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P34

  ..续本文上一页,在你旁边盖棉被,你都不知道,这个徒弟很用功,很好!世尊就是不起道场,周遍圆明,他就在当下,他就尽虚空、法界,统统是他的本处,没有任何距离,好了!那么,六七就是因中转,六跟七,这个第六意识就是分别心,第七意识就是执着的心,这个执着跟分别的心,是在因中就转。所以,我们的下手处,就是这两个,你果没有办法,你到第八意识的果,就是佛才有办法,要像六祖惠能、释迦世尊,才有这个能力,我们要在哪修行呢?第六意识下功夫,第七意识下功夫,这个就是我们的起点。第六意识就是分别,了知万法、万象都是心映现出来的,没有实在的东西,不要被假相所控制住、所影响,那么,你的色身,也开始起变化。再来,在第七意识下手,这个我执跟法执,要彻底的摧毁。当我们一个修行人的时候,应当发大愿,决定无所求、无所住、无所拒。无所住就是,你一定要发愿,修行,今生今世就不住相。为什么不住相呢?记得!着相就没有办法见真如法身;离相,它才是真如的因。如果你着相,生灭法、执着分别,他就一直连续六道轮回;你当下见性,离一切相,这个就是真如的因。我们要用自如,开始转动我们修行的力量,就一定要离相才有办法,不住相才有办法,于一切世间无所求,这样彻底的放下,生灭、增减这些相的东西,金钱、吃住,能安住就好,一切随缘,心性上,要下彻底的功夫。这样在因中下功夫的时候,你就真的在修行。一个人念佛、拜佛、诵经,我们赞叹;但是,念佛、拜佛、诵经,这个人能够釜底抽薪的,再彻底的执着放下,放下彻底的分别,彻底的放下分别心,我说这个人,远远超过只有念佛、拜佛、诵经的人。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是真修行人,这个是真正修行人。好了!叫做:五八六七因果转,讲到这儿,就有一个女众,在家护法居士,以前听了师父的经典,她就说:喔,师父!我可能有消息了喔!我说:你有什么消息?我这个量很少啊!喔!那你的意思呢?会不会证初果啊?我说:你要不要看医生啊?量很多跟很少,你要弄清楚喔,子宫壁薄的人,营养不良,体质虚弱,量自然就少;子宫壁厚的人,量自然就多,不一定看这个,因为我们只有看到,律臧里面有这样的提示,顺便讲给大家听听,你不要量一减少,就说你证初果,你要不要看一下妇产科呢?是不是要去看一下妇产科?那万一有一天,不小心停了,哇!我证阿罗汉果了。糟糕了,乱讲哦!好了!底下,[但用名言无实性]就是只用这些语言,在方便说说而已,这里面也没有真实性的什么转不转,没有!果,缘起无自性,因,缘起无自性,缘起无自性就是生灭,生灭就是当体即空,就是无实性,没有转来转去这种东西,那叫做方便说,转来转去是对凡夫讲的,才叫做转动。但用名言无实性,叫做:但转其名,不转其体,我们的清净圆明的自性,从来没有转的,搞清楚啊![若于转处不留情] 如果你在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转烦恼成菩提,当下不执着说:我在转动,我在修行,那还是不能离开四相。意思是说:你不能着凡见,可是,也不能着圣见啊!不留情就是,连那个圣见都不可以执着,说:你看!我在修行,我比你行。完了!如果你能够在转处,在转烦恼成菩提的当下,转识成智的当下,转凡成圣的当下,还不能动一个念头说:我在修行,在转动。这个才是一个真正修行人。[繁兴永处那伽定] [繁兴]就是人多吵杂的地方,[永处]就是永远处在,那伽定就是恒定,自性的定,定慧均等,叫做那伽定,所谓那伽定,叫做:无一不定时。我们的圆明湛然清净的自性,从来没有增减,就是因为你妄动,所以说:繁兴就是,你就是处在六根、六尘,乃至于众多的人,吵杂、烦你,你一样的如如不动,当你大彻大悟的人,就是这种境界。所以,师父第一天就告诉大家了:什么叫做大彻大悟人的心境?叫做:入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叫做大彻大悟。因此,我们研究了这个自性法门,其实本身就是具足的,问题就是没有人家跟我们引导。一般人引导就是说:你念阿弥陀佛,生死事大,念佛要紧。我们上人就是这样子,我们上人,煮公上人就是这样子:生死事大,念佛要紧。就这样念。因此,平常一般的道场,或者是法师,他都是这样子讲:哎呀!无常啊,世间是苦啊,你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没有错!念佛、拜佛,用功很好,问题是,烦恼来的时候压不下,这个才是大问题,修行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你搞了十年、二十年,问题还是在。所以,我一直重复的讲:不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生一世不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处理你今天所发生的所有事情,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有一股力量,就可以解决你今天所发生的一切问题,就是清净自性的大般若智慧,就是这个,能够处理任何的状况。为什么我们念佛今天念得不得力?不见性?困难重重,大家都想往生,都想了生死,下手的地方,都在方便里面,权巧方便,你要观想、你要念佛,很好!我们都赞叹,我的主张,要在清净自性下功夫。底下,[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这个[通]就是智通,智通法师顿悟性智,因此就呈这个偈颂:[三身元我体,]这个清净法身、圆满的报身、应化身,原来就是我的本体,如如不动的这个本体。[四智本心明,]我们这个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本来就是来自于我们清净心,不二发门,我们的心清净,四智就现前了。[身智融无碍,]三身四智本来就是融合,融无碍,是不二的,融合不二的。[应物任随形,]这个《金光明经

