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树,然而当饿鬼看见时,却忽然间所有的果实都不复存在,并且只要看一眼也会使整个江河干无一滴。
申二、感受时间:
连续不断受痛苦,有为所造罪业索,
紧紧束缚之众生,寿命五千或万年。
如是接连不断感受痛苦,以造作弥天大罪的坚硬业力索链紧紧束缚的有些饿鬼有情,寿量长达五千年,也有一万不死而一直受苦的。
未二、苦因:
如是一切诸饿鬼,一味获得种种苦,
彼因爱财如命士,非圣吝啬佛所说。
这样的所有饿鬼一味得到的就是饥渴等各种各样的痛苦,导致如此痛苦的因就是总认为自己一所无有、爱财如命之人相续中具有的非圣者之法的吝啬,这一点是正等正觉佛陀所说。《摄集经》中云:“吝啬者转饿鬼界,虽生为人彼世贫。”
巳四(天人之苦)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午一、略说:
天界虽具大安乐,死堕痛苦大于彼,
如是思维高尚士,不贪终尽之天趣。
有幸转生到善趣欲天中虽然具有尽情享受一切圆满受用的大安乐,可是以他们的业力所感,死堕之际的痛苦却远远超过了以前的所有快乐。思维此理之后诸位高尚之士绝不能为了这不稳固、终究穷尽的善趣安乐而爱恋不已。
午二、广说:
身色变得极丑陋,花鬘枯萎不喜座,
衣染污垢身体上,前所未有汗汁流。
所有天人即将死亡之时,身体的色彩变得极其丑陋;以前无论在自己的座垫上安坐多久也不会心生厌烦,而在当时却闷闷不乐;美丽的饰品花鬘也变得凋谢枯萎;天衣上沾染污垢;身体的腋下等部位出现前所未有的汗汁。
天境天人已出现,天界死堕之五相,
犹如地上临终者,所示一切之死兆。
善趣诸天人预示着死堕的五相,凡是居于天界中的诸位天人都会出现,就像地上的人们临死时会出现预兆的死相一样。
由天界中死堕者,设若善根毫无余,
后不自主而投生,旁生饿鬼地狱处。
不仅如此,而且对于从天界死堕的所有天人来说,假设投生善趣之因的善根一无所剩,那么此后必然身不由己地下堕到旁生、饿鬼、地狱任意一趣感受痛苦。
巳五、非天之苦:
非天嗔恨天福故,心中生起大痛苦,
虽具智慧以趣障,无法现见真实谛。
阿修罗由于嫉妒心的等流业驱使,自然而然对天人的福报生起嗔恨,极度痛苦,因为以嫉妒而萌生苦恼之故。非天的众生尽管具有智慧,但由于异熟障或趣障致使依靠它们的身份无法现见真谛。
辰二(知后为避免转生需精勤):分二:一、需避免转生之理由;二、因此为避免转生当猛厉精勤。
巳一、需避免转生之理由:
轮回自性即如此,天人地狱饿鬼畜,
生于何趣皆不妙,当知乃为多害器。
刚刚讲过的轮回自性或过患就是如此,因而无论是转生到天界、人间、地狱、饿鬼、旁生任何一趣,都不是贤妙的投生处,转生到彼处就意味着已陷入忐忑不安、恐怖不已、多苦多难等危害众多之途。所以要认请这一点。
巳二、因此为避免转生当猛厉精勤:
头或衣上骤燃火,放弃一切扑灭之,
精勤趋入涅槃果,无余比此更重要。
如果有人头上或衣服突然失火,那么他必然不顾一切动作迅速奋力扑灭,而了知轮回过患的有智之士为了消灭轮回的火灾更要将舒适享乐抛之脑后,为了避免再流转三有轮回,甚至会放弃扑灭火灾而奋不顾身不惜生命地精进勤勉,因为再没有比推翻轮回更为重要的事了。
子二(宣说善入清净品之理)分二:一、当诚信解脱果;二、实修因之道谛。
丑一、当诚信解脱果:
