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P13

  ..續本文上一頁對此一定要積累資糧,這就是善種力。

  作爲修行人,平時一定不能離開修七支供、持誦咒語、放生等幫助我們積累資糧的善行。然而,有些人卻大言不慚地說:“修世俗的普通善法只不過是人天福報,對我而言這些並不重要,唯有修持勝觀大空性才能解脫輪回,才是最重要的。”乍聽之下似乎言之有理,但仔細想想,這只不過是空口白話罷了。試問,你們真有勝義大空性的境界嗎?如果有的話,倒值得我們深深隨喜,但即便如此,世俗的善根也不能舍離,誠如帝洛巴尊者所說:“吾子那若巴,此現緣起生,未證無生義,莫離積二資。”假如世俗的善法並不重要,那佛陀爲什麼還講了那麼多積累資糧的方便法,徹證大圓滿的上師如意寶爲什麼一生當中還念了九億多本尊心咒呢?

  因此,無論修任何一個法,積累世俗的資糧都必不可少。它是白法的種子,有了它,沒有生起的菩提心才能夠生起,已生起的菩提心才能鞏固、增長。

  【第四是破斥力:當珍惜自己、執著自己的心念生起時,我們就應當思維:從無始以來,這種我執讓我飽嘗了種種痛苦。連我今世所遭受的痛苦、所造作的惡業,以及未能如願以償地修法等等,都是因爲我執而産生的。因此,我應努力將執著自己、珍惜自己的這種心念趕盡殺絕;】

  第四個是破斥力。破斥什麼?就是破斥我執。在一切的大乘經論中,我執都是首當其沖的破斥對象,具體而言,它可分爲細微的我執與粗大的我執這兩種。有了粗大的我執,自私自利的心就非常猛烈,或者說自尊心很強,除了願意爲自己的親友赴湯蹈火以外,對于其他人的痛苦,一概不聞不問、無動于衷;而細微的我執,在《入中論》則被稱爲“薩迦耶見”或“壞聚見”,也就是將五蘊的假合執著爲我。

  法王如意寶在《勝利道歌》中說:“我執如同哈拉毒藥一樣,必須要完全舍棄(原文:舍棄愛自如毒食)。”哈拉毒藥是一種劇毒無比的毒藥,人們一旦接觸,馬上就會穿腸封喉、中毒身亡,同樣,自私自利的我執就像哈拉毒藥一樣,不管是誰,只要相續中有它,無窮無盡的痛苦就會如影隨形,甩也甩不掉。不僅在無始以來它給我們帶來了無量痛苦,今世我們也因它造了很多惡業,修法不能如願以償。因爲有了我執,在家人才會被我的兒子、我的家庭、我的工作等等牽絆,無法出家悟道;出家人也是爲了我的房子、我的玻璃窗、我的院子等等勞神,始終不能放下、自在。由此可見,我執是修菩提心的頭號大敵,它所帶來的危害永遠無法估量。作爲修行人,我們一定要與它不共戴天,將所有執著“我”的念頭斬草除根,令其永無立錐之地。

  爲了徹底剿滅我執,我們可以采用各種方法:或以大乘菩提心的教言,提醒自己以利他爲重,對我執不斷踐踏、輕侮;或揮舞著中觀空性的利劍,將我執淩遲處決、碎屍萬段;或以大圓滿“本來清淨”的導彈,轟炸我執的基地,使其永無翻身之日。只要能將我執滅盡,我們可以奮不顧身,這就是終生修持的第四個要點——破斥力。

  【第五是發願力:在每一次行善之後,都應當發願祈禱:“但願自己從今日起直至成佛之間,都能不離開修持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但願自己在遭遇任何違緣障礙時,都能將這些惡緣轉爲修持菩提心的良伴。”】

  第五個是發願力。今天我們放生了鴿子,念誦了《普賢行願品》,做了一點善舉,這時就應當在心裏發願:“願我從今日起乃至成佛間,永遠都不離修持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願我在遭遇任何違緣時,都能將這些惡緣轉爲修菩提心的良伴。”在這個發願中,主要提到了兩個要點:一、自相續始終不離修持世俗、勝義菩提心;二、無論遭遇任何違緣,都能將其轉爲菩提心的道用。

  若想自相續始終不離菩提心,就要先生起菩提心。以什麼方法才能生起呢?應以正在受苦的可憐衆生作爲觀修的對境,或者閱讀龍樹菩薩、阿底峽尊者等高僧大德的傳記,或是學習《入菩薩行》、《集學論》等引發菩提心的大乘論典,再或是閉目思維輪回的痛苦以及我執的過患……總而言之,我們應不惜一切代價令菩提心真正生起,生起以後還要想方設法令其穩固不退,日日增長。

  假如相續中沒有菩提心,像昨天講的那樣,只是一個唯求自利的人,那我們就是一個“俗人”,而具有成辦利他心行的人,才叫真正的“大乘修行人”。從這個角度而言,有些人雖然已經出家十年、二十年了,但他的相續中從來沒有絲毫的利他之心,這種人就與在家人沒有任何差別,稱他爲“俗人”一點兒也不過份。

  作爲一名大乘的修行人,我們不僅不能舍離菩提心,在見解上也不能偏離大乘的軌道。以前有兩個持戒清淨、行爲如法的修行人,去拜訪阿底峽尊者,尊者首先爲他們傳授了小乘人無我的法門,他們聽後喜不自勝、信心倍增,然後尊者又爲他們宣講了大乘般若空性的法門,他們聽後驚恐萬分,趕緊捂住耳朵,痛苦地乞求尊者不要再講下去了。事後尊者感慨地說:“只有清淨的戒律是不夠的,倘若沒有通達大乘的無我空性,修行是永遠都不會成功的。”

