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讲解 上 (慧祥法师)▪P3

  ..续本文上一页,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上次跟各位简单地说明了七个词,也就是“布施修福、聪明、知识、技术、智慧、般若波罗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便大家能分清楚这些词基本含义及差别之处。而如果想再深入地去了解如何修证到这七个境界,则是我们大家要相互共勉、各自努力的。因此,请大家深入经藏,解如来真实之义,照见诸法实相,以便再深入体会及修证这七个境界。我在这儿就先不多说了。如果有想要深入再讨论的人,将来遇到时再来讨论。上次已说明“经题”及“般若波罗蜜”了。我今天要开始来跟大家谈谈《金刚经》的译者。

  【译者】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一、“姚秦”是什么意思?

  答:“姚秦”是指中国“后秦”的“姚苌”所建的帝国。

  二、“天竺”是什么意思?

  答:天竺,就是印度,是中国古代时印度的名字。

  三、“三藏”是什么意思?

  答:“三藏”有下列的意思:

  (一)指三种宝藏。

  (二)指“经藏、律藏、论藏”。

  (三)指精通“经藏、律藏、论藏”的法师。例如:唐三藏。

  四、“鸠摩罗什”是什么意思?

  答:“鸠摩罗什”是一个法师的名字。

  (一)鸠摩罗什法师生于何年?圆寂于何年?

  答:鸠摩罗什,生于西元344年,圆寂于西元413年。另一说法是:生于西元350,圆寂于西元409年。

  (二)、“鸠摩罗什”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呢?

  答:“鸠摩罗什”是梵语,Kumarajiva 的音译。又作“究摩罗什”、“鸠摩罗什婆”、“拘摩罗耆婆”,略称“罗什”、“什”,意译作“童寿”,也就是“年少德高”之意。

  (三)“鸠摩罗什”是哪一国人?

  答:“鸠摩罗什”法师,是东晋龟玆国(新疆疏勒)人。

  现在来解说《金刚经》的经文。

  【经文】如是我闻。

  【释经】如此是我所听闻来的。

  【说明】

  一、说“如是我闻”的人是谁呢?

  答:这有很多答案,都是正确的。

  (一)指佛陀,因为当佛陀临入涅槃时,阿难问佛陀,当将来在讲经时,在讲经之开始(经首),应该讲什么。这时佛陀回答:当冠上“如是我闻”。

  (二)指阿难,因为当佛陀入灭后,首次在七叶崛中经典集结时,是由阿难尊者首次说“如是我闻”的。

  (三)指历代佛弟子最初未用文字写下经文时,是以口耳相传将经典记在心中。当要讲经时,都要先说“如是我闻”。

  (四)指古代的译经僧,从各国来到中国时,他们用汉文将梵文的经典翻译出来时,就是在经首依佛制冠上“如是我闻”。

  (五)指现在讲经的人,在讲经时,也要以“如是我闻”的心来讲经。别自大,别自以为是,别以佛陀的代言人自居的方式来讲经。

  二、在汉译经典中“如是我闻”一词,是否还有其他不同的翻译词呢?

  答:有。有时被译为“闻如是”、或“我闻如是”。

  三、“如是我闻”一词,还有什么深一层的含义吗?还是只是“如此是我所听闻来的”而已呢?

  答:“如是我闻”一词,确实有更深的含义。就如同任何佛陀所说的法,都有更深层的含义,当我们在不同层次下修证时,就会有不同的体会。而此“如是我闻”一词,也是如此。

  四、“如是我闻”一词,有何深层的含义呢?

  答:“如是我闻”可以算是一个法门。

  (一)“如是我闻”是一个什么法门呢?

  答:“如是我闻”是进入佛法大海的法门,是通达一切佛法的法门。为什么呢?如《首楞严经》载:“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而这“如是我闻”就是属于“闻”。又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十方一切大圣主,修是四法证菩提。”(CBETA, T03, no. 159, p. 305, a17~29) 。而这“如是我闻”是属于“听闻正法”的法门。

  (二)“如是我闻”的法门,要如何修呢?

