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对此一定要积累资粮,这就是善种力。
作为修行人,平时一定不能离开修七支供、持诵咒语、放生等帮助我们积累资粮的善行。然而,有些人却大言不惭地说:“修世俗的普通善法只不过是人天福报,对我而言这些并不重要,唯有修持胜观大空性才能解脱轮回,才是最重要的。”乍听之下似乎言之有理,但仔细想想,这只不过是空口白话罢了。试问,你们真有胜义大空性的境界吗?如果有的话,倒值得我们深深随喜,但即便如此,世俗的善根也不能舍离,诚如帝洛巴尊者所说:“吾子那若巴,此现缘起生,未证无生义,莫离积二资。”假如世俗的善法并不重要,那佛陀为什么还讲了那么多积累资粮的方便法,彻证大圆满的上师如意宝为什么一生当中还念了九亿多本尊心咒呢?
因此,无论修任何一个法,积累世俗的资粮都必不可少。它是白法的种子,有了它,没有生起的菩提心才能够生起,已生起的菩提心才能巩固、增长。
【第四是破斥力:当珍惜自己、执着自己的心念生起时,我们就应当思维:从无始以来,这种我执让我饱尝了种种痛苦。连我今世所遭受的痛苦、所造作的恶业,以及未能如愿以偿地修法等等,都是因为我执而产生的。因此,我应努力将执着自己、珍惜自己的这种心念赶尽杀绝;】
第四个是破斥力。破斥什么?就是破斥我执。在一切的大乘经论中,我执都是首当其冲的破斥对象,具体而言,它可分为细微的我执与粗大的我执这两种。有了粗大的我执,自私自利的心就非常猛烈,或者说自尊心很强,除了愿意为自己的亲友赴汤蹈火以外,对于其他人的痛苦,一概不闻不问、无动于衷;而细微的我执,在《入中论》则被称为“萨迦耶见”或“坏聚见”,也就是将五蕴的假合执著为我。
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说:“我执如同哈拉毒药一样,必须要完全舍弃(原文:舍弃爱自如毒食)。”哈拉毒药是一种剧毒无比的毒药,人们一旦接触,马上就会穿肠封喉、中毒身亡,同样,自私自利的我执就像哈拉毒药一样,不管是谁,只要相续中有它,无穷无尽的痛苦就会如影随形,甩也甩不掉。不仅在无始以来它给我们带来了无量痛苦,今世我们也因它造了很多恶业,修法不能如愿以偿。因为有了我执,在家人才会被我的儿子、我的家庭、我的工作等等牵绊,无法出家悟道;出家人也是为了我的房子、我的玻璃窗、我的院子等等劳神,始终不能放下、自在。由此可见,我执是修菩提心的头号大敌,它所带来的危害永远无法估量。作为修行人,我们一定要与它不共戴天,将所有执著“我”的念头斩草除根,令其永无立锥之地。
为了彻底剿灭我执,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或以大乘菩提心的教言,提醒自己以利他为重,对我执不断践踏、轻侮;或挥舞着中观空性的利剑,将我执凌迟处决、碎尸万段;或以大圆满“本来清净”的导弹,轰炸我执的基地,使其永无翻身之日。只要能将我执灭尽,我们可以奋不顾身,这就是终生修持的第四个要点——破斥力。
【第五是发愿力:在每一次行善之后,都应当发愿祈祷:“但愿自己从今日起直至成佛之间,都能不离开修持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但愿自己在遭遇任何违缘障碍时,都能将这些恶缘转为修持菩提心的良伴。”】
第五个是发愿力。今天我们放生了鸽子,念诵了《普贤行愿品》,做了一点善举,这时就应当在心里发愿:“愿我从今日起乃至成佛间,永远都不离修持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愿我在遭遇任何违缘时,都能将这些恶缘转为修菩提心的良伴。”在这个发愿中,主要提到了两个要点:一、自相续始终不离修持世俗、胜义菩提心;二、无论遭遇任何违缘,都能将其转为菩提心的道用。
若想自相续始终不离菩提心,就要先生起菩提心。以什么方法才能生起呢?应以正在受苦的可怜众生作为观修的对境,或者阅读龙树菩萨、阿底峡尊者等高僧大德的传记,或是学习《入菩萨行》、《集学论》等引发菩提心的大乘论典,再或是闭目思维轮回的痛苦以及我执的过患……总而言之,我们应不惜一切代价令菩提心真正生起,生起以后还要想方设法令其稳固不退,日日增长。
假如相续中没有菩提心,像昨天讲的那样,只是一个唯求自利的人,那我们就是一个“俗人”,而具有成办利他心行的人,才叫真正的“大乘修行人”。从这个角度而言,有些人虽然已经出家十年、二十年了,但他的相续中从来没有丝毫的利他之心,这种人就与在家人没有任何差别,称他为“俗人”一点儿也不过份。
作为一名大乘的修行人,我们不仅不能舍离菩提心,在见解上也不能偏离大乘的轨道。以前有两个持戒清净、行为如法的修行人,去拜访阿底峡尊者,尊者首先为他们传授了小乘人无我的法门,他们听后喜不自胜、信心倍增,然后尊者又为他们宣讲了大乘般若空性的法门,他们听后惊恐万分,赶紧捂住耳朵,痛苦地乞求尊者不要再讲下去了。事后尊者感慨地说:“只有清净的戒律是不够的,倘若没有通达大乘的无我空性,修行是永远都不会成功的。”
现在有些小乘国家的佛教徒也是如此,他们的行为威仪非常如法,但却没有强调相续中利他的菩提心。实际上,只是一味注重表面形式而不调心,又怎能获得如来圆满正等觉的佛果呢?以前我去泰国时,对此就有深深的感触,同时对藏传佛教更是由衷地赞叹,我经常会想:“我简直太幸运了,今生不仅能遇到这么好的教法,而且还有行持佛陀圆满教法的机会,倘若我也像他们一样,那么不要说密法大圆满的见解,就连一般的空性正见也很难在相续中生起。”