以戒定慧趣涅槃,寂静调柔无垢染,
无有穷尽无老死,得离四大日月果。
以因之戒定慧三学如意宝,而趣入涅槃果位。所谓的“涅槃”,是指息灭痛苦、不存在三有的结缚之业,故为调柔、无有烦恼之染垢、无有生死病死之果位,所以永无穷尽,远离外道所假立的地水火风日月无情的解脱而获得大乐。或者说,寂 灭是指无余涅槃,灭尽有漏之蕴,调柔则指有余涅槃,诸根调顺。二者都无有烦恼,因而无有垢染……,如是解释也可以。
丑二(实修因之道谛)分二:一、宣说见道;二、宣说修道。
寅一(宣说见道)分二:一、宣说道之本体七觉支;二、宣说别相与寂止相联甚深智慧瑜伽。
卯一、宣说道之本体七觉支:
正念择法及精进,心喜轻安及等持,
等舍此七谓觉支,证得涅槃之善资。
见道时,不忘失所缘的正念、辨别诸法的智慧、精勤取舍的正勤、舒心悦意的正喜、身心堪能的轻安、心一缘安住的等持、远离沉掉的等舍,此七种称谓觉支。所谓的觉是指涅槃 ,支则指随同彼而成为修行之方便。或者说,证悟无我的智慧是菩提之本体支,自性之正念是彼之依处支,精进则是出离支,喜乐是功德支,剩余三者则是无烦恼支。因此,此七菩提支是获得涅槃的善资。
卯二(宣说别相与寂止相联甚深智慧瑜伽)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辰一、略说:
当知无慧无禅定,无有禅定亦无慧,
何者定慧兼有之,轮回海成蹄迹水。
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无有辨别万法的智慧,就无会有殊胜解脱之因的禅定,因为需要入定于以智慧所证悟的意义中之故。无有禅定也同样不会有真实解脱道的智慧,因为只有从入定心中出生如实了达真实义。所以说,如果任何一位补特伽罗定慧或止观圆融双运、兼而有之,则漫无边际的轮回大海也容易渐渐干涸成牛蹄迹的水洼一样,具有止观的补特伽罗有这种力量,因而不难使轮回大海干枯。
辰二(广说)分二:一、宣说所净颠倒趋入实相之未授记见:二、宣说对治清净实相缘起之义。
巳一、宣说所净颠倒趋入实相之未授记见:
所谓十四无记法,世间日亲所言说,
于此等法莫思索,依之非令心寂灭。
我与世间是常、无常、既常亦无常、非常亦非无常,此为前际四边,世间与我为有边、无边、既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此为后际四边,如来涅 槃 后现、不现、既现亦不现、非现 非不现,此为涅 槃 四边,身体与命是一体或异体,这些即是所谓的十四种未授记之法,在世间中,殊胜导师日亲(佛陀)郑重地说:“对于此等问题,不要去思维是此是彼的道理。因为依此并不能使他们心趋寂灭,反而会使他们更加愚钝、大失所望。”此处所谓的“无记法”,意在对于这些外道所问的我是常有,就事物本体(差别事)角度而言,当然是无我,而从(现相)差别法的角度来说,无所授记。如果遮破我,根本不会有任何意义(对方必定认为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而否认),佛陀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没有对此等提问予以答复。
巳二(宣说对治清净实相缘起之义)分二:一、真实缘起;二、赞评彼之优点。
午一、真实缘起:
