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P16

  ..續本文上一頁六節課

  (2005年7月12日晚上9時)

  今天講第六個問題:修心之誓言。

  我們在發了菩提心以後,像密宗的叁昧耶一樣,也有一些不能違背的誓言——菩薩戒。很多論典在講菩薩戒時,主要側重于菩薩戒的開遮持犯等學處,而此處是以竅訣方式,勸勉我們應該如何修學菩薩戒。

  甲六、(修心之誓言):

  【恒學叁總義】

  修行人應當恒時不斷地修學以下叁種總義。

  【所謂的總義可以分爲叁點,即:一、不能違背修心之諾言;二、不能過分放縱癫狂;叁、不能墮于片面偏袒。(下面對這叁個要點分別進行解釋:)

  第一、我們一定要斷除那種自我標榜說:“我是修持修心教法的人”,從而藐視一些細微學處的行爲。在內心具備修心法門的前提下,也要竭力守護從別解脫直至金剛密乘所承諾的所有誓言或學處,令其不致犯失;】

  發了菩提心以後,要盡量守護以前所受的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等所有誓言。然而,有些人認爲“我是修大乘菩提心的,煩惱可以直接轉爲道用”,還有人認爲“我是無上密法的修行人,小乘的別解脫戒可以不用守”,進而對一些細微的學處輕視、踐踏。要知道,這些學處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細微,但不注意取舍的話,因果報應也是非常嚴重的。

  《毗奈耶經》中有個公案就說明了這個道理:有一天,釋迦牟尼佛來到恒河邊,見到那裏有泥鳅、青蛙、烏龜等五百條生命,于是慈悲爲它們開示了“有漏皆苦”等四法印,以此聞法功德,這些旁生死後皆轉生于四大天王天。當他們以天眼了知自己轉生天界的原因後,爲了報恩來到佛前供養天花,佛陀又爲他們開示了佛法,令五百天子皆獲得了真谛。當時有弟子請問這是什麼因緣,佛陀答道:“迦葉佛時,他們曾爲出家比丘,由于對細微的學處不加重視,屢屢毀犯,以致最後墮入了惡趣。然以其在迦葉佛前出家的功德,故此世在我的教法中獲得了解脫。”由此可見,我們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乃至守持居士戒以上的戒律,以此功德,未來彌勒佛出世時一定會獲得成就;反之,如果對細微的學處輕毀、踐踏,果報也是令人不寒而栗的。

  另外,倘若以叁寶爲對境,即使隨隨便便說一句輕毀的話,果報也非常可怕。《百業經》中有個公案講道:佛陀有一次到恒河岸邊,見到那裏有五百個餓鬼,佛陀爲它們傳授佛法後,它們全部獲得了解脫。有弟子問佛其中原由,佛陀答曰:“迦葉佛的時候,他們是五百個優婆塞(居士),有一次看到有比丘正在化緣,于是譏諷道:“這些比丘天天從別人手裏要東西,簡直跟餓鬼沒什麼差別!”以此惡業所感,他們死後投生爲五百餓鬼。”所以,大家平時說話、開玩笑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不經意間就造下輕毀叁寶的罪業!

  前幾天我聽一些居士說,網上對學院的個別出家人有各種評論,當時我就問他們到底說了些什麼,其中一個答道:“我們是居士,不敢說出家人的過失。上師,您老人家要想知道的話,可以到網上去看一下。”我當時心想:這個居士倒是懂一些因果,畢竟他是個在家身份,雖然網上對出家人有一些說法,但他自己卻不敢重複,以此說明他對因果的取舍還是比較注意的。

  所以,如果我們認爲自己是修菩提心的人、是學密宗的人,就可以隨便踐踏學處,這是非常不好的。不管我們以前曾在哪位上師面前,得過何種戒律,都應仔細守護,盡量不要違犯。當然,作爲末法時代的衆生,煩惱習氣異常深重,想要作到戒律清淨無垢,這確實有點困難,但是最低的限度,也不能以修菩提心或學密法爲由,故意去觸犯一些學處。

  【第二、我們一定要斷除那種爲了讓別人知道自己已經達到不珍愛自己、不執著自己的程度,而去砍伐神樹、與麻風病人相處等等之類的狂放行爲。】

  有些修行人以爲自己剛發了菩提心,就已經變成菩薩了,並且心想:“我現在已經斷除了我執,遠離了一切執著,這種境界我一定要讓成千上萬的人知道!”于是,故意跑到一些神山去砍伐神樹,或者到屍陀林扒下死人的衣服,穿在自己的身上。以前我們這裏就有個別修行人,成天裝著大成就者、大瑜伽士的模樣,到屍陀林去把死人的頭蓋骨撿回來盛東西吃,作一些瘋狂行爲……要知道,一個人的內在修行如果沒有跟上見解的話,是根本不允許這麼做的。

  現在也有類似情況,有些人說:“我是大成就者,可以吸煙,可以喝酒,而且經我加持過的煙,你們去吸的話,一定能獲得解脫。”如果他真是大成就者,我們也不好說,畢竟以前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的超凡行爲,就是一般凡夫難以想象的;但是,如果自己沒有成就,反以這種形象來“度化”衆生的話,其結果除了令自己的貪心越來越增上,後世墮落惡趣以外,更會斷送了無量衆生的慧命。

