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六节课
(2005年7月12日晚上9时)
今天讲第六个问题:修心之誓言。
我们在发了菩提心以后,像密宗的三昧耶一样,也有一些不能违背的誓言——菩萨戒。很多论典在讲菩萨戒时,主要侧重于菩萨戒的开遮持犯等学处,而此处是以窍诀方式,劝勉我们应该如何修学菩萨戒。
甲六、(修心之誓言):
【恒学三总义】
修行人应当恒时不断地修学以下三种总义。
【所谓的总义可以分为三点,即:一、不能违背修心之诺言;二、不能过分放纵癫狂;三、不能堕于片面偏袒。(下面对这三个要点分别进行解释:)
第一、我们一定要断除那种自我标榜说:“我是修持修心教法的人”,从而藐视一些细微学处的行为。在内心具备修心法门的前提下,也要竭力守护从别解脱直至金刚密乘所承诺的所有誓言或学处,令其不致犯失;】
发了菩提心以后,要尽量守护以前所受的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所有誓言。然而,有些人认为“我是修大乘菩提心的,烦恼可以直接转为道用”,还有人认为“我是无上密法的修行人,小乘的别解脱戒可以不用守”,进而对一些细微的学处轻视、践踏。要知道,这些学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细微,但不注意取舍的话,因果报应也是非常严重的。
《毗奈耶经》中有个公案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有一天,释迦牟尼佛来到恒河边,见到那里有泥鳅、青蛙、乌龟等五百条生命,于是慈悲为它们开示了“有漏皆苦”等四法印,以此闻法功德,这些旁生死后皆转生于四大天王天。当他们以天眼了知自己转生天界的原因后,为了报恩来到佛前供养天花,佛陀又为他们开示了佛法,令五百天子皆获得了真谛。当时有弟子请问这是什么因缘,佛陀答道:“迦叶佛时,他们曾为出家比丘,由于对细微的学处不加重视,屡屡毁犯,以致最后堕入了恶趣。然以其在迦叶佛前出家的功德,故此世在我的教法中获得了解脱。”由此可见,我们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乃至守持居士戒以上的戒律,以此功德,未来弥勒佛出世时一定会获得成就;反之,如果对细微的学处轻毁、践踏,果报也是令人不寒而栗的。
另外,倘若以三宝为对境,即使随随便便说一句轻毁的话,果报也非常可怕。《百业经》中有个公案讲道:佛陀有一次到恒河岸边,见到那里有五百个饿鬼,佛陀为它们传授佛法后,它们全部获得了解脱。有弟子问佛其中原由,佛陀答曰:“迦叶佛的时候,他们是五百个优婆塞(居士),有一次看到有比丘正在化缘,于是讥讽道:“这些比丘天天从别人手里要东西,简直跟饿鬼没什么差别!”以此恶业所感,他们死后投生为五百饿鬼。”所以,大家平时说话、开玩笑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不经意间就造下轻毁三宝的罪业!
前几天我听一些居士说,网上对学院的个别出家人有各种评论,当时我就问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其中一个答道:“我们是居士,不敢说出家人的过失。上师,您老人家要想知道的话,可以到网上去看一下。”我当时心想:这个居士倒是懂一些因果,毕竟他是个在家身份,虽然网上对出家人有一些说法,但他自己却不敢重复,以此说明他对因果的取舍还是比较注意的。
所以,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修菩提心的人、是学密宗的人,就可以随便践踏学处,这是非常不好的。不管我们以前曾在哪位上师面前,得过何种戒律,都应仔细守护,尽量不要违犯。当然,作为末法时代的众生,烦恼习气异常深重,想要作到戒律清净无垢,这确实有点困难,但是最低的限度,也不能以修菩提心或学密法为由,故意去触犯一些学处。
【第二、我们一定要断除那种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不珍爱自己、不执着自己的程度,而去砍伐神树、与麻风病人相处等等之类的狂放行为。】
有些修行人以为自己刚发了菩提心,就已经变成菩萨了,并且心想:“我现在已经断除了我执,远离了一切执著,这种境界我一定要让成千上万的人知道!”于是,故意跑到一些神山去砍伐神树,或者到尸陀林扒下死人的衣服,穿在自己的身上。以前我们这里就有个别修行人,成天装着大成就者、大瑜伽士的模样,到尸陀林去把死人的头盖骨捡回来盛东西吃,作一些疯狂行为……要知道,一个人的内在修行如果没有跟上见解的话,是根本不允许这么做的。
现在也有类似情况,有些人说:“我是大成就者,可以吸烟,可以喝酒,而且经我加持过的烟,你们去吸的话,一定能获得解脱。”如果他真是大成就者,我们也不好说,毕竟以前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的超凡行为,就是一般凡夫难以想象的;但是,如果自己没有成就,反以这种形象来“度化”众生的话,其结果除了令自己的贪心越来越增上,后世堕落恶趣以外,更会断送了无量众生的慧命。
所以,每个修行人应该清楚自己相续中的我执、贪执断除了没有?如果真的断除了,也要想想这么做别人能不能接受,对众生有没有利益?如果你以神通观察到这种疯狂行为别人完全能接受、对他们完全有利的话,我们也不敢妄加评价。然而,有些高僧大德为了护念众生的心,保护他们相续中的善根,尽管自己的境界超胜了一切,但显现上仍然持守清净的别解脱戒,行为十分如法。就像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他老人家一生的行为,对任何根基的众生都有非常大的饶益。可是现在宁玛巴有个别修行人,不是大成就者,却装出大成就者的行为,打着“大修行人”的招牌,去做双运、降伏、吸烟、喝酒等禁行。这些行为令世人对藏传佛教产生了严重误解,尤其在汉地寺院,影响极其恶劣,以致一些戒律清净、注重威仪的出家人,根本无法接受密法。
所以,我们有些道友啊,你的行为一定要为佛教着想、要为世人考虑,不要仅仅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令人们对密法产生邪见,继而恶意诽谤!
