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有的谏言统统没有用,就投汨罗江自杀。后来的人,就叫那一些鱼啊……,这当然是典故啦!真的假的没有,这稗官野史,这不是正史。弄这个肉棕给它,叫鱼吃这个肉棕,不要吃屈原的体、身体,就是我们每年变成划龙舟,现在还是怎么样?不是放蒙山,是放灯火,是不是啊?现在不是放蒙山,每次都咻!砰!咻!砰!就这样子,已经失去那个意义了。诸位!我今天如果是屈原的话,刚好,碰到这个昏君,就隐而不显,不要服伺他就好。为什么?留待以后明君出现的时候,看有没有那个因缘,很可惜,没办法,为国家好,为君主好,但是,没有开悟,用生命死谏,以死来忠谏这个皇上,皇上也不听他的。
底下,[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以来,实未曾转法华。]从来没有转《法华经》。[乃被法华转,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又问了: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这些大声闻阿罗汉,以及菩萨,没有办法去度量佛的胸量、智慧,[令今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善根,未免疑谤。]意思就是说:经典不是讲吗?声闻跟菩萨不能测佛智,令凡夫但悟自心,悟到自心,便名佛的知见。这非善根,要不是上根器的,难免是会怀疑、毁谤。[又经说三车,]这个就是《法华经》讲的,羊车、鹿车,还有大白牛车,羊车就比喻小乘,鹿车就比喻中乘,白牛车就是比喻大乘,大白牛车就是最上乘了。[羊鹿之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师曰:法华经已经讲的很清楚了([经义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就是三乘人,人人自己的佛性;但是,因为所悟的程度不深,变成有三乘人。这三乘人,因为不能顿悟圆觉的自性,用的是意识心,不能测佛的智慧。问题出在度量,[度量]的旁边写六个字:意识分别执着,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看一切相,衡量一切相,看一切相,执着一切相,看一切相,分别、执着,统统是意识形态。[饶伊尽思共推,] [饶]就是假设、就算。就算大家共同来推测,[转加旋远,]离佛就越来越远了。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佛说法就是为凡夫说,佛已经开悟了,怎么为佛说呢?[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若不肯信,就是没有信心的,因为在《法华经》,五千比丘退席,从他退席。世尊讲经说法,当众就有人退开来的,不要说我彗律法师说法,能够有这样的人来听,吾愿已足,夫复何求?对啊!对不对?来一个标准关门的,我都会讲,剩下一个我也会讲,何况还这么多人?是不是?不错了!
底下,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就是释迦佛在讲经,也会退席啊!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殊不知道我们自性就是佛,自性就是例如大白牛车,就是这一只白牛车,你当下空有不着,就是这一辆车子,为什么在门外找这三个车呢?三车就是比喻小乘、中乘、大乘,大白牛车就是最上乘。[况经文明向汝道,]经典明明说。[惟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只有为一佛乘,就是最上乘了,因为只有最上乘,才能见性成佛,没有其他什么小乘、中乘、大乘,那统统叫做方便说。无有余乘,意思就是说:都是方便说,不究竟的意思。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的因缘譬喻言词,这个法都是为了开采最上乘、一佛乘,[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你为什么不好好的省悟,小乘、中乘、大乘是方便?[假]就是方便说。我们为了实施权,[实]就是最上乘论,为了将来开采最上乘论,方便说有小乘、中乘、大乘。[为昔时故,一乘是实,] 为昔时,一乘是实,昔时就是说:以前觉得种种的方便因缘,都是权巧方便。为昔时故,就是善巧方便故,为了那些善巧方便,所以,最后才开权显实,开种种的方便,最后就是要显这个实相的道理、实教的道理,一乘就是实。[为今时故,]为了现在故。[只教汝去假归实。]离开假,旁边写:就是方便。要叫你离开方便,归入一实相最上乘论。[归实之后实亦无名。]也不能找,执着说:我拥有最上乘论,又动到这个胜念,又动到修行的念头,着一个实相的念头,又变成生灭,实也是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意思就是说:国王留下来的,就是这个太子来用,这《法华经》有讲,这个讲起来就很长了。这个国王,这个儿子跑出去了,后来经过几十年,再慢慢慢慢找回来,告诉他,叫他做一些低贱的工作,洒扫啦,慢慢慢慢引进来,到最后就说:你就是我的儿子,我的财产统统是你的。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我们目前像孤魂野鬼,慢慢把我们皈依三宝,引进来,到最后,世尊就告诉你:你就是我的弟子,你就是可以继承我所有的智慧财产。我们就恍然大悟:原来成佛我也有份,原来我就是佛子,所有的如来藏财产都是我们的。
