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开悟是完全听不懂的;不过,我尽量好好的讲,让你能够体悟,见性的境界是什么。诸位看三十九页,中间,[僧智通。]这个智通,[寿州安丰人,]寿州就是安徽省,安徽安丰人。这个智通和尚,[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世尊在楞伽山,对大慧菩萨所说的一部经典,我们在文殊讲堂,已经讲过《楞伽经大纲》。看过了一千多遍,[而不会三身四智。]做一下笔记,四智,一,叫做大圆镜智,圆满的圆,镜子的镜,大圆镜智。第二个,平等性智,第三个,叫做妙观察智,第四个,叫做成所作智,转第八意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这只是把烦恼转成菩提,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意识,这个是中性的名词。烦恼呢?第六意识叫做分别意识,转过来叫做妙观察智。第七意识的染污,叫做末那识,转识成智,叫做平等性智。第八意识染污,叫做阿赖耶识,叫做含藏识。转识成智以后,叫做大圆镜智。所以,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意识,这是中性的名词,没有所谓染污跟不染污,所以,它的本体是不变的,染污了,名字不一样。那么,前五识,是受到第六、第七的影响,还有第八意识,潜在的无名跟习气的影响,要是六、七、八染污了,前五识就染污;要是六、七、八清净了,那么前五识就清净。如果是以大彻大悟来讲的话,一都没有,何况有八?如果大彻大悟、见性,没有这些名词,一都不可得。因为他随手拈来,都是绝对的、圆满的本体,没有所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所以安立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识,是方便说。所以前五识、第六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它不加上染污,和转识成智的时候,染污跟转过来的智慧,它的本体是不变的,安上了这些名相,比较好解说。那么,成所作智呢?做一下笔记,成所作智跟妙观察智,叫做应化身,应化身,就显现在外界可以作用的。那么,平等性智呢?就是我们所讲的报身,内心有无比的庄严,心存平等。那么,大圆镜智呢?就是法身,应身、法身、报身,就配合这个四智,所以叫做四智三身。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那么,三身就是应身、报身、法身。四智配合三身,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就是配合应身来解释;平等性智就是报身;大圆镜智就是法身。底下,[礼师求解其义,]求惠能大师开示《楞伽经》的义理。[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就是你的本性。[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就是你的智慧。[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应用无方嘛![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如果你离开了清净自性,不要说什么法身、报身、应身了。为什么?你有身,没有智慧啊![若悟三身无有自性,]这个就是,六祖真的是大彻大悟的人,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如果你能够体悟,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八大宗派的教义,根本教义,统统贯通,佛法越来就越简单,越来就越单纯,会归一念心性。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我们的清净本性,本来就具足有三身。[发明成四智,]展开来说,[发明]就是展开来说。三的数量比较少,四的数量比较多,所以,叫做展开,叫做发明。展开来说,配合四智,[不离见闻缘,]这个[见闻],通称六根,叫做见闻觉知,就是你这个三身四智,统统不能离开这六根,所以叫做:不离见闻缘,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六根,有六根才起作用。[超然登佛地。]如果你一念相应,见性,进入唯心现量,那么,就进入佛的境界。[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这个谛就是真实不虚,要好好的相信,一心具足三身四智。[莫学驰求者,]不要效法向外追求佛法的人,向外追求佛法的人,百千万劫不得道。[终日说菩提,]意思就是:虽然整天说菩提自性,怎么样呢?而终不得菩提。终日说菩提,这太简略了,后面再加五个字,终日说菩提,而[终不得菩提]。[通]就是智通法师。智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四智的义理是什么呢?[师曰:]六祖就回答了。[即会三身,便明四智,]如果你了解法身、应身、报身的话,那么这自然就明了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何更问曰]为什么还问呢?三身,这个三身就像房子,四智就像材料,没有材料,建不了房子,我们有看到房子,就知道一定有材料。[若离三身,]那当然就没有什么四智了,[别谈四智,]三身四智本是不二的嘛!四十页,[此名有智无身也,]有了四智。没有三身也不行,[即此有智,还成无智,]你没有这个身也不行,它是不二的,互相不能离开的。