  四天王品》里面讲,说佛的真法身就像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水中月。所以,你今天念佛,其实,佛早就来你的面前了。你今天念佛,佛、观世音菩萨,早就在你的面前了。为什么有人念佛念得感应?闻香、见佛、见光,大感应,这非常的诚恳,非常诚恳,他虽然不能彻悟,但是,他非常诚恳,诚恳接近第一义谛,非常诚心、诚恳,就接近第一义谛,没有妄想。所以,很多念佛的人,都是老太婆在成就,我什么都不懂,阿弥陀佛……,特别感应,这跟没有分别没有什么两样啊,阿弥陀佛……,就这样子。为什么我叫你坚持念佛?就是这个道理,要大彻大悟,行不行,不知道,还得看种种的因缘,跟你的根器,但是,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决定超生死。我们不能打那个没有把握的仗,说我们今天每天来参……,万一没有开悟怎么办呢?是不是啊!我们就是要打那个很有把握的仗,好好的在自性起动,要听、要参,还要一心念佛。当你念佛念到定的时候,你动念,马上妄想起来,阿弥陀佛被这个执着、分别打断了,你修行就要好好的检讨。底下,[起修皆妄动,]哎呀!这个六祖真是不得了,圆明的、湛然的清净自性,是动不得的,染污即不得,修证,没有修证,无可修,无可证,本来就存在,起修统统叫做妄动。[守住匪真精,] [守]就是执着,[住]就是三身四智,[匪]就不是。你执着三身,还有一个三身四智,不晓得这个就是,根本圆明湛然的清净自性,所映现出来的三身四智,你还动一个念头,去守住三身四智,匪真精:就不是清净自性,清净自性不假修持,本来就圆明的。[妙旨因师晓,]我悟到这个清净自性,因为惠能大师,他称为师晓,就是因为等于自己的师父一样,才了解。[终亡染污名,]悟了自性之身跟智,悟了自性的三身跟四智,染污名,就是忘了假名的染污,假名,相的东西、文字的东西,他就放下了。名相会染污我们的清净心,执着语言、文字,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典,是契契我们的本性而已,动一个念头,还执着三藏十二部经典,又不是我们清净自性了。所以,有一个人问禅师说:禅师,禅师!有一个人问这个大禅师,大彻大悟的禅师说:禅师,禅师!你也看经典吗?他说:我看经典,就遮遮眼睛,你们一般人看经典,望穿了牛皮。一般人看经典,好像那个牛皮要把它看破了一样,叫做一般人看经典,要把那个牛皮看穿了一样。大彻大悟的禅师说:我看经典,遮遮眼睛,佛法不在那个眼睛看,这是心悟的东西,心悟的东西,是不是啊?

  好,底下,[僧智常。信州贵溪人,]信州就是江西省,贵溪县人,[ 年] [ 年]就是童年,小儿垂发辫,垂发,小儿,绑那个辫子,小孩子嘛! 年就是童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问何事。]你从哪来?你想要问什么事情啊?[曰:学人近往洪州大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意,未决狐疑。]怀疑还没有处理。[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六祖就说了,[师曰:彼有何言句,]他讲些什么道理啊?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来!举个例子看看,举个例子看看,他讲些什么话。[曰:智常到彼,]我到了那边。[凡经三月,]三个月。[未蒙示诲。]统统没有开示。[为法切故,]有一个晚上,[一夕独入丈室,]我单独一个人,来到了方丈室,[请问如何是智常本心本性,]就请问大通和尚:什么是我们的心性,本来的心性?大通和尚就回答了,[大通乃曰:]就问他:[汝见虚空否。对曰:见,]说:看到啊![彼曰:]大通和尚就回答了。[汝见虚空有相貌否。]你看到虚空有相貌吗?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大通和尚就说:[汝之本性,犹如虚空。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了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观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亦名如来知见。]诸位!没有悟道的人,看到这一段,一定认为大通和尚是开悟的人;但是,见性的人一看,就知道错了,《大乘起性论》里讲的很清楚,《起信论》就讲的非常清楚,说:没有见性的人,告诉他:我们的清净自性如同虚空,不明佛的用意的人,就把我们清净自性,认为我们的清净自性就是虚空,失去作用。他观照虚空,虚空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相,没有…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达磨大师血脉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