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P84

  ..续本文上一页宫,并诸菩萨声闻之众,城邑聚落,男女大小,乃至无动如来,及菩提树,诸妙莲华,能于十方作佛事者;】因为这是事相,一看就知道了,没什么好解释,【三道宝阶】三道宝阶:分三个道上去,【从阎浮提,至忉利天,以此宝阶,诸天来下,】天人下来,【悉为礼敬无动如来,听受经法。】三道宝阶就是通道,通道,欲界天,可以蹈空,所以,他可以在虚空上飞来飞去,但是,那里也有庄严之处,

  【阎浮提人,亦登其阶,上升忉利,见彼诸天。】当时是跟天上相通,像现在台湾跟大陆在三通,对不对?我们现在是陆地跟陆地相通,佛陀在世不是这样,通往天上,通往忉利天宫,你想知道玉皇大帝住在哪里,爬上去,爬上去就看得到,阎浮提人亦登其阶,上升忉利,忉利就是三十三,印度话,忉利就是三十三,就是三十三天,就是这天分成三十三个部门,三十三个部分,就像高雄分三民区、前镇区、新兴区、旗津区、或是前金区,分成这样,一区、一区..,忉利就是三十三的意思,就是玉皇大帝住的地方,见彼诸天,

  【妙喜世界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上至阿迦尼吒天,下至水际;以右手断取,如陶家轮,】这是描写,妙喜世界成就如是无量功德,阿迦尼吒天叫做断际,断际,就是说到了那里是独立的地方,上至虚空,下不著地,四边不著边,不著边,这是形容,到阿迦尼吒天,下到水际,就是说到水之处,这意思是..,陶家轮是做瓷器的,做瓷器时,东西拿起来转动,转动,右手拿在这里让你转动,让你转动,让你转动时,所有制造陶器的东西都在手中,都在手中,制造陶器,这叫做陶家轮,表示这个世界都掌握住,对佛来讲,当然是很简单,

  【入此世界,犹持华鬘,示一切众。】进入这个世界像持华鬘。【作是念】示一切众生做是念,【已,入于三昧,现神通力,以其右手】右手,就是维摩诘用右手,【断取妙喜世界,】将妙喜世界拿过来,拿过来,像拿碗盘般,拿来,【置于此土。】放著。

  【彼得神通菩萨及声闻众,并余天人,俱发声言:唯然世尊!谁取我去!愿见救护。无动佛言:非我所为,是维摩诘神力所作。其余未得神通者,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妙喜世界,虽入此土,而不增减,于是世界亦不迫隘,如本无异。】

  就是妙喜世界,妙喜世界【得神通菩萨及声闻众,并余天人,俱发声言:唯然】怎么会这样子,【世尊!谁取我去!】谁取我去,【愿见救护。】赶快来救我们。是谁把我们拿过去,赶快来救我们。【无动佛言:】无动佛这么说。【非我所为,】并不是我所做的,【是维摩诘神力所作。其余未得神通者,不觉】不知自己已经来到这里,【不知己之所往。】不知到哪里。【妙喜世界,虽入此土,而不增减,于是世界亦不迫隘,】就是说也没有变的比较狭小,迫隘就是没有比较窄,两个世界合在一起没有比较大,也没有比较小,【如本无异。】这就是事事无碍,大容小,小也可以容大,事事无碍是神通力,不可思议的神通力,其实我们不敢想象,这种情形就像什么,就跟电影上两个镜头符合在一起,符合在一起,电影的镜头,两个符合在一起,看得很清楚,比如说,一个人脑筋想到战争,头脑里就影现战争,那个人的影像还看得很清楚,知道吗?影像还看得很清楚,战争的场面很大,但是他的头脑还在影像当中,头没有增大也没有减少,战争的场面还是存在,差不多是那种情形,如本无异。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诸大众:汝等且观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其国严饰,菩萨行净,弟子清白。皆曰:唯然已见。佛言:若菩萨欲得如是清净佛土,当学无动如来所行之道。现此妙喜国时,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愿生于妙喜佛土。释迦牟尼佛即记之曰:当生彼国。时妙喜世界于此国土所应饶益,其事讫已,还复本处,举众皆见。】

  就对大众说,【汝等且观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其国严饰,】你看这世界很庄严,【菩萨行净,弟子清白。皆曰:唯然已见。佛言:若菩萨欲得如是清净佛土,当学无动如来所行之道。现此妙喜国时,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十四那由他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愿生于妙喜佛土。】太清净了,还没看到极乐世界,若看到极乐世界,没人要去妙喜国,大家都要到极乐世界,若现极乐世界,我看,没人要去妙喜国,大家都要去极乐世界,现此妙喜国时,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那由他就是十万,一个那由他就是十万,十四那由他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一百四十万,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愿生于妙喜佛土,那由他自古以来有多种讲法,不太一样。

