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天台小止观》讲记 正修行第六▪P4

  ..续本文上一页有,还是空的;空的不是说没有,就像这身体是存在,没有错,但这身体是不断在变化,你要吃饭,要喝水,要上厕所,又要穿衣服,又要如何等等,这身体有没有呢?现象是有的,但有─还是离不开这些变化,离不开这些因缘。

  ¨ 从体相用观,无有单一心体

  体:心体是不是有呢?如果一定要从作用之中去认为有体,那还是有,但这有不是自性有,不是实有;所以要了解到这个体,也是从因缘之中所产生,这体还是空的,还是没有自性,这是第一点。体不是不变,体也不是单一的,而是随着因缘在变化。

  第二个才会产生所谓的相:相就会有生灭相,因为体本身就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它的相当然就是会不断地变化,过去、现在、未来变的相,不可能完全一样!我们心的相是什么?见闻觉知的作用,都是心的相,我们起苦乐忧喜舍是心的相,受想行识都是心的相。《百法明门论》所讲的五十一心所,不同的心所,也都是心的一种相,相不断地在变化,所以相不是固定不变的,变化也是因缘所生。

  第三个讲到它的作用:我们常常认为什么东西有用,这有什么用?一个东西是没有用的,用是在因缘之中,所产生出来的。譬如:一个钟!是因为有人去看它,所以它能够被知道有时间,水也是因为有人去喝它,所以它能够解渴,如果放在这边,它就能够解渴吗?当然不能!所以用─不是说一个东西有用,而是这东西跟另外一个法,产生不同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所谓的用,一定是从这些关系的变化,认为它有什么用,如果是单一孤立的,反而是没有用。

  很多人讲到用时,常用一种一厢情愿的认为,这东西有用,它能产生什么用?用这种一个箭头指出来的思想方式;事实上用一定是互相的,从因缘法来看,这都是互相的,相辅相成,才能产生用。因为用是在因缘的变化里面,产生出来的用,所以用也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当然是空无自性。

  ¨ 结论:心是什么?

  这也就说我们从心的体、心的相、心的用去认识分析它,结论都一样!心也是因缘所生法,心也是空无自性;最初一般人认为人都有一个心,这心过去、现在、未来都一样,都有很多用,这样的观念,经过我们的分析之后,就会发觉,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只是一种邪见。

  很多人认为心有用,这个用能自己去用,也就是心能够作主,事实上通过因缘法所见到的心,心不能作主;因为心能起怎样的现象,会起什么作用,还是看它所存在的因缘,心有心的因缘,物有物的因缘。如果从唯识学上来看,心也不是单纯的心,而是有很多不同的现在、过去、种种种子;万物当然又更复杂了!所以在心跟物之间的无尽的缘起里,能感受到心的相,显现出心的用。这样心当然是空幻无主的;当我们了解到心是不实在,心是空幻无主的,我们就不会去打妄想,因为心不能自主,心最重要就是不能自主。

  一般人认为心能够自主,能够想过去、未来,其实不是你在想的,因为这些因缘法的牵就,我们东想西想,不是你在想。如果我认为我在想,你当然可以要想就想,不想就不想。那人怎么会去自找烦恼呢?其实都是因缘所牵的,不能不想;要想什么?自己也不能作主,才有这么多烦恼,如果心能够做主,每人都能够要自在就自在,要解脱就解脱了!哪有这么多问题!所以了解到心是无主的,那种造作心就会慢慢减少,或者说取舍、迎拒,我们常讲:不迎不拒!到时候这种心是无主的,所以心能随着因缘而自在。如果认为有一个心,这心能够造作,能够如何?你必需花很多的心思去规画去完成,但是到最后说─心本来就是随着因缘去转的,那你就好吧!让它去转就没事!

  所以正观主要是观什么?观心体不可得,心相是生灭变化,心用是随着因缘而生的,就能不再起造作心,不再起有为的心,而能止妄想。所谓止妄想,不是变得没有想法,而是变成不造作、不造业!造业是因为有这个心,有这要造的心,才叫造业;如果只是任运起,任运灭这不叫造作。我想如果各位能把前面讲的这一段体相用了解,再回来看长行,就会比较清楚。我们往下看。

  如是等心,为是有耶?为是无耶?

  这有─主要是指体是有还是无?我们都是认为有一个不变的体,然后才有它的作用;但是我们进一步再去问,这体是真的有,还是没有呢?

  ¨ 如果是无者,无则无心。

  如果是没有!一般人当然不会认为无,而认为有,没有就没有心,当然就没有作用,当然不可能!

