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P85

  ..续本文上一页世尊!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白千经,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若有众生闻此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况如说修行?斯人则为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降伏外学,摧灭魔怨;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世尊!若有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者,我当与诸眷属供养给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旷野,有是经处,我亦与诸眷属,听受法故共到其所;其未信者,当令生信;其已信者,当为作护。】

  就是玉皇大帝:帝释天王,

  【于大众中白佛言:世尊!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白千经,】听了这么多经典,

  【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让他看到,不可思议的经典。

  【如我解佛所说义趣,】就我所了解佛所讲的道理,

  【若有众生闻此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况如说修行?】知是听到,若有众生听到这部经典,信解、受持、读诵,必得是法,不会怀疑,何况如说修行。一个人若用不二法门修行,不二法门,你想想看!不二法门不高不低,不大不小,不贫不富,天地都没有,没有天也没有地,没有次第,直趋佛陀的本怀,一下子就进入平等性,你想想看!

  【斯人则为闭众恶趣】他的心不会执著某个角度,心束缚在某一种角度,他就不能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坦荡荡,坦荡荡:不为一切相所束缚,不二法门, 

  【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降伏外学,】外学就是外道,

  【摧灭魔怨;修治菩提,】趋向于菩提道,菩提就是菩提之道,

  【安处道场;】真正的道场是菩提,安处道场,意思是说我们若修不二法门,如说修行,无所著,就是六祖所讲的,所以,六祖很厉害,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就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你看看!这不是不二法门是什么呢?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就是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而众生都起心动念、分别心,落入某一种单一的观念,自己把自己假设在某一个念头里面,死在自我的观念里面,不能自拔,我们就是可怜!自己挖一个坟墓,自己埋葬在里面,我们为什么挖一个坟墓?无明,无明就是坟墓坑,我们自己挖一个坟墓,把自己埋进去,就是这样,为什么?我们死在自己的观念里面,不肯平等、不肯放下,无明就是制造坟墓的地方,我们就是自己挖坟墓自己跳进去,死在无明坑道里面,安处道场,

  【履践如来所行之迹。】实现如来所行的踪迹,跟著后面走,我常跟徒弟讲,我常跟出家的徒弟讲一句话,哪一个人最聪明?哪一种人最懂得修行?听大智慧者劝告的人是最聪明,你可以不用浪费你的生命,在极短暂的时间,就可以迈入觉悟之道,世间人有一种人最了不起,肯听佛陀的话,肯听善知识的劝告,他直接,为什么?这条路是人家走出来的,他不用在那里团团转,对不对?在那里团团转、团团转..,转不出来。有一个人开车来,从北港来,开到这里,开四、五个小时,在高雄绕两个小时,从北港到这里两个小时就到了,他竟然找文殊讲堂找两个小时,结果,开到这里,刚好五个小时,从早上开始,七点多出发,绕到这里下午一、两点才到达,为什么?不知道路,你为什么不知道路?就是不知道路,你为什么会不知道路?就是不知道路,不知道路的原因是怎样?不知道路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路,讲一百句就是这样,不知道路,若人家知道,他刚好转到三多路口,转到三多路口,人家告诉他:从三多路往一心路,你从民权路一直走,三多路往一心路,对不对?经过二圣路,一看,还没到一心路,左边有一栋二十四层楼,旁边有一条巷子,前面有一条嘉陵街,嘉义的嘉,中山陵的陵,那里有一间汽车修护场,左转进去就到了,听到指示,一、二,两分钟就到了,two minutes. 两分钟就到达目的地了,菩萨!修行就是这样,不听善知识的劝告,除去撞得头破血流,撞不出个所以然来,烦恼,烦恼重,待不住,烦恼重,待不住,没有办法,师父也没办法改变一个人的业力,福报尽了,他自然就住不下来,对不对?最聪明的孩子就是这样,我听佛的话、我听这个..,你想想看!我们讲《金刚经》、《六祖坛经》、《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讲这么多都讲到本性,会运用的,言下大悟,一句话就解决了,何劳本人在此多言?就是这样,我们若能履践如来所行之跻,跟著后面走最聪明,跟在佛后面走,他就直接成佛,就是这样,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远离对立的观念,每样都解脱,你哪一样不会解脱?

