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解释成智慧,不是这个意思,它是无所谓一直贯穿解释下来,无所谓的施、悭、戒、犯、忍、恚、进、怠、定、乱,无所谓的智慧,也无所谓的愚痴,这就是对立法的形容而衬托出来的,这些都是,我们的本性无所谓的诚,诚的话,【不诚】就表示诚是善,就是不执著一个诚,本性不执著一个诚,【不欺,】本性也没有所谓的恶,善、恶不可得,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就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不来不去,不出不入,一切言语道断。】一切言语道断就是说一切语言要道断,要讲就马上没有,道断:讲出来,语言上要道断,你讲出来的话,就没有了,不能用语言去形容它就是言语道断,就是不可思、不可议的不可议,言语道断就是不可议,心行处灭就是不可思,这两个是同样的意思,不可思、不可议就是不可议,不能用语言去讨论它,一切言语道断。
【非福田,非不福田。】以无相为佛,所以,能够供养的福,这叫做福田,但是,我们若执著福田,变成不是福田,变成有相,所以,非福田,不可以说它是福田,也不可以说没福田。
【非应供养,非不应供养。】因为,福田需要人供养,非福田不用供养,无相之体没有界限,要如何说什么是有福田,什么是没福田,所以说,完成本体的觉性,就没有所谓的供养,也没有所谓的不应供养的观念。
【非取非舍。】取舍是得失的观念,众生的福田,所以我们应该取,若非福田应该舍,本性如来是非取非舍。
如来【非有相,非无相。】你说他无相,他三十二相,你说他三十二相,他当下就是空性,所以,非有相,非无相。
如来【同真际,等法性。】真际就是无相,同法性,自性就是空。
【不可称,】就是无法说,无法说出来,无相的体就是真际法性,你要如何解说,【不可量,】你拿什么去量它?【过诸称量。】已过量。
接著,【非大非小。】大:天地可以包,你说大,它有多大,大到天地可以包,小呢?小到细无法入,针都无法插进去,为什么?你插只在虚空中,你插不出本性,为什么?本性比你更微细,但是,他又不是支点,你插什么?你不能入,不能入,所以,非大非小就是说它能大也能小,如来本性就是如来,能大能小。
【非见非闻,非觉非知,】就是六根,见闻觉知就是非六根所能接触,我们的本性如来,非见非闻,非觉非知,但是,当下就是见闻觉知,这里只是没有讲而已,所以,非见、非闻、非觉、非知,但是,悟道的人,即见、即闻、即觉、即知,就是本性,就是如来的本性。
【离众结缚。】离一切的束缚。
【等诸智,】等就是无上,无上的智慧,【同众生,】虽有具足无上的智慧,但不异于众生,跟众生一模一样,也没有稀奇古怪,也没有奇奇怪怪,所以说,等诸智,无上种种智慧,跟众生不离,并没有跟众生不同。
【于诸法无分别。】实相的智慧跟众生的..,就是众生的本性都一模一样,于诸法,无分别,于一切法都无分别。
【一切无得无失,无浊无恼,】无恼,有得就有失,无清:无所谓清净,就无所谓肮脏,无所谓的苦恼,就无所谓的无恼,意思就是说一切法平等相、空相,无所谓得的相,也无所谓失去的相,也无所谓肮脏的相,也无所谓烦恼的相,这都是什么?这都是我们心的问题。我们的心无法跳出得失的观念、肮脏、清净的观念,烦恼就不断,烦恼若不断,生死就不了,所以,一切问题都是唯心所造,都是我们心的问题,善于处理事情,不是处理外面,是处理我们心的问题,你说哪间道场好,哪间道场不好,不是,我们的心若好,哪间道场就好,我们的心若不住,哪间道场你都待不下。
【无作无起,无生无灭。】一切无所造作,一切无所起,一切无生,一切无灭。
【无畏无忧,无喜无厌。无已有,】无已有就是过去。【无当有,】就是未来,【无今有。】
没有所谓的过去,没有所谓的未来,也没有所谓的现在,所以,禅宗有一句话:言下大悟。他不会说,我今天讲,明天悟,明天讲,明年悟,禅宗里面都是:言下大悟。言下就是恢复本来清净的本心,契合无生的道理,就是本来的面目,要讨论什么?你要形容什么?为什么放不下?歇就是菩提,受益匪浅,太受益了,所以说,无已有,无当有,无今有。
【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
不可以一切言说,来分别、来显示。
【世尊!如来身为若此,】就是这样,你要问如来的身,就是这样。
【作如是观。以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你若要了解如来的色身,就是这样,无忧、无喜、无厌、无过去、无现在、无未来、无见闻知觉、无大、无小、无取、无舍、无有相、无非相、无福田、非不福田,非有为、非无为、不来、不去、不出、不入、你看现在总共用几个“不”字,你现在算看看,用多少个“不”字,为什么要用多少个“不”字?就是一句话:一切法不受。一切法不受,妙用常现前,就是这样子,垢净都是分别心,得失取舍是分别心,你瞧不起别人,是你的修养不够,他又没叫你瞧不起他,你瞧得起他这也是我们的分别心,你瞧得起人家,他又没叫你要瞧得起他,你瞧得起人家,是我们的修养比较好,你瞧不起人家,是我们的修养比较差,瞧得起、瞧不起,无相可得,所以,你想想看!