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餐)
◎ 祈求诸佛菩萨威神加持,祈求不是一句空话能求到,一定要以真诚心去实践教义,才能感应道交。(981212早餐)
【真善美慧、常乐我净】
◎ 世法讲“真善美慧”,佛法讲“常乐我净”,这是真有;可是十法界的众生没有,一真法界的佛菩萨有;也就是说起心动念的人没有,不起心动念的人有。佛把心比喻作水,水在平静不起波浪时,像一面镜子,把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比喻真善美慧、常乐我净。可是水一起波浪,虽然还能照境界相,但是支离破碎,所以真善美慧、常乐我净就失去了。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的心即使应化在六道,随类现身,随机说法,还是平静的。说法时,“说而无说,无说而说”;示现时,“现而无现,无现而现”,永远处在一真的境界,心永远保持像水一样的平静。自性功德就是水的光,能照见一切万法。在十法界里,愈往下,心的波动幅度愈大,愈往上波动就小。几时心在境界里不动了,以《华严经》来说,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自性的般若、解脱、法身就现前了。(981121早餐)
【正受】
◎ 真相明白之后,心就定了,心就清净了;此时的感受、享受,佛法称为“正受”,正就是正常。世人的享受不正常,有“苦乐忧喜舍”;佛法的正受,没有“苦乐忧喜舍”。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虽有“苦乐忧喜舍”,那是示现、表演,是游戏神通,不是真的。凡夫是真有苦乐忧喜舍,不是演戏,所以造业。真正觉悟之人,就与诸佛菩萨一样,游戏神通,自在无碍。(981124早餐)
【三十七道品】
◎ “三十七道品”是修行的总原则、总纲领。三十七道品分为七科,首先“四念处”就是教我们看破。四念处所说的,与《金刚经》讲的我、人、众生、寿者全是假的,是一个意思。《金刚经》是对大乘人说的,而四念处是下下根机之人得受用。所以,三十七道品如同六字洪名,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法界众生修学都不离此原则。
◎ 四念处:第一、“观身不净”,观此色身不净。第二、“观受是苦”。第三、“观心无常”。仔细思惟,一个人来到世间短短几十年,纵然长寿活到一百多岁,也是一弹指,刹那之间。第四、“观法无我”,包括“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观身、观受、观心都是属于“我相”,与《金刚经》的旨趣完全相同。看破之后,要放下;三十七道品里的“四如意足”,就是放下,于世出世法都不再放在心上。(981129早餐)
【降魔】
◎ 谚语常说:“好事多磨”,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是我们生活与修行的障碍,要解决此问题,唯有学习释迦牟尼佛的方法。世尊在八相成道里示现“降伏魔外”,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世尊降魔的方法不是对外,而是对内。魔军来扰乱威胁,世尊没有抵抗,魔女来诱惑,世尊也没有逃避,而是用“戒定慧”三学来解决。
◎ 遇到任何威胁利诱,再大的障难,只要将内心的魔怨消除,外面境界就是“无佛亦无魔”;这正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外面的魔境其实就是心魔变现出来的,能变魔境的是自己的邪知邪见、贪嗔烦恼,而外面境界是所变。世尊教我们的方法是要降伏自己能变的心,外面所变的魔境就不碍事了。
◎ 《八大人觉经》中,将魔分为四种︰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五阴魔、烦恼魔、死魔都是属于自己的心魔;唯有天魔是外面的。天魔从哪里来的?也是自己的心魔变现出来的。而世人不明此理,遇到妖魔鬼怪,就想尽方法去抗拒、克服,这永远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将之化解。(981130早餐)
◎ 自己本身有烦恼、邪知邪见,这是一切魔障的根源。所以,只要做到“知见正、除烦恼”,外魔也成佛了。四弘誓愿中的“众生无边誓愿度”,魔也是众生,度魔成佛,才是真正普度众生。(981130早餐)
◎ 世尊示现降魔的本领,用意是要我们学习。只要有邪见、烦恼,决定有魔障,妖魔鬼怪会常常围绕身边。若能除去邪见、烦恼,妖魔鬼怪都成佛了。由此可知,佛、魔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迷,佛就变成魔;一念觉,魔就成佛。因此,魔障的症结不在外,而在自己内心。(981130早餐)
◎ 世间愚人遇到妖魔鬼怪,请道士画符、念咒驱魔,这是用武力对抗。即使你能赢他,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他的怨恨心、报复心仍在,他还会来报复,而且会更凶猛,这就没完没了,问题只会愈来愈糟。所以世尊不对抗,而是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来包容、感化。化魔成佛是好事,自他两利。魔成佛后,会永远感激你,当你示现成佛度生,魔就示现种种身分来护法,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凡是把问题搞糟了,都是愚痴造成的。由此可知,智慧之可贵。(981130早餐)
【正知正见】
◎ 正知正见是从三昧中得来的。一个修行有相当定功之人,也不晓得自己是正定、还是邪定,所以九法界众生修学不能离开经典。修学用功依据的理论、方法,及功夫里所现的境界,若与经典相应,就是正知正见,就是正行、正受;正受就是三昧。三昧的范围很广泛,只要是“正”就是三昧,所以正知、正解、正行、正受都属于三昧。(981130早餐)
