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是統領,統治四天下,下面那個字念wáng,【王有千子,】王就是統治,王四天下:統治四天下,這個王有千子,【端正勇健,】端正勇健:身體很好,【能伏怨敵。】能夠降伏怨敵。
【爾時,寶蓋與其眷屬,供養藥王如來,施諸所安,至滿五劫,過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當如我,以深心供養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養藥王如來,複滿五劫,一切施安。】
當時的人,壽命可能很長。
【其王一子,名曰月蓋,獨坐思惟:甯有供養殊過此者?】
月蓋,月蓋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月蓋【獨坐思惟.】講到後來,我們就知道月蓋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獨坐思惟,【甯有供養殊過此者?】只供養吃、穿、住的東西,是不是還有比這個福更大的可供供養。
【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養,勝諸供養。即問:何謂法之供養?天曰:汝可住問藥王如來,當廣爲汝說法之供養。即時月蓋王子,行詣藥王如來,稽首佛足,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諸供養中,法供養勝。雲何名爲法之供養?】
空中有天曰,因爲佛的神力,空中的天人就這麼說。
【善男子!法之供養,勝諸供養。】你只要依法修行,法之供養就勝諸供養。
【即問:何謂法之供養?天曰:汝可住問藥王如來,當廣爲汝說法之供養。即時月蓋王子,行詣藥王如來,稽首佛足,卻住一面,】就站在旁邊,【白佛言:世尊!諸供養中,法供養勝。雲何名爲法之供養。】
【佛言:善男子!法供養者,諸佛所說深經,一切世間難信難受,微妙難見,清淨無染,非但分別思惟之所能得。菩薩法藏所攝,陀羅尼印印之。至不退轉,成就六度,善分別義,順菩提法,衆經之上。入大慈悲,離衆魔事,及諸邪見。順因緣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命,空、無相、無作、無起。能令衆生坐于道場,而轉*輪,諸天龍神,乾闼婆等,所共歎譽。能令衆生入佛法藏,攝諸賢聖一切智慧。說衆菩薩所行之道,依于諸法實相之義。明宣無常苦空無我寂滅之法,能救一切毀禁衆生;諸魔外道及貪著者,能使怖畏;諸佛賢聖所共稱歎。背生死苦,示涅槃樂,十方叁世諸佛所說。若聞如是等經,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爲諸衆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又于諸法如說修行,隨順十二因緣,離諸邪見,得無生忍;決定無我無有衆生,而于因緣果報無違無诤,離諸我所。依于義,不依語;依于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于法,不依人。隨順法相,無所入,無所歸。無明畢竟滅故,諸行亦畢竟滅;乃至生畢竟滅故,老死亦畢竟滅。作如是觀,十二因緣,無有盡相,不複起相,是名最上法之供養。】
我們現在所講的叁藏十二部經典都是,諸佛所說甚深經典。
【一切世間難信難受,微妙難見,清淨無染,非但分別思惟之所能得。】非但就是並不是用分別心去思惟就可以得到叫做非但,非但就是並不是用你的分別心思惟之所能得,因爲,那是很深奧的經典,一定要有禅定、智慧,意思就是說要用實相的智慧,之後,你才能了解,不是你分別此相就能了解,所以說,非但就是說並不是你用分別心,就可以了解諸佛甚深的道理。
【菩薩法藏所攝.】凡是由菩薩所說的法,叫做菩薩法藏,菩薩的法藏能夠成就菩薩道,所以,是菩薩法藏所攝,菩薩法藏所攝。
【陀羅尼印印之。】印就是認同,印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就像認同,陀羅尼叫做總持,陀羅尼有無量,實相就是總持的意思,經典所講的實相,實相就是印,以實相的印來印此經,印此經,深經:很深奧的經典,所以,這個印就是實相印,所以,大乘以實相印,小乘是叁法印,陀羅尼就是總持,陀羅尼就是等于實相,用實相印印之,就是這個道理,陀羅尼印印之,就是實相的印:印之。
【至不退轉,成就六度.】成就六度,因爲此經能令人不退轉,成就菩薩的六度。
【善分別義。順菩提法。衆經之上。】善于分別,順菩提之法,衆經之上。
【入大慈悲,離衆魔事,及諸邪見。】這部經能夠讓我們入于大慈悲心,離衆魔事:能夠讓我們離開諸邪見。
【順因緣法.】順因緣法就是說不違背因緣的道理,
【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命。空無相無作無起。】這在前面都已經解釋過了,所以,我說這品讀起來很簡單就是這樣,一切都無,一切都空相。
【能令衆生坐于道場而轉*輪.】就是說坐道場的時候,能夠思惟十二因緣,如此,所以能夠成佛,既然成佛,之後,能夠讓衆生悟到,