  云何有心?若谓心是有者,为在是过去、未来:现在耶?若在过去,过去已灭,何得有心?若在未来,未来未至,何得有心?若是现在,现在不住,则不可得,若不可得,则无有心。

  云何有心?如果认为心体是有的,这体是存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过去已过去,没有人会说存在过去;未来还没有来,没人会说存在未来;现在不住!大部份人认为心至少是现在,当然是现在有的,不然怎会有作用呢?但现在还是不断地变化。

  复次:若言心在现在,即当谛观,现在之心,有何的相貌,则心不可得,若不可得,则无有心。

  有人说是现在,现在一方面还在不断地变化,刚才讲到一般人还是认为心是有体,这体是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如果现在的心 是永恒不变,当然不是永恒不变的心体;如果是现在,现在又是什么呢?现在之心,有何等相貌?一般人说是现在,现在的心是什么相貌,说也说不出来!这只是我们的认为,而事实上根本不能讲,现在心是什么相貌,所以从过去不可能建立心体,从现在、未来都不可能建立心体,心体至少不是永恒单一不变的一种心体。

  复次:若以生灭为心相者,心为即是生灭,为不即是生灭。若为即是生灭,一切草木,皆有生灭,亦应即是心相。若非心相,岂得以生灭,为心相耶?当知!心相不可得;心相无故,则无有心。

  如果认为心是永恒不变,就不应以生灭无常为心相;所以如果认为心生灭是心相,跟最初的定义就不相应;如果不以生灭为心相,又没有另外找到一种心相可以当作心,所以永恒不变的心相,还是不可得!心相不可得,当然也是因心体无有故!所以心体,永恒不变的体,在第二次的观照还是没有!

  复次:若谓因现在剎那生灭,成为心者,今谛检生灭,尚不可得,何能成心?若言现在有生灭者,为当过去心灭,现在心生,为不灭而生?若过去心灭,现在之心生,从何处生?若不灭而生,即应有二心并住,而实不然,云何言不灭而生?若非灭生,亦非不灭生,当知则无有生,若无生,则无灭,若无生灭,何得以生灭成心。故知心不可得!

  一般人不管是讲到心讲到我,都是用一条直线的观念,过去、未来、现在都是一条线画下来!先把我们的思想,以一条直线的方式画下来时,又要成立过去跟现在不一样,现在跟未来不一样,就会产生一种很大的问题;过去怎么变成现在?现在要怎么变成未来?用一条直线,前面是过去,后面是未来,这里是现在,既然是一条直线,到这里怎么变成现在?所以就变成两种:

  1. 因为过去灭了,所以现在生;如果过去灭了,现在生,而这现在又从那里生呢?

  2. 如果过去灭了,现在又生了,过去跟现在应是会脱节;所以不可说是过去灭,现在生;如果过去不灭,现在又生了,就会变成有两个心同时存在;事实上也不可能,认为有两个心同时存在。认为过去灭,现在生,不对;认为过去不灭,现在生也不对!到底怎么办呢?

  其实主要问题,根本不能用一条直线的思考方式,来理解心到底怎么变化。佛法讲因缘法,我常讲因缘法是一种网状思想,不是一种直线的思想,每个东西的存在,都有没有穷的因缘在变化,时间不是一条直线,生命更不是一条直线,用单一的思想,就会产生这么多弊端。这个点再如何,都没办法跳过这个点,因为没有其它原因,它是一种孤立的状态,它不可能跳过那个点,而变成未来。这问题在下面自生、他生、共生也是一样!

  复次:若谓定有现在心者,心为从自生,为从他生,为从自他生,为不从自他生。若言从自生,未对境时,何故不自生?若言从他生,他法若是心,则为他心生他心,不应计他心为己心,他法若非心,非心何能生于心?若言因自他合,故有心生,此亦不然。若自他各有心,不待合故有心生,若自他各无生,合亦不能生。若言不因自他生者,应从虚空中生,而实不然,从因缘生,尚不可得,何况无因生。如此种种因缘,推检现在心中生,毕竟不可得。

  不知各位是否看过《中论》的这一品?《中论》第一品讲到四不生: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现在首先比较狭隘讲:心有它的用,从用讲四生:

  我们都认为心有见闻觉知的作用,而见闻觉知的作用是从那里生呢?从自己生,就说心能产生作用,为什么过去没有,现在能产生这样的作用呢?我们看经文:『如果言从自生,未对境时,何故不自生?』如果自己就能生,表示心对境跟不对境,都应该生对不对?譬如说:心就是能看,应该你闭着眼睛也能看,晚上睡觉也能看,为什么只有对到境界时才能看,如果要对境才生,表示不是自生。

  很多人认为心有什么作用?心能见,心能闻,心能如何?是因为心碰到境界了,所以才起这种作用;心没碰到境界,不可能起作用,否则就乱了!心如果就能生,那一下子,现在要生什么呢?不知道要生什么?或者又生一大堆出来!所以它会如何生,会产生如何变化,是因为有因缘,所以才能生,所以非自生。

  『如果言从他生,他法如果是心,则为他心生他心,不应计他心为己心,他法如果非心,非心何能生于心?』这是第二个,称为从他生。为什么不能从他生呢?如果万物有那么多他,到底是哪一个他?或者如果是能从他生,这就不是他。有两种讲法:我们先讲第一种:心不作用,不可能从…

《《天台小止观》讲记 正修行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