【入定】
◎ 我们在经中看到,佛为众生说法,先要示现入定,《华严经》也不例外。《楞伽经》云:“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法身大士已常在定中,佛还需要入定吗?佛是示现入定,就是要说明:说法度生以三昧为根本,一切法都从三昧中流露出来;三昧无限的深广,就是性德的流露。
◎ 定中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先后、大小,所有相对的概念与事相都不存在。一真是如来所证的事实真相,如来所证就是三昧中所现的境界相。此境界对凡夫来讲不可思议。譬如,经上讲“芥子纳须弥”,芥菜子如芝麻一般,芥子没有放大,须弥山也没有缩小,如何能将须弥山放入芥菜子中?就是因为没有大小,所以能相即相容。我们会分别大小、执著大小,小不能容大,这就是魔境。而魔境就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生的;若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无大小、内外,芥子就能纳须弥。凡夫生活在相对的时空里,即科学家讲的“相对论”,相对就是分别执著,不是真的。佛菩萨没有分别执著、没有相对,连理事都没有,所以他没有障碍。在佛菩萨眼中,即使是妖魔鬼怪,也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也以孝顺心、恭敬心待之,丝毫不减。(981130早餐)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 一切现象怎么来的?佛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自己的本性,就是不生不灭的生命;“识”是生命的作用,生命起作用就变现无量无边的境界。法相唯识家解释“识”的定义,就是了别、分别。由此可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从分别心变现出来。经云:“一切法从心想生”,世间谚语说:“心想事成”,此句话的意思很深。这是说明,十法界是我们心想变现出来的,想什么境界就变现什么境界,这就是生命。若我们懂得此句话的意思,并深信不疑,就能体会到十方诸佛如来劝我们修念佛法门的深义。(981115早餐)
◎ 外面境界正如佛所说的“梦幻泡影”,是随著我们的念头起变化,这正是《华严经》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又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是能生,法是所生。你所生的这些法不如意,是能生的心与法性不相应。所以一切境界不是别人变现给你享受的,而是自己变现给自己受用,这是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之后,我们若想生活在一个适意的环境里,一定要遵从佛的教诲。实在讲,遵从佛的教诲,即是遵从自性的性德、自性的法则。诸佛菩萨所讲的是我们自性的法则,不是他自己的;所以佛说他从未说过一句话,他所讲的都是我们自性性德的开发。唯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对于佛法才真正五体投地,全部接纳。(981201早餐)
◎ 天主教劝人求升天堂,他们说没有极乐世界,只有天堂和地狱。大宇宙复杂的情况,天人也无法看到全貌。而我们明了,确有极乐世界、华藏世界和诸佛国土。如何知道有?“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相信。(981223早餐)
◎ 其实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没有,佛法讲“三心不可得”、“诸法无所有”;讲有,是幻有、假有,经上讲“妙有”。所以,天堂、地狱都是妙有,此界、他方也是妙有,极乐世界也不例外。用现在科学家的话来讲,这只是不同的时空维次而已,所谓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科学家已经证实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但从理论上讲是无限度空间。稍稍涉猎佛法的人,就能肯定有无限度空间的存在。你不能突破这些时空,就不能了解真实的状况。无限度不同时空维次,就是无量无边的世界,佛说是“从心想生”。《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就是从心想生。无量无边的众生,有无量无边的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将一真法界变成无量无边不同的空间,变成无量无边不同的境界,道理就在此地。(981223早餐)
【弥陀村】
◎ 住在弥陀村是一分钱不收,因为你是诸佛菩萨,我们理当供养。佛的十种德号里有“应供”,你住在这里,就应当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你要去作佛了,所以我们是以供养诸佛的心来供养你,帮助你在这一生圆成佛道,这个缘多殊胜!(981206早餐)
【缘】
◎ 自己修学要断烦恼习气,要开智慧,帮助别人也是这个目的,可是手段方法要随机应变,因为机缘不同,方式就不同,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而自己诚心诚意去做,自己障碍没有了,但众生有障碍,就是缘不成熟。缘不成熟,自己就要养道,也就是进修,将自己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等待众生机缘成熟,…
《净空法师嘉言录(二) 九 答学佛疑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