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梵天王比较多,大梵天王,
【得佛音声。】我们的经典说,说:佛的音声像迦陵频伽共命之鸟,迦陵频伽,迦陵频伽鸟在卵中会发出叫声,发出叫声,叫声,迦陵频伽鸟的鸟声非常美,优美,这声音会迷人,会迷人,迦陵频伽,为什么?哪一种人能够得到佛的音声?这个音声,音声包括他讲话的抑扬顿挫,包括他智慧的运用,包括他音调的高低,有的人声音听起来非常迷人,charming,有的人声音听起来非常痛苦,心脏病法,压迫感很重,上次,有一个小姐来,来,来问师父问题,坐在前面的沙发椅,她讲什么,我坐这么近都听不到,我不知道她在讲什么,她很小声,很小声,像那种声音,我说:你用力,你用力,像林美照,我没办法,林美照的声音让人一听之下,都快晕倒,电视,电视若林美照出来,听了会骨质疏松,骨质都松了,缺乏钙质,我说:你那种声音..,哇!没办法,先天性就是那种声音,所以,这种音声,各人有各人的音声,你什么都可以模仿,但音声没办法模仿,我是指所谓长时间的生活,不是偶尔的模仿,这个音声,这个音声要改变没办法,一辈子的事,所以,要如何才能得到好的音声?就是行赞叹行,要赞叹,行随喜功德,内心都站在对方的角度,别人讲什么?我们都不反对、不叛逆,我们都站在他的角度上替他著想,这个人会这样讲,一定有他的原因,以他的立场来讲,他并没有错,所以说,得佛的音声,所以,应行赞叹行,而得到佛的音声,所以,在座诸位!我们这辈子,包括下辈子,如果,你不想口臭,你要说好话,你想要嘴巴不要有任何的缺陷,你就要行赞叹行,接著,你讲话不会口吃,你要行赞叹行,要是口吃,听经就很糟糕了,听经会很糟糕,得佛..得佛..佛的..的音..音声,若单独佛字念,很好听,若连续读七、八个字,你回去读看看!不太好听,得到佛..佛..佛的音声,听起来不太能听,你听的懂吗?所以,我们本身的果报身,可以控制就控制,有的是因缘果报没办法,因缘果报身,我们没有关系,不要绝望,我们好好的改过迁善,不造任何的口业,我们以赞叹随喜功德为主,所以说,聪明的人没人愿意这张嘴造恶业,聪明的人,这张嘴造恶业,其厉害无比,因为你的一句话,有时候会害死人,有时候一句话会害死人,会害死人,有时候你是无心的,但是伤害力、杀伤力很强,杀伤力很强。
【身口意善,得佛威仪。】身口意善:三业善,得佛的威仪,如来三不护法,三不护法,也就是说他随时都在定中,所以,你能够身口意清净的话,佛的威仪,身口意全部都是清净,他不必特别用心,得佛威仪就是他不必用心地去强化自己身口意的意念,他自自然然就流露善,佛不会说:我刻意要行善。不会这样,因为他是无相,无一切相,所以,他不刻意地去摆平威仪,自自然然身口意就是善,任运自然的善,任运自然。
【深修善法,所行转胜。】深修善法,所行转胜,深修,什么叫做深修?第一个,深修的先决条件要深心,深心才能深修,就是信心不动摇,你才能深修,我今天,我的信心不够,随随便便受到外境的影响、逆境的影响、别人的影响,你想要深修善,你不可能,容易受人影响的人,怎么可能深修善法,深修善法,了解三宝是唯一的依靠,佛门这条路是百分之百正确,他坚固不坏的信心,才能够修深心,不然,你要深修善法,所行要转胜是不可能,所以,我们所有的善法,我们若坚固道念信心,那么我们所做的慢慢会转成殊胜的法,也是要从“信”下手,没有信就什么都没有,信就橡树的根。
【以大乘教成菩萨僧。】为什么不成声闻僧?因为菩萨僧是可贵,发大菩提心才能成菩萨僧,所以,以大乘教成可贵的菩萨僧,所以,前面加两个子的话,你就知道他的意思,就是可贵菩萨僧,因为小乘是焦芽败种,小乘是焦芽败种, ,我们修菩提心的话,发大菩提:发大乘法,大乘法就是可贵,可贵。
【心无放逸,不失众善。】放逸是众恶之本,修行最怕这个,放逸就是懒惰,懒惰,坏的习气不断,恶的朋友不断,坏的环境不断,所以,心就放逸,恶朋友牵著、牵著,就跟著走,慢慢地他就不修行,所以,心要无放逸,才能不失众善之本,一切善法都要从精进来,你放逸你就无法修行。
【行如此法。是名菩萨不尽有为。】不尽就是不除,不除去生灭法,你若能这样,你就是不离一切生灭法,生灭法就是我们现实的社会、现实的人生,也就是说菩萨并没有离开现实的人生,另外独善其身,菩萨他是兼善天下,菩萨他是兼善天下,不是独善其身,所以,我总是希望在座法师、在座诸位在家菩萨,发大菩提心,修菩萨行。
【何谓菩萨不住无为?谓修学空,不以空为证;修学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修学无起,不以无起为证。观于无常,而不厌善本;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观于寂灭,而不永寂灭;观于远离,而身心修善;观无所归,而归趣善法;观于无生,而以生法荷负一切;观于无漏,而不断诸漏;观无所行,而以行法教化众生;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观正法位,而不随小乘;观诸法虚妄,无牢无人,无主无相,本愿未满,而不虚福德禅定智慧。修如此法,是名菩萨不住无为。】