无明生行行生识,由彼中生名与色,
由名色中生六处,从中生触能仁说。
触中生受彼生爱,由爱生取彼生有,
从有出生若有生,出忧病老求不得,
死与畏等剧苦蕴,生灭则令一切灭。
那么,该如何思维缘起法呢?由尚未证悟无我之奥义的无明中出生行(也就是种子),由行中引生识,识中生受、想等四名与凝酪等色,名色中生眼等内六处,境、根、识三者聚合而生六触,这是能仁佛陀所说。触中生苦乐等受,受中出生取舍之爱,爱中出生为之而奔波之取,从中生能行之有,有中出生后世之生,有生必有忧、病、老、求不得、死、畏、悲哀、意苦等巨大苦蕴。如果无明灭尽,则行灭尽,直至生灭尽之间。如果生已灭,则自然灭尽忧等这所有痛苦。
午二、赞评彼之优点:
此缘起乃佛语藏,弥足珍贵最甚深,
何者若能真见此,已睹真如佛法身。
刚刚所说的这一缘起是佛陀所有广博浩瀚语藏之中最为珍贵之深甚奥义,恰似摩尼宝王一般。何者如果真正现见了这一缘起道理,那么就证明他通过智慧眼已经亲眼目睹了佛陀法身真如觉性本体。
寅二(宣说修道)分三:一、宣说道之本体八正道;二、宣说彼为道之理;三、教授彼道主要为见四谛之智慧。
卯一、宣说道之本体八正道:
正见正命与正勤,正念正定与正语,
正业正思八圣道,为获寂灭当修此。
以前在见道中已证悟之义完全断定,为正见;断除邪命养活,为正命;精进修道为正勤;念念不忘为正念;一缘安住为正定;将所证悟之义传授他众为正语;圣者戒杀等为正业;说法等语言以正确发心驱使,为正思。上述此等即为八正道。依靠此八正道能断除所断,现前解脱,因而为圣道。其中正见是彻底断定支;正思是令他理解支;正语、正业与正命三者是能令他众诚信支;剩余三者是净障支,故称为支。为了获得涅 槃 当修此八正道。
卯二、宣说彼为道之理:
此生即苦称谓爱,爱即彼之集谛因,
灭尽此等即解脱,能得即八圣道支。
生是苦谛的事相,能导致于有生爱著,而爱是能形成生之因——集谛。集谛范围极其广大、形形色色、接连不断,从中生有,而从根本上灭尽苦集这二者即得解脱,而能获得解脱之道也就是八圣道。
卯三、教授彼道主要为见四谛之智慧:
事实如此故为见,圣者四谛恒精勤。
为了能现见刚刚讲过的四圣谛的真如性,恒常当精进修道。
丁三(教诫实行彼等之义)分三:一、以劣身亦能成就之理赐安慰;二、以简要实修之理赐安慰;三、以力所能及实修之理赐安慰。
戊一、以劣身亦能成就之理赐安慰:
未抛舍财诸俗人,了知取舍越惑河,
现前圣法之彼等,亦非从天而降临,
非如庄稼由地出,昔随惑转之异生。
如果心里有我一个在家俗人根本不可能现见圣谛的想法,所谓的“未抛舍财”是指未抛弃妻儿、财宝等,身居红尘的诸位在家人实际上如果了知取舍也完全能够越过烦恼的江河。已现前殊胜果位之法的佛陀与大阿罗汉们也并不是像雨水一样从天而降,也不是像庄稼那样从地而生,其实,这些圣者往昔都必定是受烦恼左右或随烦恼所转的异生凡夫。因此,自己如果也能同样修道,那么毫无疑问能摆脱烦恼的束缚而如实现量生起诸圣者的果位。
戊二、以简要实修之理赐安慰:
离畏何需更繁述,有益窍诀此义藏,
汝当调心世尊说,心乃诸法之根本。
对于没有别人攻破、无所畏惧者(指国王)来说,又何需繁冗复杂地赘述,大有裨益的窍诀精华义仅此而已。大王你要调伏内心,世尊佛陀也说:心是一切法的根本。如言:“内心调柔最善妙,内心调柔引安乐。”
戊三、以力所能及实修之理赐安慰:
如是奉劝汝教言,纵是比丘难尽行,
