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智慧的语言 ( 四 )▪P15

  ..续本文上一页则我们百千万生都无法成道,习气若是不改,听再多的经,还是没办法!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了解,一切乐跟苦,烦恼跟菩提,都是唯心所造,确实如此!好吃、不好吃,这都是心。我们前两天讲的,都是比较属于一般的初机佛法的入门,我们现在讲的是万法唯心造,这个心的动念,是很可怕的事!我们若是有智慧,一念之间,我们即成就菩提之道。我们应该要了解,所有的感受,苦跟乐,都是虚妄的假相,我现在讲我的感受给你们听,我们每天早上吃稀饭,我们不会有特别的感觉,早上拿起稀饭,端起碗就开始吃了,还吃到发出声音,我们不会去觉得这个稀饭的美,它的口感是什么,我们都不会去感觉。有一次我在莲因寺,忏公那里,那时候读大学,经常去亲近他,因为我的胃肠福报比较大,老是拉肚子,有信徒跟我说:慧律法师!你知不知道,你经常拉肚子是什么原因?我说:我不知道,可能是体质的关系吧!不是!是因为你的法号!我说:我的法号?他说:大家都叫你上慧下律,下律(下痢)就是拉肚子啊!我说:哦!跟名字也有点关系,那可能是真的哦!我说:我这个名字还算很好听,还有一个叫圣琉法师,你如果加“上下”,听起来就怪怪的了:上圣下琉,那就很难听了!我还只是叫做下痢法师而已,还不是很难听。他说:师父!你拉肚子可能是跟你的名字有关系。我说:你乱乱讲!在忏公那里就腹泻,肠子抽筋——这是我的老毛病了——从小就抽筋,抽筋、一直腹泻……就是一直拉肚子。忏公就跟我说:那么益谦啊!你这个腹泻,你三天不要吃饭,自然的断食,这个腹泻自然就会好了。知道吗?结果我第一天没吃饭,起床之后是饿得发抖,没有吃饭啊,师父叫我三天不能吃饭,他是师父,我当徒弟的人,不听话不行啊!对不对?益谦啊!好一点了吗?师父问我,我也不敢答还没有,实际上还是很痛苦,我还是答:嗯、嗯!没有吃饭,全身饿得发抖。接下来还是一直忍耐,第二天没有吃饭,当天晚上就受不了了,第二天晚上就受不了了,腹泻又没有吃饭,不过腹泻果然停了,但是全身无力,去打坐时就靠着椅子,全身无力。到了第三天,师父叫我来:益谦啊!你昨天有没有偷吃?报告师父!没有偷吃。那有没有什么状况啊?师父!有!什么状况?昨天晚上作梦,都梦到在吃东西!啊!这个正常的习气。白天没有吃饭,夜里作梦都梦到在吃饭。到了第三天,已经没有丝毫力气了,早课、晚课时都站不稳了,都没有吃饭,全身无力。到了第四天早上,忏公说:益谦啊!第四天了,可以去吃一点点稀饭的汤,然后加一点盐巴,知道吗?知道、知道!当我这样子端起那个,因为手一直颤抖,端起那个稀饭汤,因为三天都没有吃饭了,喝了第一口:哎呀!这个真是人间的美味,怎么会有稀饭的汤这么好吃的,稀饭的汤怎么会这么好喝!为什么我吃了二、三十年的稀饭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就是这样,这样你们感受得出来吗?万法唯心造,稀饭是你每天在吃的东西,你觉得那是很平凡的东西,但是等到你饿得眼冒金星的时候,光是喝到稀饭汤,你就觉得如饮甘露了!我就开悟了,这就是万法唯心造,同样的东西,只是时间、空间、那个身体的感受不同,你会感觉它是那么美味的东西,那么好吃的东西,万法确实唯心所造。那么我们就要开始注意了,乐跟苦,都是由自心所造,乐跟苦,端赖我们自心,端赖自己的诠释,它并不是缘于外物,或者是别人。记住!所有的快乐,以及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自己的心所造的。佛陀说:弟子们!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人可以给你痛苦,只有你自己可以给你自己痛苦。佛陀说:世间没有一个人,可以给我们痛苦,我们若是大彻大悟,连死都看得开了,那个人能使我们恐怖?遭遇病苦,我们了解四大皆空,五蕴无我,病苦,他照常有那个定力,对不对?真的!所以世尊说:要训练我们这颗心,修行,修行就是要重复的训练我们这颗心,放下、解脱、无所著。

  乐跟苦,为什么说唯心所造呢?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以出家为例,我那时候在雷音寺闭关,有一个在家居士来,他说:啊!师父!他学佛还不是很深入,他说:你为什么要这样?你为什么要把自己关在这个范围内?你为什么要关在这里面?我就跟他说:居士!你为什么要关在外面?他说:你怎么会这样讲?我告诉他:你看我是关在里面,我看你是关在外面啊!不是这样子吗?只是你关的范围比较大,我关的范围比较小。我就告诉他:居士!心若无所著,天地万物就是我的故乡,天上天下,心若是不分别,我这间小房间,就与天地宇宙平等。(众鼓掌)

