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宮,並諸菩薩聲聞之衆,城邑聚落,男女大小,乃至無動如來,及菩提樹,諸妙蓮華,能于十方作佛事者;】因爲這是事相,一看就知道了,沒什麼好解釋,【叁道寶階】叁道寶階:分叁個道上去,【從閻浮提,至忉利天,以此寶階,諸天來下,】天人下來,【悉爲禮敬無動如來,聽受經法。】叁道寶階就是通道,通道,欲界天,可以蹈空,所以,他可以在虛空上飛來飛去,但是,那裏也有莊嚴之處,
【閻浮提人,亦登其階,上升忉利,見彼諸天。】當時是跟天上相通,像現在臺灣跟大陸在叁通,對不對?我們現在是陸地跟陸地相通,佛陀在世不是這樣,通往天上,通往忉利天宮,你想知道玉皇大帝住在哪裏,爬上去,爬上去就看得到,閻浮提人亦登其階,上升忉利,忉利就是叁十叁,印度話,忉利就是叁十叁,就是叁十叁天,就是這天分成叁十叁個部門,叁十叁個部分,就像高雄分叁民區、前鎮區、新興區、旗津區、或是前金區,分成這樣,一區、一區..,忉利就是叁十叁的意思,就是玉皇大帝住的地方,見彼諸天,
【妙喜世界成就如是無量功德,上至阿迦尼吒天,下至水際;以右手斷取,如陶家輪,】這是描寫,妙喜世界成就如是無量功德,阿迦尼吒天叫做斷際,斷際,就是說到了那裏是獨立的地方,上至虛空,下不著地,四邊不著邊,不著邊,這是形容,到阿迦尼吒天,下到水際,就是說到水之處,這意思是..,陶家輪是做瓷器的,做瓷器時,東西拿起來轉動,轉動,右手拿在這裏讓你轉動,讓你轉動,讓你轉動時,所有製造陶器的東西都在手中,都在手中,製造陶器,這叫做陶家輪,表示這個世界都掌握住,對佛來講,當然是很簡單,
【入此世界,猶持華鬘,示一切衆。】進入這個世界像持華鬘。【作是念】示一切衆生做是念,【已,入于叁昧,現神通力,以其右手】右手,就是維摩诘用右手,【斷取妙喜世界,】將妙喜世界拿過來,拿過來,像拿碗盤般,拿來,【置于此土。】放著。
【彼得神通菩薩及聲聞衆,並余天人,俱發聲言:唯然世尊!誰取我去!願見救護。無動佛言:非我所爲,是維摩诘神力所作。其余未得神通者,不覺不知己之所往。妙喜世界,雖入此土,而不增減,于是世界亦不迫隘,如本無異。】
就是妙喜世界,妙喜世界【得神通菩薩及聲聞衆,並余天人,俱發聲言:唯然】怎麼會這樣子,【世尊!誰取我去!】誰取我去,【願見救護。】趕快來救我們。是誰把我們拿過去,趕快來救我們。【無動佛言:】無動佛這麼說。【非我所爲,】並不是我所做的,【是維摩诘神力所作。其余未得神通者,不覺】不知自己已經來到這裏,【不知己之所往。】不知到哪裏。【妙喜世界,雖入此土,而不增減,于是世界亦不迫隘,】就是說也沒有變的比較狹小,迫隘就是沒有比較窄,兩個世界合在一起沒有比較大,也沒有比較小,【如本無異。】這就是事事無礙,大容小,小也可以容大,事事無礙是神通力,不可思議的神通力,其實我們不敢想象,這種情形就像什麼,就跟電影上兩個鏡頭符合在一起,符合在一起,電影的鏡頭,兩個符合在一起,看得很清楚,比如說,一個人腦筋想到戰爭,頭腦裏就影現戰爭,那個人的影像還看得很清楚,知道嗎?影像還看得很清楚,戰爭的場面很大,但是他的頭腦還在影像當中,頭沒有增大也沒有減少,戰爭的場面還是存在,差不多是那種情形,如本無異。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諸大衆:汝等且觀妙喜世界無動如來,其國嚴飾,菩薩行淨,弟子清白。皆曰:唯然已見。佛言:若菩薩欲得如是清淨佛土,當學無動如來所行之道。現此妙喜國時,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皆願生于妙喜佛土。釋迦牟尼佛即記之曰:當生彼國。時妙喜世界于此國土所應饒益,其事訖已,還複本處,舉衆皆見。】
就對大衆說,【汝等且觀妙喜世界無動如來,其國嚴飾,】你看這世界很莊嚴,【菩薩行淨,弟子清白。皆曰:唯然已見。佛言:若菩薩欲得如是清淨佛土,當學無動如來所行之道。現此妙喜國時,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十四那由他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皆願生于妙喜佛土。】太清淨了,還沒看到極樂世界,若看到極樂世界,沒人要去妙喜國,大家都要到極樂世界,若現極樂世界,我看,沒人要去妙喜國,大家都要去極樂世界,現此妙喜國時,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那由他就是十萬,一個那由他就是十萬,十四那由他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一百四十萬,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皆願生于妙喜佛土,那由他自古以來有多種講法,不太一樣。
【釋迦牟尼佛即記之曰:】就這麼說,對他授記,【當生彼國。時妙喜世界于此國土所應饒益,】所應該普度的衆生,【其事訖已,】度衆生已經結束了,【還複本處,】恢複本來的,【舉衆皆見。】大家都見到了。