【諸天龍神乾闼婆等】乾闼婆就是天帝的樂神,以香爲食,天帝的樂神,在玉皇大帝旁邊奏樂的,奏樂的,我們朝會時都會這樣:奏樂,我們朝會都會這樣。
【所共歎譽。能令衆生入佛法藏.】能令諸佛的法藏,能令衆生入佛的法藏,
【攝諸賢聖一切智慧。】這部經典太不可思議,這部經典【說諸菩薩所行之道.依于諸法實相之義。明宣無常苦空無我寂滅之法,能救一切毀禁衆生。】在小乘來講,犯了五逆罪、四重戒,就棄于佛法之外,大乘能救之,大乘無不救,大乘不救的話,就變成斷滅法,斷滅法,大乘,無論你犯了五逆罪、四重、八重戒,全都有救,爲什麼?大乘沒有不可救的衆生。
【諸魔外道及貪著者,能使怖畏.】能使怖畏,諸魔外道都貪著五欲六塵,能夠使他怖畏,怖畏就是讓他可以覺悟,你這樣子不好,爲什麼?爲什麼要怖畏?因爲犯五逆罪的人,四重罪的人,或者八重罪的人,因爲小乘法不能救,衆魔外道貪著五欲六塵,小乘法所不能滅,小乘沒辦法,當然大乘才有辦法救,只有大乘的方等經才能夠救,能使怖畏。
【諸佛賢聖所共稱歎。】這部經典是實相的道理,諸佛賢聖所共稱歎。
【背生死苦,】可以離..,背就是離,離生死,背面,向著背面就是我們要離開,我們要離開一個人當然就是背,背面,我要離開了,離開當然要背向著他,我要離開了,正面還向著他,一直走過來,一直靠過來,我要離開了,當然要背向著他,背向著他就是要離開,可以讓我離開生死的痛苦,【示涅槃樂.】示現涅槃的快樂。
【十方叁世諸佛所說。若聞如是等經,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爲諸衆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是名法之供養。
【又于諸法如說修行.】對于前面所說的能如說修行。下面說,
【隨順十二因緣,】我們若能悟到緣起,我們就沒有邪見,我們若沒有悟到因緣法,我們會墮入邪見,封死在自己的我見中,所以說,我們若能如說行,如諸佛菩薩聖人所講的去做,這樣就能得到清淨的智慧,就能徹徹底底了解十二因緣的緣生緣滅,從無明來,從生、老、病、死去,從六道輪回去,所以,若探察十二因緣,
【離諸邪見,得無生忍.】因爲十二因緣都是連鎖,無明緣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死了之後又繼續投胎,無明以前又是無明,生、老、病、死以後又是生、老、病、死,所以,我們若隨順十二因緣的空性法修行,我們就能離諸邪見,得到無生的忍,無生就是當下一切法不可得,所謂無生忍,這個忍表示印可,可以證明一切法無生,而不是無生的忍耐,不是這個意思,
【決定無我.】決定無我,一切都是因緣生、因緣滅,確確實實沒有一個我,
【無有衆生。】不但無我也無所謂的衆生,色身當下就是假相,一切衆生都能夠空性,都了解緣生緣滅,哪裏有衆生相,在座諸位!你是否曾想象過,一個人能夠空一切法,那種心境,是什麼心境?空一切法是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我空,對像也空,山河大地全都空,這種人活在這世間,你看,他快樂到什麼程度,他沒有壓力,他沒有負擔,他沒有對立性,不會扭曲別人的意思,不會帶給別人痛苦,隨順一切緣生緣滅,卻是如如不動,爲什麼?何以故?因爲,一切法不可得,你想想看!安住在空性裏面,你想,這是什麼樣的世界,多麼清淨,一絲一毫都不可得,一絲一毫,連起心動念、分別心、執著心全都沒有,這是何等的聖者?解脫的思想,其實就在我們心中而已,我們不做就沒辦法,硬讓自己痛苦,我們現在就是死在自己的知見,無明就是墳墓,我們都被無明的墳墓所埋沒,自己挖墳墓,自己埋,爲什麼自己挖墳墓?因爲,我們今天貪,挖貪的墳墓,一直挖,一直埋下去,我們嗔、憤怒,自己永遠..,又不改過,幼稚跟無知又不改過,不改過就挖一個墳墓,無知的墳墓,自己掉進去,自己埋葬在裏面,人家講的,也不聽,所以,每一個人,我們現在每一天都在挖墳墓,只是挖的墳墓不一樣而已,挖的墳墓不一樣而已,爲什麼?總而言之,就是來自于無明。
【而于因緣果報.無違無诤.離諸我所。】
這句話確實是講得很棒,意思是說對于因緣果報,無違無诤,我們知道這一切是生滅法,比如說,誰造惡就由誰負因果,這是非常科學的,與我們的生死無關,爲什麼說無違無诤?違就是逆,诤就是對立,比如說這個人很惡,你慢慢看,他自然會受到報應,不用你怎樣傷害他,怎樣教訓他,天地自然就會教訓他,天欺、人欺、因果不欺,天會欺負我們,人會欺負我們,但是,因果不會欺負我們,所以,你不用講兩句話就在那裏哭,在那裏很委屈,不必這樣子,即使別人,天底下的人,都不了解我們,我們也不用哭,爲什麼?因果會替我們打理的好好的,因果比電腦還准,所以,我們若了解因緣果報,得失、貧富、來去,當然你就無違無诤,爲什麼?離諸我所,離一切附帶在你身旁,一切的依報,有“我”就有“我所” ,爲什麼離諸我所?了解一切都是因緣果報,沒什麼好埋怨,沒什麼好埋怨,所以,這句話講的很好,因緣果報,無違無诤,離諸我所,這就表示..,我所就是我身旁所擁有的一切依報叫做我所,這句話意思是說,你種多少因你就顯示出多少福報,這不是別人給我們的,這是我們生生世世所結的緣、所種的福,沒什麼好埋怨的,你要埋怨什麼?埋怨自己…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