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在佛看来都是空性,何况是我们这个肉身、这个肢体:五蕴的色身,你何以不空呢?你为什么不空?空不掉它呢?为什么还在错觉里拼命打转,打转,所以在《楞严经》里面讲,如来是名可怜悯者,也就是值得我们怜悯的众生,是一个非常之可怜的人,佛就是用这样怜悯众生而已,为什么?众生老是在那里打转。一点小事就不得了,一点小事就烦恼,一点小事就心胸狭窄,你想想看!这种烦恼,人生何其短促,何其痛苦,你看他差不多连续贯串差不多一百个不字,一百个不字,一百个不,你算算看差不多有几个,很惊人!一、二、三、四、无、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算一算有一百多个,一百多个不字,很惊人!为什么?已经告诉你:不可得,已告诉你:不可得,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执著,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伤心,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痛苦,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失望,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汲汲营营地追求,我们所追求的是清净的本心,我们所求的是正法,正知正见的,所以,我才向诸位交待,你要听我的劝告,要买录音带赠送你的亲朋好友,把我们这个无上的法,把它传播出去,拜托诸位赞同师父的看法,要把佛法扩充出去,每一个人好好地去度众生,经济好的就买多一点,经济不好的,我们应当一卷也好,二卷也好,送好朋友,这样度法,我们今天来受八观斋戒的有四百八十人,四百八十人每个人买一卷就好,四百八十卷送出去,就四百八十人入门,别说四百八十个,乘以零点三就好了,一百个入门三十个就好,就不得了,不得了,因此,师父交待你们一个工作,就是你们也要度众生,你们度众生讲不赢人家,我们有录音带,好好把法流通出去,法流通出去,你若有听过的,录音带剩下的,要赶快散播出去,不要老是放在家里,放得发霉,转又转不动,若有坏掉的,拿来换没关系,坏掉的拿来换,
【尔时,舍利弗问维摩诘:汝于何没?而来生此?维摩诘言:汝所得法有没生乎?舍利弗言:无没生也。 若诸法无没生相,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于意云何?譬如幻师,幻作男女,宁没生耶?舍利弗言:无没生也。汝岂不闻佛说诸法如幻相乎?答曰:如是!若一切法如幻相者!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舍利弗!没者为虚诳法,坏败之相;生者为虚诳法,相续之相。菩萨虽没不尽善本,虽生不长诸恶。】
【尔时,舍利弗问维摩诘:汝于何没?而来生此?】
这个没就是说从何处消失,而来到这个地方,就是你从哪里消失,示现涅槃以后而来到这个地方,来度众生,或者是神通变化,彼没而来生此娑婆世界,舍利弗就这样问维摩诘,
【维摩诘言:汝所得法有没生乎?】
是否有生灭?有没有所谓的出跟入、生跟灭?因为舍利弗所证的是无为,无相法,小乘、中乘跟大乘,都以无相而修行,只是深、浅而已,所以,他就反过来问舍利弗,说:你所得的法是从哪里没而来这里生,意思就是说灭掉而生,就是说你所得的法,难道有生灭吗?
【舍利弗言:】他证得阿罗汉果,当然是【无没生也。】并没有生灭法,因为已经证悟涅槃。
【若诸法无没生相,】无没生相,没就是灭,没有所谓的灭跟生的相,【云何问言】为什么你要问我?【汝于何没?而来生此?】意思是说一切法都是空性,一切法都是空性,哪里是从哪里灭而来这里出世,这样讲不对,意思是说舍利弗,你自己已是证得空性的人,怎么用生灭法问我,下面这句话譬喻得很好,
【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是怎样呢?【譬如幻师,】幻师:像我们现在的魔术师,魔术师:幻师,【幻作男女,】忽而变男,忽而变女,【宁没生耶?】宁就是说难道有所谓的灭跟生的观念吗?【舍利弗言:无没生也。】没有所谓的灭、生的念头,为什么?这是幻化出来的,幻化出来的。【汝岂不闻佛说】佛怎么说?【诸法如幻相乎?】一切法就像幻化出来的相那样。【答曰:如是!】嗯!是、是。【若一切法如幻相者!】若一切法是虚妄的话,【云何问言:汝于何没?】你在哪里消失,【而来生此?】你在哪里没,而来这里产生。没、生,生、灭,是生灭相。
【舍利弗!没者为虚诳法,】有灭是虚幻之相、虚诳之相,是骗人的,【坏败之相。生者为虚诳法,】虚就是虚妄,诳就是欺骗,生者也是虚诳法,是虚妄、欺骗人的法,【相续之相。】当体是空性,简单讲,本来是不生灭,因为幻化出来的业力,变成有生灭性的,所以,生、死,死跟生是不实的,没有真正的生,也没有真正的死,所以说,我们了解佛法,我们就知道这是虚妄的生,虚…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