  現在有些小乘國家的佛教徒也是如此,他們的行爲威儀非常如法,但卻沒有強調相續中利他的菩提心。實際上,只是一味注重表面形式而不調心,又怎能獲得如來圓滿正等覺的佛果呢?以前我去泰國時,對此就有深深的感觸,同時對藏傳佛教更是由衷地贊歎,我經常會想:“我簡直太幸運了,今生不僅能遇到這麼好的教法,而且還有行持佛陀圓滿教法的機會,倘若我也像他們一樣,那麼不要說密法大圓滿的見解,就連一般的空性正見也很難在相續中生起。”

  以上講的這五種力,大家平時一定要反複修習,如果我們一生中修持了這五種力,那麼即使臨死時什麼善法也沒修,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了。有些人經常抱怨:“我在學院呆了這麼久,爲什麼還沒有見到明點?”其實,就算你見到了明點又怎麼樣?如果你的相續中沒有菩提心,哪怕天天與普賢王如來見面,也不一定能對你成佛起到直接的作用。然而這些關鍵的問題,很多佛教徒根本不懂,鑒于此,我們極有必要將這些大乘教法,尤其是菩提心的功德,盡己所能地弘揚給他們。

  談到這個問題,我個人有很多感想:現在社會上的人,經常爲了一點小事,就大張旗鼓地作宣傳、打廣告;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也時常爲了宣傳他們的教義而舉辦一些慈善機構。可是佛教徒呢?只想自己得一點法,自己能夠解脫就行了,至于弘揚佛法,卻似乎非常爲難,壓根兒也沒想過要把佛陀最殊勝的菩提心精華傳授給衆生。這種現象是當今佛教界最大的悲哀,與世人或其他宗教相比,佛教的未來不容樂觀。每每見此情景,心裏都非常難過,所以今天在這裏我雙手合十,誠摯地祈請:每一位叁寶弟子,尤其是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修行人,對此絕不能再置若罔聞、處身事外了,我們必須要荷擔如來家業。傳佛明燈、續佛慧命,這個重任,我們義不容辭!

  【在敬供上師、叁寶,供養護法食子之後,都要虔誠地祈禱:“請加持我能夠實現這一切!”】

  “實現”什麼?就是實現上面所講的五種力,歸納而言,就是應該如何修菩提心,除此以外,再也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修持了。

  雖然我傳講這部論只用僅僅八天的時間,但如果你們能對此重視並經常串習的話,不管你們在臨死時,還是活著的時候,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乘修行人。反過來說,如果你們對這個法門不屑一顧、嗤之以鼻,那不管修什麼大法,最終也必將一無所成。

  【這五力可以說是總集了所有修心的教法。那麼,依照這一教法,在臨終之時的訣竅又是怎樣的呢?】

  活著的時候應該修持的五種竅訣,我們已經講完了。在臨死時,作爲一名大乘修行人,又該怎樣把握自己呢?

  【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儀】

  臨死時的教言,也是上面所講的“五力”,它與活著時修持的五力內容相同,只不過是順序略有變動而已。

  頌詞的意思是:我們應于臨終前,在自己的各種威儀中,貫徹這五種力的修持。

  【當一位修持此法門的補特伽羅罹患致命疾病的時候,首先要依靠善種力來修持。也就是將自己的一切資具受用供養給上師叁寶等功德最大的福田,並且要對自己所供養的財物沒有一點貪戀執著;】

  當我們身患絕症、已經沒有生存希望時,應盡量在沒死之前,將自己的所有財産處理妥當,比如供養給上師叁寶等最大的福田,供養完後,還要對這些供養的財物和自己的親友斷除一切貪執,這就是善種力。

  一般人在臨死前都會留下遺囑,安排自己的財産如何處理,針對這種做法,《毗奈耶經》曾呵斥道:“人死之後,財産就是活人之物,不歸你所有了。既然你都離開了這個世界,哪裏還會有你的財産?”我們有些道友聽了這個教言以後,偶爾生一點小病,馬上就把所有的東西都處理光,等一兩天病全好了,自己又兩袖清風,什麼都沒有了,而且借也借不到、買也沒有錢,盡管有點兒麻煩,但發心還是挺好的(衆笑)!

  一個人在臨死時,心念會非常強烈,倘若這時對現世的東西執著不舍、不肯放下,那麼後果將極爲悲慘。《極樂願文大疏》中就講過,有個比丘臨死時貪執自己的缽盂,結果來世轉爲了一條毒蛇,專門守護這個缽盂;有些孩童死前貪戀自己的玩具,來世也變成了毒蛇,纏著這個玩具不放。同樣,如果我們也像他們一樣在臨死時貪著自己的某樣東西,來世就很有可能變成叁惡趣的一個衆生,不僅無法解脫,而且還要感受無盡的痛苦。所以,應在臨死前這樣思維:“現在我只剩下一口氣了,貪執這些又有什麼用呢?即使整個世界都變成了黃金,對我來說也沒有任何意義,我也帶不走其中的一分一厘……”如此反複思量,便不會對這些身外物産生貪念了。

  當然,如果是暴死或橫死的話,就沒有辦法做到這樣的觀想了;還有些人長年臥病在床,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臨死時也沒有心力觀想。除了這兩種特殊…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