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P7

  ..续本文上一页人化妆起来是很漂亮,但是可以看不可以接近,接近她你就麻烦大了,让她发火了,发火就是说你让她发无明,就麻烦了。我就告诉她,你现在恨你的丈夫,你又不认命,这样对你有什么帮忙。我恨他我快乐,我说你妄语,恨一个人不可能快乐。虽说那样,我就是要继续恨他。我说那随缘,那你就好好的恨,按照三餐恨,早餐、午餐、晚餐。你要恨他我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叫你不要自杀,叫你不要恨人家,叫你不要忌妒人家,释迦牟尼佛也只能这样子教导你。所以一般人来讲说佛陀你度我,佛没有办法度众生。只有你按照佛讲的真理,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好好的修行,佛不能度,只有你能度你自己,你要弄清楚。你今天你不修行谁也没有办法,你一定要恨别人那你就好好地恨吧!我满你的愿,随缘,对不对?所以说不要这样子。释迦牟尼佛就告诉我们,他就像一个老师,他教你这样做,你又不要这样做,那他也没有办法。

  所以说我们本来没有的东西,就是我们本性没有这一些争执嫉妒、恨、贪、嗔、痴,这一些肮脏的东西,我们本性本来就没有,那我们本来就没有的这一些错觉。六根、六尘、六识说产生的一种错误的观念,本来就没有这一些,那是我们后天愈装愈多,那么本有的清静本性就遭到埋没了。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子,本性就被埋没了。如果你有一天,你也修到像佛一样,放下,而且仁慈,对每一个人都慈悲。那你可以坐在中间,水果拿起来就吃。这个中间不一定是释迦牟尼佛坐的,你要发愿:佛陀,有一天我要坐你的位子。这就对了。你不要永远说佛陀我永远礼拜你,你为什么不发愿说佛陀我有一天要坐你的位子,那就是说要成佛。我慢不可以有,佛慢不可无。人不可以骄傲,是我慢不可有,佛慢就是对成佛肯定的信心,叫做佛慢。我慢不可以有,佛慢不可无。你要坚持你的心地,你有一天也会成佛,把你本有的无量的般若智慧显现出来,我们现在显现不出来,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于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自我的形成当中,就跟迷迷糊糊的自他不二的真我迷失了,我们人本性是绝对的平等,你我都是平等,慢慢、慢慢来从以前到现在,从出生到死,一直接受这一些色、名、妄想的执著,然后把它分裂成对立的思想。本来民胞物与,本来清静的佛性,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孕育于内在,可是我们现在强烈的把他分成两种,那是因为我们有先天的业力,再接受后天的这一些妄想、执著、分别,一直累积一直积压,这一些语言、名字、文字、美丑、善恶、好坏、正、邪强烈的对立的观念,一直压抑,把我们清静的本性都压下去了,所以我们现在说看到的都是二,不是不二。《维摩经》讲的烦恼当下悟道就是菩提,善恶同一体,正邪同一体,真假同一体,好坏同一个体,有为、无为同一体,这个就是真我。那么自他不二,要是悟到究竟,你就找到了真我,真正的我。我们现在是假我。

  所以我们要学禅。参禅,悟道很简单,就是要恢复我们心底的原态,要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这个就是必须要靠锻炼了,然后慢慢的去除杂质,达到即心即佛,全心即人,全人即佛,佛法人格化的境界,让这个佛法在现实的社会当中妙有的产生运用无穷,你就活生生的体会出禅是一种洒脱自在,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既平凡又不平凡,既不平凡又平凡。烦恼当下悟道即是菩提,有为悟道当下就是无为。你就会发现真正的生命是什么?所以说禅是一种不二法门的圆满现量,圆满的现量,我们一般人看经典常常会误会:「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来考试看看,你们新加坡的佛学常识,「烦恼即菩提」,对不对?「菩提即烦恼」,对不对?不敢了,在关公面前不敢耍大刀,还是要听听师父的看法,在孔子面前不敢卖文章,就像昨天有的人鼓掌,看隔壁都没有鼓掌吓一跳,怎么别人都没有共鸣,只有我在鼓掌,这个听经也是很可爱的。有一次夫妻来听经有很可笑的事情,有一次我就问他们,男众要出家的请举手,有一个男众就举手,他太太在旁边就“嗯”,他就(回头)我不知道你在后面,你怎么不早讲?“咳”一声就少一半,我说那你举一半算什么?出一半吗?头发剃这一半,这一半不剃?讲来讲去还是怕老婆。「烦恼即菩提」是对的,烦恼即菩提不是说烦恼就是菩提,意思是说烦恼当下悟道就是本性,是一体两面的东西,烦恼如果是手背,悟道就是手心,同样是手知道吗?意思就是说你烦恼也是这个思想,你改过这个思想你悟道你还是一个思想对不对?意思就是思想和善恶都在一念之间,并没有一个实体的分开来,这是烦恼,这是菩提。「菩提即烦恼」就错了、就不对了,菩提怎么会是烦恼呢?那么意思就是佛就是众生——菩提就是佛。那你讲菩提就是烦恼,那变成佛就是众生了,开玩笑,佛修三大阿僧祗劫还当众生,它这句话不是这个意思。「菩提即烦恼」就是佛菩萨的悲心已经觉悟了,开采这个菩提的清静的自性出来,那么他怜悯众生。佛菩萨没有什么烦恼的,姑且说他烦恼众生,他烦恼众生是烦恼什么?烦恼你们不学佛,不修行。你说慧律法师你有什么烦恼?我有烦恼。你烦恼什么?我烦恼新加坡的佛法不兴盛。这个是方便简单说烦恼。所以说「烦恼即菩提」,这是对的,但是说「菩提即烦恼」,这是不对的!不要傻呼呼的人家讲你就跟着讲,不要这样子。

