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P32

  ..續本文上一頁所有的谏言統統沒有用,就投汨羅江自殺。後來的人,就叫那一些魚啊……,這當然是典故啦!真的假的沒有,這稗官野史,這不是正史。弄這個肉棕給它,叫魚吃這個肉棕,不要吃屈原的體、身體,就是我們每年變成劃龍舟,現在還是怎麼樣?不是放蒙山,是放燈火,是不是啊?現在不是放蒙山,每次都咻!砰!咻!砰!就這樣子,已經失去那個意義了。諸位!我今天如果是屈原的話,剛好,碰到這個昏君,就隱而不顯,不要服伺他就好。爲什麼?留待以後明君出現的時候,看有沒有那個因緣,很可惜,沒辦法,爲國家好,爲君主好,但是,沒有開悟,用生命死谏,以死來忠谏這個皇上,皇上也不聽他的。

  底下,[達聞偈,不覺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師曰:法達從昔以來,實未曾轉法華。]從來沒有轉《法華經》。[乃被法華轉,再啓曰:經雲諸大聲聞,]又問了: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這些大聲聞阿羅漢,以及菩薩,沒有辦法去度量佛的胸量、智慧,[令今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自非善根,未免疑謗。]意思就是說:經典不是講嗎?聲聞跟菩薩不能測佛智,令凡夫但悟自心,悟到自心,便名佛的知見。這非善根,要不是上根器的,難免是會懷疑、毀謗。[又經說叁車,]這個就是《法華經》講的,羊車、鹿車,還有大白牛車,羊車就比喻小乘,鹿車就比喻中乘,白牛車就是比喻大乘,大白牛車就是最上乘了。[羊鹿之車,與白牛之車,如何區別。願和尚再垂開示。師曰:法華經已經講的很清楚了([經義分明,]),[汝自迷背,諸叁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就是叁乘人,人人自己的佛性;但是,因爲所悟的程度不深,變成有叁乘人。這叁乘人,因爲不能頓悟圓覺的自性,用的是意識心,不能測佛的智慧。問題出在度量,[度量]的旁邊寫六個字:意識分別執著,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看一切相,衡量一切相,看一切相,執著一切相,看一切相,分別、執著,統統是意識形態。[饒伊盡思共推,] [饒]就是假設、就算。就算大家共同來推測,[轉加旋遠,]離佛就越來越遠了。佛本爲凡夫說,不爲佛說。]佛說法就是爲凡夫說,佛已經開悟了,怎麼爲佛說呢?[此理若不肯信者,從他退席。殊不知坐卻白牛車,]若不肯信,就是沒有信心的,因爲在《法華經》,五千比丘退席,從他退席。世尊講經說法,當衆就有人退開來的,不要說我彗律法師說法,能夠有這樣的人來聽,吾願已足,夫複何求?對啊!對不對?來一個標准關門的,我都會講,剩下一個我也會講,何況還這麼多人?是不是?不錯了!

  底下,若不肯信者,從他退席,就是釋迦佛在講經,也會退席啊!殊不知坐卻白牛車,[更于門外覓叁車。]殊不知道我們自性就是佛,自性就是例如大白牛車,就是這一只白牛車,你當下空有不著,就是這一輛車子,爲什麼在門外找這叁個車呢?叁車就是比喻小乘、中乘、大乘,大白牛車就是最上乘。[況經文明向汝道,]經典明明說。[惟一佛乘,無有余乘,若二若叁,乃至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是法皆爲一佛乘故。]只有爲一佛乘,就是最上乘了,因爲只有最上乘,才能見性成佛,沒有其他什麼小乘、中乘、大乘,那統統叫做方便說。無有余乘,意思就是說:都是方便說,不究竟的意思。若叁,乃至無數方便,種種的因緣譬喻言詞,這個法都是爲了開采最上乘、一佛乘,[汝何不省,叁車是假,]你爲什麼不好好的省悟,小乘、中乘、大乘是方便?[假]就是方便說。我們爲了實施權,[實]就是最上乘論,爲了將來開采最上乘論,方便說有小乘、中乘、大乘。[爲昔時故,一乘是實,] 爲昔時,一乘是實,昔時就是說:以前覺得種種的方便因緣,都是權巧方便。爲昔時故,就是善巧方便故,爲了那些善巧方便,所以,最後才開權顯實,開種種的方便,最後就是要顯這個實相的道理、實教的道理,一乘就是實。[爲今時故,]爲了現在故。[只教汝去假歸實。]離開假,旁邊寫:就是方便。要叫你離開方便,歸入一實相最上乘論。[歸實之後實亦無名。]也不能找,執著說:我擁有最上乘論,又動到這個勝念,又動到修行的念頭,著一個實相的念頭,又變成生滅,實也是無名。[應知所有珍財,盡屬于汝,]意思就是說:國王留下來的,就是這個太子來用,這《法華經》有講,這個講起來就很長了。這個國王,這個兒子跑出去了,後來經過幾十年,再慢慢慢慢找回來,告訴他,叫他做一些低賤的工作,灑掃啦,慢慢慢慢引進來,到最後就說:你就是我的兒子,我的財産統統是你的。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我們目前像孤魂野鬼,慢慢把我們皈依叁寶,引進來,到最後,世尊就告訴你:你就是我的弟子,你就是可以繼承我所有的智慧財産。我們就恍然大悟:原來成佛我也有份,原來我就是佛子,所有的如來藏財産都是我們的。

