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的想法和行为。】
上师以及父母,这些都是严厉的对境,在显现上不管他们对我们如何,我们也不能生起丝毫的嗔恨心,或者伤害他们的念头。
【不依赖他缘】
修心的时候,不应该随外在的因缘而转。也就是说,外在的因缘如果具足,自己就好好修行,一旦不具足了,就放弃修行,这种做法是完全不合理的。
【我们不需要观待拥有衣食等等资具,无有人与非人的伤害,以及身体健康等等顺缘的具备。在这些顺缘不具足时,我们就要以两种菩提心而将这种不具足转为道用。】
修心不应该观待外在的因缘。比如说,有些人吃的也有、穿的也不愁,既没有非人的损害,身体也很健康,当这些顺缘都具足时,修行会日进千竿,看起来非常不错;然而一旦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人与非人天天加害自己,以至于百病缠身的话,原来的修行马上就退了。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千万不能这样。按理来说,身体好的时候,应该修菩提心,身体不好的时候,更应该坚强地修菩提心,天热也好、天冷也好,早上也好、晚上也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我们都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修心,不应该随着外境而转。
世间有种说法:“丰衣足食时是修行人,遭受违缘时是庸俗人”,这句话用在这里也很恰当。前几年学院遭受到违缘时,很多人都被吓跑了,一直音信全无,至今已经三四年了,他们的房子、衣服还在那儿,但其本人却生死未卜;相反,有一部分人在外面的违缘越来越猖狂的时候,修行不仅没有退步,道心反而越来越坚固、越来越强盛了,这种经得起考验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今当修主要】
现在我们应当修最主要的。
大家都知道,佛法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若想在短暂的一生中把它全部修完,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应当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最有意义的法门,作为一生当中修行的核心。
【从无始以来,我们以业力所得到的所有身体都没有丝毫价值,为了让今生今世能活得有意义,就需要修持一个主要法门。】
无始以来,我们得到过无量无数的身体,但都是让它没有意义地白白空耗了,阿罗汉、菩萨的境界,是一点点都没有得到过,否则的话,烦恼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深重。今生,我们又重新获得了人身,还遇到了大乘佛法,为了使自己活得有意义,就一定要修持一个最主要的法门。什么是最主要的法门呢?从密宗的角度而言,修大圆满是最好不过的,但在这里暂且不谈,先主要讲如何修大乘菩提心。
修心之前,先观察自己的发心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若是为了自己解脱,修心的利益就不会很大,故应为了众生而修。若为众生修的话,那是为了他们即生的利益而修、还是为了来世的利益而修?应该是为了来世的利益而修。在这两个条件的基础上,以下还有几个对比:
【与现世的利益相比,正法是主要的;而在讲法与修法二者当中,修法又是最主要的;而与其他的修法相比,修菩提心又是最主要的;在修菩提心方面,与依靠教理进行修持相比,依靠上师口诀而潜心修持又是最主要的;而与其他修行的威仪行为相比,坐在卧榻之上进行修习又是最主要的;与舍弃外境相比,依靠对治法又是最主要的。我们应当尽力修持以上这些主要法门。】
第一、对我们来说,现世的利益重要、还是修持正法重要?当然是修持正法重要。现在很多世间人认为,今生发大财、工作顺利、家庭美满等事情非常重要,其实学过经论的人都知道,这些琐事并不重要,利用这个难得的人身,修持解脱正法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在修持正法当中,它又分讲法与修法两种,那么给人讲法重要、还是以菩提心摄持的修法重要?应该是修法重要。当然,给别人讲授佛法,佛经中也经常赞叹功德,如云:即使自相续中没有点滴功德,若能为人传讲佛法,也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可真正与菩提心的修行相比,应该还是修行最重要。
第三、在修行当中,修菩提心重要、还是修其他的法重要?所有的修法当中,除开大圆满以外,当然是修菩提心最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法,比如修本尊、修金刚橛、修风脉明点……这些法若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就会像《文殊根本续》中所讲的公案一样,修法徒成恶趣之因。
第四、修菩提心时,上师的口诀重要、还是经论中的教理重要?当然是上师的口诀重要。如果依靠教理修持,《入行论》、《集学论》等论著中的教理那么多,我们一生也无法学完,但若依靠上师的口诀来修(《〈修心七要〉耳传略释》就是无著上师的窍诀),则可归摄所有的大乘修行为一个要诀,使人轻而易举地就能明白修心的关键所在。
第五、在依上师的口诀时,坐在床榻上修习重要,还是其他的威仪重要呢?坐在床榻上修习重要。不然,在人群中一边说话,一边修菩提心,作为初学者,肯定是不能成功的,所以,初修菩提心的时候,最好采用闭关的方式,如果没有这种条件,那每天坐一两个小时观修,对自己来说也很有帮助的。有些人非常喜欢坐禅,早上坐,晚上也坐,但你们的坐禅是不是入于一种无色界的定了?这就不好说。我认为这些不是特别重要,观修菩提心才是最重要的,世俗菩提心如果生起来了,再在此基础上念佛、坐禅,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第六、在床榻上修习时,舍弃外境重要、还是对治烦恼重要?对治烦恼更重要。《入行论》中说:“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意思是,为了避免脚被大地上的荆棘刺伤,愚笨的人需要足量的皮革遍覆大地,而聪明的人只需用一块靴底那么大的皮革垫在脚底,就等于盖住了所有的地面。同样,我们不可能将产生烦恼的外境全部铲除,只要降服住了自心的烦恼,就可以避免烦恼所带来的一切痛苦。
人生短暂,在座的道友,希望你们听过这些教言后,不要当成耳边风。什么才是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修行法门?大家应该清楚了吧!