  【世尊!若有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者,】

  每句都跟你说如说修行,

  【我当与诸眷属供养给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旷野,有是经处,我亦与诸眷属,听受法故共到其所;其未信者,当令生信;其已信者,当为作护。】

  【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说,吾助尔喜。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可思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供养是经者,则为供养去来今佛。】

  太好了!太好了!释迦牟尼佛也会赞叹人家,太好了!太好了!讲得太好了!就是这样子,

  【天帝,如汝所说,吾助尔喜。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可思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部经典就是在说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一切诸佛不可思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供养是经者,则为供养去来今佛。】

  【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譬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减一劫,恭敬尊重,赞叹供养,奉诸所安,至诸佛灭后,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宝塔,纵广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刹庄严;以一切华香璎珞,幢幡伎乐,微妙第一,若一劫,若减一劫,而供养之。天帝!于意云何?其人植福,宁为多不?】

  现在在譬喻了,

  【譬如甘蔗竹苇,】竹苇就是竹子,

  【稻麻】就是稻子,稻就是稻穗,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减一劫,】减一劫就是少一劫,比一劫少一点就是减一劫,古时候的人在形容,他不直接形容少一劫,说:减一劫,以一劫再减一劫就没了,等于零了,不是这个意思,不是以一劫、减一劫,不是这个意思,是说少一劫来做功德,或者是少一劫也没有关系,

  【恭敬尊重,赞叹供养,奉诸所安,】奉诸所安,你所需要的全部供养叫做奉诸所安,你所需要的安就是说行、住、坐、卧,所需要的我统统供养给你,叫做奉诸所安,让你身心好好的修行,

  【至诸佛灭后,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宝塔,】七宝塔,【纵广一四天下,】那么大的塔,

  【高至梵天,表刹庄严;】外表非常庄严,表就是外在,外在非常庄严,

  【以一切华香璎珞,幢幡伎乐,】伎乐就是唱梵呗,就是伎乐,就是歌诵的意思,伎乐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歌诵,幢幡,幢幡伎乐歌诵,【微妙第一,若一劫,若减一劫,】少于一劫,【而供养之。天帝!】您的意思如何?【于意云何?其人】所得的福德,所【植】的【福,】植就是种下去,种下去的福,【宁为多不.】是不是很多呢?这样是不是很多?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亿劫,说不能尽。】

  供养这么多花,行、住、坐、卧,又供养饮食、又供养舍利塔,全身舍利,又经过一劫,高到梵天,一切花香、璎珞、伎乐、歌诵全部供养,不得了,福德不得了,所种的福,宁为多不?

  释提桓因说:多矣!【世尊!】哇!太多了!【彼之福德,若以百千亿劫,说不能尽。】

  【佛告天帝: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不可思议解脱经典,信解受持,读诵修行,福多于彼。所以者何?诸佛菩提,皆从此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缘福不可量。】

  所以,若要赚大福报,听经闻法福报最大,你想想看!闻是不可思议解脱经典,信解受持:如法修行,读诵修行,这样福就比那样还多了。为什么?因为一个是世间生灭法的福,一个是出世间本性的福,我们若修不二法门,我们本性的福就足够,

  【所以者何?诸佛菩提,皆从此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菩提就是我们的本性,为什么说菩提之相不可限量?菩提之相即是无相,无相怎么可以用你的意思来分别,怎么会有限量,所以,菩提之相即是无相,无相就是无量无边的福。

  【以是因缘福不可量。】因为,菩提是无相。

  【佛告天帝: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药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大庄严,劫名庄严,佛寿二十小劫;其声闻僧,三十六亿那由他;菩萨僧有十二亿。天帝!是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宝盖;七宝具足,王四天下。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

  一尊佛,【号曰药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的十种通号,如来就是,如就是不动,来就是随缘,应供就是应该接受一切人的供养,正确、正知正见,而且遍知一切,明行足,明行就是福慧具足叫做明行足,善逝:善就是容易,容易除掉烦恼,善逝就是一切烦恼,他都可以处理得非常好,使一切众生都可以灭掉,世间解:一切的世间,他统统通达,真俗二谛:世间解,无上士:没有一个人比他还了不起,调御丈夫:调:调伏我们三业的大丈夫,天人之师,佛就是觉悟的人,世尊:三界九尊,九界之尊:世尊,这都是佛的通号,就是药王也可以称药王如来,药王应供、药王正遍知、药王明行足、药王善逝、药王世间解、药王无上士、药王调御丈夫、药王天人师、药王佛、药王世尊,都可以,这样称呼都可以。

  【世界名大庄严,劫名庄严,佛寿二十小劫;其声闻僧,三十六亿那由他;菩萨僧有十二亿。】佛告天帝,【天帝!】佛就对天帝,【是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宝盖;】有一个宝盖转轮圣王。【七宝具足,王四天下。】王【wàng…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