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梵天王比較多,大梵天王,
【得佛音聲。】我們的經典說,說:佛的音聲像迦陵頻伽共命之鳥,迦陵頻伽,迦陵頻伽鳥在卵中會發出叫聲,發出叫聲,叫聲,迦陵頻伽鳥的鳥聲非常美,優美,這聲音會迷人,會迷人,迦陵頻伽,爲什麼?哪一種人能夠得到佛的音聲?這個音聲,音聲包括他講話的抑揚頓挫,包括他智慧的運用,包括他音調的高低,有的人聲音聽起來非常迷人,charming,有的人聲音聽起來非常痛苦,心髒病法,壓迫感很重,上次,有一個小姐來,來,來問師父問題,坐在前面的沙發椅,她講什麼,我坐這麼近都聽不到,我不知道她在講什麼,她很小聲,很小聲,像那種聲音,我說:你用力,你用力,像林美照,我沒辦法,林美照的聲音讓人一聽之下,都快暈倒,電視,電視若林美照出來,聽了會骨質疏松,骨質都松了,缺乏鈣質,我說:你那種聲音..,哇!沒辦法,先天性就是那種聲音,所以,這種音聲,各人有各人的音聲,你什麼都可以模仿,但音聲沒辦法模仿,我是指所謂長時間的生活,不是偶爾的模仿,這個音聲,這個音聲要改變沒辦法,一輩子的事,所以,要如何才能得到好的音聲?就是行贊歎行,要贊歎,行隨喜功德,內心都站在對方的角度,別人講什麼?我們都不反對、不叛逆,我們都站在他的角度上替他著想,這個人會這樣講,一定有他的原因,以他的立場來講,他並沒有錯,所以說,得佛的音聲,所以,應行贊歎行,而得到佛的音聲,所以,在座諸位!我們這輩子,包括下輩子,如果,你不想口臭,你要說好話,你想要嘴巴不要有任何的缺陷,你就要行贊歎行,接著,你講話不會口吃,你要行贊歎行,要是口吃,聽經就很糟糕了,聽經會很糟糕,得佛..得佛..佛的..的音..音聲,若單獨佛字念,很好聽,若連續讀七、八個字,你回去讀看看!不太好聽,得到佛..佛..佛的音聲,聽起來不太能聽,你聽的懂嗎?所以,我們本身的果報身,可以控製就控製,有的是因緣果報沒辦法,因緣果報身,我們沒有關系,不要絕望,我們好好的改過遷善,不造任何的口業,我們以贊歎隨喜功德爲主,所以說,聰明的人沒人願意這張嘴造惡業,聰明的人,這張嘴造惡業,其厲害無比,因爲你的一句話,有時候會害死人,有時候一句話會害死人,會害死人,有時候你是無心的,但是傷害力、殺傷力很強,殺傷力很強。
【身口意善,得佛威儀。】身口意善:叁業善,得佛的威儀,如來叁不護法,叁不護法,也就是說他隨時都在定中,所以,你能夠身口意清淨的話,佛的威儀,身口意全部都是清淨,他不必特別用心,得佛威儀就是他不必用心地去強化自己身口意的意念,他自自然然就流露善,佛不會說:我刻意要行善。不會這樣,因爲他是無相,無一切相,所以,他不刻意地去擺平威儀,自自然然身口意就是善,任運自然的善,任運自然。
【深修善法,所行轉勝。】深修善法,所行轉勝,深修,什麼叫做深修?第一個,深修的先決條件要深心,深心才能深修,就是信心不動搖,你才能深修,我今天,我的信心不夠,隨隨便便受到外境的影響、逆境的影響、別人的影響,你想要深修善,你不可能,容易受人影響的人,怎麼可能深修善法,深修善法,了解叁寶是唯一的依靠,佛門這條路是百分之百正確,他堅固不壞的信心,才能夠修深心,不然,你要深修善法,所行要轉勝是不可能,所以,我們所有的善法,我們若堅固道念信心,那麼我們所做的慢慢會轉成殊勝的法,也是要從“信”下手,沒有信就什麼都沒有,信就橡樹的根。
【以大乘教成菩薩僧。】爲什麼不成聲聞僧?因爲菩薩僧是可貴,發大菩提心才能成菩薩僧,所以,以大乘教成可貴的菩薩僧,所以,前面加兩個子的話,你就知道他的意思,就是可貴菩薩僧,因爲小乘是焦芽敗種,小乘是焦芽敗種, ,我們修菩提心的話,發大菩提:發大乘法,大乘法就是可貴,可貴。
【心無放逸,不失衆善。】放逸是衆惡之本,修行最怕這個,放逸就是懶惰,懶惰,壞的習氣不斷,惡的朋友不斷,壞的環境不斷,所以,心就放逸,惡朋友牽著、牽著,就跟著走,慢慢地他就不修行,所以,心要無放逸,才能不失衆善之本,一切善法都要從精進來,你放逸你就無法修行。
【行如此法。是名菩薩不盡有爲。】不盡就是不除,不除去生滅法,你若能這樣,你就是不離一切生滅法,生滅法就是我們現實的社會、現實的人生,也就是說菩薩並沒有離開現實的人生,另外獨善其身,菩薩他是兼善天下,菩薩他是兼善天下,不是獨善其身,所以,我總是希望在座法師、在座諸位在家菩薩,發大菩提心,修菩薩行。
【何謂菩薩不住無爲?謂修學空,不以空爲證;修學無相無作,不以無相無作爲證;修學無起,不以無起爲證。觀于無常,而不厭善本;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觀于無我,而誨人不倦;觀于寂滅,而不永寂滅;觀于遠離,而身心修善;觀無所歸,而歸趣善法;觀于無生,而以生法荷負一切;觀于無漏,而不斷諸漏;觀無所行,而以行法教化衆生;觀于空無,而不舍大悲;觀正法位,而不隨小乘;觀諸法虛妄,無牢無人,無主無相,本願未滿,而不虛福德禅定智慧。修如此法,是名菩薩不住無爲。】