第八节课
(2005年7月14日晚上9时)
现在继续讲《〈修心七要〉耳传略释》的第七个问题——菩提心的学处。
昨天已经讲了,修行人应选择大小乘中的哪一个法门呢?答案是选择大乘菩提心;那么,菩提心是以讲闻的方式修、还是以修持的方式修?应该以修持的方式修;修持是依教证理证来修、还是依上师的窍诀来修?是依上师的窍诀来修;上师的窍诀是在行住坐卧等威仪中修、还是坐于一处静修?应坐于一处静修;静修时,以舍弃外境的方式修、还是以对治烦恼的方式修?以对治烦恼的方式修。好,今天接着讲下面的问题。
【不颠倒是非】
【我们必须斩除以下六种颠倒:
第一、忍耐的颠倒。就是对修法所遇到的艰难困苦感到难以忍受,但却对降伏敌人、护持亲眷等等之类的苦难却很容易忍受的颠倒;】
现在的世间人对修行中的艰难困苦,如求法、闻思、修法等,感到索然无味,根本没办法忍受,而对于降伏敌人、保护亲友、做生意赚钱等,却乐此不疲,再如何辛苦也愿意接受。
打个比方,现在你们每天只听一个多小时的法,这段时间如果对一个世间人来说,简直就是如坐针毡、非常难熬,但若告诉他:“你不用听课,去赚钱吧”,那就算站在外面八、九个小时,他也不会叫一声苦。有时我看见在学院修厕所的工人,一直在背大石头,从来也没有什么怨言,可让他们什么活都不用干,只是坐在宽敞明亮的经堂里听一节课,用不了半个小时,他们就会抱怨连天。有些道友也是如此,背书一两个小时,便会觉得身体吃不消,做一些散乱、无意义的事情,马上就精神抖擞、疲倦全无,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这些都是“忍耐的颠倒”——该忍的地方忍不了,不该忍的地方特别有精神。
真正的忍耐应像是一些高僧大德那样:对于别人挣了多少钱、开了几家公司等世间琐事,没有丝毫兴趣,即便听别人闲聊几句,也觉得浪费时间,难以忍受;而为了利益众生、寻求佛法,他们可以义无返顾,即使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苦行,也能当仁不让地坚强忍耐。你们现在闻思修行,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成办自他二利,在此期间,不管是遇到气候的严寒酷热、身体的四大不调,还是生活的拮据困窘,大家也不能退缩。若能以菩提心的力量加以克服,不仅可以积累很大的功德,还能消除无始以来的深重业障。
【第二、意乐的颠倒。就是在修法方面趣味索然,而在谋求今生今世的荣华富贵方面却兴致勃勃的颠倒;】
很多人对修行佛法没有兴趣,给他们讲菩提心的功德、五部大论的殊胜,就像饿狗面前放青草一样,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反过来,如果告诉他们“怎样赚大钱”、“如何才能飞黄腾达”……他们准保会竖起耳朵、睁大眼睛,生怕漏掉了一字半句。
我们有些道友也是这样,一听到“背诵考试”、“修菩提心”等字眼,就觉得度秒如年,眼睁睁地盼望着赶快下课,但在看一些引生贪嗔痴的电视,或者没有意义的杂志时,他们便饶有趣味,即使白天不吃饭、晚上不睡觉,也是非常乐意的。这些坏习气不仅年轻人有,在老年人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有的老年人平时不喜欢念佛,偶尔念一点佛,也是从头到尾哈欠连天,更有甚者,佛号与呼噜声此起彼伏,可是如果让他看一些无聊的电视,或者与人摆龙门阵,他的意乐马上就增上百倍,即使不用喝咖啡,也能够通宵达旦,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些都是“意乐的颠倒”。
【第三、品味的颠倒。也即不想品尝通过闻思修而获得的法味,却想尝遍世间诸妙欲之味的颠倒;】
本来,释迦牟尼佛的妙法甘露极为难得,就像《扎嘎山法》中所形容的:闻思修行的法味,能将我们相续中的酷热烦恼遣荡无余,所带来的安乐难以用世间语言表达。然而,如果让善根薄弱的人去品尝佛法空性、大悲、禅定的法味时,他却不仅没有感觉,甚至还像碰到剧毒一样避之不已。反过来说,他们对…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