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一个患者,病得很严重、很痛苦,呼吸已经很困难了,送到一间医院去,那间医院怎么跟家属讲呢?你要有准备,你母亲快不行了,要赶紧帮她办后事了!全家哭成一团,没办法,大家都哭得很厉害,后来想反正快不行了,不然再给另一个医生看看,送去给另一个医生看时,医生说:这个很简单,那是肺积水,我帮你处理一下,水排出来就OK了!结果经过处理,把水排出来,痊愈了,还活得好好的,又是个活生生的人了!所以病苦是一回事,碰不到好的因缘,命就绝了,这叫做因缘不可思议。
我们人若是经常起嗔恨心,都不跟别人结善缘,那么不管是我们修行也好,不管是我们的福报也好,都会消失。所以这一点我做得很成功,譬如说这个人很可恶,整天都在批评佛教,伤害出家人,我顶多就是远离而已,顶多不跟他讲话,我这张嘴不会去批评他,不会去诽谤他,说:这个人怎么这样子?顶多就是跟他保持一个距离。所以我这一生,到目前来讲,不管这个人用什么角度恨我也好、诽谤我也好、赞叹我也好,我有一点,是我自己觉得很安慰的,我不会讲别人的坏话,我也不会伤害众生,所以可能是这样子,讲经时,听众才会这么多,因为我不曾伤害别人。(众鼓掌)
再来,我们今天讲到对病苦的认识,再来我们就要认识这个死亡,要如何才能对死亡不恐惧,我们心中一定要有智慧,我们这样才会对死亡不会恐惧,否则我们就会害怕死亡,有的人连棺材放在路边,都不敢从棺材旁边经过,对不对?但是他不曾这样想过:有一天我们也是会死啊!所以因为我们先天性会保护自己,很严重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得心跟境界变成很强烈的对立。所以说,我们有所挂碍,有所挂碍就是有所执着,有所执着就是会颠倒,颠倒就是妄想。我们若是想对死亡不恐惧,有几个观念我们要冷静地接受,第一,我们一定要了解,死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生老病死,它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它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你要接受这个。第二,你要这样观照:再了不起的人,他都要扮演死亡的角色,在这个历史的过程当中,是没有一个人是例外的,每一个人都要扮演死亡的角色,没有例外!那么我们就想:蒋中正那么伟大,我们的老总统,也是死啊;蒋经国那么伟大,他也是死啊;毛泽东他也是死;拿破仑他也是死;凯撒大帝他也是死;汉高祖刘邦他也是死;亚里斯多德、柏拉图,他们也是得死,对不对?那么我们想想看,我们不过是一个凡夫而已,只是一个凡夫而已,为什么我们不必死呢?就算最伟大的佛陀,他也要示现涅槃,了解这点之后,我们的心很清楚这个死亡,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统统要扮演死亡的角色。
但是一般的人说死亡,是对这个死亡的认识太肤浅了,他认为佛教求生极乐世界,就是求死、等死,我告诉诸位,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无法死亡,因为死,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再出生,我们死不掉,我们现在死,来世还要再出生,我们没办法死。只有两种人可以死,第一个就是佛,佛就是真正的死,就是他不会生,叫做不生不死,释迦牟尼佛就是不生不死。佛教不是求死的宗教,佛教是不生不死的宗教,说它是求死的宗教,是因为世间人不了解,其实我们死不了,死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我们说死,是方便说,我们根本就没办法死,死不了,因为我们的意识打不死、分别打不死、执着打不死,我们的分别心、执着心、颠倒心,我们打不死它,所以我们没办法死,死了之后,它还要再来出生、受苦,所以我们根本死不了!真正的死亡,第一个是佛陀,二死永尽,分段生死、变易生死永尽,佛才是真正的死亡,因为他不会再来出生了,他如果来出生,都是示现的。第二,就是证阿罗汉果,断我执,他进入偏空涅槃,他也脱离六道轮回了,他也是进入不生不灭,但是他并不圆满。真正的死亡是悟道的人才够资格,死了之后,他就不会再来出生了,他就不会再六道轮回了,我们不够资格,我们死不了,死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我们还必须来出生!所以说,说佛教是死亡的宗教,那是非常偏见的,他根本就不懂,佛教是不生不死的永恒的涅槃,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法身慧命。所以说,我们面对这一些批评、贫穷、困难、失败、病苦、死亡,悟道的人,毫不费力的放下、自在。
