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切办法,令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如果已经生起来了,还要具足令它永不失坏的坚定誓言。在修行中,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在座的道友中有些是修行非常好的,也有一些是初学者,但不管你们修什么法,都应像阿底峡尊者所说的那样,最根本的就是先发菩提心。当然,菩提心也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应发自内心地对一切众生真正生起悲悯,并使这种心乃至菩提果之间永不舍弃,这种人方堪称为名副其实的大乘菩萨。
宗喀巴大师曾说:“人不是大乘,法是大乘又有什么用呢?”我们的佛法虽然是大圆满、大手印,但我们的根性太低劣了,整天想的都是我的解脱、我的平安、我的快乐、我的家庭、我的利益……,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私自利的念头,这样的话,则根本算不上是大乘修行人,密宗大圆满的行人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我们首先应观察相续具不具足菩提心,如果不具足,应想尽一切办法令它具足。当然,这并非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菩提心毕竟是有为法,依靠这种努力,最后它一定会在相续中生起,进而继续串习,使它稳固、增上。这样的菩提心,对自他的暂时和究竟,乃至生生世世,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今天,我给大家提示了一下菩提心的重要性,当然,有关菩提心方面,还有其他很多教言,鉴于时间的关系,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下面开始步入正文。
乙二、(修持世俗菩提心)分二:一、入定;二、出定。
丙一、(入定):
【杂修二取舍】
其他教言书中,在修菩提心之前,先要修七支供、上师瑜伽等加行,但这里直接讲的就是入定。
“杂修”也叫轮番修;“二取舍”是把自己的快乐幸福舍给其他众生,众生的痛苦由自己取受,取和舍这二者通过轮番的方式修持。
当然,这种自他交换的修法,说起来比较简单,真正做起来却有些困难。若能先修自他平等,然后再修自他相换,就会稍微容易一些。
【这是极其重要的(修法)。因为大阿阇黎寂天菩萨也说过:“若人欲速疾,救护自与他,当修自他换,胜妙秘密诀。”“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故为止自害,及灭他痛苦,舍自尽施他,爱他如爱己。”】
这种自他交换的修法极为重要。寂天菩萨在《入行论·静虑品》中也讲:“如果有人想在很快时间内获得成就,救护自己和他人从轮回苦海中解脱,最为胜妙秘密的窍诀,就是修自他相换菩提心。”这是寂天菩萨赐予我们的殊胜窍诀,请大家一定要牢记于心。经常有人说:“上师,请您给我传一个窍诀吧!”其实,真正的窍诀就在这里,就是你把自己的快乐施给他人,他人的痛苦由自己代受。当然,无始以来,由于串习自我爱执的时间比较长,我们刚开始观修的时候,会有很多自私的分别念,行持起来会感到力不从心,但如果能经常这样观修,熟能生巧以后,也就并不困难了。
寂天菩萨继续教导我们:“如果不能以自身的安乐,去替换别人的痛苦,那么别说是成佛,即使获得人天的快乐,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制止我执造成的种种损害,为了灭除有情众生的种种痛苦,我应当将自己完全施舍给他人,爱护众生如同爱护自己一样。”这三颂主要体现了自他交换的重要性,广释可参阅《入行论·静虑品》。
下面,具体讲解自他交换的修法:
这里依照的是阿底峡尊者的教言:①知母:了知一切众生皆做过自己的母亲;②念恩:当她们做我母亲时,对我的恩德极大;③报恩:了知母亲的恩德后,应想尽一切办法报答恩德;④悲心:在报恩的过程中,愿这些老母有情远离痛苦;⑤慈心:愿她们获得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安乐;⑥胜解信:使她们离苦得乐的任务,一定要由我来承担;⑦生起:如此认真观修后,菩提心便会在相续中生起。
这就是噶当派修菩提心的七大教言。
无论你修显宗,还是修密宗,菩提心的教言都必不可少,所以,我们有时间的时候,应该好好修持菩提心。这一点也没什么修不来的,关键是很多人都不去修,认为这个不重要,而想追求一种更高的境界。然而,更高的境界如果没有菩提心作基础,是根本无法生起来的。
《释量论》中有句话:“能立由大悲”,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成佛的唯一理由就是大悲心,这是佛陀最突出的特点。可是有人却认为,具有神通、能看见远方的东西,才是非常了不起。针对这种人的观点,《释量论》又作了驳斥:“如果你认为能看见远方的东西就很了不起,那你应该依止吃尸体的秃鹫,因为它也可以看见几千由旬以外的东西。”所以,神通神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相续中真实具有自他相换的菩提心,要想具有这种菩提心,首先应修大悲心,没有大悲心的话,生起菩提心是很困难的。
