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P20

  ..续本文上一页修菩提心。可我们呢?心情好的时候,能修上一段时间;心情不好时,就根本不修了,尤其是遇到一些比较可怕的违缘时,不仅菩提心的影子找不到,而且修行的行为也可能会完全舍弃。这就是没有修炼的缘故。

  【遇违缘修一】

  在遇到违缘时,唯一应该修什么呢?就是利他的菩提心。

  【我们在修持修心教法之际,如果出现因罹患疾病、魔鬼障碍、他人憎恨以及自己的烦恼更为猖獗等等,而令自己不想继续修持修心教法的时候,就应当思维: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众生都在承受着与自己一样的灾难,从而对它们生起不可抑制的慈悲之心。】

  修行的时候,作为欲界众生,不可能一生当中完全一帆风顺,没有任何违缘。有时会不幸患上癌症、肺炎、肝炎等疾病;有时会遭遇到人或非人的魔障侵害;有时心情沮丧,觉得每个人都看不起自己、歧视自己;有时候相续中的烦恼特别猖狂……遇到这些情况,很多人都不想修了,甚至认为:上师三宝一点儿都不加持我,像我这么倒霉的人,未来又有什么希望呢?还不如就此堕下去吧,算了吧……

  当自己对自己非常失望时,大乘修行人应该这样思维: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众生正蒙受着和我一样的灾难,愿我来代替他们的苦,使他们远离灾难,永远快乐。诚如《佛子行》中所说:“贫穷恒常受人欺,且为重疾恶魔逼,众生罪苦自代受,无有怯懦佛子行。”

  讲了这么多天的修心教言,你们遇到问题时应该多多少少能用上一点吧!可是昨天刚讲的内容,现在用不上的还是大有人在。刚才有个老年人给我打电话:“上师,我现在非常痛苦,又生病、别人又欺负我,您能不能给我找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呀?”其实,不要说是我,就算是诸佛菩萨,除了这个办法以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于是我对他说:“你可以观想自他交换,代一切众生受苦啊!”那个老人听后回答:“这个办法也对,但我想……应该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吧?不然的话,怎么还这么痛苦呢?”一方面可能是这个老人的业力现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没有以这些修心的法要来调伏相续,总以为从别的地方吃点药、得个加持,依靠某种物质的力量,就能消除自相续中的烦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那正确的观念是什么呢?当身患重病、别人也欺负自己的时候,应当这样想:“愿一切众生的疾病、痛苦,以及所有不愉快的事情,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让我一个人来承受痛苦。”这就是《修心七要》上上下下最根本、最唯一的窍诀!

  有些道友这几天听了这部论以后,觉得对调伏自己的相续很管用,下课后纷纷来我面前致谢,感谢我能传这么好的法。我想的确如此,这么好的法门,如果大家好好闻受修持的话,对自己一定是有帮助的。第一堂课我在给大家介绍无著菩萨时说过:无著菩萨的金刚语,没有一句不让人生起菩提心的,所以上师如意宝以前就非常想讲无著菩萨的《入行论·善说海》;我刚来学院时,在一位堪布座下听辅导,他老人家也很喜欢背无著菩萨的论典,常听他赞道:“无著菩萨的教言对人们的相续非常有帮助,它能令我们很快就生起菩提心。”

  在座的道友,不知道你们这一次有没有真正生起菩提心?如果没有,那能不能想到:“菩提心真是非常难得,虽然现在没有生起,但是我一定要在不久的将来,想尽办法让它在自相续中生起来。”其实,世俗菩提心对我们来说,生起来也并不困难。如果是证悟胜义菩提心,或者通达无上大圆满的光明觉性,这对我们凡夫俗子来说是有点难办,可世俗菩提心,只要你方法掌握了,在此基础上反复串习,我想在相续中产生也不会难如登天。

  【并进一步观想:但愿能将这些众生的所有灾难全部聚集在自己的相续……从而修持自他相换。】

  当自己正在感受痛苦时,要知道,世界上还有成千上万的众生也在感受着和我们一样的痛苦,此时应该发愿:通过修自他相换的力量,誓愿代一切众生受苦。

  释迦牟尼佛因地时曾转生为匝哦之女,因踢过母亲的头,后来堕入了地狱,当他在地狱中感受铁轮飞顶的痛苦时,他发愿:“世界上无数和我一样因忤逆母亲而感受这种痛苦的众生,但愿他们的痛苦都由我来代受。”以此菩提心的功德所感,他死后转生到了天界。这个公案充分说明,我们在值遇痛苦和灾难时,唯一能解救自己的,就是利他的菩提心。

  【初后行二事】

  “初”指早上,“后”指晚上,“二事”是指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或者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这个颂词的意思是说,无论早上还是晚上,我们都不能忘记修持这两种菩提心。

  【在每天早上,我们应当以“今天无论如何都不能离开两种菩提心”的动机来带动所有的行为;在白天,也要时时刻刻以这种正知正念来摄持;晚上睡觉前,我们也应该对当天的行为加以反省,如果发现有违背菩提心的作法,就要狠揭猛批自己的过失,然后励力忏悔,并且发誓:“今后一定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没有发现违背菩提心的作法,就应当在心中生起欢喜,并且发愿“我今后仍然要像这样修持。”】

