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是统领,统治四天下,下面那个字念wáng,【王有千子,】王就是统治,王四天下:统治四天下,这个王有千子,【端正勇健,】端正勇健:身体很好,【能伏怨敌。】能够降伏怨敌。
【尔时,宝盖与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施诸所安,至满五劫,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
当时的人,寿命可能很长。
【其王一子,名曰月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
月盖,月盖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月盖【独坐思惟.】讲到后来,我们就知道月盖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只供养吃、穿、住的东西,是不是还有比这个福更大的可供供养。
【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即问:何谓法之供养?天曰:汝可住问药王如来,当广为汝说法之供养。即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名为法之供养?】
空中有天曰,因为佛的神力,空中的天人就这么说。
【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你只要依法修行,法之供养就胜诸供养。
【即问:何谓法之供养?天曰:汝可住问药王如来,当广为汝说法之供养。即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却住一面,】就站在旁边,【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名为法之供养。】
【佛言:善男子!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惟之所能得。菩萨法藏所摄,陀罗尼印印之。至不退转,成就六度,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之上。入大慈悲,离众魔事,及诸邪见。顺因缘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能令众生坐于道场,而转*轮,诸天龙神,乾闼婆等,所共叹誉。能令众生入佛法藏,摄诸贤圣一切智慧。说众菩萨所行之道,依于诸法实相之义。明宣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能救一切毁禁众生;诸魔外道及贪著者,能使怖畏;诸佛贤圣所共称叹。背生死苦,示涅槃乐,十方三世诸佛所说。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又于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离诸邪见,得无生忍;决定无我无有众生,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作如是观,十二因缘,无有尽相,不复起相,是名最上法之供养。】
我们现在所讲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诸佛所说甚深经典。
【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惟之所能得。】非但就是并不是用分别心去思惟就可以得到叫做非但,非但就是并不是用你的分别心思惟之所能得,因为,那是很深奥的经典,一定要有禅定、智慧,意思就是说要用实相的智慧,之后,你才能了解,不是你分别此相就能了解,所以说,非但就是说并不是你用分别心,就可以了解诸佛甚深的道理。
【菩萨法藏所摄.】凡是由菩萨所说的法,叫做菩萨法藏,菩萨的法藏能够成就菩萨道,所以,是菩萨法藏所摄,菩萨法藏所摄。
【陀罗尼印印之。】印就是认同,印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就像认同,陀罗尼叫做总持,陀罗尼有无量,实相就是总持的意思,经典所讲的实相,实相就是印,以实相的印来印此经,印此经,深经:很深奥的经典,所以,这个印就是实相印,所以,大乘以实相印,小乘是三法印,陀罗尼就是总持,陀罗尼就是等于实相,用实相印印之,就是这个道理,陀罗尼印印之,就是实相的印:印之。
【至不退转,成就六度.】成就六度,因为此经能令人不退转,成就菩萨的六度。
【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之上。】善于分别,顺菩提之法,众经之上。
【入大慈悲,离众魔事,及诸邪见。】这部经能够让我们入于大慈悲心,离众魔事:能够让我们离开诸邪见。
【顺因缘法.】顺因缘法就是说不违背因缘的道理,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这在前面都已经解释过了,所以,我说这品读起来很简单就是这样,一切都无,一切都空相。
【能令众生坐于道场而转*轮.】就是说坐道场的时候,能够思惟十二因缘,如此,所以能够成佛,既然成佛,之后,能够让众生悟到,