再来,我们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有智慧,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下定决心:无论我将面对什么困难,这些困难都不会激怒我,危机就是转机,智慧和勇气,是修道的基础。再讲一遍,我们要下定决心,佛法是学以致用,不是来听一听之后,回去就忘光了,这就叫做来听个结缘的,只是来听个结缘的,并不是想求得解脱。所以我们应该要下定决心:我从现在起,无论我面对什么困难,这些困难都不能激怒我,危机就是转机,修行的两大要素,修行的两大要件,第一个knowledge或者是讲翻译成智慧,wisdom智慧,knowledge知识,或者翻译成power权势,一般都是用wisdom智慧,The knowledge is power智慧就是力量,有的人讲: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今天如果下很大的决心,遇到任何事情,我们都下定决心,一切都是因缘生、因缘灭,不可得。有的人说:师父!那种境界太高了啦,你可不可以教我一个比较适合初学,让我能够实践的,境界现前时,真的能派上用场的,有没有那一种比较容易的方法?我说:有啊!我教你,你要注意听!她跟我说,她经常跟先生吵架,我说:很简单!我现在教你,第一,你以后再跟先生吵架时,你心理先默默数到一百才发脾气。她说:好!我回去试试看!结果数到第十,已经气得心脏快停了,数到第十一时就破口大骂,大呼小叫了!她说:还是没办法,整个人都快气炸了,那还可能数到一百?我说:要不然就这样子,第二种办法,如果跟你先生意见不合起争执时,你就告诉他:好!我们约好明天再吵架,今天先暂停一下。也就是先休息、休息,然后就不要再讲了,什么都不要讨论,因为火气大的时候,相骂恨无话,我告诉她:你要这样想:师父讲的,现在正在气头上,先暂停、休息一下,明天再跟你吵个够!她就真的听我的话,先去休息,去睡觉了!隔天起床之后,火气已经全消了,问她先生:我们还要不要吵架?她先生说:不用吵啦!那已经是昨天的事了!这一招很有效,变得很有效了,(众鼓掌)这一招很管用,现在若是有夫妻常吵架的,我就跟他们说:你们就象这样,约好明天再吵。结果明天一睡醒之后,大家的火气全消了,有效、很有效!因为无法一下子,就象圣人一样如如不动,无法做到这样,就等明天再吵,慢慢慢慢的,时间就缩短。记住!夫妻之间,要记住几句名言,意见相同的,夫妻携手合作,为了这个家庭、儿女,我们要携手合作打拼。意见不同的,夫妻要互相相敬如宾,人有权利看法不同,人没有权力去伤害对方,如果夫妻懂得这个诀窍,那么日子就很好过了!第一个名言就是这样。
第二个名言,当你结婚的时候,你就要准备容忍对方的缺点,你千万不要妄想说,我要改变对方,或者是要对方全部听我们的,那个是不可能的!只怕你会被打得鼻青脸肿,你还奢望改变他?他不改变你就很不错了,他可能会帮你美容,为什么说帮你美容呢?凑得你眼睛挂彩、肿进来!你想改变他?哪有可能的事,谁愿意让别人改变呢?不可能!所以夫妻之间一定要了解一个哲学,我们这里,如果有准备结婚的人——婚姻问题,我也是专家——我下面要讲的这一句话,你要注意听,你才能结婚,当你要跟对方结婚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我能不能容忍对方的缺点?如果我可以容忍对方的缺点,你可以准备跟他结婚,如果你不能容忍对方的缺点,你千万不要跟他结婚。第二点,两人的宗教不同,千千万万不能结婚,真的!(众鼓掌)从前我劝过一个人,有一个信佛的女众——佛学社的同学,我劝告她:你现在要走结婚的路线,宗教不同,你最好不要结婚。她说:不会啦!我先生信基督教的,没关系,他念阿门,我念阿弥陀佛,我念四个字比较多,力量比他大!结果她就真的兴高采烈的结婚去了,人很奇怪,善知识劝告她也不听,什么也不怕,两人宗教不同,就真的结婚了。结婚之后,她先生没问题,换她婆婆有意思见了:要做我们家的媳妇,我们世代都是基督徒,要改变,一定要改变!完蛋了!真的!就开始鸡犬不宁了,她就一定要改变你的宗教。后来弄到最后,离婚了!再来找我时说,女众都是这样子:师父!我要跟你出家!我说:你现在在讲什么?我说:我又不是脑袋坏掉了,剃度女众?我不是在讲你们哦!我那边不敢剃度女众,那是要很勇敢的人,才敢剃度女众,真的!那是要菩萨心肠,他才敢剃女众,我那边不敢!女众不是不好,女众度量大、福报大、是非少啊,是我自己没有福报啊!我上一次,看到有个老和尚剃度女众,这个老和尚很慈悲,哎呀!某某师!你帮我泡一杯牛奶。泡杯牛奶、准备毛巾,这是很正常的事。然后就比较疼这个,疼这个,其他人就很难接近了,人是已经剃度出家了,但是心要解脱,就没那么简单了!若是这个徒弟不在,出去办事情,老和尚要泡牛奶时,徒弟出门了,没人帮他泡,老和尚就喊其他人帮他泡:某某师!帮我泡杯牛奶。我不会啦,你叫某某人泡就好了。师父若是重视这个徒弟,这个徒弟学历比较高,书读得比较多,做会计,比较疼这个徒弟,另一个就受不了了!我们人的这个度量,确实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女众就是说,我们如果为她剃度,做师父的人,女众有一个好处,不论你怎么打她、骂她,她还是说:师父!我就是要跟着你。对不对?女众是这样,男众就不一样了,男众,你还没开口骂他,他就说:师父!我有自知之明,我自己迁单。他就自己离开了!男众就是这样。所以说,我们人要修行,除了智慧之外,要有勇气去改变那个习性,也就是习气,否…
《智慧的语言 ( 四 )》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