10
所以。就算有智,没有这个三身,还成无智,跟无智之人是一样的。所以,智,三身跟四智是不二的。[复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 大圆镜智性清净,性清净怎么回事呢?湛然空寂,圆明不动,这八个字是形容性清净。湛然,三点水再一个甚。湛然空寂,圆明不动,就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的清净的法身、清净的自性。第八意识转过来,就是性清净,大圆镜智的本性、本体,就是清净的,我们每一个人的清净自性,都是湛然空寂,圆明不动的。这个平等性智呢?就是悟到了毕竟空,《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用平等心的智慧,什么叫做平等性智呢?[平等性智心无病,]做一下笔记,心无病的意思就是:能对诸尘不起爱憎。对六尘不起爱跟恨,这个人的心就没有病。我们说:心病无药医,普天下人的心病,不是爱就是恨,不是爱死对方,就是恨死对方,那么,这个人心就有病,这个吃中药是不会好的,这个要用佛法来。只要你悟入平等性智,你的心就不会强烈的极端,爱、恨,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妙观察智,什么叫[妙观察智见非功,] 妙观察智,就是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第,后知众生根性乐欲,有的念(乐yue )欲,就是他喜欢什么。以无碍辩才,说诸妙法,令其开悟,获大安乐。世尊善能观察一切法,种种的圆融,种种的次第,而后知众生的根器,用无碍的辩才,说种种的妙法,令他开悟,获大安乐。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是要得到大安稳、大快乐啊!要不然我们在这边忙什么呢?世间人穷忙、瞎忙,我们在这里忙什么?就是要得到大安乐、大安稳,见非功,就是不假造作叫做非功,任运不执叫做非功。就是第六意识一看到种种现象,清清楚楚,不假任何造作,自性在作用。,任运不执着,不假任何造作,叫做非功。妙观察智见非功,见就是运用在六根、六尘,统统不假任何造作,自然,自性清净,任云不执着。成所作智,做一下笔记,六根随事运用,悉入正受,无二相。再讲一遍:六根随事,[事]就是理事,法有两端,不是讲理就是讲事。所以,六根随这个事应用,悉入正受,无二相。叫做[成所作智同圆镜,]成所作智,意思就是:第八意识一转过来,断除了一念根本无明,整个同时转变,运用在五根,统统是成就成所作智,顾名思义就是,圆满成就所有一切事情,叫做成所作。意思是说:大彻大悟的人,自性影现出来的,不管做哪一些事情,都会达到圆满的境界。[五八六七果因转,] [五]就是前五识,因为前五识相同,所以一起讨论。眼、耳、鼻、舌、身,所以叫做[五],就是前五识。[八]是指第八识,[六]是指第六意识,[七]是指第七意识。五八六七果因转,就是前五识跟第八意识,是果上才转动的;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是在因地上就可以开始转动。这话怎么说呢?看过《楞伽经》的人,自然知道,世尊在《楞伽经》的时候,讲的很清楚,佛为什么会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意思是说:世尊在断除最后那一念根本无明的时候,内心达到大圆满寂静处,无量的智慧的时候,因为心灵的大智慧力,影响了色身,这个色身开始一直转动,一直转动,一直转变,越来越庄严……。世尊没有修持成佛前没有三十二相,到了断除了根本烦恼以后,身体开始起变化,这个身体开始起变化,他这个定力、智慧,一直开始展现在相上,三身四智嘛,就开始一直转化,我们现在所讲的,就是起变化,频率、磁场、细胞、全身的毛发,统统起变化,开始一直转动,变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看《楞伽经》就讲的很清楚了。律学里面有这样讲,证初果阿罗汉的女众,她的周期的量,会慢慢的减少,她摆脱了地心引力,因为她那个贪嗔痴越来越少,摆脱了地心的引力。到证三果阿罗汉的女众,就停止,自然停止了,就是她的欲望减少,她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力很浅,因为什么?她不贪染这个粗糙……,你能舍掉这个粗糙的色身,微妙的清净法身就显现;看不破这个色身,你就一定要继续来重复,贪染这个粗糙的色身,为什么讲:法身慧命,法身慧命?法身慧命,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存在的清净自性,还有一个微妙的意生身。在《楞伽经》讲:我们修行到八地,不动地的时候,就会产生意生身。所谓意生身,意念的意,意识的意,生:生命的生,最后一个,叫身体的身。我们修行到八地,不动地的时候,我们就产生微妙的意生身。所谓意生身,就是能够穿墙走壁,山河大地无所障碍,他方世界动念就到,动念就到,叫做意生身,随念而至,叫做意生身。所以,你今天念观世音菩萨,那都是等觉菩萨、成佛的,你念阿弥陀佛,他老早就在你面前了,他就没有距离了,问题你看不到,问题就在这个地方。他显现的是,八地以上的意生身,微妙清净的色身,而我们眼睛看到的频率非常有限,你紫外线看不到,红外线你也看不到啊!对不对?何况菩萨的清净色身,三途那个鬼道你都看不到,不要讲说菩萨的清净色身你看不到,对不对?我们的眼睛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当第八意识破一念无明的时候,世尊全身都起变化,无量的庄严相就一直显现,那么,世尊就神通自在了,来去自如。世尊要观察你很简单,人在这个地方,到你家去…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