那么,菩提心该如何修呢?下面将作具体的介绍。
【(具体修法如下:)
首先明观自己现世的母亲,并思维:自我住胎以来,正因为母亲无微不至的抚育,才使我能够值遇佛法并修持胜道,所以恩重如山;】
因为我们对今世的母亲比较熟悉,观修起来也比较容易,所以首先应以今世的母亲为对境。明观后,应这样思维:母亲对我的恩德非常大,她赐予我生命、身体、财产,以及世间学问等等。自我住胎时起,母亲就一直无微不至地抚育我,出生以后,好吃的东西、好用的东西都留给我,含辛茹苦地抚育我成人,如今才有了值遇佛法、修持胜道的机会。所以,母亲对我的恩德简直无以言表。
另一方面,仅知道今世的母亲是不够的,还应知道轮回中的所有众生皆曾做过自己的母亲,进而将这种观想慢慢扩及每一个众生,这就是知母的境界。
【不仅仅是今世,从轮回的无始以来,母亲一直以慈爱之眼观照着我,以慈悲之心关怀着我,使我能从各种危害中得到解救,并赐予我数不胜数的利乐,所以恩深似海。】
不仅她今世是我的母亲,从无始以来,还曾多次做过我的母亲。每一次,她都像今世一样,慈爱关心我,赐予我安乐。
这是第二点——忆念恩德。
【母亲就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了我的利益而奔忙,承受了轮回世间的种种痛苦……从而生起不可堪忍的大悲心。】
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世间的父母真的很可怜,他们为了孩子去打工、为了孩子整天操心、为了孩子造作无数恶业……,以致沉溺在轮回当中,无法解脱。
【然后继续观想:如今,为了报答这些恩情,我也应当为母亲施利除害。】
前面我们讲了知母、念恩,此处是第三个问题——报恩。
修菩提心时,一定要发愿:“度化所有的老母有情离苦得乐!”但由于我们现在的心比较狭隘,以所有众生为对境,观修起来还很困难,故先应以今世的母亲为对境,了知这是我的母亲,她对我有很大恩德,我一定要报答她的恩德。如此一来,知母、念恩、报恩的境界就很容易出现了。
下面讲大悲心和大慈心。
【究竟什么事情会对她构成伤害呢?苦谛和集谛会对她构成伤害,苦谛是直接的伤害,而集谛又是间接的伤害。从而观想由自己来领受这两种伤害:即观想母亲相续中存在的所有苦谛集谛彻底产生于自己的心相续。并再如愿后,生起非同寻常的愉悦之情;】
母亲现在非常可怜,我应发大悲心拔济她。在整个世界上,对她最能构成危害的是什么呢?就是苦谛与集谛。苦谛能直接对她构成伤害,以致在轮回当中,使她因此而感受了无量痛苦;所谓的集谛,是指她相续中的贪心、嗔心等各种烦恼,以及由烦恼而引生的各种业,虽然从现在来讲,这些还不能对她们构成明显的伤害;但间接来讲,在未来的时候,她们一定会因此而感受很大的伤害。
这里的修法,还没有涉及其他众生,只是观想自己现在的母亲。应观想她相续中的苦谛、集谛于自己相续中生起,当母亲远离了一切痛苦后,自己心中情不自禁地生起喜悦之情。这就是大悲心的修法。
有些人认为:修大悲心很容易,我的相续中应该也有吧。但以噶当派的教言衡量,大悲心在相续中生起,并不是那么简单。噶当派中曾有这样一个比喻:自己的母亲双目失明、精神失常、年迈体衰、生活不能自理、无依无靠,且正处于非常危险的悬崖边,马上就有可能掉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吗?不,稍有良知的人肯定会什么事都不想,放下一切去救她。同样的道理,我们见到任何一个众生,都应像见到自己的老母亲快要坠入悬崖了一样,不顾一切想要救她,这种心情,一定要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因为这些老母有情没有智慧的双目,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在危险的轮回悬崖边,随时都有可能掉下去,如果我不去救,那谁去救呢?倘若我们看见任何一个众生,都会想到这一点,这说明你的大悲心已经在相续中生起来了。
很多人认为:“我的大悲心肯定是有,因为当我看到别人杀牦牛或其他众生时,就会生起很强烈的悲心。”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不要说我们,就算非常野蛮的众生,也会于一些偶然的机会中,相续生起如闪电般刹那的悲心,但这并不是大乘所讲的大悲心。真正的大悲心是怎样的呢?应像以前的阿底峡尊者那样,尊者每当看到一个旁生时,他都会说:“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从而想尽办法饶益它们。当然,很多人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会生起悲心,可是,见到跟自己不相干的人或仇人,即使他们特别痛苦,自己也是无所谓的,反而认为“这又不是我的亲人,跟我有什么关系”。那么,这种人的相续中有没有悲心呢?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认为自己相续中已经有了大悲心,或者完全具足了菩提心,其实这是相当困难的,如果真的有了大悲心,那就有了成佛的种子。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讲:大悲心对于成就佛果来说,初、中、后都特别重要。首先,要有大悲心,才能引发菩提心的种子;中间行菩萨道时,要有大悲水的滋润,菩提种子才不会枯萎…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