  所以,每個修行人應該清楚自己相續中的我執、貪執斷除了沒有?如果真的斷除了,也要想想這麼做別人能不能接受,對衆生有沒有利益?如果你以神通觀察到這種瘋狂行爲別人完全能接受、對他們完全有利的話,我們也不敢妄加評價。然而,有些高僧大德爲了護念衆生的心,保護他們相續中的善根,盡管自己的境界超勝了一切,但顯現上仍然持守清淨的別解脫戒,行爲十分如法。就像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他老人家一生的行爲,對任何根基的衆生都有非常大的饒益。可是現在甯瑪巴有個別修行人,不是大成就者,卻裝出大成就者的行爲,打著“大修行人”的招牌,去做雙運、降伏、吸煙、喝酒等禁行。這些行爲令世人對藏傳佛教産生了嚴重誤解,尤其在漢地寺院,影響極其惡劣,以致一些戒律清淨、注重威儀的出家人,根本無法接受密法。

  所以,我們有些道友啊,你的行爲一定要爲佛教著想、要爲世人考慮,不要僅僅爲了滿足個人的欲望,而令人們對密法産生邪見,繼而惡意誹謗!

  【我們應當按照仲敦巴格西在熱振寺所製訂的規矩,決不能與噶當派祖師們光明磊落的行迹背道而馳;】

  當年熱振寺的規矩完全是按別解脫戒的要求來製訂的,而且這種傳統後來一直傳到宗喀巴大師,所以至今仍可以看到,在格魯派的每個寺院中,出家人的行爲寂靜、穿著整潔,令人一見便能生信。不僅藏地如此,漢地曆來也有一些道場(如虛雲老和尚的雲居山),戒規非常整肅,威儀調柔如法,使很多世間人看了以後,自然就能對叁寶生起恭敬心。

  既然藏、漢佛教都有一些清淨的威儀,作爲出家人,我們理當依此行持。可是,有些出家人自視修行境界很高,已經斷除了我執,遠離了淨垢的分別,所以天天穿一件破爛不堪的髒衣服,扮成濟公和尚的樣子,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的確,從衣服破爛的角度,這種人是和濟公和尚沒什麼兩樣,但若從內在修行而言,他相續中的我執是否也像身上的衣服一樣破爛,這就不得而知了。倘若沒有這種境界,我奉勸這些人還是注意一下自己的威儀,效仿一下格魯派的如法行爲。還有些出家人喜歡穿花花綠綠的衣服,讓人看起來不僧不俗的,其實這也不符合仲敦巴在熱振寺製訂的規矩,作爲一名出家人,身上的衣服太過醒目,會讓別人看起來很不順眼。

  一個修行人的威儀,不僅能從衣著上反映出來,也可以從他的住處體現出來。以前我去過格魯派的一些寺院,那裏非常整潔幹淨,每個僧人家中,也都收拾得井井有條,不像我們有些道友,家裏亂得一塌糊塗,不要說別人,就連自己也不想住進去。其實,作爲一個修行人,即便自己的聞思修再忙,也應該能抽出一些時間來打掃屋子,哪怕你住的是一間草坯房子,把地面掃得幹幹淨淨,看起來也是非常舒服的。

  所以,大家應該注意一下自己的威儀,看看各個方面是否如理如法。前一段時間,摩尼寶區有個人不知道是不是精神有點問題,有一天我看見他居然作了很多不雅的動作,如果精神有問題,這種舉動還可以理解,但若精神正常的話,我想這種人住在學院也沒有多大意義。要知道,現在漢地的一些普通學校,學生們的威儀都會令人見而生喜,倘若我們佛教徒的威儀卻沒有半點莊重,又怎能讓世人對佛法生起信心?

  大城市的在家人喜歡追新潮、趕時髦,今天穿牛仔褲、明天穿喇叭褲,今天染黃頭發、明天又弄成卷卷頭,一天叁變對他們來說純屬正常。而相比之下,佛教的戒律威儀,卻延續了2500年也從來沒有改變過,所以,作爲出家人,我們實在沒必要去模仿在家人,把自己弄得不倫不類。在這一方面,尼衆的某些行爲不太令人滿意——今天有人買了一件漂亮衣服,明天就可能有二十多個人也要去買。我希望你們不要去學這些,要想學的話,就學中觀、因明等這些知識,一個人若對自己的外表太過重視,肯定不是個真正的修行人。

  因此,你們的衣著整齊幹淨就好,不要太紮眼、也不要太破爛,去年我在講《叁戒論》的時候,就曾再叁強調過這一點,你們不能聽後就忘了,而要在實際行動中去真正行持。國外有些高僧大德,僅僅依靠自己的威儀穿著,就能令成千上萬的人生起信心,這是爲什麼?因爲注重威儀不是某個人、某個上師的教言,而是釋迦牟尼佛親自製定的,我們若能真正依教奉行,就可以積累利他的無邊資糧,也能爲自己的今生來世帶來不可估量的利益。所以,作爲甯瑪巴的修行人,雖然見解上遵循龍猛菩薩的中觀意趣,但在行爲上,我們一定要仿效菩提薩埵的別解脫律儀。這點請大家務必要注意!

  【第叁、我們應當唾棄那些只能承受人類予以自己的傷害,卻無法忍受鬼神之類的傷害;或是對尊貴人物畢恭畢敬,對卑微之人卻輕慢欺侮;或是對親人悲憐慈愛,對仇敵橫眉冷對之類的偏私行爲,而應當鍛煉培植出對一切衆生的平等心。】

  世間很多人對不同的衆生都有不同的態度,比如一些人對人類的損害可以忍受,但對鬼神等其它衆生的傷害卻沒辦法接受,就像某些道友,院子裏來了人便笑臉相迎,可如果來的是牦牛,就開始用石頭打;還有些人對上面的領導畢恭畢敬、卑…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