  底下,去假歸實,歸實之後實也無名,應知若悟自性,所有的珍財盡屬于汝,統統是你的。[由汝受用。]因爲你受用。[更不做父想,]因爲你很受用,也不要說:那個是父親的。就比喻作佛,就是那個長者,長者遺留下來的財産,就是兒子的,那就比喻作佛。[亦不作子想,]就比喻作衆生。長者留下來的,他兒子得;佛留下來的正法,由這些佛弟子得。也不著一個父想,也不作子想。爲什麼?[亦勿用想,]也不著一個說:我得到珍寶,可以利用。父想、子想、用想,統統不著。[是名執《法華經》。]意思就是:你本自具足就有這些財富,是名執《法華經》,叁想一起 除,父想、子想、用想,放下。[從劫至劫手不釋卷,]你若悟法華的妙義,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在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怎麼樣?手不釋卷,這一句其實是這樣子,注意聽,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這個分兩段來講,如果你悟了,時時刻刻統統在持《法華經》。這一句是反過來說,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前面加幾個字:若不悟法華妙義,則從劫至劫手不釋卷,亦無用處。六祖講的太簡單了,所以看不懂。從劫至劫手不釋卷,這個意思就是反過的角度來說,若不悟法華的妙義,就算你從劫至劫手不釋卷,也無用處。底下還要加幾個字,底下,從晝至夜無不念時,若悟妙義,若悟法華妙義,如果你體悟了法華一實相的妙義,從晝至夜無不念時,無不念時也。你悟了妙義,時時刻刻都在誦《法華經》。[達]就是法達。[蒙啓發,踴躍歡喜,以偈贊曰。]我告訴你,禅宗多了不起,第一幾話,十個字,就讓你太美妙了,這個禅宗的心法。[誦經叁千部,曹溪一句亡,]你看!誦經誦了叁千部,用了多少十年、二十年,到曹溪碰到六祖,一句,幾秒鍾、幾分鍾就解決了,曹溪一句,就徹底的鏟除了,六祖多了不起啊![未明出世旨,] [出世旨]旁邊寫幾個字:一佛乘。你不了解一佛乘、出世的道理。[甯]就是怎能。[歇]就是息滅,怎能息滅[累生狂,]累生就是多生多劫以來的狂妄,因爲自己覺得了不起,著相。不明了一佛乘出世的宗旨,即心即佛底的道理,最上乘論,怎能歇息我多生多劫狂妄的習性,狂妄的知見。[牛鹿羊權設,]小乘、中乘、大乘,那個都是方便的呀!是不是?這個[權設],如果上面加一個字:唯,唯識的唯,那更清楚了。羊車、鹿車、牛車,唯權設,那只是方便設施的呀![初中後善揚,]初善、中善、後也善,好好的發揮。初就是小乘也好、中乘也好、大乘也好,都是好的。我要講一句話:只要你進入,跨入佛門第一步,就是不得了,就不得了啊!諸位!兩千叁百萬的同胞,拜佛的有多少人?幾百萬,真正跨入最上乘論的,《六祖法寶壇經》,這種一念之間就見性的,鳳毛麟角,很難很難的!諸位聽,只是理解而已,要達到這種心境,還得一段時間。對不對?不相信,明天聽經以前,諸位法師、諸位護法居士,給我做一個偈頌呈上來,不准抄,抄犯妄語戒。知道嗎?明天寫一個偈頌呈上來,真的!明天喔!上課以前統統要收過來,就像弘忍大師叫大家寫偈頌,知道嗎?其中一個人一定寫八個字:聖意難測,大難大難!懶惰,很懶惰,你看!聖意難測,好難好難,不自己作,懶惰!底下,初善、中善、後善,好好的發揚,護持正法,是可以用身命作投資的。[誰知火宅內,]我們哪一個人知道,身處在這個叁界火宅內,怎麼樣?[元是法中王]當下這一念清淨心,真如自性就是佛,我們就是法中王,直下承擔:我就是佛。你看!學佛要有很大的勇氣:我就是佛。我慢不可有,佛慢不可不有,我慢心是不可以的,佛慢不可不有,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爲者亦若是,就是這樣子的勇敢承當。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師曰:汝今方可名念經僧也。]你這樣才夠資格,[方]就是才真正的,怎麼樣?名爲念經僧。[達從此領玄旨,亦不綴誦經。]也不停止誦經,開悟了照樣誦經。法達從領了這個玄旨,怎麼樣?也不停止誦經,還是繼續誦經。以前我在講《六祖壇經》,有一個人看不懂這個[處中後善揚],他說希望師父再講一遍,我這裏再提一遍,他聽不懂、看不懂這個意思。初中後善揚的意思就是說:羊車、鹿車、牛車,那都不存在,沒有真正的叁乘的教義,最重要的,就是最上乘論,直指人心,明心見性這個大法,一實相印。所以,所謂初中後善,意思就是說:當下就是最上乘。有的在初一聞,就悟最上乘;有的在中一聞,就悟最上乘了;有的在後面,悟到最上乘的,其實這個是方便。善揚就是好好的發揚,最上乘的見性大法。知道吧!因爲羊、鹿、牛車是方便,不管你在哪一個時刻,都應該跟衆生講這個最上乘論。好,今天我們講到叁十九頁,明天我們從叁十九頁的第四行開始講起,謝謝大家,謝謝!我們下課。

  好!法師、護法居士大德,今天我們進入第四天的演講。今天的演講非常的深,今天的這個公案因緣,某些地方,沒…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達磨大師血脈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