  答:想要修“如是我闻”,有下列的法门应修。

  如《大智度论》:“诸佛法无量,有若大海,随众生意故,种种说法。或说有、或说无,或说常,或说无常,或说苦、或说乐,或说我、或说无我,或说勤行三业摄诸善法,或说一切诸法无作相,如是等种种异说,无智闻之,谓为乖错。智者入三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三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CBETA, T25, no. 1509, p. 192, a23~29)。  

  好了!今天上课到此,有关这三个法门,以后再教大家。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金刚经》讲解第四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5年06月19日

  讲别:第四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上次跟大家约略解说了我对“如是我闻”一词的心得,现在接着经文来说明。但是有关学习“如是我闻”的三个法门,所谓“昆勒门”、“空门”、“阿毗昙门”则要专章讨论,不宜在讲经时讲,否则会说远了,现在接着来说明经文。

  【经文】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释经】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说明】

  一、“舍卫国”是什么意思呢?

  答:舍卫国,为中印度古王国名,以城名而做国名。舍卫,梵名Cravasti,巴利名Savatthi。又作舍婆提国、室罗伐国、尸罗跋提国、舍啰婆悉帝国。意译闻物、闻者、无物不有、多有、丰德、好道。又以此城多出名人,多产胜物,故称闻物国。为北憍萨罗国(梵Uttara-Kocala)之都城名,为别于南憍萨罗国(梵Daksina-Kocala),故以都城代称。(请参考《佛光大辞典》舍卫国条)。

  二、“舍卫国”是现在的哪里呢?

  答:有关此国之位置,根据英国考古学家康林罕(A.Cunningham)推定,近于尼泊尔之奥都(Oudh,古称沙只,巴aketa),北方约九十多公里处,即拉布提河(Rapti)左岸之沙赫玛赫(SahetMahet)地方。因近年在该处发掘铭刻有记载,及巨大佛像,大唐西域记卷六所说周长约五公里之城壁,及记述布施祇园精舍田地之铜板等,足资证明此处即舍卫国故址之地。

  三、“祇树给孤独园”是什么意思?

  答:“祇树给孤独园”梵名Jetavana-anathapindasyarama,位于中印度憍萨罗国舍卫城之南,略称祇园或祇树、祇园精舍、祇洹精舍、祇陀林、逝多林,意为松林、胜林。“祇树”乃祇陀太子所捐树林之略称。“给孤独”即舍卫城长者须达(梵Sudatta)之异称,因长者夙怜孤独,好布施,故得此名。此园乃须达长者以黄金铺地而买下地,而祇陀太子因感动而捐出树林,共同为佛陀及其教团所建之僧坊、精舍,故称祇树给孤独园。

  四、“祇树给孤独园”在当时是何建筑规模呢?

  答:“祇树给孤独园”与王舍城之竹林精舍并称为佛教最早之两大精舍。园林之地平正,约有八十顷,内有经行处、讲堂、温室、食堂、厨房、浴舍、病室、莲池、诸房舍。园林中央为香室(梵gandha-kuti,相当于今之佛殿),周围有八十小房。精舍之左右池流清净,树林茂盛,众花异色,蔚然成观。围绕精舍之外,另有十八僧伽蓝。又精舍本为七层之建筑,然玄奘于七世纪参访此地时,该精舍业已荒废。

  五、“祇树给孤独园”是现在的哪里呢?

  答:“祇树给孤独园”位置约当于现今拉布提河(Rapti)南岸所存塞赫特马赫特(Sahet-mahet)之遗迹。

  【经文】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释经】与大比丘们共约一千二百五十位住在一起。

  【说明】

  一、为什么常常看到经典的开始大都是“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呢?

  答:在佛弟子中,虽然有很多弟子都已经是成就解脱的阿罗汉圣果,但是其中有很多,是发愿“常随佛学”的,所以佛陀不论走到哪里弘法,一般地,这“常随众”就是这一千二百五十人。

  二、这一千二百五十人中,都是哪些人呢?

  答:指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人、大目犍连师徒一百人,共一千二百五十人。此千二百五十人先事外道,勤苦累劫而无所证,后承佛化导,即得证果。于是感佛之恩,遂于一一法会常随不舍,称为常随众,故诸经之首列众皆称千二百五十人。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普曜经》卷八,佛光大辞典p732。

  三、“比丘”有分大小的吗?

  答:有。如《四分律》:“小比丘应礼大比丘。”(CBETA,T2…

《《金刚经》讲解 上 (慧祥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