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P19

  ..续本文上一页什么毛病都没有,这样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平时我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不讲自己的功德,只讲自己的过失,所有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在修行过程中,最可怕的魔就是内心的我执魔,一旦我们被这个魔控制,就会始终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对,别人做什么都不对。记得我们前面讲过,朗日塘巴格西说:“所有的甚深教法,都是将所有的过失归于自己,而将所有的功德赋予尊贵众生。”这一点,世间那些自私狡诈的人肯定做不到,但作为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修行人,你们是否能做得到呢?

  【不好强争先断除诸邪命】

  不要争强好胜,要断除一切邪命养活。

  【我们必须驱除那种通过千方百计,而将与人共有的财物受用归于己有的心态与行为。】

  比如在赛马时,每个参赛者都想尽量把对手甩在后面,自己一个人遥遥领先,同样的道理,在同一个场合中,有些人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利益自己,排挤他人,所有名声、财富、受用等好处,都由“我”一个人独自占有,千万不能让旁人分得一杯羹。这种恶念,就是这里所讲的“好强争先”。

  【更要弃绝那种为了让自己得到究竟的利益,而暂时先让他人获利得胜,自己吃亏失败;或者为了灭除恶魔或疾病而去修心之类的、有计谋、有条件的自私行为。】

  此处提到了两种更应唾弃的行为:有些极其狡诈的人,为了自己能获得究竟的利益,暂时让一点蝇头小利给别人,以作为“放长线钓大鱼”的诱饵。就像社会上的某些生意人,动不动就声称“跳楼价”、“买一赠一”、“亏本大甩卖”,表面上似乎是顾客占到了便宜,但实际上,他自己一点儿也没亏,早就囊中鼓鼓、一本万利了。

  还有些人,修心只是为了消灭自己的疾病或魔障,至于其他众生,根本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我们也必须要根除。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仿佛又将修心法门仅仅作为能够利益妖魔鬼怪的方法来修持,既然如此(尽心尽力地取悦于鬼神),那就与苯波教的作法一般无二了。】

  这句话是说,我们若将修心法门当作利益鬼神的方便,就与苯波教没有什么差别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圆满前行》中讲,苯波教以新鲜的血肉为供养,通过念诵一些仪轨,暂时取悦一些鬼神,使它们愿意为自己效劳,以成办某种利益。同样,如果我们也是以修心为代价,为了让自己健康、发财,而念诵一些仪轨、供养诸佛菩萨,那么这种“为自己而尽力取悦圣尊”的举动,就与苯波教无二无别了。

  既然不能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来念经,那我们生病或遭遇到违缘时,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念经呢?正确的心态是这样的:由于我的一切都属于众生,所以如果我身体健康对众生有利,就请三宝加持我疾病痊愈;如果我生病对众生有利,就请三宝加持我的病千万不要好。如果有邪魔鬼魅来加害我,也愿我能依靠诵经的功德,满足它们的一切所需……

  按贡智仁波切的讲义,这句话还有另一种解释:“断除诸邪命”是指断除一切邪见、邪修、邪行。所谓“邪见”,指的是常见、断见;“邪修”是将本来不正确的修行,误认为是正确的修行;“邪行”指将违背戒律的行为,当作是应该遵守的行为。以上这三种邪命,我们全部要一一断除。

  【而作为真正的正法,是必须能够对治自己的烦恼与妄念的。】

  【天莫沦为魔】

  天尊切莫沦落为魔众。本来天尊是用来恭敬供养的,但如果没修好,就会变成给自己带来违缘的魔众。

  【世间人都说:如果不恭敬自己的神,神就会伤害自己,这样一来,天尊也就沦为魔鬼了。

  同样,如果我们通过修心,反而使相续中的我慢、骄傲不断增长,那么这个(修心之)法就变成非法了。】

  世间很多天尊神灵因为不是修行者,所以就很容易被得罪,如果时时对他恭敬有加,他就会照顾你;倘若一天没有好好恭敬,天尊就可能会反过来伤害自己,同样,正法本来是对治烦恼的一剂良药,可如果没有抓住修行的窍诀,依靠正法不仅无法调伏烦恼,反而会成为增上嫉妒、傲慢的近取因。这样一来,如同天尊沦为魔一样,修心的法也就变成非法了。诚如帕单巴尊者所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

  在此提醒大家,我们供护法应选择正规的护法,要么是佛菩萨的化身,要么是被佛菩萨调化好的世间鬼神,像格萨尔王、单坚等大圆满三大护法之类的护法,我们就可以放心地供养,对这些护法,即使因为某种缘故而中断供养,他们也不会降罪于我们,而其他偶尔会给我们带来某些暂时利益的世间护法就很难说了,所以,在选择护法方面,我们一定要慎重。

  【依靠修心教法来修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调伏自己的相续,如果心相续反而因我慢而变得刚愎自用、顽固不化,则是根本没有领略到正法关要的表现。这就如同魔鬼从东方来加害,而我们却把替身品、赎命物送到西方的作法一样。】