底下,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也无名,应知若悟自性,所有的珍财尽属于汝,统统是你的。[由汝受用。]因为你受用。[更不做父想,]因为你很受用,也不要说:那个是父亲的。就比喻作佛,就是那个长者,长者遗留下来的财产,就是儿子的,那就比喻作佛。[亦不作子想,]就比喻作众生。长者留下来的,他儿子得;佛留下来的正法,由这些佛弟子得。也不着一个父想,也不作子想。为什么?[亦勿用想,]也不着一个说:我得到珍宝,可以利用。父想、子想、用想,统统不着。[是名执《法华经》。]意思就是:你本自具足就有这些财富,是名执《法华经》,三想一起 除,父想、子想、用想,放下。[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你若悟法华的妙义,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在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怎么样?手不释卷,这一句其实是这样子,注意听,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这个分两段来讲,如果你悟了,时时刻刻统统在持《法华经》。这一句是反过来说,从劫至劫手不释卷,前面加几个字:若不悟法华妙义,则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亦无用处。六祖讲的太简单了,所以看不懂。从劫至劫手不释卷,这个意思就是反过的角度来说,若不悟法华的妙义,就算你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也无用处。底下还要加几个字,底下,从昼至夜无不念时,若悟妙义,若悟法华妙义,如果你体悟了法华一实相的妙义,从昼至夜无不念时,无不念时也。你悟了妙义,时时刻刻都在诵《法华经》。[达]就是法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我告诉你,禅宗多了不起,第一几话,十个字,就让你太美妙了,这个禅宗的心法。[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你看!诵经诵了三千部,用了多少十年、二十年,到曹溪碰到六祖,一句,几秒钟、几分钟就解决了,曹溪一句,就彻底的铲除了,六祖多了不起啊![未明出世旨,] [出世旨]旁边写几个字:一佛乘。你不了解一佛乘、出世的道理。[宁]就是怎能。[歇]就是息灭,怎能息灭[累生狂,]累生就是多生多劫以来的狂妄,因为自己觉得了不起,着相。不明了一佛乘出世的宗旨,即心即佛底的道理,最上乘论,怎能歇息我多生多劫狂妄的习性,狂妄的知见。[牛鹿羊权设,]小乘、中乘、大乘,那个都是方便的呀!是不是?这个[权设],如果上面加一个字:唯,唯识的唯,那更清楚了。羊车、鹿车、牛车,唯权设,那只是方便设施的呀![初中后善扬,]初善、中善、后也善,好好的发挥。初就是小乘也好、中乘也好、大乘也好,都是好的。我要讲一句话:只要你进入,跨入佛门第一步,就是不得了,就不得了啊!诸位!两千三百万的同胞,拜佛的有多少人?几百万,真正跨入最上乘论的,《六祖法宝坛经》,这种一念之间就见性的,凤毛麟角,很难很难的!诸位听,只是理解而已,要达到这种心境,还得一段时间。对不对?不相信,明天听经以前,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给我做一个偈颂呈上来,不准抄,抄犯妄语戒。知道吗?明天写一个偈颂呈上来,真的!明天喔!上课以前统统要收过来,就像弘忍大师叫大家写偈颂,知道吗?其中一个人一定写八个字:圣意难测,大难大难!懒惰,很懒惰,你看!圣意难测,好难好难,不自己作,懒惰!底下,初善、中善、后善,好好的发扬,护持正法,是可以用身命作投资的。[谁知火宅内,]我们哪一个人知道,身处在这个三界火宅内,怎么样?[元是法中王]当下这一念清净心,真如自性就是佛,我们就是法中王,直下承担:我就是佛。你看!学佛要有很大的勇气:我就是佛。我慢不可有,佛慢不可不有,我慢心是不可以的,佛慢不可不有,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就是这样子的勇敢承当。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师曰:汝今方可名念经僧也。]你这样才够资格,[方]就是才真正的,怎么样?名为念经僧。[达从此领玄旨,亦不缀诵经。]也不停止诵经,开悟了照样诵经。法达从领了这个玄旨,怎么样?也不停止诵经,还是继续诵经。以前我在讲《六祖坛经》,有一个人看不懂这个[处中后善扬],他说希望师父再讲一遍,我这里再提一遍,他听不懂、看不懂这个意思。初中后善扬的意思就是说:羊车、鹿车、牛车,那都不存在,没有真正的三乘的教义,最重要的,就是最上乘论,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这个大法,一实相印。所以,所谓初中后善,意思就是说:当下就是最上乘。有的在初一闻,就悟最上乘;有的在中一闻,就悟最上乘了;有的在后面,悟到最上乘的,其实这个是方便。善扬就是好好的发扬,最上乘的见性大法。知道吧!因为羊、鹿、牛车是方便,不管你在哪一个时刻,都应该跟众生讲这个最上乘论。好,今天我们讲到三十九页,明天我们从三十九页的第四行开始讲起,谢谢大家,谢谢!我们下课。
好!法师、护法居士大德,今天我们进入第四天的演讲。今天的演讲非常的深,今天的这个公案因缘,某些地方,没…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