  【释迦牟尼佛即记之曰:】就这么说,对他授记,【当生彼国。时妙喜世界于此国土所应饶益,】所应该普度的众生,【其事讫已,】度众生已经结束了,【还复本处,】恢复本来的,【举众皆见。】大家都见到了。

  【佛告舍利弗:汝见此妙喜世界及无动佛不?唯然已见,世尊!愿使一切众生得清净土,如无动佛;获神通力,如维摩结。世尊!我等快得善利,得见是人亲近供养。其诸众生,若今现在,若佛灭后,闻此经者,亦得善利;况复闻已信解,受持读诵解说,如法修行。若有手得是经典者,便为已得法宝之藏;若有读诵解释其义,如说修行,则为诸佛之所护念;其有供养如是人者,当知则为供养于佛;其有书持此经卷者,当知其室有如来;若闻是经能随喜者,斯人则为趣一切智;若能信解此经,乃至一四句偈,为他说者,当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我们得到很大的利益,【得见是人】我等快得,这个快得不是赶快得到,是我们心中充满欢喜,感恩的心:快得,【亲近供养。其诸众生,若今现在,若佛灭后,闻此经者,亦得善利;况复闻已信解,受持读诵解说,如法修行。】这句话很重要,你看,以读诵解说,解释之后,下面还要如法修行,所以,佛陀讲经或是诸菩萨讲经,绝对不会漏掉:要如法修行,如法修行就是用不二法门修行,没有对立性的修行而修行,这才是真正如法修行,所以,他在讲佛经,他在讲佛经很行,有的人说:师父!师父!我念佛念这么久,怎么感觉业障深重,怎么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看到,我说:经典有写:善男子、善女人,你听好,这句话你可要注意听!这句话讲得很清楚!善男子、善女人,你是善男子吗?你是善女人吗?我们现在不是,我们现在叫做恶男人、臭女人,我们娑婆世界嫉妒心重、愚痴,贪、嗔、痴,佛经讲的是善男子、善女人,读经典,要注意听,人家对你讲得很清楚,念佛有感应,接著,要解脱生死,你可要读对,每句话都..,不过,我们看经典都看不清楚,怎么读这么久都没消息,没感应?人家是善男子、善女人,我们现在是恶男人、臭女人,不清净,对不对?烦恼重,所以,喔!经典,差一句就差很多了,我们就是这样,所以,要怪谁?经典你要会读,所以,读到这里,读诵解说还得如法修行,这句话要注意听!你不如法修行,照常没有用。 

  【若有手得是经典者,便为已得法宝之藏;】就是说如果你手中有这本《维摩诘经》,你就得到诸佛的法宝之藏,问题是你会不会运用,下面,你再注意看!

  【若有读诵解释其义,】若有人读诵又解释这个道理,下面那句再注意听!

  【如说修行,】要按照所说的去修行,不是只有读一读就完了,我们现在都在读经典而已,《金刚经》..,菩萨无我相,无人相..,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读、读..,唉!缺四个字,没如法修行,如说修行,就缺这四个字,没有按照佛所讲的去修行,这样没有用,没有用,读一读只有结缘而已,所以,佛在讲、诸大菩萨在讲,一字不漏就是这样,如说修行,

  【则为诸佛之所护念。】你若有如说修行,诸佛就护念,但你没有,没有,要护念什么?

  【其有供养如是人者,当知则为供养于佛;】

  就是说如说修行的人,当知这样就是供养佛。

  【其有书持此经卷者,】以前都不是用印刷的,如果佛现在再来出世,他就会说..,佛若现在来成道,他就会说:其有出资印刷者。他一定会这样说,不会用抄的,抄的会来不及,以前是用抄经的,现在用印刷的,现在就会说:你若有出资印经典者,

  【当知其室有如来;】若有这部经典的人,室内即有如来,那也就是佛,为什么?这部经典能够产生诸佛。

  【若闻是经能随喜者,斯人则为趣】趣就是向,若有听到这部经,随喜喔!在此处,你不用如法修行,你只要随喜功德就好,我告诉诸位!随喜功德也不可思议,这个人能够产生随喜的念头,就变成什么?趣【一切智。】就是佛,佛是一切智。

  【若能信解此经,乃至一四句偈,为他说者,当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这跟《金刚经》相同,《金刚经》说:须菩提!以要言之《金刚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到最后还讲,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若有受持《金刚经》,所得的功德,我若全部讲出来,或有人听到,心就狂乱,太大了,狐疑不信,所以,当知须菩提!要了解《金刚经》不可思议,果报也不可思议,何以故?须菩提!《金刚经》是一切诸佛,以及诸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将此经取,若按照《金刚经》来讲,这部《维摩诘经》完全相同,所以,般若是诸佛之母,般若:《维摩诘经》,般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就是般若,般若,所以说《金刚经》跟《维摩诘经》的地位都一样,一样,但是,因为《金刚经》易诵、比较短,《维摩诘经》较长。

  【法供养品第十三】

  【尔时,释提恒因,于大众中白佛言:…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