  《开启修心门扉》中也有这个公案:我们遣魔的时候,理当把替身品、赎命物送到魔鬼来的东方,如果南辕北辙,本该送到东方的东西却送到了西方,那就没有办法遣除魔障的危害了。同样的道理,修心是为了调伏相续中的烦恼,但如果方向搞错了,没有针对“我执”下手的话,不仅无法遣除烦恼,反而会令自己的烦恼更加增上,相续也会变得更顽强难化了。

  大家看起来似乎非常困了,那我就把后面的部分直接念下去吧……

  【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症下药,彻底地斩除珍爱自己、执着自己的心念,将自己视为与所有众生的仆人一般低贱。

  为乐莫求苦

  如果在自己的亲朋好友等等去世的时候,自己想到的却是:“这下他的衣食、财物、法本等等终于可以归我所有了!”;在施主生病或死亡的时候,自己却在盘算:“他们一定会来以供养而行善积德,(我便可以从中获利了!)”;在某位与己相当的修行者离开人世之际,自己也认为:“现在就只有我一个人有福报了!”;在敌人死亡的时候,也幸灾乐祸地想着:“他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来祸害我了,这是多么称心如意的事啊!”。

  上述诸类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希望他人痛苦的想法,我们务必要斩草除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回向偈)

  

  第七节课

  (2005年7月13日晚上9时)

  今天讲《〈修心七要〉耳传略释》的最后一个问题——修心的学处。

  一般来说,学处和誓言虽然称呼不同,但意思都一样,而此处它们的角度略有差别,誓言主要从“破”的方面讲,学处是从“立”的方面讲的。也就是说,前几天讲的誓言是提醒我们在发了菩提心以后,有些事情不能做,而这里讲的学处则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必须要去做。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差别。

  这次的《〈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得不是很详细,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晚上讲课的效果也不是特别好。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只有今天、明天两堂课了,希望大家能够善始善终、专心听讲。

  甲七、(修心之学处):

  【诸瑜伽摄一】

  “瑜伽”是指日常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摄一”就是全部归摄于利他的菩提心当中。

  【我们还应当修学令修心之法不但不退失,而且要不断增长的方法。所谓“诸瑜伽归一”的意思,就是指修心者在修持包括饮食、穿衣等等在内的所有瑜伽中,都要以利益其他众生的念头摄持。】

  以前没有生起菩提心的话,应想尽一切办法使它生起,生起以后,不仅要让它不退失,还要通过各种方法使它增长。怎么增长呢?就是“诸瑜伽摄一”,即在平时的行住坐卧中,所有的威仪都要有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走路、睡觉,甚至包括上厕所,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行为,都要以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来摄持。比如说,早上起来,洗脸时应该想:“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吃饭时想:“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平时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益众生。

  然而,现在大多数人恰恰相反,无论遇到什么事情,第一个想到的绝不是众生而是“我”,例如“今天我要出门办事,请上师加持我顺利”、“我在路上时,请保佑我不要出车祸”……这就是大多数人最不好的一个习气毛病,做任何事情都是自私自利的发心,这对于修行人来说,是非常不应理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原有的习惯,一切威仪都以菩提心来摄持。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往往记不得发心,或者在做事过程中把利他的心忘了,这些情况比较常见,但若能以正知正念长期串习的话,最后所有的行为都会不离菩提心的。

  真正具有菩提心的高僧大德,无论处于什么环境和地位,都不会舍弃利他的菩提心。比如,当他被众人恭敬赞叹时,不会认为我是多么了不起;当他贫穷困苦,甚至被关在监狱里时,也不会考虑个人的安危,考虑的只是众生的利益,愿自己所受的苦可以代替一切众生的苦,而且在监狱里还为众生传法,开示取舍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在整个世间,最恶劣的环境当属监狱了,如果一个人身陷囹圄都能不舍菩提心的话,那在快乐或平庸时,也肯定不会舍离菩提心的。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观察自己的行住坐卧能不能以菩提心来摄持,如果能的话,也用不着天天手拿念珠,嚷着非要闭关不可了。

  在这一点上,高僧大德与我们凡夫是不一样的。以前我和上师如意宝去国外时,遇到一些风景优美的花园,他老人家似乎和大家一样,也会对馥郁的鲜花、雅致的环境赞叹一番,但与我们不同的是,上师对这一切毫不贪恋执著,而且还以菩提心摄持,将这种快乐回向给一切众生。由此可见,发了菩提心的高僧大德,不管是在什么场合下,都与普通人不相同,他们能把所看见的、所接触的外境全部用上,没有一个不是用来修菩提心的。他们痛苦也好、快乐也好,到汉地也好、到藏地也好,在城市也好、在乡村也好,一天24小时从来没有浪费过一分钟,全部都在…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