【佛告舍利弗:汝見此妙喜世界及無動佛不?唯然已見,世尊!願使一切衆生得清淨土,如無動佛;獲神通力,如維摩結。世尊!我等快得善利,得見是人親近供養。其諸衆生,若今現在,若佛滅後,聞此經者,亦得善利;況複聞已信解,受持讀誦解說,如法修行。若有手得是經典者,便爲已得法寶之藏;若有讀誦解釋其義,如說修行,則爲諸佛之所護念;其有供養如是人者,當知則爲供養于佛;其有書持此經卷者,當知其室有如來;若聞是經能隨喜者,斯人則爲趣一切智;若能信解此經,乃至一四句偈,爲他說者,當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
我們得到很大的利益,【得見是人】我等快得,這個快得不是趕快得到,是我們心中充滿歡喜,感恩的心:快得,【親近供養。其諸衆生,若今現在,若佛滅後,聞此經者,亦得善利;況複聞已信解,受持讀誦解說,如法修行。】這句話很重要,你看,以讀誦解說,解釋之後,下面還要如法修行,所以,佛陀講經或是諸菩薩講經,絕對不會漏掉:要如法修行,如法修行就是用不二法門修行,沒有對立性的修行而修行,這才是真正如法修行,所以,他在講佛經,他在講佛經很行,有的人說:師父!師父!我念佛念這麼久,怎麼感覺業障深重,怎麼什麼都沒看到,什麼都沒看到,我說:經典有寫:善男子、善女人,你聽好,這句話你可要注意聽!這句話講得很清楚!善男子、善女人,你是善男子嗎?你是善女人嗎?我們現在不是,我們現在叫做惡男人、臭女人,我們娑婆世界嫉妒心重、愚癡,貪、嗔、癡,佛經講的是善男子、善女人,讀經典,要注意聽,人家對你講得很清楚,念佛有感應,接著,要解脫生死,你可要讀對,每句話都..,不過,我們看經典都看不清楚,怎麼讀這麼久都沒消息,沒感應?人家是善男子、善女人,我們現在是惡男人、臭女人,不清淨,對不對?煩惱重,所以,喔!經典,差一句就差很多了,我們就是這樣,所以,要怪誰?經典你要會讀,所以,讀到這裏,讀誦解說還得如法修行,這句話要注意聽!你不如法修行,照常沒有用。
【若有手得是經典者,便爲已得法寶之藏;】就是說如果你手中有這本《維摩诘經》,你就得到諸佛的法寶之藏,問題是你會不會運用,下面,你再注意看!
【若有讀誦解釋其義,】若有人讀誦又解釋這個道理,下面那句再注意聽!
【如說修行,】要按照所說的去修行,不是只有讀一讀就完了,我們現在都在讀經典而已,《金剛經》..,菩薩無我相,無人相..,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讀、讀..,唉!缺四個字,沒如法修行,如說修行,就缺這四個字,沒有按照佛所講的去修行,這樣沒有用,沒有用,讀一讀只有結緣而已,所以,佛在講、諸大菩薩在講,一字不漏就是這樣,如說修行,
【則爲諸佛之所護念。】你若有如說修行,諸佛就護念,但你沒有,沒有,要護念什麼?
【其有供養如是人者,當知則爲供養于佛;】
就是說如說修行的人,當知這樣就是供養佛。
【其有書持此經卷者,】以前都不是用印刷的,如果佛現在再來出世,他就會說..,佛若現在來成道,他就會說:其有出資印刷者。他一定會這樣說,不會用抄的,抄的會來不及,以前是用抄經的,現在用印刷的,現在就會說:你若有出資印經典者,
【當知其室有如來;】若有這部經典的人,室內即有如來,那也就是佛,爲什麼?這部經典能夠産生諸佛。
【若聞是經能隨喜者,斯人則爲趣】趣就是向,若有聽到這部經,隨喜喔!在此處,你不用如法修行,你只要隨喜功德就好,我告訴諸位!隨喜功德也不可思議,這個人能夠産生隨喜的念頭,就變成什麼?趣【一切智。】就是佛,佛是一切智。
【若能信解此經,乃至一四句偈,爲他說者,當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
這跟《金剛經》相同,《金剛經》說:須菩提!以要言之《金剛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爲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爲荷擔如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于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爲人解說。到最後還講,善男子、善女人,于後末世,若有受持《金剛經》,所得的功德,我若全部講出來,或有人聽到,心就狂亂,太大了,狐疑不信,所以,當知須菩提!要了解《金剛經》不可思議,果報也不可思議,何以故?須菩提!《金剛經》是一切諸佛,以及諸佛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將此經取,若按照《金剛經》來講,這部《維摩诘經》完全相同,所以,般若是諸佛之母,般若:《維摩诘經》,般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就是般若,般若,所以說《金剛經》跟《維摩诘經》的地位都一樣,一樣,但是,因爲《金剛經》易誦、比較短,《維摩诘經》較長。
【法供養品第十叁】
【爾時,釋提恒因,于大衆中白佛言:…
《維摩诘所說經要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