随力能修其一德,当令人生具实义。
上述对大王你所陈述的这些教言,实际上就是抛弃一切俗世的比丘也难以完全做到,更何况说整日国务繁忙的你了。然而,应当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修行其中一分善行,依此功德能令来之不易的人生具有实义。
乙三(末善尾义)分二:一、教授随喜与回向;二、以摄上述道果诸义而教诲。
丙一(教授随喜与回向)分二:一、回向;二、彼之果。
丁一、回向:
随喜诸善三门善,为得佛果普回向。
满心欢悦而随喜其他圣者凡夫所作的一切有漏无漏善根,三门所行的一切善法,为了利他获得佛果而普皆回向,这是大乘的无上修行,因而你应当身体力行。
丁二(彼之果)分二:一、暂时道果;二、究竟佛果。
戊一、暂时道果:
如是以此善福蕴,汝于无量生世中,
拥有天人世间福,犹如圣者观自在,
摄受数多苦难众,出世除老病贪嗔。
如是依此三轮清净而回向的广大善根福蕴,大王你在修道的过程暂时于生生世世中,投生人天世间, 成为 君主,具自在享有修道的福报。学道期间,要像圣者观音菩萨的行为一样,悲悯摄受不可计数的苦难有情,以大慈大悲辗转降生于世,遣除众生的老病、贪嗔等一切罪过。
戊二、究竟佛果:
犹如阿弥陀佛尊,世间怙主寿无量。
愿你在究竟无学位时,于自己所建的刹土中成为世间怙主,就像无量光佛一样,乃至轮回未空而存在期间,长久住世,寿达无量。
丙二、以摄上述道果诸义而教诲:
戒慧施生净大名,遍及虚空大地上,
人类天众妙龄者,喜乐生爱定寂灭。
尽息惑缠苦有情,坏生死证如来性,
超离尘世名亦息,证得无惧无罪果。
由智慧、持戒、布施中展现的无有罪垢的广大名声,遍布或普遍传扬在天界虚空以及地上人间,使得整个人类的人们与天界的诸天人决定远离依靠妙龄(人)天少女产生身心喜乐的贪恋,愿息灭烦恼痛苦所缠绕的可怜有情的坏灭、出生、死亡,而获证如来正等正觉相好庄严的他利色身、自利寂灭法身,超越世间分别念之境甚至生等之名称也息灭,胜伏死亡等损害,无有老衰的危机,不具病等损恼,获证无所畏惧、永不衰灭、一尘不染之殊胜果位。
甲四(尾义)分二:一、著跋;二、译跋。
乙一、著跋:
阿阇黎圣者龙树劝勉挚友乐行王的《亲友书》撰著圆满。
乙二、译跋:
印度堪布遍知天萨瓦匝德瓦,大罗匝瓦万得即噶瓦拜则(国王赤松德赞时西藏著名三大译师之一)于前弘时期翻译并校对审订。
科判之结文:
何者入定之心间,品享无等最寂味,
除三有疾妙甘露,由圣喉瓶中流出,
为令自他心相续,播植善法之良种,
于此摄义自新撰,此善回向胜菩提。
为三学清净之大善知识札巴嘉村(称幢)吉祥贤等个别大德宣讲时,玛德布玛拉(即麦彭仁波切)撰写,愿广弘佛教如意宝。
深广智云悲雷声,威力雨令三地喜,
佛语深广之百川,集一智德之龙王。
稀有善说青莲园,依文殊师智朝阳,
重新绽放白莲鬘,供养明智蜂喜享。
彼生无垢之善根,愿令普获正见目,
依于四谛取舍舟,度有海憩解脱洲。
愿利乐本佛教宝,恒常不衰永存世,
持教久住讲修兴,自成二利增吉祥。
此释,根据堪为雪域唯一语狮子的麦彭嘉扬南嘉嘉措所造科判及颂词脚注,革萨里嘉扬罗珠嘉措于西庆静处胜乐吉祥寺整理成文。善哉!
公元二00四年八月一日
译毕于色达喇荣圣地
《亲友书释·白莲鬘》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