【诸天龙神乾闼婆等】乾闼婆就是天帝的乐神,以香为食,天帝的乐神,在玉皇大帝旁边奏乐的,奏乐的,我们朝会时都会这样:奏乐,我们朝会都会这样。
【所共叹誉。能令众生入佛法藏.】能令诸佛的法藏,能令众生入佛的法藏,
【摄诸贤圣一切智慧。】这部经典太不可思议,这部经典【说诸菩萨所行之道.依于诸法实相之义。明宣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能救一切毁禁众生。】在小乘来讲,犯了五逆罪、四重戒,就弃于佛法之外,大乘能救之,大乘无不救,大乘不救的话,就变成断灭法,断灭法,大乘,无论你犯了五逆罪、四重、八重戒,全都有救,为什么?大乘没有不可救的众生。
【诸魔外道及贪著者,能使怖畏.】能使怖畏,诸魔外道都贪著五欲六尘,能够使他怖畏,怖畏就是让他可以觉悟,你这样子不好,为什么?为什么要怖畏?因为犯五逆罪的人,四重罪的人,或者八重罪的人,因为小乘法不能救,众魔外道贪著五欲六尘,小乘法所不能灭,小乘没办法,当然大乘才有办法救,只有大乘的方等经才能够救,能使怖畏。
【诸佛贤圣所共称叹。】这部经典是实相的道理,诸佛贤圣所共称叹。
【背生死苦,】可以离..,背就是离,离生死,背面,向著背面就是我们要离开,我们要离开一个人当然就是背,背面,我要离开了,离开当然要背向著他,我要离开了,正面还向著他,一直走过来,一直靠过来,我要离开了,当然要背向著他,背向著他就是要离开,可以让我离开生死的痛苦,【示涅槃乐.】示现涅槃的快乐。
【十方三世诸佛所说。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是名法之供养。
【又于诸法如说修行.】对于前面所说的能如说修行。下面说,
【随顺十二因缘,】我们若能悟到缘起,我们就没有邪见,我们若没有悟到因缘法,我们会堕入邪见,封死在自己的我见中,所以说,我们若能如说行,如诸佛菩萨圣人所讲的去做,这样就能得到清净的智慧,就能彻彻底底了解十二因缘的缘生缘灭,从无明来,从生、老、病、死去,从六道轮回去,所以,若探察十二因缘,
【离诸邪见,得无生忍.】因为十二因缘都是连锁,无明缘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死了之后又继续投胎,无明以前又是无明,生、老、病、死以后又是生、老、病、死,所以,我们若随顺十二因缘的空性法修行,我们就能离诸邪见,得到无生的忍,无生就是当下一切法不可得,所谓无生忍,这个忍表示印可,可以证明一切法无生,而不是无生的忍耐,不是这个意思,
【决定无我.】决定无我,一切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确确实实没有一个我,
【无有众生。】不但无我也无所谓的众生,色身当下就是假相,一切众生都能够空性,都了解缘生缘灭,哪里有众生相,在座诸位!你是否曾想象过,一个人能够空一切法,那种心境,是什么心境?空一切法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空,对像也空,山河大地全都空,这种人活在这世间,你看,他快乐到什么程度,他没有压力,他没有负担,他没有对立性,不会扭曲别人的意思,不会带给别人痛苦,随顺一切缘生缘灭,却是如如不动,为什么?何以故?因为,一切法不可得,你想想看!安住在空性里面,你想,这是什么样的世界,多么清净,一丝一毫都不可得,一丝一毫,连起心动念、分别心、执著心全都没有,这是何等的圣者?解脱的思想,其实就在我们心中而已,我们不做就没办法,硬让自己痛苦,我们现在就是死在自己的知见,无明就是坟墓,我们都被无明的坟墓所埋没,自己挖坟墓,自己埋,为什么自己挖坟墓?因为,我们今天贪,挖贪的坟墓,一直挖,一直埋下去,我们嗔、愤怒,自己永远..,又不改过,幼稚跟无知又不改过,不改过就挖一个坟墓,无知的坟墓,自己掉进去,自己埋葬在里面,人家讲的,也不听,所以,每一个人,我们现在每一天都在挖坟墓,只是挖的坟墓不一样而已,挖的坟墓不一样而已,为什么?总而言之,就是来自于无明。
【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
这句话确实是讲得很棒,意思是说对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我们知道这一切是生灭法,比如说,谁造恶就由谁负因果,这是非常科学的,与我们的生死无关,为什么说无违无诤?违就是逆,诤就是对立,比如说这个人很恶,你慢慢看,他自然会受到报应,不用你怎样伤害他,怎样教训他,天地自然就会教训他,天欺、人欺、因果不欺,天会欺负我们,人会欺负我们,但是,因果不会欺负我们,所以,你不用讲两句话就在那里哭,在那里很委屈,不必这样子,即使别人,天底下的人,都不了解我们,我们也不用哭,为什么?因果会替我们打理的好好的,因果比电脑还准,所以,我们若了解因缘果报,得失、贫富、来去,当然你就无违无诤,为什么?离诸我所,离一切附带在你身旁,一切的依报,有“我”就有“我所” ,为什么离诸我所?了解一切都是因缘果报,没什么好埋怨,没什么好埋怨,所以,这句话讲的很好,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这就表示..,我所就是我身旁所拥有的一切依报叫做我所,这句话意思是说,你种多少因你就显示出多少福报,这不是别人给我们的,这是我们生生世世所结的缘、所种的福,没什么好埋怨的,你要埋怨什么?埋怨自己…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