【我们应当按照仲敦巴格西在热振寺所制订的规矩,决不能与噶当派祖师们光明磊落的行迹背道而驰;】
当年热振寺的规矩完全是按别解脱戒的要求来制订的,而且这种传统后来一直传到宗喀巴大师,所以至今仍可以看到,在格鲁派的每个寺院中,出家人的行为寂静、穿着整洁,令人一见便能生信。不仅藏地如此,汉地历来也有一些道场(如虚云老和尚的云居山),戒规非常整肃,威仪调柔如法,使很多世间人看了以后,自然就能对三宝生起恭敬心。
既然藏、汉佛教都有一些清净的威仪,作为出家人,我们理当依此行持。可是,有些出家人自视修行境界很高,已经断除了我执,远离了净垢的分别,所以天天穿一件破烂不堪的脏衣服,扮成济公和尚的样子,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的确,从衣服破烂的角度,这种人是和济公和尚没什么两样,但若从内在修行而言,他相续中的我执是否也像身上的衣服一样破烂,这就不得而知了。倘若没有这种境界,我奉劝这些人还是注意一下自己的威仪,效仿一下格鲁派的如法行为。还有些出家人喜欢穿花花绿绿的衣服,让人看起来不僧不俗的,其实这也不符合仲敦巴在热振寺制订的规矩,作为一名出家人,身上的衣服太过醒目,会让别人看起来很不顺眼。
一个修行人的威仪,不仅能从衣着上反映出来,也可以从他的住处体现出来。以前我去过格鲁派的一些寺院,那里非常整洁干净,每个僧人家中,也都收拾得井井有条,不像我们有些道友,家里乱得一塌糊涂,不要说别人,就连自己也不想住进去。其实,作为一个修行人,即便自己的闻思修再忙,也应该能抽出一些时间来打扫屋子,哪怕你住的是一间草坯房子,把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看起来也是非常舒服的。
所以,大家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威仪,看看各个方面是否如理如法。前一段时间,摩尼宝区有个人不知道是不是精神有点问题,有一天我看见他居然作了很多不雅的动作,如果精神有问题,这种举动还可以理解,但若精神正常的话,我想这种人住在学院也没有多大意义。要知道,现在汉地的一些普通学校,学生们的威仪都会令人见而生喜,倘若我们佛教徒的威仪却没有半点庄重,又怎能让世人对佛法生起信心?
大城市的在家人喜欢追新潮、赶时髦,今天穿牛仔裤、明天穿喇叭裤,今天染黄头发、明天又弄成卷卷头,一天三变对他们来说纯属正常。而相比之下,佛教的戒律威仪,却延续了2500年也从来没有改变过,所以,作为出家人,我们实在没必要去模仿在家人,把自己弄得不伦不类。在这一方面,尼众的某些行为不太令人满意——今天有人买了一件漂亮衣服,明天就可能有二十多个人也要去买。我希望你们不要去学这些,要想学的话,就学中观、因明等这些知识,一个人若对自己的外表太过重视,肯定不是个真正的修行人。
因此,你们的衣着整齐干净就好,不要太扎眼、也不要太破烂,去年我在讲《三戒论》的时候,就曾再三强调过这一点,你们不能听后就忘了,而要在实际行动中去真正行持。国外有些高僧大德,仅仅依靠自己的威仪穿著,就能令成千上万的人生起信心,这是为什么?因为注重威仪不是某个人、某个上师的教言,而是释迦牟尼佛亲自制定的,我们若能真正依教奉行,就可以积累利他的无边资粮,也能为自己的今生来世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所以,作为宁玛巴的修行人,虽然见解上遵循龙猛菩萨的中观意趣,但在行为上,我们一定要仿效菩提萨埵的别解脱律仪。这点请大家务必要注意!
【第三、我们应当唾弃那些只能承受人类予以自己的伤害,却无法忍受鬼神之类的伤害;或是对尊贵人物毕恭毕敬,对卑微之人却轻慢欺侮;或是对亲人悲怜慈爱,对仇敌横眉冷对之类的偏私行为,而应当锻炼培植出对一切众生的平等心。】
世间很多人对不同的众生都有不同的态度,比如一些人对人类的损害可以忍受,但对鬼神等其它众生的伤害却没办法接受,就像某些道友,院子里来了人便笑脸相迎,可如果来的是牦牛,就开始用石头打;还有些人对上面的领导毕恭毕敬、卑…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