  再来说明,你的心若是有所著,虽然你拥有全世界,不过回到家里,每天跟你先生吵架,你的世界,也不过是几尺宽而已,因为我们执着啊!大跟小不是看范围的,是看我们的胸量。哦!所以他就有所启发了!所以这个世间人很奇怪,他会说:真可怜!出家人真可怜,也没什么东西好吃,只能吃些简单的素食,出家人真可怜!我就说:啊!你们没有出家真可怜!我就这样讲。所以我都经常这样子反问人家,有一个人来问我:师父、师父!我问你一个问题。我说:好啊!你为什么要出家?我说:居士!换我问你一个问题。他说:哦!你为什么不出家?他说:你怎么会这样问?对啊!你问我为什么要出家,换我问你:你为什么不出家?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嘛!对不对?我讲一句口气比较重的话,我说:居士!你读的书会比我多吗?他说:不会啊!我说:你的智商会比我高吗?不可能啊!那么依你看,我会很丑吗?不会啊!很可爱啊!我这种人才,如果出社会,会输给别人吗?对不对?当不了拿破仑,也能当邓小平,矮个子都是厉害的人,是不是这样?不好意思,(众鼓掌)今天是最后一天,让我吹嘘一下。他说:分析起来倒是真的。我说:那么你想想看,这样分析之后,我的条件都比你好啊!的确没有错!我说:连台湾大学的教授,台大我都去上过课了,从台湾大学一直到清华、交通大学,到高雄医学院,我的学生桃李满天下,一等一的学府我都教过了,那我们为什么要出家?我们并不是脑筋坏掉了。所以那个出家,他就是认识了真正的生命,他知道修行是生命的唯一,他知道智慧是真正的财富。所以佛陀说:拥有外在的财富,不如拥有内在的智慧,智慧是无限量的财富。我今天如果有智慧,无量无边的财产,都是我们的。举一外例子来说,譬如说健亚哥花园,建亚哥花园花了好几亿,建九族文化村,也花了好几亿,对不对?而这个老板——举一个例子来说——因为夫妻吵架,心情不好,他就到亚哥花园,或是去九族文化村参观,他心情不好啊,他愤怒啊、他不满啊,他对这个世间都是记恨,认为人人都要害他,他就愤怒、想报复,内心充满着恨、仇视,他走到百花前面,看到百花盛开,他也没有心情欣赏,花了好几亿、好几百亿,他所种的花,都不是他的,因为他无心欣赏,他只有愤怒、不满。我就不同了,我只需要买一张票,花几百元,我怀着一颗智慧的心、知足的心,我不缺什么啊!对不对?我了知一切相,皆是缘生缘灭,一切法不可得,用这颗清净心,看这个世间,用无所住、无所著、无所分别的心来看百花,不管我看到圆仔花、菜花、或是各种颜色的花,乃至凋谢的花,我都很快乐,因为这就是世间的真相。(众鼓掌)那么简单来说,简单来说就是,世间这些愚痴的人,他只会努力,但是他不会享受,世间这些愚痴的人,很认真打拼的,来创造好的环境,但是他不会改变他的心境,那么他就无法享受人生,这些愚痴的人,都是为了这些智慧的人在打拼,为什么呢?有智慧的人,他用一颗知足的心,我不用花一百亿,开垦什么九族,我不用花任何钱,让你们去开垦,我只须要买一张门票,我就能够享受所有你种的花。(众鼓掌)佛陀在《阿含经》讲过一句话:弟子们!什么叫做真正的快乐?弟子们!真正的快乐,就是不花一毛钱,就可以享受到世间的真理,真正的解脱的道理,叫做真正快乐的人。不用花一毛钱,就能够令心非常的快乐跟欢喜,这是真正了解快乐的人。所以弟子们!世间人追求快乐,其实世间人根本不懂得快乐,世间人认为境界在阻碍我们的心,其实不是,是我们的心去障碍这个境界。这样听懂了吗?(众鼓掌)再讲一遍,我们凡夫的心就是说:我看到你这个人就觉得讨厌,我不想见到你,你最好别在我面前出现!这叫做凡夫,境界,世间人认为,是境界阻碍我们的心。

  所以世尊告诉这个弟子们,不是境界来障碍我们的心,是我们的心去障碍境界。举一个例子来说,这一颗是钻石,钻石放在那边,你可曾听过钻石跟你说话,你听过钻石说:来啊!我是钻石,赶快来执着我,赶快来爱我!你看过钻石说话吗?没看过啊!钻石就是默默的放在那里,但是你为什么会对它这么贪、执着呢?听懂了吗?因为我们这一颗贪的心,知道这是贵重的钻石,就起执着。所以《法华经》说: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每一种法,都安住在它的岗位,缘起性空,处处缘起,处处性空,处处相、处处无相,包括一朵花,它就是缘起、它就是性空;包括一个茶杯,它都是因缘生因缘灭,它也是缘起、也是性空;包括这张桌子,也是缘起、也是性空;包括我们这个身体,也是缘起、也是性空,所以处处相、处处无相,唯一的就是这一颗心,我们不能觉悟,其实我们也不是不能觉悟,我们是故意不觉悟,我问你:你会不会死?会!你会不会生病?会!当你临死时,你的双手还想抓住什么?你还想抓住什么?什么也抓不住啊!一样也没有啊!所以有的人,他做得真的让我们很感动。

  我看以前那个传记,有一个居士,他只是发愿,他说:我这几甲地都要挖起来,要做放生池。只是发这个愿,西方三圣马上现前,阿弥陀佛马上现前。我们人那个愿的力量是很可怕的,我们人造业的力量也是很可怕,很可怕!所以说。你只要…

《智慧的语言 ( 四 )》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