不住就是不执著于无为法,不安住无为法,旁边写一个:因大悲心故。你若安住在无为法中,为什么叫作安住无为法?安住无为法又名涅槃坑,涅槃坑,落入涅槃坑里面,他就跳不出来,我安住在涅槃里面,我不起来,我不敢在众生的生死里面打转,我不敢,为什么?自认为不够力量。众生难度,众生难度,他就不想度,所以,他就安住在涅槃,释迦牟尼佛说这叫做焦芽败种,不发菩提心,不想度众生,这是焦芽败种,菩萨不安住在无为法,也就是说不执著于无为法,不安住在无为法,不落入涅槃坑里面,不落入涅槃坑,我们修学的就是究竟涅槃的菩提法。
【谓修学空,】修学空,【不以空为证。】空就是所谓的涅槃,你若以空为证的话,证入就变成不能产生菩提大悲的妙有,虽然修学空,但不落入空的证。
【修学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虽然修无相,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虽然修离一切相,就是无相,无作就是没有所谓的造作,也就是没有生死,没有造作就没有生死,虽然修学无相的涅槃,无作的涅槃法,不以无相无作为证。
【修学无起,】无起的起就是生灭,无起就是没有生灭,修学不生灭法,【不以无起为证。】也就是怀著大悲,不离一切众生,因为,众生还没脱离生死,他舍不得离开。
【观于无常,而不厌善本。】就是说虽然一切法是无常法,但是,他不会进入断灭空,观于无常,但是,即刻修善,像师父这样,一切法是无常法,反正都是无常,我也不必作什么善事,也不必度什么众生,我一天到晚,饱食终日,我所懂的经典,我懂这么多做啥?做饱学之士,久了不运用,会发霉,一直放著、一直放著,我们只用吹灰之力而已,吹灰之力而已,就不想做,这哪里是菩萨,是不是这样?所以,古来,古时候的人,有一个思想: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拔一毛,我拔一根自己身上的毛,拔一毛:用一点点的功夫,来利天下不为也,他也不去做,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这就是以前的战国时代,产生出来的一种乖癖思想,这是很不合菩萨道,虽然世间是无常法,但是,你要积极行善,我知道世间无常,我怎么不知道?我知道一切世间是因缘法,无常、无住,我总不能整天跑去睡、去吃东西、去享受,不可以,生命要完成觉醒,还要完成他人的觉悟,这才是行,才是伟大的人,伟大的众生。
【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观无我,而诲人不倦。】不厌不倦,菩萨实在伟大,观世间的痛苦,但是他不厌恶生死,因为生死是痛苦,我们今天,在座诸位!世间若每个人都自私自利,这世间没人度众生,诸佛菩萨证得涅槃,他走开,他离开,离开这世间,菩萨证悟空,也离开,那这世间要怎么办?要怎么办?以前,战争时,跟日本战争时,人家说妈祖下来救众生,说妈祖,人家的飞机丢炸弹,妈祖用裙子去接,去看妈祖的裙子,都一个洞、一个洞,雕像都一个洞、一个洞,当然这是传说,说不定真的这么伟大,人家说妈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妈祖又姓林,我若讲到妈祖就很感动,因为她姓林,总统也要拜她,妈祖姓林,不然,你们有吗?我们姓林呢!最伟大的就是妈祖,所以,我若讲到姓林的做代表,就以妈祖为代表,全台湾省都在拜,叫做林默娘,所以说,那是菩萨心肠来救世,如果说,这世间大家都不发菩提心,比如,我做法师,我看经典,看一看,自己悟到,再见,你走你的,对不对?你一年前还是这么烦恼,你一年后没听师父开示,你还是这么烦恼,你转不过来,*轮不转的话,碾不平你的烦恼,师父不能这样作,我不能这样作,所以,粉身碎骨都要度众生,这样我死了有价值,最起码送葬的也有一百位,不要说死后,只有二个来送葬,呜、呜,师父死了,才二个而已,可怜!才二个送葬而已,死了至少有一万个来送葬,不要为我请阵头倒是真的,请阵头,啊...,不要请我以前在打的铛子来,不要请,那是还小,不懂,那是还小,不懂,对不对?还小不懂,所以,我们..,你相信,今天我若往生,至少有三万人来出殡,对吧!跟著去出殡,不是三万人出殡,送葬,我不是为了送葬的阵容大,排场大让人觉得很有面子,不是这样子,是人家感念师父的恩,人家自自然然来,对不对?虽然我没有娶妻,所以,和尚不结婚,百子千孙就是这样,你曾听过吗?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他一荼毗时,火化,二、三千人送他,你知道吗?整条路都交通管制,整条路都在说,都在赞叹李炳南老居士,说一个在家居士..,他太太在大陆,李老师的太太在大陆,他在台湾没有儿子,你看他多伟大,哪个人能够感动三、四千人为他出殡,大家都跪著拜他,大家都被他感动,你看…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