  早上起来时,应该想:“今天所作的一切,最好不要离开菩提心,也不要做违背菩提心的事情”,以这种心态来带动白天的一切行为。《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也讲到,早上的时候,我们不要像牦牛从牛圈里爬起来一样,马上就起床,应该好好思维昨天晚上做了什么梦,如果是善法方面的梦,就应随喜功德并作回向,如果是不好的恶梦,则要精进忏悔。在白天,也应时时刻刻以菩提心来摄持自己的言行。到了晚上,不要在无念的状态中,倒在床上就蒙头大睡,而应在临睡前,坐在床塌上,想一想白天都做了什么。如果一天的所作有违背菩提心、违背正法的,就要猛厉呵斥自己,并以惭愧心而进行忏悔;如果做的事情都是利益他人的,则将一切功德回向给众生。这样的话,一天的所作所为就决定不离菩提心了。

  有些道友平时关在家里,与人不接触的时候,似乎菩提心修得还可以,但是一出门接触人,很快就因为看不惯他人的举动,而使自己的菩提心摇摇欲坠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干脆不敢出来,谁也不愿意接触。其实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大乘的发心是利益众生,在此过程中难免与人接触摩擦,若想避免对人挑三拣四从而失坏菩提心的话,就应该像昨天讲的那样,唯一对他人观清净心、对自己观过失心,一生起恶念,马上就狠狠自责、励力忏悔,发愿从今以后一定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倘若我们不仅没有危害众生,反而还帮助了他们,这时就要生起欢喜心,发愿今后仍如此行持。前天我和齐美仁真堪布放生回来,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当时齐美仁真堪布已经很累了,但看到商店门口有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捡了很多纸箱子却背不动时,他不顾自己的疲劳,马上跑过去帮她背……虽然表面上看来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行为,也就是世间人所谓的“学雷锋”吧,但从这些微不足道的行为中,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如何。世间的助人为乐,经常带着很多功利色彩,比如,能给我带来好处的人,我就愿意帮他;而对我无利无害的人,则根本不搭理,但修行人与此截然不同,无论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只要众生有困难,都愿意无条件地去帮助。

  到了晚上,还应该反省一下当天的所作,看看自己在白天都做了哪些事情:有时候会发现自己的行为很不如法;有时候会觉得一天下来收获很大,该背的经论也背了,该听的法也听了,没有损害任何道友,还救了一只濒死的小蚂蚁;有时候一天的行为都处于无记当中,除了一日三餐以外,什么善事恶事也没有做,一直是浑浑噩噩的……这几种现象,哪些该取、哪些该舍,我们心中必须要有数。

  【二境皆应忍】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一旦出现后,就都要学会安忍。

  【在眷属、财物等等十分圆满富足的时候,我们应当不骄不躁地将这一切了知为如幻,并尽可能地将其转化成利他的方便;】

  以下讲了在我们面前将会出现的两种对境。第一种是顺境:由于前世的业力,或者今生的一些方便,有些人不仅眷属众多,财富、地位、名声、权势异常圆满,而且也有无数的人对他恭敬赞叹,觉得他非常了不起。在这个时候,大多数凡夫人都禁不起外界的诱惑,觉得自己春风得意,进而生起傲慢心来。其实这是不应理的,要知道,现在的这点福报,若与以前的转轮圣王、多闻天子相比,简直如蚁穴般低劣浅陋,而且,福报的本性是无常的、有漏的,享受完后就消失无存了,既然如此,这些暂时的东西又有什么可骄傲的呢?所以在遇到顺境时,应尽量将这一切观为如幻如梦,并尽可能地以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地位来利益众生。

  然而可怜的是,有些人尽管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却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利益别人。前段时间,我和慈诚罗珠堪布去了一个地方,当地有个非常出名的有钱人,名下拥有几十家豪华宾馆,但他从来不供养三宝,也不修建学校,只是把赚来的钱不断投资再建新的宾馆,几十年来一直乐此不疲。当时我想:“现在有那么多孩子读不起书,如果他愿意拿出自己一个月的盈利,也能建一所学校,让几百个孩子有书读。可惜的是,他根本不愿意积这个福报,还在一门心思地只为赚钱,如今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如果再不抓紧时间为后世多积点资粮的话,一旦大限来临,来世一定会非常可怜。”

  不仅有钱人如此,现在的有权人也是同样,他们虽然拥有高官厚禄,但却没有想过利益众生,所拥有的权势仅仅是为了自己获得今生的安乐而已。所以有时想想,法王如意宝真的是非常了不起,他老人家利用自己的名声、地位、修证等,将我们这些可怜众生从无明的黑暗中解救了出来,如果上师也像那些人一样只顾自己的话,我们是得不到什么利益的,如同天空中虽有太阳,但若被乌云障蔽,地上的万物也无法依靠阳光茁壮生长一样。

  在座的道友中,将来能拥有…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