不住就是不執著于無爲法,不安住無爲法,旁邊寫一個:因大悲心故。你若安住在無爲法中,爲什麼叫作安住無爲法?安住無爲法又名涅槃坑,涅槃坑,落入涅槃坑裏面,他就跳不出來,我安住在涅槃裏面,我不起來,我不敢在衆生的生死裏面打轉,我不敢,爲什麼?自認爲不夠力量。衆生難度,衆生難度,他就不想度,所以,他就安住在涅槃,釋迦牟尼佛說這叫做焦芽敗種,不發菩提心,不想度衆生,這是焦芽敗種,菩薩不安住在無爲法,也就是說不執著于無爲法,不安住在無爲法,不落入涅槃坑裏面,不落入涅槃坑,我們修學的就是究竟涅槃的菩提法。
【謂修學空,】修學空,【不以空爲證。】空就是所謂的涅槃,你若以空爲證的話,證入就變成不能産生菩提大悲的妙有,雖然修學空,但不落入空的證。
【修學無相無作,不以無相無作爲證。】雖然修無相,離一切相即名諸佛,雖然修離一切相,就是無相,無作就是沒有所謂的造作,也就是沒有生死,沒有造作就沒有生死,雖然修學無相的涅槃,無作的涅槃法,不以無相無作爲證。
【修學無起,】無起的起就是生滅,無起就是沒有生滅,修學不生滅法,【不以無起爲證。】也就是懷著大悲,不離一切衆生,因爲,衆生還沒脫離生死,他舍不得離開。
【觀于無常,而不厭善本。】就是說雖然一切法是無常法,但是,他不會進入斷滅空,觀于無常,但是,即刻修善,像師父這樣,一切法是無常法,反正都是無常,我也不必作什麼善事,也不必度什麼衆生,我一天到晚,飽食終日,我所懂的經典,我懂這麼多做啥?做飽學之士,久了不運用,會發黴,一直放著、一直放著,我們只用吹灰之力而已,吹灰之力而已,就不想做,這哪裏是菩薩,是不是這樣?所以,古來,古時候的人,有一個思想: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爲也,拔一毛,我拔一根自己身上的毛,拔一毛:用一點點的功夫,來利天下不爲也,他也不去做,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爲也,這就是以前的戰國時代,産生出來的一種乖癖思想,這是很不合菩薩道,雖然世間是無常法,但是,你要積極行善,我知道世間無常,我怎麼不知道?我知道一切世間是因緣法,無常、無住,我總不能整天跑去睡、去吃東西、去享受,不可以,生命要完成覺醒,還要完成他人的覺悟,這才是行,才是偉大的人,偉大的衆生。
【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觀無我,而誨人不倦。】不厭不倦,菩薩實在偉大,觀世間的痛苦,但是他不厭惡生死,因爲生死是痛苦,我們今天,在座諸位!世間若每個人都自私自利,這世間沒人度衆生,諸佛菩薩證得涅槃,他走開,他離開,離開這世間,菩薩證悟空,也離開,那這世間要怎麼辦?要怎麼辦?以前,戰爭時,跟日本戰爭時,人家說媽祖下來救衆生,說媽祖,人家的飛機丟炸彈,媽祖用裙子去接,去看媽祖的裙子,都一個洞、一個洞,雕像都一個洞、一個洞,當然這是傳說,說不定真的這麼偉大,人家說媽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媽祖又姓林,我若講到媽祖就很感動,因爲她姓林,總統也要拜她,媽祖姓林,不然,你們有嗎?我們姓林呢!最偉大的就是媽祖,所以,我若講到姓林的做代表,就以媽祖爲代表,全臺灣省都在拜,叫做林默娘,所以說,那是菩薩心腸來救世,如果說,這世間大家都不發菩提心,比如,我做法師,我看經典,看一看,自己悟到,再見,你走你的,對不對?你一年前還是這麼煩惱,你一年後沒聽師父開示,你還是這麼煩惱,你轉不過來,*輪不轉的話,碾不平你的煩惱,師父不能這樣作,我不能這樣作,所以,粉身碎骨都要度衆生,這樣我死了有價值,最起碼送葬的也有一百位,不要說死後,只有二個來送葬,嗚、嗚,師父死了,才二個而已,可憐!才二個送葬而已,死了至少有一萬個來送葬,不要爲我請陣頭倒是真的,請陣頭,啊...,不要請我以前在打的铛子來,不要請,那是還小,不懂,那是還小,不懂,對不對?還小不懂,所以,我們..,你相信,今天我若往生,至少有叁萬人來出殡,對吧!跟著去出殡,不是叁萬人出殡,送葬,我不是爲了送葬的陣容大,排場大讓人覺得很有面子,不是這樣子,是人家感念師父的恩,人家自自然然來,對不對?雖然我沒有娶妻,所以,和尚不結婚,百子千孫就是這樣,你曾聽過嗎?臺中李炳南老居士,他一荼毗時,火化,二、叁千人送他,你知道嗎?整條路都交通管製,整條路都在說,都在贊歎李炳南老居士,說一個在家居士..,他太太在大陸,李老師的太太在大陸,他在臺灣沒有兒子,你看他多偉大,哪個人能夠感動叁、四千人爲他出殡,大家都跪著拜他,大家都被他感動,你看…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