修行是点滴的功夫,不是我今天听经闻法,我知道道理,我临命终就有把握,不可能!我们今天听经闻法,还要接触境界,接触境界,接触境界磨练我们,所以,我们二十四小时要感恩逆境,感恩让我们痛苦的人,感恩让我们有忍辱机会的人,感恩一切,我们今天,一天天一直磨练,一天天一直逆境,在办事情当中,在度众生当中,或在人情世事当中,在痛苦中接受磨练、忍耐,慢慢地成熟,成熟的代价就是痛苦,成就的代价就是诽谤,这是一定的道理,出名的代价就是诽谤,一定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你想要成熟,你的代价就是痛苦,我们今天只知道要悟,悟到本性,你悟到本性还不行,你要能够把本性持续下去,这才是真的功夫,本性持续下去,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练,替大家服务,服务的时候,劳而无怨,不会埋怨,人家对你怎样,你都不会埋怨,这样才是真功夫,如果说我今天悟到,悟到只是功夫而已,比如说,你要铸一把剑,开悟就是说一把剑已经铸成了,一把剑已经铸成了,是怎样呢?已经有雏型,但是,还要继续打、磨练,那把剑要磨练,磨练才会有智慧,每天研究理论没有用,遇到事情就仓皇失措,碰到任何事情,要像老僧入定一样,气定神闲:什么事都没事,那才是真正磨练足够,我们若磨练不够,遇到事情就紧张不已,不知在紧张什么,虽然他有本性的功夫,但是,用不上,所以说,得念总持,所闻要不忘,要常常提起正念,然后,在一切境界磨练正念,所以,没有经过训练,长养圣胎的本性,就像什么?就像泥土没有烧过一样,只能是胚胎,但是没有经过窑洞的烧,火的烧,没有经过火的烧,胚遇到水会烂掉,遇到水会烂掉,就像有航海的知识,但没有航海的经验一样,方向很清楚,要如何驶、如何驶都知道,但是,遇到紧急状况,怎么处理,他不会,我们知道无生的道理,知道要修行,但是,你遇到临命终时,怎么办?遇临命终就是台风,你要怎么办?所以,平常我们就要在恶劣的环境修行,要在僧团里面修行,大众僧才有机会让你磨练,你跑到深山林中,你没有机会磨练,谁给你忤逆,谁要对你忤逆,谁要给你痛苦,谁要找你麻烦,只有团体才有办法,所以,莲花要开在污泥当中,表示逆境愈大、污染愈重,菩提心愈强,所开出来的花就愈香,我们修行,若一切都是顺境,都是顺境,修持力不够,不够力,我们的修行一定,必须拥有错误、痛苦、磨练,才真正是我们的,所以,没有经过痛苦的洗礼,所有的成长都是幼稚,要记得这句话,所以,悟到本性,常常提起正念,还是一回事,你要有磨练的机会,替大众服务、吃苦,经得起磨练,不然,道理大家都知道,所以,我认为开悟不困难,悟到平等、毕竟空性,不困难,但是,要如何运用妙有,你要怎样运用本性的妙有,你必须在事相当中用功,你在事相当中无法运用妙有,有跟无都等于没有用,形同无效。下面,

  【善别诸根,断众生疑。】善于分别诸众生的根性,而断其众生的疑惑,这句话是这意思,这句话很多人看不懂,善别诸根,善于分别种种众生的根性,而断一切众生的疑惑,这句话很多人看不懂,虽然是四字、八字来讲,但是,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善别诸根?就是说这个菩萨了解众生的根性,能够断众生的迷惑。

  【以乐说辩,演法无碍。】乐说法,也有人读作lè,以乐说法就是说享受他自己的演讲,享受他自己的生命,他的生命就是以弘法为主,所以说,以乐说,乐说就是不疲倦的意思,每个人对一件事情若有兴趣,或是这是我们的任务,我们为了要完成我们的任务,这是我们的愿力,我们不会累,乐说,乐说辩,他为了某些众生,不堪受道的众生,还没有开悟的众生而说法,乐说辩就是不疲倦,而且演说无碍,演说无碍。

  【净十善道,】十善就是去掉十恶,十恶的反面叫做十善,净十善道,【受人天福。】就是说我们不是为了福报才修善事,这叫做善净,不为福报修善的人叫做善净,就是清净的善,我们若为了福报才修善事,这个叫做杂善,不清净的善,我们不是为了福报才修善,这叫做净善:清净的善,清净的善,为了众生,所以继续来投胎示现,所以,受人天福就是示现,这个受就是示现,他的果报在人天,为什么?为了净十善道,要叫我们修十善。

  【修四无量,】四无量就是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慈悲喜舍【开梵天道。】这个开不是打开的意思,而是令生,令:让,令生于梵天的地方,梵天是请佛转*轮,是三界至尊的地方,所以,有人鼓励生在梵天,这是菩萨自行,自己生梵天,生梵天作啥?下面就说法,

  【劝请说法,随喜赞善,】就是要下来,劝请就是劝诸佛,劝诸佛说法,因为,佛成道之后,大梵天王来向佛顶礼,希望佛能演说无上的智慧之法,所以,修慈悲喜舍,能令众生生于梵天,而后有因缘请佛说法,随喜赞叹,为什么?所谓请佛说法,都是大…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