  今天、昨天我们所讲的禅是不二法门的圆满现量,悟道当下就是。我们人很容易受文字的搬弄,文字里面它就写这个生灭法里面,悟道就是不生不灭法,然后有很多人他就在拿这个毛巾:「奇怪,哪里有不生灭?」他不懂得这个不生不灭的道理是什么?人家讲了他就用这个观念。这是毛巾,这个毛巾纵横的线所构成的就是毛巾,这个毛巾你把它分析就是丝再把它切成碎颗粒,那就是分子、电子、质子、中子,再来把它分析那就是无常的能量energy,这是比较差的根器的人,用分析的方式让你觉悟到世间没有真实性跟无常性。要是大智慧的人不需要这样子,大智慧的人一看到这个毛巾就知道这根本就是假的,因缘和合的,有一天它会坏掉,因为因缘生灭,当下悟道没有真实体,就进入不生不灭了,而不是生灭法里面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那就是说我要去一个生灭里面去找一个不生不灭,这变成两种东西,这个比较深,你慢慢去体悟。

  所以禅是绝对的独立、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平等,是可以证明的,是可以自己亲自去体悟的。禅是理性与智性的登峰造极,昨天有讲过,但是讲的并不深入。我们说佛的定义是什么?佛的定义就是感情与理性达到balance point,就是平衡。凡夫的心就是忽高忽低,高低高低,变成曲线形的状态,感情高理性就低,理性低感情就高,变成理性是水感情是火,这个水火不相容。当两个人谈恋爱,谈到极点的时候都忘我了,她爸爸妈妈告诉她这个男的很坏怎么样,她打得很热的时候,她不会管父亲母亲,什么道德观念还是什么都不管,先结婚再讲。一个人这个感性一发挥出来完全丧失理性,你那个时候你再怎么劝告她都不会听。所以我这个人很聪明,我劝她她不听,我就让她去死,等到有一天被丈夫打得头破血流她就会回来,知道师父讲得对。教育有时候需要时间,你现在告诉她这样不行不行,她思想不成熟,她没有办法体会成熟的人讲的话,她一定要经过很长的波折,所以每一个波折都是成熟的过程。每一种创伤都是开悟的过程,创伤不是不好,但是不能堕落,不过太强烈的波折会承受不了的。因此我的教育就是你要这样子,那你就去做,你有一天你就会来告诉我你错了,我再教导你。现在都是这样子,没有几个有理性的。

  佛就是感性跟理性达到最高超的平衡点,佛就是这样子。他也不会因为今天谈念爱谈得昏头转向,也不会执著他的儿女,也不会执著他的王位。但是他会对每一个众生又是这么的慈悲,人家看到这个佛陀那一种威严,你看到他就自然向他下跪顶礼,他也没有教你跟他顶礼你就自然跟他下跪顶礼,他修到那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看他很威严,可是一接触感觉有无量的慈悲心。

  有一次佛陀出去托钵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子在玩土沙,因为她很小,她跑向佛陀来了,说佛陀来了,佛陀来了,我们去供养,就拿了沙土,把它倒在佛陀的钵里面,佛陀很欢喜,很欢喜。佛陀的徒弟就堵住了,小孩子怎么可以对三界的至尊,这个无上的佛陀这样没有礼貌,因为孩子还很小,佛陀告诉他不要阻止他,她有这一念供养的心就不得了。我入涅磐以后经过一千多年后,她会在震旦就是东方出生,她会变成一个女王,就是武则天。拿那个一点沙还不是饭倒下去,就作女王,这个供养的功德还真是不是简单。这是供养圣人,供养我没有功德,我没有修行。不过你不要拿土沙来,我不吃那个。

  所以说你不要小看这个缘。佛陀的慈悲,那一种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不是凡夫做得到的。提婆达多从山上推下石头,要把佛陀打死,佛陀的脚趾被他打得流血了,佛陀还发愿将来他下地狱我还要去地狱度他,我们现在的人不可能。你在路上走的时候,啪……,然后他就说我今天是吃素的,不然你就该死!忍不住,他哪里有办法像佛陀这样子容忍、慈悲任人家侮辱,没有办法,他不悟到感情跟理性他没有办法平衡,对不对?没有办法,没有这种能力,想作也没有那种能力。所以说我们一个修行人,感性要受理性的支配,理性要受智性的支配,而智性要与空性会合,就是感性、理性、智性、空性。你悟到空性你就无我,你就没有执著,你就知道世间是幻化的,刹那生刹那灭没有实体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常常讲自己有理性,佛教讲理性要受智性的支配。为什么要加一个智性? Why

  靠理性,两个人会吵架,那是因为两个人每一个人都觉得他对,他才会吵架,我觉得我有理性,你也觉得你有理性对不对?两个人都觉得有理性就干起来了,就吵…

《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临终切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