以上讲的这五种力,大家平时一定要反复修习,如果我们一生中修持了这五种力,那么即使临死时什么善法也没修,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了。有些人经常抱怨:“我在学院呆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没有见到明点?”其实,就算你见到了明点又怎么样?如果你的相续中没有菩提心,哪怕天天与普贤王如来见面,也不一定能对你成佛起到直接的作用。然而这些关键的问题,很多佛教徒根本不懂,鉴于此,我们极有必要将这些大乘教法,尤其是菩提心的功德,尽己所能地弘扬给他们。
谈到这个问题,我个人有很多感想:现在社会上的人,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张旗鼓地作宣传、打广告;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也时常为了宣传他们的教义而举办一些慈善机构。可是佛教徒呢?只想自己得一点法,自己能够解脱就行了,至于弘扬佛法,却似乎非常为难,压根儿也没想过要把佛陀最殊胜的菩提心精华传授给众生。这种现象是当今佛教界最大的悲哀,与世人或其他宗教相比,佛教的未来不容乐观。每每见此情景,心里都非常难过,所以今天在这里我双手合十,诚挚地祈请:每一位三宝弟子,尤其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修行人,对此绝不能再置若罔闻、处身事外了,我们必须要荷担如来家业。传佛明灯、续佛慧命,这个重任,我们义不容辞!
【在敬供上师、三宝,供养护法食子之后,都要虔诚地祈祷:“请加持我能够实现这一切!”】
“实现”什么?就是实现上面所讲的五种力,归纳而言,就是应该如何修菩提心,除此以外,再也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修持了。
虽然我传讲这部论只用仅仅八天的时间,但如果你们能对此重视并经常串习的话,不管你们在临死时,还是活着的时候,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人。反过来说,如果你们对这个法门不屑一顾、嗤之以鼻,那不管修什么大法,最终也必将一无所成。
【这五力可以说是总集了所有修心的教法。那么,依照这一教法,在临终之时的诀窍又是怎样的呢?】
活着的时候应该修持的五种窍诀,我们已经讲完了。在临死时,作为一名大乘修行人,又该怎样把握自己呢?
【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
临死时的教言,也是上面所讲的“五力”,它与活着时修持的五力内容相同,只不过是顺序略有变动而已。
颂词的意思是:我们应于临终前,在自己的各种威仪中,贯彻这五种力的修持。
【当一位修持此法门的补特伽罗罹患致命疾病的时候,首先要依靠善种力来修持。也就是将自己的一切资具受用供养给上师三宝等功德最大的福田,并且要对自己所供养的财物没有一点贪恋执着;】
当我们身患绝症、已经没有生存希望时,应尽量在没死之前,将自己的所有财产处理妥当,比如供养给上师三宝等最大的福田,供养完后,还要对这些供养的财物和自己的亲友断除一切贪执,这就是善种力。
一般人在临死前都会留下遗嘱,安排自己的财产如何处理,针对这种做法,《毗奈耶经》曾呵斥道:“人死之后,财产就是活人之物,不归你所有了。既然你都离开了这个世界,哪里还会有你的财产?”我们有些道友听了这个教言以后,偶尔生一点小病,马上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处理光,等一两天病全好了,自己又两袖清风,什么都没有了,而且借也借不到、买也没有钱,尽管有点儿麻烦,但发心还是挺好的(众笑)!
一个人在临死时,心念会非常强烈,倘若这时对现世的东西执著不舍、不肯放下,那么后果将极为悲惨。《极乐愿文大疏》中就讲过,有个比丘临死时贪执自己的钵盂,结果来世转为了一条毒蛇,专门守护这个钵盂;有些孩童死前贪恋自己的玩具,来世也变成了毒蛇,缠着这个玩具不放。同样,如果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在临死时贪著自己的某样东西,来世就很有可能变成三恶趣的一个众生,不仅无法解脱,而且还要感受无尽的痛苦。所以,应在临死前这样思维:“现在我只剩下一口气了,贪执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即使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黄金,对我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也带不走其中的一分一厘……”如此反复思量,便不会对这些身外物产生贪念了。
当然,如果是暴死或横死的话,就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观想了;还有些人长年卧病在床,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临死时也没有心力观想。除了这两种特殊…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